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与消费

搜索文档
新能源及有色金属日报:现货升水进一步走弱-20250612
华泰期货· 2025-06-12 10: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现货升水进一步走弱,单边策略谨慎偏空,套利策略中性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要数据 - 现货方面,LME锌现货升水为 -33.05 美元/吨,SMM上海锌现货价涨至22300元/吨,升贴水降至275元/吨,SMM广东锌现货价涨至22300元/吨,升贴水降至275元/吨,SMM天津锌现货价涨至22260元/吨,升贴水降至235元/吨 [2] - 期货方面,2025 - 06 - 11沪锌主力合约收于2214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涨270元/吨,成交170227手,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1596手,持仓125779手,较前一交易日减少9292手,日内最高价22205元/吨,最低价21855元/吨 [2] - 库存方面,截至2025 - 06 - 09,SMM七地锌锭库存总量为8.17万吨,较上周同期增加0.43万吨;截至2025 - 06 - 11,LME锌库存为132575吨,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975吨 [3] 市场分析 - 现货市场绝对价格上涨后采购积极性回落,升水走低;供应方面矿端和冶炼厂原料库存充足,TC上涨,冶炼利润丰厚,6月供给增长预期达10%左右,下半年有望维持高增速;消费整体强势,中美关税影响未显现,但难对冲供给高增长,且进入淡季有环比走弱迹象 [4] 策略 - 单边谨慎偏空,套利中性 [5]
打通供给与消费的双向堵点
经济网· 2025-05-16 16:20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战略价值 - 在全球关税博弈加剧、外贸出口承压形势下,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作为经济发展"压舱石"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 [1] - 通过"消费能力提升—供给体系升级—需求精准引导—市场双向交流机制优化"的组合策略,可以破解供给端低质同质化竞争、消费端信心不足等问题 [1] - 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韧性 [1] 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 供给与需求体系是经济运行的一体两面,二者良性互动是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 [2] - 内需释放以供给质量提升为基础,有效供给方能激发消费意愿 [2] - 供给侧面临产业升级滞后、高端供给薄弱等挑战,需求侧存在消费能力释放不充分、投资动能培育不足等问题 [2] - 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双轮驱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2] 供需两侧的四大堵点 - 消费信心不足且消费能力受限 [3] - 供给端"内卷"严重使得产品质量不受控 [3] - 供需两端信息不畅导致优质商品遭"驱逐" [3] - 供需两端错配致使结构性失衡凸显 [3] 激活消费需求的措施 - 以消费升级为战略支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革新劳动力市场 [5] - 疏导民生痛点,以养老、医疗等核心领域改革为杠杆,撬动内需潜力释放 [6] - 阶梯式提高失业保险金、就业补贴及临时救助标准,构建完整防护网 [6] - 构建劳动收入与经济增量挂钩的动态调节机制,确保劳动者报酬增速不低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幅度 [6] 聚焦高品质供给的措施 - 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消费扩容升级深度融合,重点发力创新型消费领域 [6] - 创新消费场景,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等新型消费模式 [6] - 加快培育"创新产品+新型服务"双轮驱动的消费增长模式 [6] - 实施"产业再造工程",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重构生产流程,开发个性化定制服务 [6] - 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领域设立"产业链创新联合体" [6] 破解供需信息梗阻的措施 - 强化质量监管体系,建立覆盖全品类的统一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 [7] - 推动市场信息公开透明化,引导企业主动披露核心信息 [7] - 建立联通电商、物流、制造的实时数据反馈系统 [7] - 推广"从消费者到生产者"反向定制模式,搭建消费者与制造端的直连通道 [7] 重构企业发展生态环境 - 构建以技术溢价为导向的价值竞争体系,防范无序低价竞争 [8] - 引导企业突破"低价竞争—成本压缩—品质下降"的恶性循环 [8] - 行业协会联合龙头企业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建立价格协同机制与技术创新联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