Workflow
中长时储能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3年后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预计将超1.8亿千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15:21
全球新型储能市场格局 - 2024年中国、美国及欧洲新增装机容量合计占比超90%,持续引领全球市场发展 [1][2] - 中国已经连续3年成为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1][2] - 欧美地区通过出台系列政策法案和发展路线图支持引导新型储能技术发展 [2]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现状与目标 - 行业形成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导,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多元发展格局,锂离子电池占绝对主导地位 [2] - 液流电池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的占比相较2023年分别提升0.6%和0.5% [2] - 当前平均储能时长为2.3小时,4小时及以上储能电站项目逐步增加,反映中长时储能技术加速落地 [2] - 预计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超1.8亿千瓦,2030年将超2.4亿千瓦,2035年将超3亿千瓦 [2] 储能技术性能与产业链进展 - 自商业化应用以来,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高近4倍,循环寿命提高15倍 [3] - 相较于2020年,单体储能电芯容量和单方系统容量提高约2倍 [3] - 2024年全国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产量为260GWh,能量密度在200Wh/L至400Wh/L区间,循环寿命5000至10000次,能量转换效率达90%-95% [3] -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监测、安全预警、调度控制环节加快应用,人形机器人在电力巡检等实现初步应用 [3] 前沿技术演进趋势 - 热管理技术加速演进,多家企业开展浸没式液冷技术研究并完成真机燃烧测试 [3] - 锂离子电池加钠离子电池以及飞轮和超级电容等混合储能技术得到示范应用,呈现长时加短时、低成本成熟技术加高成本前沿技术的混合态势 [3]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包括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国内企业布局主要集中在复合聚合物和氧化物路线 [3][4] - 280Ah级别氧化物固态储能电池已实现量产和交付应用 [4] - 硫化物固态电池以日韩企业研究为主处于领先水平,中国20Ah级硫化物全固态圆形电芯已研发成功 [4] - 未来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将向超高镍、锰基等高能量密度材料迭代,负极材料将从石墨向硅基再向金属锂升级 [5]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柳新岩:3年后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预计将超1.8亿千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21:49
政策规划与市场前景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年~2035年)》,提出面向2035年发展的18类重点产品、33种关键材料、88个关键指标,并绘制了总体及5个细分领域的技术路线图 [1] - 预计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超1.8亿千瓦,到2030年将超2.4亿千瓦,到2035年将超3亿千瓦 [2] - 2024年中国、美国及欧洲新增装机容量规模合计占比超90%,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2] 全球技术发展趋势 - 新型储能技术正向大容量、混合化、多元化等方向加速演进 [2] - 4小时及以上的新型储能电站项目逐步增加,反映出中长时储能技术正在加速落地 [2] - 美国和欧洲通过出台系列政策法案和制定发展路线图来支持引导新型储能技术发展 [2] 行业格局与技术路线 - 行业已形成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导,液流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各类技术路线多元发展的格局 [2] -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绝对主导地位,但液流电池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的占比在2024年较2023年分别提升0.6%和0.5% [2] - 2024年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为2.3小时 [2] 锂离子电池性能与产业链 - 自商业化应用以来,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高近4倍,循环寿命提高15倍 [3] - 相较于2020年,单体储能电芯容量和单方系统容量提高约2倍 [3] - 2024年全国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产量为260GWh,能量密度分布在200Wh/L至400Wh/L区间,循环寿命5000次到1万次,能量转换效率达90%~95% [3] 前沿技术与创新应用 -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质量监测、电站安全预警、调度控制等环节加快落地应用,人形机器人在电力设备巡检、跳闸操作等方面实现初步应用 [3] - 热管理技术加速演进,多家企业开展浸没式液冷技术研究并完成真机燃烧测试 [3] - 混合储能技术得到示范应用,包括锂离子电池加钠离子电池以及飞轮和超级电容,呈现长时加短时、低成本成熟技术加高成本前沿技术的混合应用态势 [3]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 固态电池包括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三条技术路线,国内企业布局大多集中在复合聚合物路线上 [3] - 氧化物固态电池因循环性能好、电化学稳定性高、成本低等优势被国内不少企业选择,280Ah级别氧化物固态储能电池已实现量产和交付应用 [4] - 硫化物固态电池电导率较高,但原材料成本高、空气稳定性差,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此路线以日韩企业研究为主,我国20Ah级的硫化物全固态圆形电芯已研发成功 [4] - 未来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将向超高镍、锰基等高能量密度新型材料迭代升级,负极材料将从石墨走向硅基负极,再向金属锂负极升级 [4]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新型储能正向大容量、混合化、多元化演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23:25
行业发展蓝图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年~2035年)》,系统规划了至2035年的发展路径 [1] - 路线图提出了面向2035年发展的18类重点产品、33种关键材料和88个关键指标 [1] - 路线图绘制了总体技术发展路径以及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热蓄冷和氢储能技术5个细分领域的路线图 [1] 全球市场格局 - 2024年中国、美国及欧洲新增装机容量合计占比超90%,持续引领全球新型储能市场发展 [3] - 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3] - 美国通过长时储能攻关计划等政策支持10小时以上长时储能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4] - 欧洲将智能化、绿色化作为重点方向,提出到2030年实现锂回收率90%、钴和镍回收率95%的目标 [4] 中国产业现状与目标 - 中国形成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导,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多元发展的格局 [3] -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绝对主导地位,液流电池和压缩空气储能占比分别较2023年提升0.6%和0.5% [3] - 当前平均储能时长为2.3小时,4小时及以上储能电站项目逐步增加 [3][4] - 预计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超1.8亿千瓦,2030年超2.4亿千瓦,2035年超3亿千瓦 [3] 技术演进趋势 - 新型储能技术向大容量、混合化、多元化方向加速演进 [4] - 锂离子电池自商业化以来能量密度提高近4倍,循环寿命提高15倍 [5] - 相较于2020年,单体储能电芯容量和单方系统容量提高约2倍 [5]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产品质量监测、电站安全预警等环节,人形机器人实现电力巡检等初步应用 [5] - 混合储能技术得到示范应用,呈现长时加短时、低成本成熟技术加高成本前沿技术的混合态势 [5]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 固态电池包括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三条技术路线 [6] - 聚合物固态电池已实现小规模量产,能量密度达200-300Wh/kg,国内企业多布局复合聚合物路线 [6] - 氧化物固态电池因循环性能好、稳定性高、成本低等优势被国内多家企业选择,280Ah级别产品已量产交付 [6] - 硫化物固态电池电导率高但成本高、稳定性差,目前处于研发阶段,日韩企业领先,中国已成功研发20Ah级电芯 [6] - 未来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将向超高镍、锰基等高能量密度材料迭代,负极材料从石墨向硅基、金属锂升级 [6] 电化学储能产业数据 - 2024年全国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产量为260GWh [5] - 电池能量密度分布在200-400Wh/L区间,循环寿命5000-10000次,能量转换效率达90%-9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