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回购业务
搜索文档
央行陆磊:推动债券业务,互换通交易净限额提至450亿
搜狐财经· 2025-11-04 10:44
金融开放举措概述 - 央行副行长在2025年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提及多项金融开放举措 [1][2] 债券市场开放 - 今年以来支持各类境外投资者在内地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1][2] - 在香港推出以债券通债券为抵押品的离岸债券回购业务 [1][2] - 推动债券通债券在香港成为广泛接受的合格担保品 [1][2] 互换通优化 - 优化互换通机制并扩充报价商队伍 [1][2] - 互换通交易净限额从每日200亿元大幅提升至每日450亿元 [1][2] - 提高交易限额旨在便利境外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 [1][2]
9月债市迎来新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4:14
境外机构持仓概况 - 截至2025年9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78万亿元,约占市场总托管量的2.2% [1] - 从券种看,持有国债2.00万亿元、占比52.9%,同业存单0.86万亿元、占比22.8%,政策性金融债0.77万亿元、占比20.4% [1] - 境外机构持有同业存单规模从7月的0.98万亿元、8月的0.91万亿元下降至9月的0.86万亿元 [3] 市场参与主体动态 - 2025年9月新增11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占三季度新增总数15家的73.33% [1][3] - 截至9月末,共有1176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其中612家通过结算代理渠道入市,837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 [1] - 政策允许参与债券回购业务的投资者类型全面扩围,涵盖境外央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 [7] 现券交易活动 - 境外机构9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约为0.96万亿元,日均交易量约为417亿元 [1] - 根据中债登数据,境外机构9月现券交易规模约为0.83万亿元,较8月的0.87万亿元小幅下降 [3] - 商业银行9月现券交易规模为24.46万亿元,较8月小幅增长0.24万亿元,证券公司交易规模为14.98万亿元,较8月下降0.54万亿元 [3] 回购交易情况 - 非法人产品9月质押式回购规模为55.95万亿元,较8月的57.08万亿元下降1.13万亿元 [4] - 商业银行9月买断式回购规模为0.93万亿元,较8月增长0.10万亿元,证券公司买断式回购规模为0.71万亿元,较8月小幅上升 [4] - 新机制下,9月29日1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与多家回购做市商达成"债券通"北向通买断式回购交易共计44笔、39.5亿元 [6] 债市开放新政影响 - 2025年9月26日,央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公告,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进一步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6] - 新业务采用国际市场通行的"标的债券过户和可使用"模式,提升交易便利性,并通过多种措施保障安全 [7] - 业界认为新规将提升市场活跃度,促进流动性改善,并推动参与主体多元化,增强市场韧性和价格发现效率 [7][8] - 回购业务允许境外机构在不减持现券的情况下获取短期资金,间接增强其现券持有意愿,为市场稳定性提供支撑 [8]
9月债市迎来新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4:06
境外机构持仓与交易概况 - 截至2025年9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78万亿元,约占市场总托管量的2.2% [1] - 从券种看,境外机构持有国债2.00万亿元(占比52.9%),同业存单0.86万亿元(占比22.8%),政策性金融债0.77万亿元(占比20.4%) [1] - 境外机构9月现券交易量约为0.96万亿元,日均交易量约为417亿元 [1] - 2025年三季度新增15家境外机构主体,其中11家集中于9月入场,占比73.33% [3] - 境外机构持有同业存单规模从7月的0.98万亿元、8月的0.91万亿元下降至9月的0.86万亿元 [3] 银行间市场机构行为分析 - 商业银行在9月的现券交易规模为24.46万亿元,较8月小幅增长0.24万亿元 [4] - 证券公司9月现券交易规模为14.98万亿元,较8月的15.52万亿元下降0.54万亿元 [4] - 非法人产品9月质押式回购规模为55.95万亿元,较8月的57.08万亿元下降1.13万亿元 [4] - 商业银行9月买断式回购规模为0.93万亿元,较8月增长0.10万亿元;证券公司规模为0.71万亿元,较8月的0.64万亿元小幅上升 [4] - 市场整体维持以商业银行为核心、多元化机构共同参与的格局 [4] 债市开放新政与市场影响 - 2025年9月26日,央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公告,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6] - 新机制下,9月29日1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与多家做市商达成"债券通"北向通买断式回购交易共计44笔、39.5亿元 [6] - 新规参与主体涵盖境外央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及中长期机构投资者 [7] - 业务模式采用国际市场通行的"标的债券过户和可使用",提升交易便利性并通过风控措施保障安全 [7] - 业界认为新规将提升市场活跃度,促进流动性改善,并推动参与主体多元化 [7][8] - 新规允许境外机构在不减持现券的情况下获取短期资金,间接增强其现券持有意愿,为市场稳定性提供支撑 [8] - 境外机构通过回购再投资或盘活存量资产,有助于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流入国内现券市场 [8] - 回购业务推动人民币债券作为全球抵押品的使用,增强人民币资产在离岸市场的流动性 [9]
9月债市新增11家境外机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07:41
境外机构持仓概况 - 截至2025年9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78万亿元,约占市场总托管量的2.2% [1] - 从券种看,持有国债2.00万亿元、占比52.9%,同业存单0.86万亿元、占比22.8%,政策性金融债0.77万亿元、占比20.4% [1] - 2025年三季度,境外机构持有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规模基本持平,但持有同业存单明显下降,从7月的0.98万亿元降至9月的0.86万亿元 [3] 境外机构市场参与动态 - 2025年9月新增11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使三季度新增机构总数达15家,其中9月新增数量占比73.33% [1][3] - 截至9月末,共有1176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其中612家通过结算代理渠道入市,837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 [1] - 境外机构9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约为0.96万亿元,日均交易量约为417亿元 [1] 银行间市场机构行为比较 - 2025年9月,境外机构现券交易规模约为0.83万亿元,较8月的0.87万亿元小幅下降 [3] - 商业银行9月现券交易规模为24.46万亿元,较8月小幅增长0.24万亿元,参与度保持稳定 [3] - 证券公司9月现券交易规模为14.98万亿元,较8月的15.52万亿元下降0.54万亿元,参与度有所回落 [3] 债券回购业务新规及影响 - 2025年9月26日,央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公告,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进一步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4] - 新业务采用国际市场通行的"标的债券过户和可使用"模式,提升交易便利性,并通过多项措施保障安全 [6] - 新规允许境外机构在不减持现券的情况下获取短期资金,减少被动抛售行为,间接增强现券持有意愿 [7] 新规落地初期市场响应 - 政策出台后,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作为首批跨境回购做市商,于9月29日落地多笔首日交易 [5] - 9月29日,新机制下1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与多家银行及券商达成"债券通"北向通买断式回购交易共计44笔、39.5亿元 [5] - 参与主体类型全面扩围,涵盖各类金融机构及中长期机构投资者,无论通过直接入市或"债券通"渠道均可参与 [6] 新规对市场的预期影响 - 业界预计新规将提升市场活跃度,促进流动性改善,并推动参与主体多元化,增强市场韧性和价格发现效率 [6] - 新规有助于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流入国内现券市场,推动交易规模扩大,提升人民币债券资产的使用效率 [7] - 参与主体多元化将带来更多交易策略,如回购业务与利率互换结合,催生更多组合策略以对冲利率风险 [7]
9月债市新增11家境外机构主体 境外回购新政落地积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16:33
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9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78万亿元,约占市场总托管量的2.2% [1] - 从券种看,境外机构持有国债2.00万亿元、占比52.9%,同业存单0.86万亿元、占比22.8%,政策性金融债0.77万亿元、占比20.4% [1] - 2025年9月新增11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截至9月末共有1176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 [1] 境外机构投资动态与交易活跃度 - 2025年三季度新增15家境外机构主体中,有11家集中于9月入场,占比73.33% [1] - 境外机构9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约为0.96万亿元,日均交易量约为417亿元 [1] - 境外机构持有同业存单规模从7月的0.98万亿元、8月的0.91万亿元下降至9月的0.86万亿元 [2] 银行间市场各类机构参与情况 - 商业银行在9月的现券交易规模为24.46万亿元,较8月小幅增长0.24万亿元 [2] - 信用社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规模由8月的0.36万亿元升至9月的0.47万亿元 [2] - 证券公司9月现券交易规模为14.98万亿元,较8月的15.52万亿元下降0.54万亿元 [2] 债券回购业务与市场格局 - 非法人产品9月质押式回购规模为55.95万亿元,较8月的57.08万亿元下降1.13万亿元 [2] - 商业银行9月买断式回购规模为0.93万亿元,较8月增长0.10万亿元 [2] - 市场整体维持以商业银行为核心、多元化机构共同参与的格局 [3]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新政 - 2025年9月26日,央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公告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3] - 新业务允许境外机构通过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交易进行人民币融资 [3] - 新机制下投资者类型全面扩围,涵盖各类金融机构及中长期机构投资者 [4] 新政实施与市场响应 - 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作为首批跨境回购做市商于9月29日落地多笔首日交易 [4] - 9月29日,1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与多家银行及券商达成"债券通"北向通买断式回购交易共计44笔、39.5亿元 [4] - 新业务采用国际市场通行的"标的债券过户和可使用"方式,提升交易便利性 [4] 新规对市场的影响预期 - 允许境外机构在不减持现券的情况下获取短期资金,间接增强现券持有意愿 [5] - 境外机构通过回购再投资于现券,有助于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流入国内现券市场 [5] - 境外机构基于全球利率曲线定价,有助于提升国内债券市场定价效率 [5] 市场机制完善与长期发展 - 参与主体多元化将催生更多基于现券和回购的组合策略,对冲利率风险 [6] - 回购业务推动人民币债券作为全球抵押品的使用,增强人民币资产在离岸市场的流动性 [6] - 参与主体多元化将推动国内债券市场从规模扩张向机制成熟转型 [6]
多家头部券商,落地新业务
经济网· 2025-10-13 10:40
政策核心与市场意义 - 央行、证监会及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 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1] - 公告创新交易机制 允许境外机构采用国际市场主流的标的债券过户模式开展回购 提升交易便利性与风险管控能力 [2] - 新业务落地进一步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丰富人民币资产的投资交易机制 [1] 参与机构与首批交易 - 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及部分银行入选首批跨境回购做市商 并落地首批回购交易 [1] - 中信证券于9月29日与境外机构成交多笔挂钩利率债与同业存单的买断式回购交易 [1] - 中金公司以首批“债券通”北向通回购做市商身份 与境外机构达成首日跨境回购交易 [1]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成功落地首批债券跨境回购交易 [2] - 农业银行率先落地债券通“北向通”跨境回购交易 金额10亿元人民币 [2] - 建设银行作为境内首批做市商 与东方汇理银行香港分行等6家客户达成买断式回购交易 [2] 业务模式与投资者范围 - 跨境回购指境外机构以人民币债券为标的 通过质押式回购或买断式回购交易进行人民币融资 [1] - 业务为境外投资者提供高效便捷的短期融资融券渠道 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3] - 参与主体范围扩大至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全部境外机构投资者 包括直接入市和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的投资者 [2][3] - 合格投资者类型广泛 包括境外央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养老基金等中长期机构投资者 [3]
债券回购进一步开放 汇丰“助攻”市场首单业务
证券时报· 2025-09-30 02:08
市场开放事件 - 9月29日中国债券市场回购业务进一步开放交易启动首日[1] - 汇丰中国协助境外机构鼎亚资本完成市场首笔债券回购交易[1] - 该银行成为业务扩大开放后首批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完成交易的银行[1] 交易细节 - 鼎亚资本作为境外资产管理机构通过银行间债市直接投资渠道完成交易[1] - 交易类型为买断式多券回购交易[1] - 鼎亚资本成为债券回购业务进一步开放后首批参与的境外投资者[1] 银行角色与服务 - 汇丰中国担任结算代理银行并作为交易对手方参与交易[1] - 银行提供了从交易前端到交易后服务的“一揽子”跨境业务支持[1] 政策背景与影响 - 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1] - 自此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均可参与债券回购业务包括直接入市和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的全部境外机构投资者[1] - 此举有效丰富了外资流动性管理的“工具箱”和交易策略[1] 市场展望 - 债券回购业务的扩大开放体现了中国债市制度型开放的不断深化[1] - 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机构参与其中[1] - 有助于优化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促进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1] - 持续提升中国债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1]
债券回购扩大开放 汇丰协助境外投资者完成市场首笔交易
国际金融报· 2025-09-30 01:42
市场开放事件 - 汇丰中国协助境外机构鼎亚资本完成银行间债券市场首笔债券回购交易,成为业务扩大开放后首批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的银行[1] - 境外机构投资者自此均可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回购业务,包括通过直接入市和“债券通”渠道入市的全部投资者[1] - 市场开放采用境外投资者熟悉的交易模式,实现标的债券过户和可使用,推动境内债市与国际市场接轨[2] 交易参与方角色 - 鼎亚资本作为境外资产管理机构,通过银行间债市直接投资渠道完成首笔买断式多券回购交易,成为首批参与的境外投资者[1] - 汇丰中国担任交易的结算代理银行,并作为交易对手方参与交易,提供从交易前端到交易后服务的一揽子跨境业务支持[1] 业务影响与意义 - 债券回购业务的扩大开放体现了中国债市制度型开放的不断深化[1] - 回购交易是机构流动性管理的工具,能帮助投资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产配置[1] - 交易启动首日市场反响积极,有不同类型的境外机构开展交易,预计未来更多机构参与将优化市场价格发现功能[1] - 此次开放有效丰富了外资流动性管理的“工具箱”和交易策略[1] - 开放为境外机构参与回购交易创造了更多便利,促进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中国债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1][2]
三部门发文: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9 18:19
政策公告核心 -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公告,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1] - 债券回购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之一,是金融机构间以债券为标的的短期资金融通行为 [1] 政策适用范围 -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所有境外机构投资者均可参与债券回购业务,包括通过直接入市和“债券通”渠道入市的全部投资者 [1] - 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业务将采取国际市场通行做法,实现标的债券过户和可使用 [1] 市场开放进程 -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5年起有序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对外开放,初期支持境外主权类机构、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境外参加行开展业务 [1] - 2025年与香港金管局共同推出以“债券通”北向通债券为标的的离岸回购业务 [1] 市场参与现状 - 截至2025年8月末,共有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的117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1] - 境外机构持债总量约4万亿元人民币 [1]
债券回购扩大开放正式启动 汇丰协助境外投资者完成市场首笔交易
新华财经· 2025-09-29 11:44
业务开放核心事件 - 债券市场回购业务进一步开放的交易于9月29日启动 [1] - 开放首日,汇丰中国协助境外机构鼎亚资本完成了市场首笔债券回购交易 [1] - 此次业务开放允许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全部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债券回购,包括通过直接入市和“债券通”渠道入市的投资者 [1] 首笔交易细节 - 境外资产管理机构鼎亚资本通过银行间债市直接投资渠道完成了首笔买断式多券回购交易 [1] - 汇丰中国担任交易的结算代理银行,并作为交易对手方参与交易 [1] - 汇丰中国为鼎亚资本提供了从交易前端到交易后服务的一揽子跨境业务支持 [1] 市场意义与影响 - 债券回购业务的扩大开放体现了中国债市制度型开放的不断深化 [1] - 回购交易被视为机构流动性管理的“安全阀”与“调节器”,能帮助投资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产配置 [1] - 交易启动首日市场反响积极,有不同类型的境外机构开展交易,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机构参与 [1] - 此举有助于优化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促进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提升中国债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1] - 此次开放有效丰富了外资流动性管理的“工具箱”和交易策略 [1] 开放政策与模式 -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于9月26日联合发布公告,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1] - 开放采用了境外投资者熟悉的交易模式,境外投资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可实现标的债券过户和可使用 [2] - 该模式推动了境内债市与国际市场接轨,为境外机构参与回购交易创造了更多便利 [2] 公司参与历史 - 汇丰中国是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批参与“债券通”的做市商之一 [2] - 汇丰中国是首批参与“北向互换通”的外资银行 [2] - 公司为通过QFI、银行间债市直投以及B股直接投资等渠道开展境内投资的境外机构提供托管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