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友谊

搜索文档
一袋稻米的山海情:非洲的杂交水稻熟了,我们又想你了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7:38
杂交水稻技术在非洲的推广 - 非洲学员穆萨成功将袁隆平团队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应用于冈比亚 从最初3公顷试验田扩展到100多公顷核心区 并服务周边2000公顷农田 [3] - 采用杂交水稻技术后单产达到约7吨每公顷 是当地平均产量的2至3倍 实现从手工脱粒到全程机械化的升级 [5] 中非农业合作成果 - 穆萨携带冈比亚产杂交水稻米样赴长沙 计划在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展示 象征袁隆平"禾下乘凉梦"在非洲落地 [3][5] - 南方航空为穆萨提供洞庭湖湘米餐食 形成非洲与湖南水稻品种的味觉对比 强化技术传播的实证效果 [3] 技术传播的社会效益 - 杂交水稻项目带动冈比亚农场多元化经营 新增养殖业务 近期诞生两只羊羔被赋予希望与好运的象征意义 [5] - 穆萨强调"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的理念 通过粮食增产改善非洲地区粮食短缺困境 [3]
“非洲小象”北京奇遇:芝麻、咖啡和牛肉里的中非友谊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8 09:43
中非贸易合作 - 埃塞俄比亚向中国出口优质芝麻产品 这些产品以自然有机闻名 受益于中国贸易政策和中非合作平台 [6] - 纳米比亚向中国市场出口牛肉产品 这是中非合作的重要成果 [10] - 埃塞俄比亚向中国出口咖啡产品 象征两国牢固合作与长久友谊 [12] 零关税政策影响 - 埃塞俄比亚出口芝麻到中国市场享受零关税政策 无需支付任何关税 [15] - 零关税政策有助于提升非洲国家本地生产能力 增强出口能力并提高产品收益 [16] - 零关税政策促进中非贸易合作 为双方带来更多机会 纳米比亚大使表示该政策让非洲产品受到尊重 [16][18] 中非关系展望 -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表示非洲与中国未来光明 期待携手共创繁荣美好未来 [20]
跨越26年的重逢:中乌医患“双向奔赴”昆明续写友谊新篇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22:15
中非医疗合作历史 - 自1983年起云南已连续向乌干达派出24批200余名医务人员 [7] - 40余年累计救治当地患者逾10万人次 [7] - 多次参与国际人道主义紧急救援和危机处置行动 [7] 中国援乌医疗队具体案例 - 第8批中国援乌医疗队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组成 [3] - 医疗队为当地提供现代化医疗技术和药品 [6] - 医疗队成员与乌干达金贾市军队最高长官西蒙建立深厚友谊 [3] 中非民间友好交往 - 西蒙作为非中合作见证者与受益者高度评价中国医疗队贡献 [6] -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1998年曾亲自看望中国医疗队成员 [4] - 医疗队与西蒙的友谊持续26年后在昆明重逢 [1][3] 医疗外交成果 - 医疗队事迹被收录进昆医附一院院史馆 [4] - 医疗队促进中乌文化交流包括分享中国美食和节日庆祝 [3] - 双方下一代计划延续这段跨国友谊 [7]
“每个康复的患者,都是中非友谊的新坐标”(海外纪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12 05:51
医疗合作成果 - 中国援建尼日尔综合示范医院总占地面积16公顷 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 是西非地区最大综合性医院之一 [3] - 医院设有多科室包括创伤骨科 心血管内科 脊柱外科 中医诊疗中心 配备十余个现代化手术室 [1][2] - 中医诊疗中心自2023年5月成立以来已接诊3000余人 提供针灸 拔罐 刮痧 推拿及中药颗粒剂等诊疗服务 [2] 医疗技术应用 - 中国医疗队成功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5岁患儿左腿股骨骨折 术后百日患者恢复行走能力 双腿等长 [1] - 心血管内科介入导管室完成复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 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 中医针灸技术有效治疗面瘫等疾病 中药颗粒剂采用小袋分装便于患者携带服用 [2] 合作规模与历史 - 自1976年以来中国累计向尼日尔派遣751名医疗队员 为当地近百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3] - 尼日尔综合示范医院院长高度评价中尼医疗合作 称其为长期 真诚且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