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熊猫债
icon
搜索文档
熊猫债市场持续拓展
经济日报· 2025-08-11 06:02
熊猫债市场概况 - 熊猫债是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是境外机构人民币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1] - 发行人类型覆盖国际开发机构、外国政府、境外金融机构及非金融企业4类 [1] - 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发行规模为1112亿元,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和跨国企业发行金额占比达到50%,较2024年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 [1] 近期发行案例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行2年期熊猫债募集20亿元人民币,票面利率1.64% [1] - 摩根士丹利发行20亿元5年期熊猫债,票面利率1.98%,是首单由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发行的熊猫债 [2] - 匈牙利政府发行40亿元3年期和10亿元5年期熊猫债,票面利率分别为2.5%和2.9%,创下"单笔发行规模最大的外国政府熊猫债"和"首单5年期外国政府熊猫债"纪录 [3]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反应 - 亚投行本次发行获得64亿元人民币认购订单,实现3.2倍超额认购,创下其熊猫债发行历史最高纪录 [2] - 亚投行债券定价较国开行同期限债券利差为+7个基点,是其近3年来最窄发行利差 [2] - 摩根士丹利熊猫债境内投资者认购踊跃,有利于丰富发行人结构 [2] 历史发展与市场影响 - 熊猫债市场始于2005年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试点发行 [3] - 匈牙利是目前发行和存量规模最大的外国政府熊猫债发行人,累计发行6笔共110亿元 [3] - 外国政府类机构累计发行规模达354.6亿元,包括韩国、波兰、埃及等国家或地区 [4] 未来展望 - 随着跨境投融资开放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扩展,更多国家主权机构和境外企业将进入熊猫债市场 [5] - 在政策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和再融资需求驱动下,熊猫债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 [5] - 熊猫债市场国际化发展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深化经济合作提供新平台,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互促进 [3]
今年以来熊猫债发行突破千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超四成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28
熊猫债市场概况 - 熊猫债市场持续扩容 今年以来发行56只 总额1035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46.6% [1] - 2022年全年发行850.7亿元 2023年增至1554.5亿元 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2] - 银行间市场是主要发行阵地 2023至2024年5月经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突破2000亿元 [2] 增长驱动因素 - 境内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且稳中有降 提升对境外发行人吸引力 [1] - 债券市场利率整体平稳 融资成本优势明显 [1] - 创新品种日益丰富 制度安排完善 国际化接轨程度提高 [1] -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 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2] 市场机制优化 - 引入"边际区域灵活配售""时间优先"等创新机制 提升发行定价市场化透明化 [2] - 巴斯夫集团发行首单20亿元熊猫债 采用优化版定价配售机制 [2][3] - 创新机制扩大投资人基础 提升定价效率 促进主承销商良性竞争 [3] 人民币国际化影响 - 成为优化人民币跨境循环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渠道 [4] - 发行规模扩大增加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使用 扩大国际使用范围 [4] - 增强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信心 [4]
超千家境外机构参与我国债市
经济日报· 2025-08-08 15:05
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债市情况 - 截至4月15日共有1160余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涵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权类及商业类机构 [1] - 境外机构持债总量达4.5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2700多亿元 [1] - 境外机构累计发行熊猫债规模超过9500亿元 [1] 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地位 - 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183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 [1] - 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在彭博全球综合指数权重为9.7%较4年前提升3.7个百分点2024年11月超过日本升至全球第三 [1] - 中国国债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权重达10%为国别最大权重 [1] - 中国国债在富时罗素国债指数权重为10%是最初预计的两倍 [1] 对外开放空间与政策方向 - 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仅2.4%低于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水平 [2] -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优化投资环境吸引长期投资者 [2]
2025中国经济夏季研讨会在沪举办 专家建言科技创新绿色发展
国际金融报· 2025-08-07 23:48
经济内外双循环协调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应作为创造需求的第一推动力 通过向中央政府定向增发货币来创造消费购买力 重点投向科教文卫等公共品领域以带动私人品经济发展 [2] - 地方政府可精准发行可多次循环使用的产业链消费券 通过刺激消费带动全产业链循环 [2] - 央行可通过"熊猫债"向友好国家发行跨境人民币 由这些国家创造中国外需 采购中国产品和服务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发行的自主可控 [2] - 产能过剩为共产主义实现提供物质前提 建议采用复合型分配制度(按需/按劳/按资/机会收益)破解产能过剩问题 [2] 绿色低碳转型 - 城市需统筹产业结构调整 能源清洁转型与绿色生活方式 重点完善统计核算 扩大碳市场覆盖 推进低碳交通与建筑 [3] - 碳管理服务中心将为企业提供碳资产保值增值服务 助力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3] 城市软经济发展 - 建议利用中国百强城市 百强上市公司 全球百强大学资源 实现三百融合 支持城市硬经济和软经济发展 [4] - 2023年中国人才规模达2.2亿 但存在质量参差不齐 区域分布不均 新兴领域人才缺口大等问题 [4] - 建议基于城市定位精准施策 产学研融合培养人才 分类评价人才 促进区域人才合理流动 [4] - AI技术可实时采集城市消费数据 精准预测需求 防止产能过剩和内卷 [4]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经济是经济活力与创新的核心 需建立明确透明的政企关系 通过法治保障促进发展 [5]
2025年7月中资离岸债发行规模约225亿美元,世茂重组成功推动地产板块融资转正
搜狐财经· 2025-08-05 02:32
中资离岸债总发行规模 - 7月中资离岸债总发行规模折合约225亿美元,环比下降10% [2] - 剔除世茂集团重组发行的117亿美元后,实际总发行规模为157亿美元 [3] - 按板块划分:主权债8亿美元,政府债15亿美元,地产债76亿美元,城投债60亿美元,金融债42亿美元,产业债24亿美元 [2] 货币计价分布 - 以离岸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规模折合约51亿美元,平均融资成本4.37% [5] - 以美元计价的债券规模约133亿美元,固定利率债券平均融资成本5.25% [5] - 以欧元计价的债券规模约21亿美元,整体融资成本4.23% [5] - 以港元计价的债券规模约20亿美元 [5] 主权债与政府债 - 中国财政部发行3只合计60亿离岸人民币国债,认购总额365.2亿元,认购倍数6.1倍 [3] - 香港特区政府发行约15亿美元债券,其中4亿美元以离岸人民币计价,11亿美元以港元计价 [3] 地产板块 - 地产板块剔除世茂集团重组后实际新发规模为8亿美元 [10] - 长江实业发行超20亿港元中期票据,利率最低至3.01% [10] - 太古地产发行35亿元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认购倍数超6倍 [10] - 7月离岸地产板块融资净额约152亿美元,年内首次转正 [18] 城投板块 - 城投债发行规模60亿美元,环比增长89% [10] - 49家城投平台发行55只离岸债,单只融资规模上升至1.09亿美元 [10] - 漳州九龙江集团发行5亿美元可转型美元债,票面利率4.55% [11] - 郑州城建发行3.5亿美元可持续发展债券,票面利率4.9% [11] 金融板块 - 金融板块发行规模环比下降32%至42亿美元 [15] - 国开行发行5亿欧元债获15倍超额认购,5亿美元债创SOFR基准最低纪录 [15] - 浦发银行香港分行发行35亿人民币点心债,利率1.80% [15] - 国泰君安国际发行首只数码原生债券,规模不超过3亿美元 [15] 产业板块 - 产业板块发行规模24亿美元,7家企业发行8只离岸债 [17] - 光明食品国际发行8亿欧元可持续发展债券,认购超6倍 [17] - 蒙牛乳业发行35亿人民币债券,认购倍数超11倍 [17] - 现代牧业发行3.5亿美元可持续发展债券,认购超3.4倍 [17] 市场动态 - 美联储、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均维持利率不变 [5][21] - 首次进入离岸债券市场融资的城投企业数量回升至两位数 [21] - 熊猫债发行规模1166.50亿元,多家外资发行人完成发行 [21]
上清所创新发展债券发行托管业务 上半年集中清算量同比增长127.5%
新华财经· 2025-08-04 21:44
债券托管与清算业务 - 截至6月末上海清算所债券托管余额达48.3万亿元同比增长22 3% [1] - 上半年债券集中清算规模11 2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7 5% [1] - 通用回购和中央债券借贷业务加速优化扩容 [1] 债券发行托管创新 - 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2720 1亿元涵盖交易结算指数产品等全流程服务 [1] - 政策性金融债发行4940 3亿元同比增长46 6% [1] - 商业银行及非银机构金融债发行1 3万亿元同比增长8% [1] 国际化发展 - 引入中银香港为首家境外清算会员开辟境外机构直接参与境内清算新路径 [1] - 推进债券通互换通联动实现境内外投资者一点接入银行间市场 [1] - 玉兰债发行4单涉及3家实体企业创新信托人结构及备用信用证发行模式 [1] 衍生品业务 - 推出3 7年期国开标债实物交割合约及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互换合约 [2] - 利率互换集中清算期限扩展至30年衍生品清算规模26 5万亿元同比增70 2% [2] - 信用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新增32家新质生产力企业纳入CDS清算范围 [2] - 组织10家机构开展民企CDS指数交易清算 [2]
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熊猫债市场空间持续拓展
搜狐财经· 2025-08-04 07:26
熊猫债市场发展 - 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发行规模达1166 50亿元 [1] - 熊猫债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 [1] - 发行主体不断丰富 发行人数量稳步攀升 [1] - 持续获得国际知名机构青睐 市场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1] 发行驱动因素 - 融资成本优势是密集发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1] - 当前熊猫债票面利率显著低于同期美元债 [1] - 国际发行人通过置换存量美元债务可直接降低融资成本 [1] - "性价比"优势提升了发行意愿 [1]
熊猫债市场空间持续拓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05:12
熊猫债市场发展现状 - 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发行规模达1166.50亿元 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 [1] - 7月11家发行主体合计发行16只熊猫债 规模219.50亿元 其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行20亿元熊猫债创认购倍数纪录 摩根士丹利发行首单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熊猫债 [1] - 2023年熊猫债发行规模1544.50亿元 2024年创1948.00亿元年度纪录 2025年上半年注册规模1535亿元 同比增长165% [3] 熊猫债市场驱动因素 - 融资成本优势显著 当前熊猫债票面利率低于同期美元债 国际发行人可通过置换存量美元债务降低融资成本 [1] - 中国债券市场开放持续释放吸引力 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和跨国企业发行金额占比达50% 较2024年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 [2]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深化 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升至全球第四 新兴市场主权机构发行熊猫债既是对人民币储备属性的认可 也是规避美元汇率风险的战略选择 [2] 熊猫债市场政策支持 - 七部门联合发布通知 对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所需的熊猫债优化管理流程 纳入"绿色通道"管理 [3] - 债券市场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 准入规则简化、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资金跨境使用便利性提升等系统性改革提升境外发行人融资效率 [2] 熊猫债市场前景 - 熊猫债市场政策环境和监管制度持续完善 有望提升资金使用便利性和效率 提高对发行人的吸引力 [3] - 熊猫债对于境外投资者或是较好"避险资产" 目前尚未出现实质违约事件 信用风险可控 人民币债券收益率与全球主要债券收益率相关性较低 [3]
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 熊猫债市场空间持续拓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05:08
熊猫债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8月3日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发行规模达1166.50亿元 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 [1] - 发行主体不断丰富 国际知名机构参与度提升 市场深度广度持续拓展 [1] - 7月单月11家主体发行16只熊猫债 规模219.50亿元 多只债券创发行纪录 [2] 发行驱动因素 - 融资成本优势显著 熊猫债票面利率低于同期美元债 国际发行人通过置换美元债降低融资成本 [2] - 中国债券市场开放吸引力增强 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和跨国企业发行金额占比达50% 较2024年上升27个百分点 [2] - 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 准入规则简化、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资金跨境使用便利性提升 [2] - 人民币国际化深化 跨境支付占比升至全球第四 新兴市场主权机构发行熊猫债规避美元汇率风险 [3] 市场扩容趋势 - 2023年发行规模1544.50亿元 2024年创1948.00亿元年度纪录 [4] - 2025年上半年注册规模1535亿元 同比增长165% 为全年扩容奠定基础 [4] - 政策支持加码 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所需熊猫债纳入"绿色通道"管理 [4] 产品特性与定位 - 熊猫债是境外机构在华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重要成果 [4] - 信用风险可控 尚未出现实质违约事件 人民币债券收益率与全球主要债券相关性低 [5] - 兼具避险资产属性 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对境外投资者吸引力 [5]
国际资本追捧熊猫债有三大动因
证券日报· 2025-07-31 01:13
熊猫债市场发展 - 摩根士丹利成功发行首单由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发行的5年期20亿元熊猫债,发行利率为1.98%,投资者认购踊跃[1] - 熊猫债是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已成为外资机构在中国募资的重要途径,市场运行20年来发行人类型多样,行业分布多元,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1] - 近年来熊猫债年度发行规模屡创新高,总规模突破万亿元,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和跨国企业竞相抢筹[1] 国际资本抢筹熊猫债的动因 - 中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经济发展路径清晰可预期,为国际资本提供稀缺的确定性,债券市场极具吸引力[1] -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提速,持续完善熊猫债制度,优化操作流程,提升资金使用灵活性,便利境外机构融资[1] - 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减少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汇率波动风险,投资收益预期稳定[2] - 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具有成长潜力的优质人民币资产,境外机构可使用募集资金直接投资[2] - 中国债券市场利率较低且保持稳定,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人民币融资性价比高于部分境外市场[3] - 境外机构通过发行熊猫债可获得低成本资金,降低全球范围内综合融资成本,提升资金配置效率[3] 熊猫债的意义 - 熊猫债满足国际资本对于低成本融资、安全资产配置的核心诉求,成为联结中国与全球金融市场的纽带[3] - 熊猫债大放异彩是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成果的缩影,彰显国际资本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