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专利池
icon
搜索文档
专利护航,企业出海底气足
新华网· 2025-08-12 13:40
行业转型与创新 - 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创新实验室"转型,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产业引领全球绿色转型潮流 [1] - 中国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量子信息等产业中占据全球重要地位 [1] - 202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和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均居全球第一,印证中国创新实力的提升 [2] 企业知识产权布局 - "市场未动、专利先行"成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策略,长城汽车在产品进入海外市场前18-24个月完成核心知识产权布局 [3] - 华为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近4年研发投入占比高达20%以上 [6] - 宁德时代通过技术授权模式实现轻资产运营,2024年知识产权收入达数十亿元 [8] 知识产权保护与竞争力 - 2024年中国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诉讼胜诉率超过70%,应对纠纷能力显著增强 [7] - 绿色低碳技术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6356件,是2020年的2.3倍,连续4年全球第一 [7] - 华为在蜂窝通信、短距通信、音视频编解码等领域标准必要专利居于领先地位 [9] 专利池与技术合作 - 专利池模式整合专利资源,降低许可交易成本,华为已有数百家企业通过专利池获得许可 [10] - 企业加入专利池可形成双向收益,专利比例大于市场份额时可获得净收入 [10] - 前瞻性企业通过专利池支撑产业联盟,实现跨产业链协作 [10]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 - 中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关系,实施合作协议超过200份 [11] - 2020-2024年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从3194.4亿元提升到3987.1亿元,年均增速5.7% [11] - 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成为国际规则的维护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11]
支持科技创新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探索科技成果“先尝后买”(人民眼·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人民日报· 2025-05-23 05:48
核心观点 - 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通过降低企业试错成本和提升高校专利利用率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1][5][15] - 该模式在浙江、北京、陕西等地试点成效显著 累计促成超1100项专利转化(北京440余项、陕西700余项)[5][17][18] - 配套风险防控机制是关键 包括专利保险(浙江保障2000件专利约10亿元)、担保赔付(西咸新区)及法律咨询服务 [8][9][11][12] 技术突破 - 云泰纺织采用浙江理工大学技术后 色彩还原率达99.99% 退单率归零 并新增3万种颜色数据库 [1][15][16] - 金信天钛应用西安理工大学技术后 零件性能差异控制在3%以内 可靠性提升50% 研发效率整体提升30% [7] - 宁波厨企通过FTO保险化解侵权风险 洗碗机产品转化获保障 [9][11] 商业模式创新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采用"零门槛+阶段性支付+收入提成"模式 许可费按产品台数提成 分3年支付 [13][14] - 浙江推行"先转后股" 衢州巴菲尔以10%股权置换宁波大钺专利技术 形成长期绑定 [15] - 浙江建立60个产业专利池 包含190多个子池 实现技术"货比三家" 匹配效率显著提升 [16][17] 行业痛点解决 - 传统模式痛点:高校专利转让费动辄数十万元 企业担忧"水土不服" 色差问题导致10余次返工 [2][3] - 供需对接障碍:2018年申请的混色打样专利闲置6年 因推广能力不足和价格分歧 [3] - 流程效率低下:维泰凯信技术交易谈判周期长 需完成市场/投资/风险三重评估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