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赴美上市

搜索文档
7月赴美上市中企回顾:13家完成上市 8家递交申请
搜狐财经· 2025-08-05 16:49
上市概况 - 7月共有13家中国企业成功登陆美国主板市场,另有8家企业向SEC递交上市申请 [1] 上市方式与募资概况 - 12家企业通过传统IPO上市,合计募资约2.88亿美元 [2] - 1家企业(优蓝国际,YOUL)采用De-SPAC模式上市 [2] - SPAC公司AParadise Acquisition(APADU)以2亿美元募资额居首 [2] - 新骏羊绒(MJID)与美华创富(MGRT)各募资1500万美元 [2] - 其余9家IPO企业募资均不足1000万美元 [2] 地域分布 - 香港企业金电科技(KMRK)仅耗时195天完成上市,速度最快 [4] - 台湾企业J-Star(YMAT)上市周期长达1414天(近四年),为本月之最 [4] 首日表现 - 金电科技(KMRK)首日收盘大涨23.75% [6] - 创意大中华(CRE)首日收涨10% [6] - 其余企业首日涨幅均未超过5%,部分企业出现破发 [6] 递表企业概况 - 当月递表的8家中企中,4家提交的是初步招股文件(F-1 filing) [8] - SEC审查趋严,3家提交空白招股书的企业已被SEC拒绝审查 [8] - 另外4家递交正式招股书的企业分别为:康贝特(KBAT)、毛驴快跑(KOKO)、卓远(ACCL)和Agencia Comercial(AGCC) [8] 康贝特(KBAT) - 计划发行价4-5美元,发行375万股,拟募资1500万-1875万美元 [9] - 核心业务为真空包装机械(含气调锁鲜包装机),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学品包装等领域 [9] 毛驴快跑(KOKO) - 聚焦智能商用清洁机器人研发、租赁及物联网产品制造 [10] - 融合低速L4级自动驾驶与IoT感知技术,推动机器人技术规模化应用 [10] 卓远(ACCL) - 拟发行募集700万美元 [11] Agencia Comercial(AGCC) - 计划以每股4-6美元的价格发行175万股,预计募资700万至1050万美元 [13] - 此前已于2025年3月31日秘密提交申请 [13]
干货分享 | 企业赴美上市的六大关键挑战与应对策略
搜狐财经· 2025-07-09 10:17
监管与法律合规挑战 - 中国实施境外上市备案制,要求提交详尽材料,增加时间成本且存在备案不成无法上市的风险 [2] - 美国SEC要求严格的信息披露,中概股审计底稿问题长期合规仍是挑战 [2] - 房地产、教育、互联网等行业受国内政策收紧影响,业务模式可能受质疑 [2] - 法律风险包括《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退市风险和FCPA合规挑战,需建立合规体系 [2] - 企业应提前规划,深入了解并适应美国监管要求 [3] - 聘请熟悉中美两国证券法的专业律师团队,确保合规运营 [3] -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3]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 - 中国会计准则(CAS)与美国GAAP差异显著,如收入确认、资产减值等影响企业估值 [5] - 涉及国家敏感行业企业审计底稿处理需谨慎,需平衡合规与信息披露 [5] - 企业应按照GAAP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满足美国监管要求 [6] - 聘请PCAOB认可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增加报告公信力 [6] 投资者文化差异 - 美国投资者对中概股商业模式理解有限,可能导致估值偏低 [8] - 美国投资者注重长期增长潜力、创新能力及管理层执行力 [8] - 做空机构针对中概股发布报告,需强化财务透明度和危机公关能力 [8] - 企业应频繁路演,突出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发展规划 [9] - 通过ESG报告提高透明度,建立专业投资者关系团队 [10] 地缘政治冲突 - 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如贸易摩擦、技术制裁等影响企业上市进程和股价 [11] - 国内政策收紧如数据安全审查、反垄断等需及时评估上市可行性 [12] - 企业应分散上市地风险(如港股同步上市),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13] - 加强与投资者沟通,传递稳定运营信息以增强信心 [13] 信息安全与数据隐私 - 《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严格,涉及用户数据的企业面临更高合规要求 [15] - 美国要求披露用户增长等数据,可能与中国法规冲突 [15] - 企业应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明确招股书中合规措施 [16] - 与政府部门保持沟通,争取跨境审计数据流动政策支持 [16] 高昂上市成本 - 赴美上市涉及承销费、律师费、会计师费等,对中小企业造成较大资金压力 [17] - 上市后持续合规成本较高,如定期审计费用、信息披露费用等 [17] - 企业应进行财务规划和成本效益分析,合理选择中介机构 [18] - 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缓解资金压力 [18]
葛辰皓:关税政策的影响对全球都一视同仁,企业的准备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凤凰网财经· 2025-07-04 10:24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趋势 - 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主题为"为开放的世界",旨在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资源对接、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系统性破解出海难题 [1] - 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国区主管葛辰皓出席论坛并就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趋势进行深度交流 [1] 关税政策对全球企业上市的影响 - 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全球正在寻求上市的企业都带来了影响,不只是针对中国企业 [3] - 以纽交所为例,今年4月原本是发行高峰期,但在4月2号大规模关税政策推出后,许多企业选择推迟发行窗口 [3] - 相比首次面对贸易波动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企业从第一次中美贸易战以来已具备更强的应对机制 [3] - 近年来出海企业在全球布局、供应链多元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增强了面对政策波动的抗风险能力 [3] 市场恢复与企业应对策略 - 市场秩序已逐步恢复,美股整体指数回到4月2号之前的水平 [4] - 一些做好充分准备的公司择机做了不错的发行 [4] - 长期来看政策始终在动态演进,企业需要具备足够的韧性和内功 [4] - 在资本市场中窗口有变化,但企业的基本面和战略准备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4]
欧洲两大交易所反击:遏制IPO流向华尔街
智通财经网· 2025-05-14 15:48
欧洲IPO市场现状 - 过去两年欧洲和英国证券交易所遭遇IPO"寒冬",不少本地企业选择赴美上市或将主要上市地迁往美国,以寻求更深厚的资本池和更高潜在估值 [1] - 欧洲两大主要证券交易所运营商正通过市场营销和研究手段挑战"在纽约上市的公司估值更高"的普遍看法 [1] - 过去十年间约130家欧洲公司(总市值6670亿美元)选择赴美上市或迁移主要上市地,其中70%股价低于发行价,平均跌幅9% [2] 欧洲交易所的反击策略 - 德意志交易所发布文件指出:在欧洲上市的公司中约三分之二在首个交易日股价上涨,而在美上市的欧洲公司仅约一半首日上涨 [1] - 自2004年以来在美上市的德国公司股价平均下跌13%,而在法兰克福上市的股票价格平均上涨24% [2] - 泛欧交易所计划发布类似报告挑战"在美上市公司估值更高"的观点,与伦敦证券交易所3月的"破除迷思"文件形成呼应 [2][3] 欧美市场竞争力对比 - 标普500指数市值达49.5万亿美元,是欧洲Stoxx600指数的近四倍 [3] - 德意志交易所警告跨境上市公司面临更高诉讼风险,但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诉讼风险为股东提供了赔偿途径 [3] - 交易所高管认为关税动荡可能提升欧洲市场吸引力,但有市场人士指出近期资本再平衡仅是美国持续强势中的小逆转 [4] 欧洲资本市场改革动向 - 欧洲官员正在寻找深化资本市场的方法,并考虑制定新上市规则以改善融资渠道 [3] - 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呼吁让欧洲自身优势更加可见,以应对企业赴美上市趋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