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回购质押券解冻
icon
搜索文档
债券回购质押券“解冻”将提升债市流动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06:44
债券回购质押券冻结取消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拟取消债券回购质押券冻结规定 旨在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和深化对外开放 [1] - 现行规则下质押券冻结机制导致大量高流动性利率债退出二级市场交易 日均影响规模达5万~6万亿元 [2][3] - 改革后预计释放10%冻结券种 相当于新增10万亿元可交易债券 直接增加市场流动性 [3] 市场影响分析 流动性提升 - 被冻结的短期利率债将重新进入二级市场 显著扩大市场深度和广度 [3] - 月度质押式回购规模约100万亿元对应的冻结券种释放将形成"隐性流动性"注入 [3] - 债券供需匹配更充分后 1年期与10年期国债利差等关键指标稳定性将提升 [3] 国际化接轨 - 取消冻结使操作模式接近国际通行的买断式回购 保留质押式法律框架兼顾稳定性 [3] - 外资机构参与门槛降低 有助于解决当前外资持有占比低的瓶颈问题 [3] - 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全球第二 此举是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规则的关键举措 [3] 货币政策传导 - 取消冻结后央行国债买卖操作更灵活 避免商业银行"无券可买"困境 [4] - 形成"央行操作—机构交易—流动性释放"闭环 提升公开市场操作效率 [4] - 配合今年5月降准、6月前置买断式逆回购等政策 构建全周期流动性支持体系 [4] 行业长期发展 - 质押券再流通为国债期货、利率期权等产品创新奠定市场基础 [4] - 缓解金融机构优质券不足的融资困境 提升市场整体活跃度 [4] - 监管模式从冻结兜底转向动态监管 需同步完善估值和违约处置机制 [4]
债券回购质押券“解冻”有利于提高债市深广度
证券时报· 2025-07-21 02:50
债市改革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拟取消债券回购质押券冻结规定 旨在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参与主体多样性[1] - 政策调整后短端利率债收益率迅速翻红 显示市场对流动性改善的积极反应[1] - 现行冻结机制降低债市流动效率 当前监管体系完善使违约风险防控必要性下降[1] 流动性提升机制 - 银行间债市月度质押式回购规模达100万亿元 解冻短期利率债将显著增加二级市场供给[2] - 释放的质押券可提高市场"深度" 促进价格发现功能并降低波动性[2] - 便利金融机构负债管理 增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传导效率[2] 国际化接轨效应 - 质押券解冻使境内回购模式趋近国际买断式回购 更符合外资机构交易习惯[2] - 香港债券通同步优化离岸回购机制 在岸离岸规则统一促进市场良性循环[3] - 政策协同将提升人民币债市国际吸引力 外资参与度有望提高[3] 监管体系演变 - 债券登记托管结算体系强化 为取消冻结提供基础设施保障[1] - 杠杆率与风险抵补监管制度完善 替代原有质押券冻结的风控功能[1] - 改革反映监管思路从风险防控向市场效率优化的转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