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

搜索文档
做强国内大循环 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证券日报· 2025-05-17 00:27
做强国内大循环 - 核心观点是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突出位置 统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升经济循环质量和层次 促进国内外市场高效联通 以国内大循环牵引国际循环 [1] - 当前背景下做强国内大循环具有充分必要性和迫切现实性 能够以国内大循环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 降低外部冲击影响 同时提升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使国内市场更具吸引力 为国际循环提供更强大支撑 [1] 挖掘国内经济潜力 - 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资源要素高效配置 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打造新产业新赛道 [2] - 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完备 发挥各地优势加强专业化分工和地区间协作 持续补链强链拓链 增强产业发展韧性 [2] - 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 加快补齐消费短板 推动经济政策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 以优质供给满足需求 [2] 资源要素高效配置 -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一季度交通运输物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8% 其中多式联运和快递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2%和20.6% [3] - 全国省际贸易销售额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为40.2% 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反映省际间商品服务贸易较为畅通 [3] 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完备 - 后续发力方向可放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 推动上下游企业战略合作和技术协作 建立稳定产业配套体系 提高整体稳定性和竞争力 [4] - 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 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提升产业链协同效应和集群优势 [4] -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现代产业集群 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地位 [4]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 需要统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畅通需求牵引供给传导机制 破除市场分割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促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 [5] - 加快补齐消费短板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引导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 [5] - 从优化供给体系出发增强对需求适配性 提升国内经济循环质量和层次 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5] - 强链补链拓链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韧性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 [5]
李强在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上强调 把做强国内大循环作为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
证监会发布· 2025-05-15 22:34
国内大循环战略部署 - 将做强国内大循环作为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 [1][2] - 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是大国经济的独有优势,需统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 - 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高效联通,以国内大循环更好牵引国际循环 [3] 国内大循环重点方向 - 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3]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打造新产业新赛道 [3] - 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完备:加强专业化分工和地区间协作,持续补链强链拓链,增强产业发展韧性 [3] - 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加快补齐消费短板,推动经济政策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 [3] 经济循环关键措施 - 精准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外部冲击 [4] - 稳定就业:支持企业稳岗,扩大服务业就业,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 [4] - 提振消费:推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激发服务消费潜力,放大新兴消费带动效应 [4] - 扩大有效投资:加快资金筹集使用和项目建设,促进民间投资 [4] - 支持地方打造发展亮点:通过科技创新培育产业亮点,依托特色资源打造品牌亮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