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传承

搜索文档
北国红菇娘暖了这个秋
新华社· 2025-09-15 17:39
1938年秋,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挽臂投入乌斯浑河,其中年龄最大的23 岁,最年轻的仅13岁。 同样年轻的演员们正在重现这个故事,又一群二十出头的姑娘,在排练厅里重新"走回那条河"。 剧院艺术总监袁慧琴几乎每天都在排练厅。30年前,她就是台上的"安顺福"。现在看年轻人排 练,她的嘴唇跟着动,手指在膝盖上打拍子。 9月北京,北京人民剧场排练厅,鼓点骤起,急促如命运敲门。八个年轻姑娘挽着手臂向前迈步, 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在练功服上洇开深色的印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国家京剧院重启革命历史题材京剧经典 《北国红菇娘》,已排练两个多月。 该剧以1938年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英勇投江的事迹为蓝本,创排于1995年,如今再度回响于新的 舞台。 "宁死不降!" 呐喊声迸发而出,似乎穿透了八十七年的时间,1938年的江水,骤然涌至2025年的北京。 每个"到"字都像石头扔进水里,在排练厅里荡开一圈圈波纹。每点一个名,空气都要停一下,"像 是在说再见。"饰演冷云的姜美伊说。 有时候这场戏排完了,整个组还静着,没人说话。姜美伊说,她仿佛看到冷云就站在她面前,看 着那条江,也看到了 ...
大陆戏曲名家汇演将在台北登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8 10:27
演出安排 - 大陆戏曲名家一行80人将于8月12日至17日在台北进行连续6天演出 涵盖《四郎探母》《凤还巢》《花田错》《红鬃烈马》等经典剧目 [1] - 演出特别安排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演员和学生参与 体现京剧艺术"传帮带"传统 [1] 市场反响 - 台湾传大艺术事业有限公司30余年持续邀请大陆戏曲名家访台公演 成为台湾戏迷年度期待的重要文化活动 [1] - 于魁智和李胜素作为广受欢迎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是众多台湾戏迷的偶像 [1] - 《四郎探母》《红鬃烈马》两场演出门票已全部售罄 显示市场需求旺盛 [1] 文化交流 - 通过赴台演出京剧旨在增进台湾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1] - 青年演员的加入为演出带来新意 预计将给台湾观众提供耳目一新的观赏体验 [1]
父亲的戏剧人生
人民日报· 2025-06-23 06:10
京剧艺术传承与创新 - 沈福存先生在京剧艺术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融合了青衣、小生"两门抱"的特点,并吸收了"四大流派"及电影艺术的特色,最终形成独具魅力的表演风格 [2][3] - 沈福存注重将阳春白雪的京剧艺术与巴渝文化相结合,以青衣为根本融入花旦元素,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活泼又端庄,极具感染力 [3] - 沈福存在传统戏表演中注重"小地方找戏",通过深加工和情感注入使角色更具生命力,特别注重火候把控和观众情感互动 [4] 艺术生涯与影响 - 沈福存的艺术生涯充满坎坷,从青衣戏红遍西南到转行老生,再到70年代末回归青衣表演并大红大紫,经历多次转折 [2] - 沈福存对女儿沈铁梅的艺术生涯影响深远,不仅在川剧表演中启发她守正创新,还通过细节指导和长期陪伴帮助她提升艺术水平 [4] - 沈铁梅在艺术成长过程中深受父亲影响,从传统戏到创编剧目如《金子》《李亚仙》《江姐》,均得到父亲的细致指导 [4] 艺术理念与贡献 - 沈福存的艺术理念强调"怎么成为自己",不以模仿为终点,而是广纳各派特色并形成独特风格 [3] - 沈福存通过现代审美激活传统戏曲的生命力,既保留剧种根本风貌,又在传统中突围,赋予角色人性化和生命力 [5][6] - 沈福存一生为京剧艺术鞠躬尽瘁,其艺术成果对京剧传承发展具有宝贵价值,并激励后人继续推动艺术创新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