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肉搜索
icon
搜索文档
柯克遇刺后,美国网络涌现“人肉开盒”的报复热潮
观察者网· 2025-09-14 23:31
事件概述 - 美国保守派政治活动人士查理·柯克在大学演讲时遭枪击身亡,引发美国社会各派激烈冲突 [1] - 反对"MAGA"运动的人士认为事件是咎由自取,而支持柯克的极右翼群体则通过"人肉搜索"、"开盒"等手段进行报复 [1] 网络报复行为 - 一个名为"揭露查理的凶手"的网站收集并公布涉嫌"庆祝柯克之死"的人的个人信息,引发广泛关注 [1] - 该网站域名匿名注册,地址在冰岛,自称"不是一个人肉搜索网站",但已发布数十条个人信息 [1] - 网站计划转换为可搜索数据库,包含约3万份由柯克支持者提交的个人信息,允许按位置和职业筛选并保持更新 [1] - 极右翼网红劳拉·鲁默在枪击案后于X平台发帖,威胁要让庆祝死亡的人"出名"并毁掉其职业前景 [2] - 被网站标记的人士遭受一连串骚扰,担心成为暴力受害者,部分人仅提及柯克的拥枪立场或表示"世界仍会继续运转" [1] 受害者影响 - 加拿大独立记者蕾切尔·吉尔摩收到大量威胁,称过去48小时如"人间地狱",并对极右翼粉丝的报复行为感到恐惧,强调自己从未庆祝柯克之死 [2] - 前佛罗里达州新冠病毒数据科学家蕾贝卡·琼斯就收到的死亡威胁和"追杀名单"网站联系警方 [2] - 极端主义信息识别平台Open Measures首席执行官认为,网站名称暗示被公布信息者需对柯克之死负责,这助推了骚扰行为 [2] 职场影响与解雇事件 - 一些共和党官员在社交媒体上抨击庆祝柯克之死的人,导致部分反对者遭解雇 [4] - 田纳西州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玛莎·布莱克本认为,一名宣称对柯克之死"零同情"的大学员工应被解雇,该大学随后证实涉事人员已被解雇 [4] - 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南希·梅斯要求解雇一名庆祝柯克之死的高中教师,当地学区很快证实该教师已被解雇 [4] - 社交平台X上,右翼人士发布集中帖,实时更新因涉及柯克言论而遭解雇的新闻报道 [4] - 微软全国广播公司解雇其高级政治分析师马修·多德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提及此事 [4] - 法律专家指出,社交媒体上的不当发言通常可成为私营企业解雇员工的理由,但对公共部门雇员问题较复杂,若言论严重到扰乱运营也可被解雇 [4] - 美国最高法院在1987年一起案件中裁定,一名政府官员对时任总统里根未被刺客杀死感到遗憾的言论属宪法保护的言论,不能成为解雇理由 [5] 社会影响与分析 - 美国右翼的"在线报复运动"表明,即使是关注者很少的账号或非公众人物的社交媒体帖文或私人信息,也可能被轻易挖掘和公开 [5] - 在"人肉搜索"变得更容易的情况下,用户个人信息很可能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5] - 柯克之死引发的冲突反映出美国社会撕裂的现状,高度紧张的政治局势正加剧民众情绪反应,产生必须采取行动的需求 [5] - 有观点认为,试图指责那些被认定庆祝柯克之死或仅批评过其生活和工作的人,实际上是在塑造敌人,可能将互不相关的群体视为保守派或整个美国的敌人 [6]
严惩“开盒”,给隐私“上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7 11:17
"开盒"现象分析 - "开盒"是指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搜集并公开他人敏感信息,目的多为煽动网络暴力、诽谤攻击或谋取利益 [1] - "开盒"比传统"人肉搜索"更加组织化、产业化,信息获取更加精准高效 [2] - 个人信息买卖交易的黑灰产业链条已经成形,"开盒"门槛和成本较低 [3] 个人信息泄露来源 - 2023年全网监测并分析验证有效的数据泄露事件超过19500起,涉及金融、物流、航旅、电商、汽车等20余个行业 [4] - 一些所谓"获客软件"能从社交记录、购物订单中窃取他人信息,然后打包出售 [4] - 智能设备持续采集使用者的敏感数据信息,若安全防护不足易被黑客攻击窃取 [5] 未成年人参与情况 - 在"开盒"的受害者和施暴者中,都存在着比例惊人的未成年人 [7] - 未成年人法治意识、网络安全意识较薄弱,可能出于宣泄情绪、吸引眼球等目的参与"开盒"网暴 [7] - 对于未成年人的"开盒"行为,已满16周岁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可予以治安处罚 [8] 监管措施与行动 - 国家网信办依法集中查处了82款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违法违规APP(含小程序) [9] - 中央网信办通报了15款APP和16款SDK(即软件开发工具包) [9] - 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重点监管智能穿戴产品、智能家居产品等超范围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 [9]
中国开盒产业链
创业邦· 2025-03-25 16:35
百度副总裁事件调查结果 - 百度通报副总裁谢广军无权限调取用户数据 [3] - 所谓"家长给的"实为红包而非数据 [3] - 开盒数据主要来源于境外软件而非百度 [3] 开盒产业链定义与演变 - 开盒是人肉搜索的升级版 本质为曝光真实身份 [4][5] - 互联网匿名时代终结于博客 QQ空间等平台暴露个人信息 [6][7][9] - 早期人肉搜索需群体协作 开盒降低门槛至一对一服务 [12][15] 产业链上游:数据泄露来源 - 黑客通过社会工程学攻击获取数据库 [18][19][20] - 脱库方式分为自发式攻击与定制化需求 [22][23][25] - 内鬼监守自盗现象普遍 涉及物业 快递等多行业 [34][36][38] 产业链中游:社工库运营 - 黑客将数据售予库主整合形成完整人物画像 [41][42][46] - 手机号成为跨数据库关联的关键字段 [50][52][53] - 头部社工库自称拥有150亿条数据或8亿人口信息 [58] 产业链下游:商业化应用 - 电诈集团为主要客户 批量采购数据 [60][61] - 查询服务商提供分层定价 如户籍10U 婚姻记录50U [63] - 模糊查询技术"猎魔"可通过弱关联信息精准定位目标 [67] 典型应用场景与危害 - 饭圈利用开盒追踪明星行程或实施网暴 [74][75][77] - 催债公司通过开盒获取债务人住址等隐私 [79] - 受害者可能遭遇寿衣寄送 网贷冒用等衍生侵害 [71][72] 数据泄露重大案例 - 2019年淘宝11 8亿条用户信息泄露 [44] - 2020年新浪微博5 38亿条数据暗网出售 [44] - 2024年蜜雪冰城等企业高管信息以2分钱/条售卖 [44] 技术操作细节 - 撞库利用用户多平台同密码习惯实施攻击 [29][30] - 洗库指转移受害者虚拟资产如游戏装备等 [31][32] - 自动化查询机器人实现24小时无间断服务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