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动负债
icon
搜索文档
利率专题:一文全览同业存单
天风证券· 2025-10-22 09: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聚焦存单供给、需求与定价,梳理影响其供求的核心因素,探讨年内存单供给压力,认为四季度存单提价发行压力或相对可控,但不排除阶段性波动放大的可能,1年存单的主要波动区间或有望维持在1.6%-1.7%的水平 [5][11][142] 各部分总结 发展历程:主动负债的诉求与边界 - 2013 - 2017年正式起步后快速扩张,发行规模从近万亿元增长至近20万亿元,源于内生优势及外部环境变化,定位为同业业务透明化替代和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12][14][15] - 2017 - 2023年监管约束下平稳发展,一揽子监管举措落地,发行涨势趋平,结构上成为银行间市场第四大品种,国有大行发行规模增长,1年期品种占比抬升 [23][27][28] - 2023年以来发行规模再攀升,2023年超25万亿元,2024年超30万亿元,受存款增速回落和政府债供给放量影响 [32] 供给意愿与节奏 - 负债端流动性缺口管理方面,信贷投放和政府债供给大时存单净融资增加,存款增长乏力需存单补充,月内发行有规律性 [47][50] - 负债端成本考量方面,受央行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影响,银行会调整期限结构,预期资产端收益上行会加大发行规模 [54][59][62] - 监管指标约束方面,发行存单有助于改善流动性监管指标,影响发行节奏与期限结构 [65][68] - 备案额度管理下,备案额度实行余额管理,使用进度与存款占比负相关,6 - 9月净融资为负致备案使用进度下滑 [72][73] 需求端:谁是主要配置力量? - 商业银行中,农商行和大行是主要买入力量,不同银行配置逻辑有差异,农商行配置逻辑转变,2025年买入力度下滑,大行信贷投放弱增加配置诉求且月末净买入加量 [86][88][98] - 银行理财呈现右侧交易特征,受多因素影响,近年来负债端扩容推升配置诉求,现管类理财是主要配置力量 [102][106][108] - 货币基金主要持有债券类资产且以存单为主,净买入高点伴随存单利率拐点,受存单和回购市场影响 [113][115] 存单如何定价? - 存单定价有理论“锚”,政策利率构成上限,SHIBOR和DR利率相关,存款利率与R001构成下限 [120] - 供需核心影响因素方面,供给受负债端资金缺口、成本、资产端收益、监管规定与考核影响,需求受不同机构行为影响 [131][132] - 年内存单供给压力方面,四季度刚性供给或增加,边际影响因子压力在供给端,需求端存款搬家或降低稳定性,整体压力相对可控但有波动可能 [134][138][142]
银行|如何理解上市银行同业存单额度变化?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3 08:24
市场表现与政策预期 - 银行板块上周走势平稳,波动率显著低于其他行业,中信银行指数仅小幅下跌0.35%,跑赢大盘指数(上证指数下跌1.72%)[1][6] - 市场关注两会政策动向,预计财政金融政策焦点包括特别国债发行、利率及准备金率调整,但大幅超预期可能性较低[1][8] - 银行股A/H溢价率下降0.53个百分点至33.51%,H股表现持续优于A股,反映配置型资金增配趋势[6] 同业存单发行动态 - 39家A股上市银行2025年同业存单计划发行额度合计22.38万亿元,同比大幅提升23.2%,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区域行额度分别增长44.8%/20.4%/-1.5%[2][3] - 额度分化显著:22家银行提升额度,12家持平,5家下降;国有大行全部提升额度,而25家区域行中仅10家额度上升[3] - 2024年末存单备案使用率同比大幅提升至高位,反映银行主动负债需求增强,预计2025年供给延续扩张[3] 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变化 - 负债端受非银存款利率监管影响,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非银存款规模下降4.7万亿,拖累存款总量同比少增4.34万亿,其中国有大行受影响更显著[4] - 资产端贷款与债券配置强劲:2025年1月银行业贷款/债券投资同比多增0.22万亿/1.52万亿,存贷比升至88.7%的近年高位[4][5] - 银行应对策略包括加大同业存单发行(主动负债)和收缩同业资产投放,资金融出规模显著收敛[5] 投资主线建议 - 推荐两条选股主线:1)高分红稳健型标的,注重业绩增速、分红率及资产质量稳定性;2)商业模型优异且估值溢价处于低位的ROE确定性标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