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夜市
icon
搜索文档
多地利用夜间文旅商圈资源打造“人才夜市” 助力求职者与企业“双向奔赴”
央视网· 2025-08-01 15:02
在镇江,当地将"求职夜市"搬进商场外的"苏超"观赛现场,32家重点企业携近千个优质岗位进场,涵盖多个领域,巨大屏幕上实时转播的 镇江队的"苏超"比赛为现场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江苏镇江某智能装备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滕婷婷称:"今天人还是很多的,在现场,我们跟求职者沟通更容易有一些深度交流,并且更容易 达成合作。" 据了解,镇江市人社部门将在每场"苏超"比赛日同步开办招聘夜市,借助苏超联赛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市民参与,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求职者称:"比如说快递公司,还有一些食品方面的公司,这些岗位的品类还是很丰富的。" 江苏省扬州市人社局景区办事处副主任袁峰称:"行业范围涵盖了物流、服务业、制造业,还有教育等行业,今年在8月份我们还有第二场 扬州人才夜市的活动。" 央视网消息:近日,江苏多地利用夜间文旅商圈资源打造"人才夜市",助力求职者与企业"双向奔赴"。 在扬州的休闲文化广场,用人单位摆开摊位开启现场招聘,30家扬州企业准备了132个岗位,其中80%的岗位面向应届毕业生。 ...
【就业市场】 人才夜市“出圈”的背后
证券时报· 2025-07-23 03:16
招聘模式创新 - 珠海市前山街道"香山人才招聘夜市"将招聘会时间从白天改到夜间,场地从会场搬到闹市商业圈,每月常态化举办,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1] - 这种"场景再造"模式显著提升岗位匹配效率,近4000个岗位吸引6000人次,意向达成率超16%,远超传统招聘会平均水平[1] - 环境氛围的轻微改变带来决策行为的显著变化,印证了行为经济学的判断[1] 公共服务转型 - 人才夜市本质是公共服务对"Z世代"话语体系的主动适应,通过沉浸式体验吸引年轻群体[2] - 活动现场设置简历诊断、非遗体验等环节,暗合"兴趣社交—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的年轻化成长路径[2] - 上海"咖啡招聘会"、成都"剧本杀求职"等创新案例显示,公共服务需要用服务对象的逻辑说话才能真正触达受众[2] 全国创新趋势 - 南京"梧桐语"人才市集与文创IP联动、杭州"星光招聘"嵌入音乐节、重庆把招聘会搬进火锅店,形成"破窗效应"[2] - 这些实践打破部门思维,善用社会资源,政府角色从"大包大揽"转向"穿针引线"[2] - 轻资产运营模式能撬动更大效益,商业综合体场地、企业夜市摊位、职业导师志愿服务等都是社会资本的再激活[2] 未来发展建议 - 需建立"需求雷达"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求职者流动热力图实现夜市选址动态优化[3] - 开发"职场体验卡"等衍生品,将一次性应聘转化为长期职业能力培养[3] - 建立效果评估体系,不仅要看意向签约数,更要跟踪实际入职率和岗位留存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