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学校

搜索文档
AI融入课堂 “漫灌”变“滴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3 08:02
智慧教育发展现状 - 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举办 主题为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 汇聚国内外教育科技企业等领域专家探讨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3] - 深圳市云端学校采用1+N共同体模式 以总部实体学校为核心联动分布于全市各区的十几所入驻校 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跨校组班多师协同直播互动+智能辅助混合教学模式[4] - 2025年2月音乐大师互动直播课成功举办 除现场200多名学生外 还有云端共同体15所学校的1400多名学生通过直播加互动方式参与上课[4] 创新教学模式应用 - 双师教学从线上教师和线下教师融合 发展为依托互联网两个或多个不同教学场景中多类老师的协同 教师不仅指真人教师还包括平台教学资源中的虚拟教师AI教师[6] - 成都数字学校在周末开设直播课程 补齐乡村薄弱学校结构性缺编的学科 实现音乐美术人工智能跨学科项目学习[7] - 成都市青羊区智慧作业平台通过AI赋能实现智能助教智能助学 解决作业监管工作时效性低等问题 在真人+AI双师课堂中AI教师负责数据分析和多变量处理 真人教师专注于情感交流与差异化指导[7] AI技术教育应用 - AI极大提高学情自动化采集及教师反馈能力 智能批阅机10分钟完成一个班级作业的全流程批改 不仅能判对错更能分步骤解析错因[8] - AI黑板通过3D技术将抽象数学公式转化为动态图形 全学科教材虚拟人让课本人物活起来成为能对话引导思辨的智能伙伴[8] - 科大讯飞英语学习系统的英文演讲评测功能通过生成示范音和智能评分帮助学生提升演讲能力 AI系统半小时完成作文分析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极大减轻教师工作负担[8] 智能教育生态构建 - 2024年科大讯飞联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以高中数学为示范 开展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中小学智能教师示范应用研究 将专家教学理论经验转化为可操作的设计标准[9] -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通过生成式AI工具与教学平台融合 按需生成学习小程序实现工具个性化设计 每周有三节信息科技课程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10] - 未来课堂将从师生关系变成师机生关系 数字课程使视频虚拟实验与教材并列 学习环境转变为自主交互沉浸式的智能中心[8]
云端学校上线!当智能体砸掉教室的围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20:01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技术突破 - 2025年高考AI大模型语文作文得分普遍达50分(满分60分),数学主流模型皆突破120分(满分150分)[3] - 强化学习+慢思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新一轮进步,使AI从简单辅助走向深度参与教学全流程[3] - AI黑板通过3D技术将抽象数学公式自动生成动态图形,全学科教材虚拟人实现与学生对话和思辨引导[3] 智能体驱动的教学变革 - 智能体成为课程新要素,课堂关系从师、生转变为师、机、生关系[5] - 智能体驱动课程内容动态化和个性化,实现理论学习和实验一体化[5] - 文字教材与多模态资源处于同等地位,改变传统课程教学资源结构[5] 双师教学模式创新 - 真人+AI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将多模态大模型引入课堂,真人教师专注于差异指导与情感交流[6] - 双师教学本质在于联通多元教育场景,打破时空限制,动态整合优质资源[6] - 学生专注度、教师备课效率和资源复用率同步上升[7] 云端学校建设进展 - 深圳市云端学校建立"1+N"学校共同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9] - 2024年9月实体校区建成,成为模式试验田和成果展示窗[10] - 在深圳坪山区、光明区完成模式复制,克拉玛依市2025年开始复制[10] 农村教育数字化实践 - 科学教育课程平台在广西、甘肃等地十所学校应用,学生平均分提高十六七分[4] - 平台以知识图谱、多模态数据和测评库作为数字教材支持[4] - 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全面落地[4] 未来学习中心建设 - 大学图书馆由信息共享空间转向学习支持空间,服务理念从资源本位向学习本位转变[12] - 生成式AI工具与教学平台融合,按需生成学习小程序,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12] - AIGC技术开发理化生虚拟实验室,实验数据实时同步至教师端,提升实验教学效率[12] 教育智能体发展前景 - 教育智能体将学习环境转变为自主交互沉浸式智能中心[13] - 智能体应用推动评价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13] - 云端学校概念源自英国学者"墙洞实验",证明自组织学习环境的有效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