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记者观察 | 债市机制优化大年:从市场运行到规则共建的考量
搜狐财经· 2025-10-21 20:28
境外机构债券回购交易正式启动,集中债券借贷业务上线运行,"北向互换通"延长至30年期利率互换并引入1年期LPR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参考利率合约……今年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多项制度创新。综合来看,这些举 措在流动性管理、风险对冲、市场互联与制度型开放等层面协同发力,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机制建设正加速提质。 盘市周历 10月22日 1月5500 亿元 tom 24 H 40用 23 用 14月14日 179 / TSA A D 9 SE MILE ES 17日 MOST BO 60 0 0 000 0 0 0 SEHASEO C 21日/851 07 9 HSBH41.6 CS 7天前进贡曲剧剧 406 亿元 7天精出直播剧剧 2500 亿元 7天猫给顶曲剧剧 1048 亿元 0 记者 严峻族 张家林 继中俄券借贷业务近目正式上线,为 银行间费养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动情, 同 BH也提供新的"稳定箱",首批 70 杂家公 融机构积极参与,首日融券社规模JR段 1.3 万亿元 这项由中央結算公司与全国际行间目 业务物中心联合森山的业务,是银行同提券 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国要创振,有助于墨万 债券市场的流 ...
债市机制优化大年:从市场运行到规则共建的考量
上海证券报· 2025-10-21 02:13
流动性机制的完善,成为今年债券市场制度建设的突出亮点。 9月26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境外机构投资者 可在银行间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交易,初期先行参与买断式回购,后续将逐步引入质押式回购。 境外机构债券回购交易正式启动,集中债券借贷业务上线运行,"北向互换通"延长至30年期利率互换并 引入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参考利率合约……今年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迎来 多项制度创新。综合来看,这些举措在流动性管理、风险对冲、市场互联与制度型开放等层面协同发 力,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机制建设正加速提质。 这些创新还将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框架,提升交易效率与风险管理能力,推动债券市场在更高层次上实 现高效运行、稳健发展和有序开放。 机制创新促进市场流动性提升 债券回购交易是国际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流动性管理工具,此次开放将令境外投资者更便利地管理人民币 债券头寸。长期以来,境外机构虽然可以投资人民币债券,但因缺乏回购机制,资金流动和杠杆管理受 到限制。此次机制落地,意味着境外机构能够像境内投资者一样,通过"持债—融资—再投资"的循环, 实现资金在债券市场的再利用。回购机 ...
央行:着力培育支持 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
中国证券报· 2025-10-20 04:16
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邹澜表示,支持股权投资机构融资 是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的重点,也是打通债券市场与股权市场连接的关键节点。中国人民银行借鉴 2018年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经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创设了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 担工具,支持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债券,相关具体政策安排激发了市场活力和信心。 邹澜介绍,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5个月以来,科技创新债券融资增量扩面,资金加快流向科创领域, 银行间债券市场约28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6700亿元,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科技型企业结构多元、 分布广泛。191家科技型企业发行377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涉及集成电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前沿 新兴领域企业。二是支持发行人灵活选择发行方式,获得更长期限融资。近一半的科技型企业发债期限 达到三年及以上,股权投资机构平均发债期限达到5.8年。三是融资成本较低。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 机构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获得市场踊跃认购,平均票面利率大约为2%。金融机构积极为科技创新债券 提供做市、报价等服务,交易活跃度明显提高。 ● 本报记者黄一灵 10月18日,中国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 着力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
上海证券报· 2025-10-20 02:49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10月18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上表示,中国的科技创新 蕴含重大机遇,中国人民银行将与各方一道,着力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持续提升金融支 持的能力、强度和水平。"欢迎国内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科技,分享中国科技发展的成果和回报。" "从科技发展的规律看,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活动、科技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风险特征和金融需 求有较大差异。"邹澜说。 他分析称:对于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及技术路线确定的渐进式创新,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可快速响应, 发挥金融中介集聚资金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精准流向科技领域;而对于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和难以预 测的引领式创新,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具有更强的定价效率和风险共担功能,能够适应高风险高成长特 点。 "科技金融没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路径。"邹澜认为,各国要根据本国科技发展阶段,塑造与之 相适配的金融体系。 回顾近年来大型科技企业的兴起,邹澜表示,这些企业创立初期是如此相似,在狭小的办公室、公寓甚 至仓库里,除了充沛的创意和研发能力,没有其他资产。如今全球独角兽企业已增长到1500家,从成立 到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时间在缩短,有的只用了四 ...
存款搬家结束了吗?
西部证券· 2025-10-19 13: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9月非银存款增速高位回落,存款搬家放缓,但当前判断存款搬家结束为时尚早,仍需观察后续数据变化,资产搬家进程或仍延续 [1][2][14] - 债市或将保持震荡偏弱,建议防御为主,控制久期水平,把握调整后的配置和交易机会 [3][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复盘综述与债市展望 - 本周资金面持续均衡偏松,避险情绪与政策预期交织,债市演绎“先抑后扬”行情走势,10Y、30Y国债利率分别变动+0.4bp、-3bp [10] - 9月非银存款增速高位回落,存款搬家放缓,当前判断存款搬家结束为时尚早,资产搬家进程或仍延续 [11][14] - 债市或将保持震荡偏弱,建议防御为主,控制久期水平,把握调整后的配置和交易机会 [15] 债市行情复盘 资金面 - 央行净回笼4979亿元,资金利率上行,R001、DR001较10月11日分别上行5bp、1bp至1.36%、1.32%,3M存单发行利率先上后下再回升,FR007 - 1Y互换利率先上后下,3M国股银票转贴现价较10月11日上行8bp [16][18] 二级走势 - 收益率先上后下,除7Y、20Y、30Y外,其余关键期限的国债利率均上行,除10Y - 7Y、50Y - 30Y外,其余关键期限的国债期限利差均收窄 [26] - 10Y国债新老券利差周内负值先走阔后走窄、10Y国开债新老券利差负值走阔、30Y国债新老券利差收窄 [29][30] 债市情绪 - 全样本债基久期中位数小幅回升,超长债换手率回升,30Y - 10Y国债利差快速走窄,银行间杠杆率上升至107.6%、交易所杠杆率下降至122.4%,10年国开债隐含税率小幅走窄 [33] 债券供给 - 本周利率债净融资额下降,国债、地方政府债、政金债净融资额均下降 [48] - 下周国债发行规模增加,10月20日将续发10Y国债250016.IB,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增加,本周同业存单平均发行利率上升至1.63% [51][53] 经济数据 - 9月进出口增速明显回升,价格整体修复,非银存款同比回落,M1增速上行 [59][60] - 10月以来,运价指数同比降幅放缓,工业生产边际改善,基建与物价高频数据显示沥青开工率续升,螺纹钢库存边际回落,价格指标多数下降 [60][64] 海外债市 - 美国关键通胀数据因政府“停摆”推迟发布,美联储10月份降息预期再升温,就业市场疲软是主要原因 [69] - 美债上涨,新兴市场涨多跌少,中美10Y国债利差收窄 [70][73] 大类资产 - 沪深300指数本周走弱,沪金大幅走强,原油持续走弱,大类资产表现为沪金>中资美元债>中债>美元>可转债>沪铜>螺纹钢>沪深300>生猪>中证1000>原油 [74] 政策梳理 - 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物流成本行动落实情况汇报,部署拓展绿色贸易举措,研究农业生产工作 [77] - 10月17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提及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使用情况 [80] - 10月17日多部门发布多项政策,包括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等 [81][82] - 10月15日《求是》杂志评论员文章提出稳定市场预期相关建议 [83] - 10月14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做好经济工作相关举措 [84]
央行副行长邹澜:立足中国国情 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
证券时报网· 2025-10-19 11:35
10月18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表示,科技金融没 有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通用路径。各国要根据本国科技发展阶段,塑造与之相适配的金融体系。在他看 来,我国应立足中国国情,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 "支持股权投资机构融资是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的重点,也是打通债券市场与股权市场连接的关键节 点。"邹澜说,人民银行借鉴2018年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经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 则,创设了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央行提供再贷款资金,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征信机构一起采取 多样化征信措施,矫正信息不对称、风险偏好错配等市场失灵,还原市场正常的投融资功能,支持头部 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债券。 邹澜表示,这些具体政策安排激发了活力和信心。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五个月以来,科技创新债券融资 增量扩面,资金加快流向科创领域,银行间债券市场约28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6700亿元。 据介绍,债券市场科技板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科技型企业结构多元,分布广泛,191家科技型企业发行 377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涉及集成电路、智算中心、生物医药等前沿新兴领域企业;二是支持发行 ...
活动邀请 | 网络研讨会:去美元化趋势下的亚洲债市机遇展望
彭博Bloomberg· 2025-10-16 14:04
线博 3 oo mberg H H P ■ t t nz c -- 47 * 报名需要时间审核,敬请耐心等待。审核通过将在微信收到报名成功提醒,活动开始前将会收到具体参会提醒,请注意查收! * 彭博Bloomberg保留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
在短端防御之外适当增配高弹性品种
东方证券· 2025-10-14 21:44
核心观点 - 报告建议在维持短端防御策略的同时,适当增配高弹性品种,以应对当前市场情绪不稳、中长端品种估值波动较大的环境[2][6][11] - 2025年9月信用债市场经历补跌后,短期内赔率提升但胜率不高,市场偏好确定性高的短端中高等级信用品种,博弈长端反弹难度较大[6][11][12] - 具体品种策略上,企业永续债注重中短久期挖掘,ABS不建议过多挖掘,二永债以短波段交易为主并增加高弹性品种占比[6][12][14][16] 10月策略 - 9月下旬信用债补跌释放负面情绪,中短信用表现稳定,长端信用债和二永债领跌且未修复,主要受费率新规预防性抛售影响[6][11][12] - 当前市场情绪不稳,中长端品种估值波动预计延续,10月最稳定品种仍是中短信用,短端中高等级信用为首选,2Y中等期限可加速布局[6][11][12] - 建议基于主体收益率曲线挖掘思路,在向中长端挖掘过程中寻找陡峭部分的骑乘机会或个券的"凸点"[6][12] 企业永续债策略 - 配置价值增强但建议以中短久期挖掘为主,谨防补跌风险,AA+级5Y产业永续品种利差走阔幅度较大,调整出空间[6][12][13] - 市场做多中长期限品种意愿弱,流动性偏弱制约明显,10月关注2Y以内永续品种利差偏厚的个券,负债端稳定机构可配置[6][12] - 挖掘方向聚焦大板块、大主体如电力、建筑央企等,城投下沉必要性不强,个别板块收益率高但容量有限[6][12] 企业永续债一级市场 - 9月企业永续债发行135只,融资1414亿元,环比缩减5%,偿还规模1207亿元,实现净融入207亿元[18] - AAA高等级主体发行规模占比降至85%,发行利率AAA级2.34%、AA+级2.57%,环比分别上行10bp和8bp[18] - 城投、公用事业、建筑装饰行业新发规模领先,城投永续融资388.3亿元,山东、浙江、四川等地发行靠前[18][20][22] 企业永续债二级市场 - 9月产业、城投永续债收益率全面上行,中长端回调明显,AA级5Y产业永续收益率最多上行21bp,信用利差走阔幅度最大达17bp[30] - 城投永续品种利差相对稳定,产业债波动更大,5Y品种利差走阔明显,1Y以收窄为主[30][32] - 成交规模环比上升8%至4339亿元,换手率11.81%,城投、公用事业和建筑装饰成交额居前[38] 金融永续及次级债一级市场 - 9月金融永续债发行9单,规模890亿元,环比上升32.24%,股份行和城商行占主导,光大银行发行400亿元[44] - 金融次级债发行908亿元,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690亿元,国有行发行600亿元为主,净融出1540亿元[44][47] 金融永续及次级债二级市场 - 9月金融永续债利差走阔,AAA级银行和保险利差分别走阔11bp和14bp,5Y永续债利差大幅走阔19bp[53][55] - 银行二级资本债利差短端收窄3bp,长端走阔20bp,成交规模7755亿元,换手率16.75%[56][59][62] ABS策略 - ABS估值调整速度慢导致与城投债溢价收敛,后续流动性改善空间有限,不建议过多挖掘,后续补跌风险偏高[6][14] - 优先选择安全边际充分的城投ABS,如收费收益权、保障房等低风险类型,建筑大央企ABS发行量大且风险可控[6][14] ABS一级市场 - 9月ABS发行274单,融资2677亿元,环比上升44%,个人消费贷款、小额贷和融资租赁发行量领先[68][70] - 高等级AAAsf级债券发行规模占比94%,短端和长端发行成本环比分别上升7bp和17bp[68][72] ABS二级市场 - 9月ABS到期收益率全面上行,短中端上升7~8bp,长端上行10bp以上,信用利差长端走阔8~13bp[74][76] - 成交规模1791亿元,环比上升35%,换手率5.39%,类Reits、个人消费贷款等成交活跃[77][80]
2025年9月进出口数据点评:关税扰动难掩出口亮色,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创新
开源证券· 2025-10-14 13: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进出口数据表现良好,进口和出口同比均增长,贸易顺差同比也有所增加,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创新 [3][5] - 经济预期修正下,2025年下半年经济增速或不会明显下行,物价等结构性问题有望好转,债券收益率有望趋势性上行,股债配置继续切换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进出口数据 - 2025年9月,按美元计价,进口同比+7.4%(前值为+1.3%),环比+8.5%(-1.8%);出口同比+8.3%(+4.4%),环比+2.1%(+0.01%);贸易顺差同比+10.6%(+11.8%),环比-11.6%(+4.2%)。2025年前三季度进口同比-1.1%,出口同比+6.1%,贸易顺差同比+26.0% [3] - 9月进口金额处于近五年同期高位,进口同比持续增长。分重点商品看,农产品、基本金属、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同比有不同程度增长,化工医药、稀土、劳动密集型产品等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国家或地区看,东盟、欧盟和拉美进口总值占比较高,中国香港、英国和印度同比变动幅度较大 [4] - 9月出口金额处于近五年同期高位,环比连续两个月保持增长。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比下降,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均同比增长。分国家或地区看,东盟、欧盟和中国香港出口总值占比较高,受关税与抢出口影响,美国出口同比大幅下降,对欧盟与东盟出口总值同比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5] 市场情况 - 10月10日特朗普宣布11月起对华加征100%额外关税,10月11日债市收益率普遍快速下行,随特朗普态度转变,关税博弈降温,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修复,10月13日利率债收益率整体震荡后上行 [6] 债市观点 - 2025年下半年,经济增速或不会明显下行,物价等结构性问题有望趋势性好转,股债配置继续切换,债券收益率、股市有望持续上行 [7]
债市周周谈:债市进攻
2025-10-13 09:00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中国债券市场 以及相关的股票市场 银行理财 保险资管等 未特指具体上市公司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核心观点与论据 债市前景乐观 收益率预期下行 * 看好债市进攻 预计全社会风险偏好下降将利好债市 [1][2] * 预计2026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降至1[5% [1][5] * 若中美未能达成妥协 美国加征100%关税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突破1[6% [1][5] * 经济增速放缓 投资 消费 出口增速下降 为债市提供支撑 [14] * 未来几年银行负担成本将持续下降 2025年底预计在1[6%左右 明年底降至约1[4% 支撑国债收益率下行 [11] * 像2023 2024年的史诗级大牛市难以再现 2025年更多是震荡行情 预计年底十年期国债收益为1[65% 明年底为1[5% [11] 货币政策宽松预期 * 央行可能提前降息10-20BP 政策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 [1][5] * 若政策利率下调10-20BP 一年期MLF利率可能降至1[4-1[5% 同业存单利率降至1[4%左右 [3][9] * 中美利差问题缓解 美联储预计在10月和12月分别降息25个基点 为国内降息提供外部条件 [14] * 四季度银行负担成本显著下降 政策利率仅调整10BP 具备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20BP的内部条件 [14] 股市高估值与风险偏好转变 * 三季度股市特别是科技股大幅上涨 提升风险偏好 压制债市 [1][2][3] * 当前股价估值较高 上证指数接近4 000点 为过去10年来最高水平 万得全A等指数相比2024年低点已翻倍 [1][6] * 高估值使市场面临较大波动风险 国家队救援存在不确定性 央行数据显示货币当局对其他金融公司债权下降 可能意味着国家队减持 [1][6] * 股市下跌时 机构被迫减持股票 形成助涨助跌效应 [1][8] 中美贸易战升级带来不确定性 * 中美新一轮关税战开打 美国从10月1号开始增加100%的关税 [4][7] * 此次美国仅针对中国 使其压力减小 不急于妥协 中国还需应对与其他国家潜在压力 [1][7] * 贸易紧张导致市场波动加剧 风险偏好下降 对科技股牛市构成挑战 [1][7] 投资者行为与资金流向 * 债市投资者结构变化 交易盘占比上升 更易受股市行情影响 [1][3] * 2025年债市主要依赖银行自营和险资自营 非银机构贡献较少 [3][10] * 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增长 但资金流向短期存款和超短期信用产品 [1][8] * 前8个月银行体系债券投资增量达到11[4万亿 与信贷需求低迷相关 [10][11] * 有大型银行董事长要求增配几千亿债券 认为十年国债收益率1[8% 地方政府债1[9%有配置价值 [11] * 年底考核压力及权益仓位过高可能迫使机构调整持仓 资金回流长久期信用产品 [1][8] * 随着股市表现不佳 从债券转向股票的资金可能回流债市 预计带来2万亿资金 [2][10] 信用债市场策略 * 历年四季度是债市表现较好的季度 但2025年因关税战可能使行情提前 [18] * 2025年10月资金面宽松预期延续 央行开展1[1万亿3个月买断式回购操作 [17] * 低利率环境下票息收入难以覆盖资本利得损失 机构行为和资金面对信用债行情边际影响增大 [17] * 建议在短端下沉打底仓 同时通过中长久期信用债哑铃型或拉久期策略增配 并加杠杆 [17] * 银行资本债如五年二级资本债 收益率有下行十几到二十个BP的潜力 [19] 长期限产品配置价值 * 政府及企业发行的长期限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贷款具有很高配置价值 [12] * 对于寿险公司 30年以上期限的地方政府专项贷款若预定利率为2%则更具吸引力 能覆盖成本并提供利润 [12][13] 其他重要内容 * 参考2025年4月关税战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月17日1[9%的高点降至4月7日的1[63% 降幅18BP [9] * 河南政府收回闻泰科技控制权事件使投资者重新审视海外资产收购定价 [7] * 赎回费新规可能使保险和银行自营委外基金规模下降 对短端信用债估值产生压力 [17] * 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全面实施可能抑制保险对二永债的配置意愿 [17] * 历年10月份信用策略多有正收益 例如2024年10月二永债哑铃型策略收益0[44%至0[58% 拉久期策略收益0[78%至0[8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