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监管体系

搜索文档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7-02 06:11
行业监管政策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此前已发布《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主播职业能力划分要求》为网络直播提供指引 [1] - 党中央国务院近年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优化直播行业发展环境使其成为拉动消费主力军 [1] 行业发展现状 - 直播带货是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的新型交易模式通过精准推送直接刺激消费需求 [1] - 2024年前11个月全国直播电商零售额达4.3万亿元贡献电商行业80%增量 [1] - 行业存在基础不牢、无序竞争、监管滞后等问题需平衡"放活"与"管住" [2] 标准化建设 - 需建立直播电商平台治理行业标准明确平台管理责任及要求 [2] - 强化《网络主播行为规范》落实加强网红主播普法宣传减少负面虚假信息 [2] 监管机制创新 - 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强化网信、数据、税务等部门执法协作 [3] - 创新监管技术手段建立网络交易溯源追诉机制实现线上线下无缝监管 [3] 信用体系建设 - 归集直播主体信用信息实施分级分类监管重点查处虚假宣传、刷单等行为 [3] - 建立黑名单管理机制对严重违规者封禁账号并制定信用修复规则 [3] 消费者权益保护 - 明确直播平台、电商经营者、主播主体责任缩短维权时间降低成本 [4] - 健全服务标准强化全流程保障及时回应消费者诉求提升购物体验 [4] 网络生态治理 - 打击网络水军和舆情敲诈防范针对企业及网红的"污名化"乱象 [3] - 支持平台加强内容审核把关净化直播购物环境 [3]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24年北京新设经营主体31.49万户
北京商报· 2025-06-30 23:17
经营主体发展 -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经营主体实有268.62万户同比增长5.08% [1] - 2024年1-12月全市新设经营主体31.49万户 [1] - 2024年共办理各类登记业务142.29万件其中全程网上办理113.64万件占比79.87% [1] - 超220万户存续经营主体下载电子营业执照累计应用量逾2.02亿次 [1] 登记注册机制创新 - 开展全国首个"一标四维"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登记试点 [1] - 全国率先实现外资企业开办"全程网办、一网通办"并发布中英文双语版登记指南 [1] - 升级"e窗通"平台功能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拓展至30余个 [1] - 推动餐饮AI机器人落地并制定自动制售设备食品经营许可审查要求 [1] 信用监管体系优化 - 2024年为5.1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信用修复 [2] - 54万余户企业通过"多报合一"年报公示减少填报数据超1100万条 [2] - 非现场检查总量189.2万次占比提升至38.6%扫码检查警示成功率达89% [2] - 10.5万户低风险企业纳入"无事不扰"清单首批检查量环比下降79.1% [2] 标准化建设 - 2024年发布地方标准297项举办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 [2] - 对75家单位的92个项目给予2225万元资金支持 [2] - 217项企业标准入选国家"领跑者"名单 [2] 平台经济规范 - 发布直播带货合规指引及扶持中小微经营主体10项措施 [3] - 推动京浙沪重点平台企业签署《网络交易合规经营自律公约》 [3]
中消协:今年“五一”假期,消费服务、安全事故等方面诉求集中
新京报· 2025-05-14 13:56
消费维权舆情分析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5年"五一"假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监测5月1日至5月6日期间网络大数据舆情 [1] - 消费服务、安全事故、景区管理、宣传规范等方面维权诉求较为集中 [1] 消费服务问题 - 强买强卖、毁约涨价等问题增多,如南京夫子庙花贩专盯情侣强卖高价花 [2] - 酒店民宿毁约涨价现象频发,部分商家以"上架失误"为由要求取消订单,甚至威胁消费者 [2] 安全事故问题 - 监测期间有关"安全事故"负面信息共22万余条 [2] - 贵州黔西游船侧翻、陕西漂流翻船、苏州直升机坠落等事故被点名 [2] - 苏州奥诗汀繁花景区直升机坠落造成4人受伤1人死亡,该景区开业仅一周即发生事故 [2] 景区管理问题 - 热门景点到访人数创新高,运力与服务人员不足导致游客滞留 [3] - 江西望仙谷因客流量过多导致接驳车等待时间过长,大量游客滞留至次日凌晨 [3] - 三亚游客骑摩托艇出海跟丢向导被困1小时,显示景区服务承载能力不足 [3] 宣传规范问题 - 个别旅行社以"体重优惠游"为噱头吸引游客,实则暗藏消费陷阱 [3] - 天津一奶茶品牌包装使用不雅字引发消费者不满 [3] 监管建议 - 建议构建全链条信用监管体系,严惩失信主体,通过公布"消费黑榜"等警示手段震慑不法商贩 [4] - 建议利用AI等科技手段建立商户信用档案,督促电商、旅游等平台认真履责 [4] - 建议强化高危项目安全准入与动态监管,制定高风险项目分级管理制度 [4] - 建议景区建立"客流-运力-服务"智能匹配模型,引入大数据技术预测客流并动态调整资源配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