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权信用评级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中拉合作迈向新阶段,熊猫债引领金融合作新机遇
中诚信国际· 2025-07-16 19: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拉合作迈向新阶段,政治互信与经贸合作全面深化,中拉熊猫债合作前景广阔,但需关注拉美地区主权信用风险并加快构建新型主权信用评级体系 [1][2][6][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拉合作背景与现状 - 2025年5月13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中拉论坛不断蓬勃发展,机制日臻完善 [1] - 随着全球需求恢复,特别是中国对拉美的需求增长,拉美国家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提升,十年间中拉贸易额不断攀升,2024年双边贸易总额达5000亿美元 [2] - 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在拉美直接投资存量达6008亿美元,拉美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 [2] - 截至2024年11月,中国在拉美已有5个自贸伙伴,同洪都拉斯签署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安排,同秘鲁实质性完成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2] - 中国同巴西、委内瑞拉、乌拉圭等国关系提升,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中方倡议获更多拉美国家认可,超20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4] 中拉熊猫债合作情况 - 2024年,全市场44家主体累计发行109只熊猫债,总发行规模达1948亿元,发行规模同比增长26.1%,境外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升 [6] - 2024年11月,拉丁美洲及巴西发行首单熊猫债,为更多拉美发行人参与市场树立标杆 [6][7] -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拉美主体对人民币需求预计增长,将推动更多拉美主体参与熊猫债市场 [7] - 2015 - 2024年,熊猫债市场累计发行规模近万亿元,超80%获取评级且以中资评级机构为主,中资评级机构在弥合信息不对称方面作用不可替代 [9] 主权信用风险与评级体系 - 主权信用风险是影响拉美主体发行熊猫债重要因素,中拉多方面合作有助于人民币项下拉美经济体主权信用实力提升 [10] - 2025年,拉美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增长预计从2024年的2.4%放缓至2.0%,财政挑战和货币政策受限构成长期压力 [11] - 巴西信用评级相对稳定,有望改善经济基础,但面临财政赤字和债务高企问题 [11] - 墨西哥经济易受美国影响,主权信用面临下行重估压力,前景取决于多方面再平衡 [11] - 阿根廷长期面临高通胀和债务危机,改革前景不确定性高,主权信用风险较高 [11] - 智利经济稳定性较强,但依赖单一资源出口,面临商品价格波动和社会改革等挑战 [11][12] - 哥伦比亚经济稳步增长,但财政空间受限,依赖大宗商品出口,政治局势影响债务可持续性 [12] - 发展中国家评级机构应加快构建适应新形势的主权信用评级体系 [11]
新形势下全球主权信用评级体系的重构与路径创新
中诚信国际· 2025-07-08 19: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垄断全球主权信用评级市场,其评级方法存在局限性,未能公允反映发展中国家情况,且未充分体现国际货币地位变化影响 [5][6] - 发展中国家应构建独立评估数据库和治理评估体系,推动信息共享,构建全球视角可比的制度治理评价体系 [5][7] - 建议构建多维度评估框架,纳入地缘政治辐射能力和 ESG 等可持续因素评估,以提升主权信用分析的前瞻性与适用性 [5][7] 各部分内容总结 主权信用评级的意义及三大主权评级行动的影响 - 主权信用是全球信用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评级衡量主权政府偿债能力和意愿,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影响各国融资成本和国际资本流动 [5][8] - 三大评级机构凭借多种因素垄断全球主权信用评级市场,其评级方法演变顺应业务发展和监管改革 [8] - 主权评级下调会引起金融市场波动和资本外流,抬升海外融资成本,但欧债危机后其影响在系统性削弱 [9] 三大主权信用评级方法的特点与不足 - 三大主权评级方法复杂性和综合性高,指标体系覆盖多维度,采用结构化计算方式和灵活调整机制,评级结果高度一致 [10] - 制度和治理实力评价权重高,但评价依据和标准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允,未能全面衡量其治理能力 [11][13] - 三大将“国际货币”作为评价标准,但未充分反映传统国际货币地位衰退和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的影响 [12][17] 全球地缘政经格局呈现的新特点与构建新型主权评级体系的思路 - 全球地缘政经格局变革,西方国家实力和治理效能下降,新兴货币形态推动多元货币格局形成,地缘政治多极化发展,可持续发展成核心议题 [19] - 发展中国家应构建独立数据库和治理评估体系,推动信息共享,以更好衡量国家治理水平 [19][21] - 构建多维度评估框架,考虑货币国际地位相对变化、多币种储备结构与金融安全机制,提升主权信用分析的前瞻性与适用性 [22][25] - 地缘政治风险成为重要系统性变量,主权评级框架需纳入对地缘政治辐射能力的评估 [27][29] - 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议题,ESG 等可持续因素将重构主权信用风险评价框架,影响未来国际竞争规则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