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候鸟迁徙
icon
搜索文档
秋日湿地尽显勃勃生机 候鸟蹁跹绘就大美中国生态图景
央视网· 2025-10-29 15:08
央视网消息:随着冷空气持续南下,冬候鸟开始集中迁徙至江西鄱阳湖区越冬。日前,南矶湿地保护区工作人员监测到越冬水鸟31种,还 同步发现118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它们的集中出现预示着候鸟大部队即将到来。 这几天,在浙江,黑脸琵鹭、黑鹳等一批批珍稀鸟类陆续飞抵当地的湖泊、湿地,这些生机盎然的候鸟栖息地也吸引了不少观鸟爱好者。 在杭州临安区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再次现身,与它同期到来的还有白琵鹭、斑嘴鸭、白鹭等鸟类。而在 绍兴上虞区海涂湿地,这两天迎来了今年首批越冬候鸟,总数超过万只,种类超过300种。它们将在此栖息半年左右时间。在台州玉环市漩门 湾国家湿地公园,黑鹳已连续第11年如期赴约,观鸟爱好者还首次捕捉到"一家四口"同框的珍贵画面。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每年都吸引了白鹤、东方白鹳等众多濒危候鸟的到此越冬。2024年,有5000多只东方白鹳飞抵南矶湿地栖息越冬,数 量达到历年之最。 浙江:越冬候鸟陆续飞抵 观鸟导赏员上岗 随着冬候鸟的到来,沉寂的湿地变得热闹起来。天空中,雁群时而排成 "人" 字,时而聚成不规则的大群。湖面上,东方白鹳等水鸟或低 头在水中觅食,或在岸边梳理羽毛,动 ...
“鸟口普查”上新装备!云南用声纹监测已为232只珍稀鸟类“建档”
环球网· 2025-10-25 13:53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又到了候鸟迁徙的季节。最近,云南迎来不少来此过冬的候鸟。今年迁徙季,当地候鸟规模、种群分部和保护手段都有什么变化? 这些天,在云南新平县的哀牢山金山丫口,海拔2300米的山林间,鸟鸣声大清早就此起彼伏了。监测站工作人员说,入秋以来,候鸟已经在这里分批次"打 卡",不同时段的迁徙种群各不相同。从今年9月开始到现在,哀牢山金山丫口已经环志的候鸟有1400多只。 每年秋冬季,从西伯利亚、中亚、新疆等区域南迁的候鸟一路南下,途中受东南方向沿海和西北方向青藏高原阻隔,很多候鸟聚集到哀牢山一线,使这里成 为全球7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金山丫口候鸟环志监测站是典型的夜间迁徙鸟类环志点,每年有不少从事研究夜间迁徙鸟类课题的专家学者,都到金山丫口 的候鸟环志监测站开展科研工作。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讲师 赵雪冰:我们发现,可能鸟对不同波长的光,它的趋光性是不一样的。 在云南巍山鸟道雄关,今年工作人员安装了两套鸟类声纹监测设备,能对途经区域内的1200种鸟类发出的叫声进行收集,并运用大数据分析迁徙候鸟的种类 和名称。鸟类声纹监测设备仅安装几天,就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金雕,以及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 ...
各地湿地成迁徙候鸟“能量补给站” 吃饱了再去南方越冬
央视网· 2025-10-22 00:07
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和停歇点,多样的植被和充足食物,让这片湿地成为候鸟迁徙途中不可或缺 的"能量补给站"。预计,这些候鸟在短暂停歇后,将于11月中上旬,陆续离开正蓝旗飞往南方越冬。 黑龙江抚远:万鸟集结蓄力南下越冬 又到一年候鸟迁徙季,各地都迎来了哪些候鸟?它们下一站去哪儿? 内蒙古:候鸟飞抵正蓝旗 短暂休憩再启程 这几天,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白枕鹤、天鹅等六万余只候鸟翩跹而至,为湿地注入了蓬勃生机。 这些远道而来的候鸟,或嬉戏或起舞或觅食,享受着迁徙途中的惬意生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枕鹤约有400余只,它们在浅水滩涂中栖息觅食、清 洗羽毛。湖泊、湿地与多种类的植被、候鸟,交融成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段义利介绍,正蓝旗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而且是全国831处候鸟重要栖息地之一,每年在迁徙区过冬的鸟类有 一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8种、二级保护动物26种。 作为东北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秋季都会迎来大批迁徙候鸟。据监测,随着冷空气持续南下,候鸟将陆续启程,飞往 长江流域及以 ...
实拍锡林郭勒盟上空大量鸟类低飞:阴天迁徙候鸟低飞系正常现象
新京报· 2025-10-17 15:53
10月16日,市民反映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城市上空,有大量鸟类低飞。10月17日,锡林郭勒盟气象局工作人员称,未检测到异常天气数 据。记者从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为正常现象,低飞鸟类系迁徙候鸟。 0:00 / 0:32 ...
飞鸟翔集演绎生态美景 大美湿地变身“候鸟天堂”
央视网· 2025-10-12 17:52
央视网消息:在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保护区工作人员在近期监测中发现,上万只冬候鸟已经抵达湖区,主要以大雁、野鸭、白琵鹭及鸻 鹬类候鸟为主。 从9月底到10月初,上万只候鸟就陆续聚集到湿地中心地带,它们时而游弋觅食于碧波之上,时而振翅齐飞掠过水面。 为了迎接这批远道而来的"客人",保护区管理部门与当地政府紧密合作,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他们通过监测和调控水位,为候鸟提供了 适宜的栖息环境,并加大了执法力度,打击各种破坏湿地生态的违法行为,确保候鸟能够安全越冬。 金秋十月是候鸟迁徙的高峰期。这几天,在云南省昆明市的滇池海埂公园,数百只红嘴鸥盘旋飞舞,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每 年10月上旬,红嘴鸥的先头部队就会陆续抵达昆明,这也预示着观鸥季的到来。近年来,昆明市出台了相应的观鸥规定,引导游客文明观鸟。 眼下正值猛禽迁徙的重要时期,前两天,在安徽合肥四顶山上空,300多只猛禽过境,它们借助上升气流持续盘旋形成了"鹰柱"现象。一 些观鸟爱好者用镜头记录下了这罕见的现象。 安徽合肥:猛禽集群过境 出现"鹰柱"奇观 据了解,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线路上的重要节点,是白鹤、东方白鹳等众多濒危候鸟的重 ...
内蒙古第一大湖呼伦湖秋季鸟类较去年增长近四成
中国新闻网· 2025-10-10 16:25
内蒙古第一大湖呼伦湖秋季鸟类较去年增长近四成 中新社呼伦贝尔10月10日电 (记者 张玮)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0日对外公布:根据2025年秋 季鸟类监测数据,保护区内共记录到75311只鸟类,相较2024年秋季增加21442只,同比增长近四成。 10月9日,内蒙古呼伦贝尔,越来越多雁鸭类候鸟在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张东阳摄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据呼伦贝尔市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研究院介绍,9月中旬开始,该院派驻专家组在呼伦湖保护区 内的乌兰诺尔核心区、嘎拉达白辛核心区、拴马桩辖区、呼伦沟辖区、贝尔湖等地进行监测。监测结果 发现,保护区内共记录到10目22科41属68种75311只鸟类,相较2024年秋季增加21442只,以国家二级保 护动物鸿雁、白琵鹭、大天鹅等雁鸭类为主。 10月9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大小天鹅在湖中嬉戏。 欧戈 摄 为守护好这条"生命通道",呼伦湖保护区依托动态监测与视频监控等手段,实时开展候鸟种群数量、栖 息状态及疫源疫病动态监测,系统掌握候鸟迁徙规律。(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呼伦湖总面积2339平方公里,湖面海拔545.5米,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
酷玩推荐官·人间好时节:白露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07 15:03
节气文化特征 - 白露节气标志着暑气渐消天气转凉 昼夜温差加大形成露珠 [2] - 中国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鸿雁南迁 玄鸟回归 百鸟储食 [2] - 苏浙地区有酿造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的白露米酒传统 [2] 生态保护措施 - 苏州太湖位于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 是国际重要湿地和候鸟天堂 [2] - 中国实施湿地保护法 加强对82处国际重要湿地的保护管理 [2] - 保护措施涵盖候鸟栖息地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撑 [2] 地域习俗传承 - 白露补露习俗源于农耕社会 通过龙眼银耳等食补抵御秋燥 [2] - 食补传统延续至今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 - 候鸟迁徙与白露时节同步 印证物候变化与生物行为关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