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同城化
icon
搜索文档
南京都市圈GDP突破5.4万亿,中国城市竞争释放新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23:19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 南京都市圈已启动新一轮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是我国首个获批的都市圈,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超5.4万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1] - 当前发展重心正从“地理临近”向“功能提升”转变,重点包括轨道一体化与一小时通勤、产业协同与供应链对接、公共服务共建、跨省协同治理 [4] - 同城化与产业协同总体领先,“轨道上的都市圈”成型,与核心城市30分钟直达,周边城市1小时通勤,产业呈“研发在南京、转化在周边”格局 [6] 国家级都市圈整体进展 - 截至目前,获得国家发改委函复的国家级都市圈已增至17个,包括南京、福州、成都等 [3] - 多个较早获批的都市圈规划期将至2025年,正启动新一轮规划编制,空间格局、合作机制、同城化是规划重点方向 [3] - 2025年城市发展主基调从“增量扩张”转为“提质增效”,中央政策将“统筹融合”定为都市圈建设核心 [8][9] 都市圈发展重点与挑战 - 交通上以“轨道上的都市圈”推动“四网融合”、打通“断头路”,实现1小时通勤 [6][8] - 产业上强化“总部+基地”模式,推进跨区域产业链整合与创新走廊建设,需破解半导体等同质化问题,强化“链主企业+配套集群”分工 [6][8] - 公共服务领域需推动教育医疗资源辐射、户籍改革及社保互通,解决周边城市优质医疗稀缺等问题 [6][8] - 需创新区域协调机制,如设立专门办公室、建立利益共享制度,破解协同堵点 [6][8] 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 - 合肥都市圈是全国唯一承担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都市圈,试点方案涵盖技术、土地、人力等7大领域22项任务 [11] - 试点首要任务是将大科学装置的原始创新能力在更大区域内转化为产业实力,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效率 [11] - 若合肥模式成功,其经验可复制到西安、兰州等“科技强市+经济弱省”组合,为全国改革提供可操作方法 [12] 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协同关系 - 中心城市需带头“让空间、让产业、让利益”,实现从“虹吸”转向“辐射”,例如武汉将传统产业及中高端环节扩散至周边城市 [13] - 公共服务同城化可做成“双向流通”,如人才下沉轮岗、允许周边城市在中心城市设立离岸科创中心,实现“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外围” [14] - 产业上需破解“虹吸”失衡,中心城市聚焦核心功能,周边承接非核心环节,形成梯次分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