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链协同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国际观察|中国新能源汽车“链通”东南亚共赢未来
新华社· 2025-07-19 16:4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东南亚布局 核心观点 -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产业链协同出海模式深度布局东南亚市场,推动属地化生产和技术迁移,与当地共建产业生态 [1] - 东南亚地区凭借政策支持、供应链优势及市场潜力,正成为中国车企"延链"核心目的地 [2][3] - 中国品牌已在泰国、印尼等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本地化生产推动销量显著增长 [4][5] 区域合作优势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东盟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中国企业落户 [2] - 泰国具备5G网络、数据中心及强大物流能力,安美德工业园拥有650家汽车配套工厂 [2] - 新加坡应用区块链技术提高供应链透明度,越南简化通关程序,马来西亚推广智能制造技术 [3] 市场潜力与销售表现 - 东南亚中等收入群体2030年预计达4.72亿人,电动汽车销售额或从2021年20亿美元增至2035年800-1000亿美元 [4] - 印尼2023年上半年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267%,中国品牌占比超90% [5] - 长城汽车哈弗H6在马来西亚混动SUV市场销量排名第二 [5] 产业链落地案例 - 比亚迪泰国工厂实现冲压/涂装/焊接/总装全流程生产,并引入柔性生产方案 [6] - 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2023年下线全球第300万辆新能源车 [4] - 吉利入股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并参与建设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 [6] 技术输出与生态共建 - 中国车企向东南亚输出智能座舱、自动泊车等新技术,提升当地产业现代化水平 [6] - 比亚迪计划在泰国引入插电混动技术,吉利助力马来西亚打造东盟汽车产业中心 [6] - 中国新能源全产业链(研发/电池/基础设施)优势与东南亚环保需求高度契合 [5]
这一论坛凝聚行业共识,释放全球汽车产业合作新信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6 13:25
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论坛核心观点 - 论坛以"汽车产业全球合作新路径"为主题,探讨全球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新机遇,传统全球化合作模式面临瓶颈,需重构合作逻辑与路径 [2] - 中国汽车产业已不仅是全球制造的重要力量,更是未来全球汽车合作格局重塑的重要推动者 [6] - 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绿色、智能、融合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 [17] 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新趋势 -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中国出口的重要驱动力,更是东盟经济转型的催化剂,东盟多国推出政策加速转型 [3] - 泰国实施"30/30计划"和"EV3.5计划",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提供税收优惠、购置税补贴 [3] - 印尼和菲律宾布局电池生态系统,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可借助东盟市场优势与政策红利深化合作 [3]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新路径 - 中国车型+供应链链接世界汽车产业,赋能全球汽车产业发展 [6] - 中国汽车配件+服务体系链接世界市场,输出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服务体系 [6] - 海外中小企业链接中国汽车产业链,通过跳过传统中介缩短链路 [6] - 跨国企业本土化与"在中国、为世界"战略转型 [6] 企业全球化实践案例 - 小鹏汽车在欧洲探索四种市场模式:直营代理、代理制、"子公司+经销商"、总代理模式,基本实现欧洲市场全覆盖 [7] - 岚图计划到2026年覆盖主流新能源市场,到2030年进入60个国家布局500家门店 [8] - 国轩高科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市场,积极布局美洲、欧洲、亚太等核心市场 [8] - 瑞浦兰钧建议在东南亚采用产业输入策略,在欧美采用技术输出策略 [9] 跨国车企在华发展战略 - 近70%跨国车企计划在2025年及以后加大对华投资,超过78%企业将投资重点聚焦研发领域 [11] - 梅赛德斯-奔驰近5年在华研发总投资超105亿元人民币,未来将追加投资140亿元人民币 [12] - 通用汽车将"在中国 为中国"战略升级为"在中国 为全球" [12] - 宝马2023年研发投入达90亿欧元占营收6.4%,在中国建立德国以外最大最全面研发体系 [13] 产业链协同与金融支持 - 构建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超级合作平台,整合政府、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等资源 [7] - 境外汽车金融服务尚不完善,需创新金融工具与服务模式支持新能源汽车生态 [16] - 探索中资控股+商社参股的双平台合作模式,在电动车核心环节拓展中外合作空间 [16] 行业转型与挑战 -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高度复杂,受地缘政治、技术壁垒和跨行业融合影响 [2] - 供应链正从成本驱动转向生态驱动,需打破地域、技术、产业与合作的四重边界 [9] - 中国OEM进入欧洲市场需关注当地市场、法规、文化和用户习惯的深刻理解与适应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