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
搜索文档
今年是苏州与威尼斯缔结友好城市45周年 700年 江南风吹地中海
苏州日报· 2025-11-06 08:26
文化交流活动 - 昆剧《西厢记》在意大利克雷莫纳与克雷马连演两场 [1] - 纪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在威尼斯M9博物馆进行专场推介 [1] - 苏州芭蕾舞团原创舞剧《鹊之桥》在米兰阿尔钦博第剧院和巴黎13区艺术剧院完成欧洲巡演 [3] - 三部作品实现多城联动 几十位艺术家参与 [1] 合作历史与意义 - 2025年适逢中国和意大利建交55周年 中欧建交50周年 苏州与威尼斯缔结友好城市45周年 [1] - 苏州与意大利的戏曲之缘可追溯至16世纪利玛窦将昆曲写入欧洲人对东方的想象 [1] - 合作从13世纪马可·波罗开始 到1980年两城正式缔结 再到2025年多项文化活动亮相 [3] - 文化交流活动被视为将一带一路愿景化作可感 可听 可见的江南文化丝带 [1] 艺术创作理念 - 舞剧《鹊之桥》以真爱无界 自由平等为核心主题 结合中国古典舞 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 [3] - 艺术创作采用东方审美再造西方芭蕾 用舶来品演绎江南神韵 实现东方表达与国际传播 [3] - 鹊桥被诠释为连接古今 贯通中西的象征 体现爱无界 艺无疆的永恒追求 [3] 重要人物评价 - 意大利前外交部副部长 威尼斯前副市长劳拉称赞昆曲之美超越语言 苏州的温婉与深厚令人难忘 [2] - 中国驻米兰总领事刘侃认为苏州非遗技艺是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的见证 文化交流促进相互理解与欣赏 [2] - 威尼斯副市长德玛丹表示威尼斯视苏州为历史与未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友谊应如园林般跨越国界 [2]
名家经典汇聚2025年度优秀京剧保留剧目展演
中国新闻网· 2025-11-05 20:15
展演基本信息 - 活动名称为"2025年度优秀京剧保留剧目展演",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国家京剧院主办,将于11月20日至23日在梅兰芳大剧院举行 [1] - 展演汇聚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及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等院团名家与优秀中青年演员,呈现《西厢记》《宇宙锋》《红灯记》《白蛇传》四出经典剧目 [1] 剧目与艺术特色 - 京剧《西厢记》由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团长赵秀君与国家京剧院演员郑菲联袂出演,以张派清脆甜美唱腔演绎冲破封建礼教的爱情故事 [3] - 京剧《宇宙锋》由北京京剧院一级演员胡文阁演绎,作为梅派经典剧目,以"装疯骂殿"为核心桥段,唱腔繁复,做功精湛 [3] - 现代京剧《红灯记》由国家京剧院名家李文林、袁慧琴、吕慧敏献演,包含"临行喝妈一碗酒"等经典唱段,三组"红灯传人"同台传承经典并注入时代活力 [3] - 京剧《白蛇传》由天津京剧院实验团团长王艳与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郭霄联袂出演,武戏中以旗代水再现"水漫金山"的恢宏场面,彰显京剧虚拟写意的艺术特色 [4] 行业战略与影响 - "优秀京剧保留剧目展演"自2023年起持续至今,是公司传承弘扬京剧艺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4] - 展演秉持守正创新、尊古而不泥古的原则,精选行当齐全、唱腔丰富、技艺精湛的经典剧目,旨在推动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市场培育与观众服务协同发展 [4]
当文弱书生成为理想型
虎嗅· 2025-10-20 18:38
书籍核心观点 - 男性气质并非与生俱来或普适 而是特定历史时期和意识形态的产物 服务于父权制与男性社会主导地位 [3] - 前现代中国理想男性特质以"文弱书生"为代表 其形成与宋代以来文人阶层崛起相关 体现为饱读诗书 温文尔雅 好沉思 喜古玩 [11] - 中国性别话语基于阴阳权力关系而非性别差异 阴阳是高度政治化概念 指向社会关系和政治文化中的不同主体地位 [9] 中西方男性气质对比 - 西方男性气质以"男/女"二元对立为核心 通过"不该像个女性"来判定 反娘炮是其主流价值 [9] - 前现代中国性别界定以阴/阳二分法为基础 指涉面比男/女更宽泛 阴阳具有流动性 相互转化且依存 [9] - 中国文学中英雄人物呈现去性别化特征 与西方同类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9] 文弱书生形象分析 - 才子佳人作品男主角被刻画为白脸窄肩 文弱多愁的少年书生 大多数时间耽于书籍和花丛 [12] - 《西厢记》张生形象典型:面容清秀 身儿俊 性儿温克情儿顺 通过诗才而非武力展现男性特质 [12][15] - 才子佳人故事本质是男性写给男性的作品 反映男性幻想与焦虑 以及男性世界的权力关系 [14] 性别与权力结构关系 - 阴阳模式不但是解读性和性征的锁钥 更有助于梳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10] - 性别和政治权力相互交织 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是在等级秩序中建构的空间 需从儒家政治角度解读 [9] - 文人书生理想化身体对帝制君权最安全放心 因其总与驯柔 文职相关联 而与叛乱或逾矩相去甚远 [10] 文学案例深度解读 - 《西厢记》为才子佳人类型确立范本:才子容貌清秀 气质优雅 举止得体 佳人娴静优雅 温婉动情 [13] - 故事结局体现同性社交竞争:张生以莺莺为胜果而非为莺莺取胜 异性恋话语被纳入同性社交等级秩序框架 [14] - 贾宝玉不同于传统才子形象 其超然于正统官方话语之外 象征全新男性主体性的出现 [17]
礼颂盛世 共谱华章——全国举办多彩文化活动欢度2025年国庆
新华社· 2025-10-04 11:32
红色文化活动 - 黑龙江汤原县举办沉浸式爱国主题活动,百余人组成五角星造型,十名旗手沿星轨奔跑,激发市民爱国热情[2] - 江西吉安举行“2025井冈山红色文化音乐周”,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中央歌剧院等院团带来9场红色主题音乐会,首场演出《我爱你中国》引发退役军人强烈共鸣[3] - 贵州猴场会议纪念馆运用VR科技、场景复原等形式提供沉浸式长征体验,吸引游客参观并从中获得精神感悟[3] 传统文化传承 - 北京园博园举办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上演昆曲《李佩先生》、赣剧《白蛇传》、秦腔《花亭相会》等剧目,游客可体验“一方水土一方戏”的独特魅力[4] - 南京熙南里街区推出沉浸式夜游《今熙有戏》,游客可参与耍枪花、练水袖、听《贵妃醉酒》并登台表演,老戏迷提前两小时到场体验化妆登台[6][7] - 西安城墙十三座敌楼首次以公益性主题展馆开放,展示秦腔、瓦当、昭陵壁画、青铜镜等主题,让游客从文物纹理中领略千年文脉[7] 现代文旅消费 - 喀什古城推出5条夜游线路和15场特色演出包括舞狮、咏春、英歌舞,百年老茶馆、花盆巴扎手工艺制作吸引游客流连[8] - 长沙商圈演艺赋能文旅消费,悦方ID MALL上演《松果喜剧》《美丽人生》等话剧,王府井百货推出沉浸式戏剧《杀死马克吐温》,笑嘛剧场以本土话题脱口秀触发观众共鸣[9] - 东莞举办首届松山湖双年展以“洄游与共生”为主题,艺术装置《栖息地》备受青睐,同时125场“火柴盒”音乐会遍布各镇街,展现大湾区文化艺术新面貌[10][11]
文化新观察·聚焦国庆中秋假期|礼颂盛世 共谱华章——全国举办多彩文化活动欢度2025年国庆
新华网· 2025-10-03 20:04
红色文化活动 - 黑龙江汤原县举办百余人参与的五角星队列和旗手奔跑等沉浸式爱国主题活动 [3] - 江西吉安举行2025井冈山红色文化音乐周 包含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等院团带来的9场红色主题音乐会 [4] - 贵州猴场会议纪念馆运用VR科技和场景复原等技术 提供沉浸式长征岁月体验 吸引游客参观并激发爱国情怀 [4] 传统文化传承 - 北京园博园举办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 上演昆曲《李佩先生》、赣剧《白蛇传》、秦腔《花亭相会》等多地剧种 [6] - 南京熙南里街区推出沉浸式夜游《今熙有戏》 游客可参与学耍枪花、练水袖、登台表演等互动体验 [8] - 西安城墙十三座敌楼首次作为公益性主题展馆开放 展出秦腔、瓦当、昭陵壁画、青铜镜等不同主题的传统文化内容 [8] 假日文旅消费 - 喀什古城景区推出5条夜游线路和舞狮、咏春、英歌舞等15场特色演出以提升全天候旅游体验 [10] - 长沙悦方ID MALL商场、王府井百货等商圈上演《松果喜剧》《美丽人生》话剧及沉浸式戏剧《杀死马克吐温》等剧目 [11] - 东莞市举办125场“火柴盒”音乐会 由粤港澳大湾区及本土音乐人带来多元音乐表演 [13] 主题展览与艺术活动 - 乌鲁木齐文化中心举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 吸引大批观众参观 [10] - 东莞市首届松山湖双年展以“洄游与共生”为主题 展出艺术装置《栖息地》等作品 展现自然与人文共生理念 [12]
《艺文北京》丛书:从传统文脉中读北京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9 08:51
丛书概览 - 文津出版社策划出版《艺文北京》丛书,旨在通过古诗文经典挖掘北京文化内涵 [1] - 丛书从诗歌、散文、戏曲、楹联四种体裁梳理北京历史文脉 [1] - 该丛书由安平秋等人主编 [3] 古代诗歌中的北京 - 汉代《燕剌王旦歌》是目前可见最早确切书写北京的诗篇之一,描绘当时城邑凋敝景象 [5] - 曹植《白马篇》以“幽并游侠儿”为对象,其《艳歌行》中“出自蓟北门”等句使“蓟”成为重要诗歌意象 [6] - 唐代边塞诗人为北京拓展书写版图,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高适描绘幽燕风光和戍边征战、李益在幽州形成边塞诗小团体 [7] - 宋元时期王安石、苏辙、范成大等诗作记录燕地风光和少数民族习俗,汪元量词作记录宋元之交时世变迁 [8] - 辽金至元明清北京成为政治文化中心,士大夫诗人云集,诗歌题材扩展至宫廷诗、酬唱诗等 [8] 古代散文中的北京 - 元朝迎来“赋”的复兴,涌现大量都城赋,与元大都的辉煌营造相辅相成 [9] - 明清游记散文繁盛,如方苞《狱中杂记》、袁宏道《满井游记》描绘北京物候,袁宏道与袁中道各写《游高梁桥记》呈现不同体验 [9][10] - 明代文人多西山游记,清代文人足迹延展至京郊区县,如方苞《游丰台记》、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 [10] - 谭嗣同《城南思旧铭并叙》回忆宣南风俗,体现北京作为文化都城的城市性征 [11] - 明清文人将北京作为审美观照对象,使其在笔下成为风景 [11] 戏曲文学中的北京 - 元杂剧代表人物王实甫、关汉卿、马致远均为大都人,显示北京在元杂剧创作中的领袖地位 [12] - 元杂剧兴盛原因包括大都城市繁荣、市民娱乐需求、科举废止文人转向创作、民族文化交融等 [12] - 金元时期是北京文化转折点,迎来多民族文化大融合 [13] - 明清传奇如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完成于北京,剧作与城市政治历史事件紧密结合 [13] 北京文化特征 - 北京文化特点包括有容乃大和多民族文化共同体,历史上长期处于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动态交融中 [14] - 文学中的北京是多重“北京”折叠映射而成的综合体,从艺文角度可加深对今日多重中心北京的理解 [14]
“大家小画”连环画艺术百年巡展在青海启幕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17:59
项目概况 - 项目名称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大家小画:连环画艺术百年巡展" [1] - 展览于9月25日上午在青海省图书馆开幕并持续至10月7日 [1][9] - 展览定位为兼具艺术性、知识性与互动性的文化活动,旨在让经典艺术走进基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9] 展览内容与规模 - 展览聚焦中国艺术大家及连坛名家的连环画代表作,展出数十位不同时期知名画家的约200件(套)代表作品 [3] - 展品包括丰子恺的《丰子恺连环漫画集》、关山月的《山长水远》、罗工柳的《李有才,小二黑》、王叔晖的《西厢记》、程十发的《孔乙己》、任率英的《白蛇传》、沈尧伊的《地球的红飘带》等经典之作 [5] - 展览核心脉络清晰展现了连环画在绘画技法与风格上的百年演变轨迹以及不同时期文化需求与题材创新的关联 [3] 展览反响与互动 - 开展首日便迎来观展热潮,观展人群络绎不绝,观众反应积极 [3] - 现场设置互动环节,如《丰子恺连环漫画集》等经典连环画的定制印章深受喜爱,观众可集章留念 [9] - 展厅内的"多媒体借阅屏"成为热门打卡点,观众可轻触屏幕在线观看经典连环画 [9]
“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举行,中法电影人带观众重温经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12:14
活动概况 - 作为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之“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于9月22日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 [1] - 活动旨在以音乐和影像为纽带,重温经典,唤起中法电影交流的珍贵记忆,并开启两国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1] - 系列活动跨越学术、产业与文化领域,推动中法影像艺术从历史回顾迈向共同创作 [6] 中法电影合作历史与代表作品 - 活动通过“世纪回声”和“光影旅程”上下半场,回望中法电影交相辉映的百年历程 [1] - 1957年中法合拍的《风筝》是新中国首部中外合拍的故事片,也是首部彩色儿童片,播撒下两国电影人友谊的种子 [3] -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中国电影《狼图腾》历时7年完成,其中驯养狼演员耗时1年半 [5] - 2024年春节期间,中国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法国上百家影院放映两天,引发观影热潮 [6] 文化交流与产业影响 - 活动中展示了奥古斯特·弗朗索瓦、卓别林家族拍摄的中国珍贵影像,以及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馆藏的《定军山》等早期中国电影片段 [1] - 中国京剧谭派艺术第六代、第七代传人现场讲述家族五代人参与电影拍摄、见证中国电影发展的故事,并表演经典唱段 [1] -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音乐创作融合了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方交响乐,凝聚了东方神话的磅礴气势并融入全球化音乐表达方式 [6] - 活动尾声举行了承载历史与敬意的互赠仪式,包括卓别林家族与梅兰芳家族互赠礼物,以及中法电影资料机构互赠珍贵电影礼物 [6]
百年光影点亮中法情谊
中国青年报· 2025-09-23 20:34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之‘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是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的特别策划活动,于9月22日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 [1] - 活动分为《世纪回声》和《光影旅程》上下半场,由中西乐器演奏家现场演出,配合大屏幕播放的影片画面进行重新配乐 [1] - 本场音乐会是“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的开幕盛典,后续多位法国影人将深入北京多家文化机构进行多维度对话 [10] 中法电影交流历史 - 最早记录中国题材的电影纪录片出自法国外交官奥古斯特·弗朗索瓦之手,他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于中国多地拍摄的影像资料被整理为《中国影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珍贵的活动影像资料 [1] - 弗朗索瓦拍摄所使用的电影摄像机是向电影发明者卢米埃尔兄弟借来的,电影自1895年诞生至今已130年 [2] - 1958年上映的中法合拍奇幻儿童片《风筝》是新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电影 [4] - 1928年上映的《西厢记》是中国最早在法国上映的商业片 [10] 行业合作与展望 -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表示,电影是跨越国界的情感语言和文明对话的载体,法国的人文精神将为中国电影增添魅力,中国电影的创造力也会为法国观众开启无数精彩,强调“我们要合作不要对立” [7] - 中国演员刘烨相信,通过举办北京文化论坛等活动,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电影及其他文化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 [5] -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称赞十年前合作拍摄《狼图腾》的经历“美妙”,中方给予了极大的创作自由 [7] 电影与文化传承 - 1905年,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2025年恰逢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 [8] - 京剧谭门第六代嫡传人谭孝曾指出,电影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8] - 1922年上映的《劳工之爱情》是中国最早的故事片 [10] 象征性活动与互赠礼物 - 活动最后设置了礼物互赠环节,查理·卓别林的孙女卡门·卓别林将一幅珍藏多年的卓别林与梅兰芳合影赠予梅兰芳先生曾孙梅玮,梅玮则回赠书籍《梅兰芳菲》 [10] -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张旭霞与法国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副主席苏菲·洛特科夫也互赠了电影礼物 [10]
当长城遇见塞纳河:中法电影音乐会奏响2025北京文化论坛序曲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6:48
活动概述 - 北京文化论坛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推出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 以音乐和影像致敬中法电影艺术成就并开启文化交流新篇章 [1] - 活动通过老胶片展示1922年电影劳工之爱情和数字技术呈现2023年电影封神第一部 结合谭派京剧与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的镜头诗学实现跨时空艺术对话 [1] 重要嘉宾参与 - 中宣部副部长慎海雄与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出席致辞 强调中法电影130周年和120周年纪念意义 以及电影作为桥梁深化情感联结的作用 [2] -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 演员朱丽叶·比诺什 中国演员刘烨 安娜伊思·马田等两国电影人共同参与活动 [2][5] 艺术表演与展示 - 现场演奏中法合拍电影风筝和狼图腾配乐 法国工作者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珍贵影像 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呈现馆藏作品定军山和西厢记片段 [7] - 京剧演员谭正岩表演定军山片段 体现传统艺术与电影融合 [3] 合作成果与案例 - 拉法兰提及中法在电影修复 合拍 影人交流成果 包括狼图腾 山河故人 熊猫月亮等影片 以及刘烨 赵涛等艺术家的贡献 [5] - 演员窦骁分享参演狼图腾经历 称其提升工作包容共情能力 并希望未来挑战海洋题材影片 [5] 文化交流与互赠 - 卓别林孙女卡门·卓别林赠送卓别林与梅兰芳合影给梅兰芳曾孙梅玮 梅玮回赠书籍梅兰芳菲 象征中法电影文化传承 [7] - 中国电影资料馆与法国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互赠电影礼物 寓意合作圆满持久 [7] 活动意义与后续规划 - 活动作为2025北京文化论坛开幕盛典 后续将组织法国影人访问北京文化机构 与中国电影人 学者 青年学生开展多维度交流 推动共同创作 [7] - 活动被定义为文明互鉴的镜像对话 为两国人文交流注入活力 绘就文化并肩前行图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