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在地化生产
icon
搜索文档
国际观察|中国新能源汽车“链通”东南亚共赢未来
新华社· 2025-07-19 16:4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东南亚布局 核心观点 -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产业链协同出海模式深度布局东南亚市场,推动属地化生产和技术迁移,与当地共建产业生态 [1] - 东南亚地区凭借政策支持、供应链优势及市场潜力,正成为中国车企"延链"核心目的地 [2][3] - 中国品牌已在泰国、印尼等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本地化生产推动销量显著增长 [4][5] 区域合作优势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东盟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中国企业落户 [2] - 泰国具备5G网络、数据中心及强大物流能力,安美德工业园拥有650家汽车配套工厂 [2] - 新加坡应用区块链技术提高供应链透明度,越南简化通关程序,马来西亚推广智能制造技术 [3] 市场潜力与销售表现 - 东南亚中等收入群体2030年预计达4.72亿人,电动汽车销售额或从2021年20亿美元增至2035年800-1000亿美元 [4] - 印尼2023年上半年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267%,中国品牌占比超90% [5] - 长城汽车哈弗H6在马来西亚混动SUV市场销量排名第二 [5] 产业链落地案例 - 比亚迪泰国工厂实现冲压/涂装/焊接/总装全流程生产,并引入柔性生产方案 [6] - 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2023年下线全球第300万辆新能源车 [4] - 吉利入股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并参与建设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 [6] 技术输出与生态共建 - 中国车企向东南亚输出智能座舱、自动泊车等新技术,提升当地产业现代化水平 [6] - 比亚迪计划在泰国引入插电混动技术,吉利助力马来西亚打造东盟汽车产业中心 [6] - 中国新能源全产业链(研发/电池/基础设施)优势与东南亚环保需求高度契合 [5]
中芯国际(0981
2025-05-15 23:0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半导体行业 - 公司:中芯国际(0981.HK)、华虹半导体(1347.HK)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芯国际 - **一季度财报表现**:单季度营收22亿美元,同比增速28%,归母净利润同比暴增162%达1.88亿美元,毛利率稳定在22%-23%,12英寸晶圆收入占比提升至78%,产能利用率环比提升4个百分点至90%,但营收、二季度收入指引、毛利率及归母净利润不及预期[1][2][4] - **业绩不及预期原因**:营收实际环比增长仅1.8%,低于指引;二季度收入指引为负增长,与市场预期相悖;二季度毛利率指引低于市场预期;归母净利润受政府补助、其他收益及汇兑影响略低于预期[1][4] - **先进制程业绩贡献不及预期原因**:突发生产问题和产品结构节奏性延期,设备检修失误和新设备稳定性问题影响良率和ASP,导致ASP下降9%,少数股东权益下降[1][5] - **生产端问题**:二月底中芯京城厂设备检修操作失误致界面故障,影响有限;部分产线新导入二手海外及国产替代设备稳定性不足,影响良率和ASP[6][7] - **亮点与挑战**:成熟制程表现优秀,8英寸和12英寸晶圆收入分别环比增长18%和2%,海外客户营收绝对值和占比提升;但先进制程产线稼动率受AI芯片设计问题影响,其他收入环比下滑35%、同比下滑12%[9] - **中美关税影响**:中美关税谈判缓和,公司直接关税风险敞口约为1%的收入占比,海外客户营收占比提升主要因产业链再分配和国产化进程加速,非提前备货[3][11] - **其他收入下滑原因**:光照设计服务催款不积极致季节性波动,验证服务因产能紧张下降,均为非经营性扰动[12][13] - **未来发展潜力**:成熟制程盈利优秀,加工率提升使毛利率超预期;受关税影响小,国产化进程加速推动订单增长;技术竞争力和客户需求有保障[10][14] - **盈利预测**: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96亿、119亿和146亿美元,增速24%、23%和23%;净利润分别达7.9亿、9.9亿和14.1亿美元,同比增长61%、25%和42%[3][19] - **2025年业绩预期**:二季度业绩底部确立,三季度营收预计26.5亿美元,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23%,毛利率从二季度的20%回升至23%左右[18][20] - **港股估值**:当前港股估值为两倍PB,预计2025年先进制程非控制性权益约70亿美元,成熟制程约50亿美元,业绩放量后对应市值约700 - 750亿美元[21] - **关键业绩与估值催化节点**:二季度业绩底部确立、三季度业绩复苏、先进制程规模量产、设备稳定性良率问题缓解,推动估值修复[25] 华虹半导体 - **一季报表现**:营收约5亿美元,同比增速不到18%,净利润同比下滑88%至375万美元,主要受新产线折旧摊销及产品组合调整影响,但产能利用率超100%[1][8] - **模拟和电源管理芯片业务**:一季度环比增长12%,因AI电源管理大客户MPS及部分国产客户加单,2024年MPS占营收约6.5%,贡献1.3亿美元[24] - **扩产计划**:计划2025年底实现4万片产能释放,2026年底或2027年上半年完全释放剩余4.3万片产能,考虑建设华虹制造二期厂房[3][26][27] - **订单情况**:截至5月,现有产能已填满,加工率超100%,订单充裕[28] - **主要客户及合作进展**:意法半导体预计下半年量产、年底贡献营收;英飞凌在合同洽谈阶段,预计四季度有进展,明年上半年贡献营收;美系客户未来可能洽谈订单[29] - **产品结构和未来规划**:2025年释放的4万片包括功率器件、存储、逻辑射频、电源管理芯片等;待释放的4.3万片集中于40或45纳米制程产品;二期规划可能提升至22、28纳米制程[30] - **模拟及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市场高速增长,在地化生产趋势支撑公司扩展需求及订单增长[32] - **提前拉货影响**:提前拉货非业绩压力主因,业绩压力来自扩产中毛利率爬坡,MPS订单持续饱满增长[33] - **毛利率表现及预期**:一季度毛利率9.2%,略高于指引但低于市场预期,二季度指引7% - 9%环比下降;公司坚持稳定ASP,12英寸产品涨价动力强,预计全年ASP增长中低个位数[22][33][34] - **折旧预期及影响**:2025年资本支出23亿美元,折旧摊销费用估计10亿美元,同比增长40%,2025年毛利率预计8.6%,同比下滑1.6%,营收释放和ASP提升时毛利率可能回升[35] - **同业竞争及资产注入**:承诺2026年八月前收购华力微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市场关注先进制程注入情况,资产注入符合要求但需观测风险[36][37] - **盈利预测和股价空间**: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23亿、28亿和31亿美元,同比增幅17%、19%和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亿、1.8亿和2.7亿美元,同比增幅32%、131%和50%;业绩环比向上,毛利率年底到明年可能筑底回升[38] - **估值情况及投资价值**:历史估值以市净率为主,当前一倍PB是底部,未来有望爬升至1.5倍以上,资产注入可能提高估值水平[39][4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对于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这类代工厂公司,应重点关注产能扩充节奏、技术突破关键节点、定价权能力、成本管控能力、扩产进度节奏把握等维度,当前股价处于底部,关注左侧机会[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