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制
搜索文档
代建季报 | 三季度代建中标创新高,企业构建“生态化运营”(2025年Q3)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10-18 10:13
行业政策趋势 - 政府代建制政策持续精细化、标准化,聚焦制度建设、专业能力提升、代建方式丰富、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及全周期监管等六个方面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共有7个省市政府出台代建制政策,1-9月出台政策的城市达21个,政策出台频次维持在相对高位 [6] - 政策适用范围精准化与下沉,各地普遍设置明确的投资额门槛(如100万、1000万、3000万)和资金比例(如财政资金占比50%以上),且政策层级下沉至区、县甚至乡镇 [7] - 管理要求趋向全过程精细化,覆盖项目审批、设计施工、验收到资金支付的全流程,并明确界定代建单位、使用单位、项目法人单位的权责 [7] - 激励与约束机制日益完善,多地建立“节余奖励”机制(如历城区)并明确因代建方原因导致损失的责任追究条款 [7] - 费用计取标准化与市场化结合,如廊坊市要求参照国家规定的项目建设管理费标准,三乡镇提供详细的阶梯式计算公式 [8] 城投平台拿地动态 - 2025年三季度城投及平台公司拿地占比为55%,较二季度上升12.8个百分点,但较2024年三季度下降14.2个百分点 [2] - 2025年1-9月,城投及平台公司参与拿地的建筑面积超过3700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1% [2] - 2025年1-9月城投拿地占比为49%,较2024年三季度和2024年全年分别下降9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但较上半年45%的占比略提高4个百分点 [2] 行业标准化建设 - 行业首部系统性编制的《代建企业综合能力评价标准》于9月13日发布,由绿城管理主编,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克而瑞集团等12家企业参编 [3] 代建项目招投标 - 2025年前三季度中标代建项目432个,同比增加18%,已达到2024年全年的85% [4] - 2025年第三季度代建中标项目172个,创2023年以来新高,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37%和17% [4] 重点项目案例 - 绿城管理交付唐山珑湖丽宫纾困样本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3.5万平方米,于2025年7月上半月集中交付860户 [18][20] - 项目前身为唐门一品,因资金链断裂停滞,绿城管理于2022年3月接手,通过信心重建、产品立标和营销突围三大策略实现成功交付 [18][19]
城投拿地占比下降,代建企业“战略合作”破局
36氪· 2025-08-06 10:06
行业核心动态 - 2025年上半年代建行业竞争加剧,城投公司作为重要拿地主体,其拿地占比下降至45%,较去年同期降低5个百分点,导致城投代建业务竞争愈发激烈[1] - 行业呈现新动向,多家代建企业通过战略签约深化业务布局,合作内容多元化,并有全国化布局趋势[1] - 政府代建制政策持续落地,上半年14个省市出台代建管理办法,积极鼓励政府项目实行代建制[1][2] - 现房政策若落地将加速行业“洗牌”,是代建企业面临的一项挑战[1] 城投拿地市场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城投及平台公司参与拿地的建筑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米,较2024年上半年微增4%,但占比为45%,较2024年上半年和2024年全年分别下降5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6] - 2025年二季度城投拿地占比为41%,较一季度下降8.7个百分点,较2024年同期下降14.4个百分点[6] - 从历年走势看,2022年至2024年城投拿地占比基本维持50%以上,其中2022年和2024年占比高达60%[6] - 城投拿地占比下降反映出30个核心城市土地市场止跌回稳,土地成交总量上升,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城投托底比例降低[6] 政府代建政策发展 - 2025年上半年出台代建管理办法的省市达到14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一个城市[2] - 各地区代建制定义基本遵循“代建单位负责项目组织实施,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工期,项目建成后移交给使用单位”的核心理念[3] - 代建范围设定因城而异,例如湖南省规定财政性资金占项目总投资50%以上且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实行代建制,洛阳市规定总投资2000万元及以上的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必须代建,部分三四线城市如南雄门槛较低,建安费800万元即强制代建[3] - 政策呈现精细化管理趋势,如洛阳市实行分级管理模式,强化绿色建造与技术升级,如内蒙古提倡代建项目采用先进技术、智能建造和绿色建材,并完善创新激励与惩罚机制,如河源市源城区实行激励制度,奖励金总额不超过代建管理费的10%[4][5] 企业战略合作模式 - 2025年上半年有7家代建企业与不同委托方就多种业务类型进行合作,合作项目遍布淄博、北京、绍兴、佛山、重庆、武汉等地,显示全国化布局趋势[1][10] - 政企合作成为主流,聚焦城市功能提升,覆盖规划、基建、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等领域,例如旭辉建管与佛山南海区政府、里水镇政府及乐宜里文旅达成三方战略合作,以“体育+文旅+生态”为核心推动文体商旅融合[10][15] - 国企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例如蓝绿双城与淄博周村城建围绕城市全周期开发展开合作,涵盖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维、服务等[11][14] - 民企跨界联盟以科技赋能代建,例如腾云筑科与万物云、浪潮智慧建筑达成战略合作,在“空间场景+康养科技”创新模式与智慧建筑方向深度融合,探索智慧社区、康养服务等新业态[12][15][16]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代建企业通过战略合作深度绑定委托方,合作高度契合“好房子”建设、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导向,有助于获取政府支持与项目机会[12] - 未来企业与政府、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的合作将持续加强,代建企业将进一步向“城市服务商”转型,参与城市全周期运维[13] - 跨界生态扩张将使代建企业与科技、文旅、康养企业协同,形成多产业联动生态[13] - 行业将保持“强者恒强”、“特色为王”发展态势,资源整合能力是关键,企业需兼具规划、产业导入、科技应用等综合能力[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