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企业赴港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海外储能需求激增 国内电芯厂商订单排期满满
证券时报· 2025-09-03 02:12
行业整体表现 - 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226GWh 同比增长97% 中国企业占全球出货量超90% [6] - 中国企业新获海外储能订单总规模超160GWh 同比增长220.28% [7] - 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23.03GW/56.12GWh 功率和能量规模均同比增长68% [9] 公司业绩表现 - 阳光电源储能业务收入178.03亿元 同比增长127.78% 占总营收40.89% [1][6] - 亿纬锂能储能业务收入102.98亿元 同比增长32.47% [1] - 科陆电子储能业务收入12.82亿元 同比增长177.15% 占总营收49.83% [1][6] - 锦浪科技储能逆变器收入7.9亿元 同比增长314% [1] - 瑞浦兰钧储能电池出货18.87GWh 同比增长119.3% [1][6] 产能与订单状况 - 海辰储能厦门和重庆工厂持续满产 订单排至9-10月 [4] - 行业出现"加价也排不到货"局面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等企业产线满负荷运转 [5][6] - 海辰储能第四代产线效率提升30% 制造成本下降25% [4]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订单主要来源:中东37.55GWh占比23.44% 澳大利亚32.31GWh占比20.17% 欧洲22.81GWh占比14.24% 日本15.06GWh占比9.4% [7] - 阳光电源签署2.4GWh欧洲储能大单 进入保加利亚市场 [8] - 海辰储能与沙特电力签约1GW/4GWh储能项目 [8] - 中汽新能与印度IndiGrid签署5GWh储能系统合作备忘录 [8] 政策驱动因素 -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136号文)推动新能源项目加速建设 5月底前出现抢装潮 [9] - 5月单月新增储能装机创历史新高 达10.25GW/26.03GWh 同比增长462%/527% [9] - 政策推动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盈利模式逐步完善 [10][11] 资本市场动态 - 宁德时代于5月20日登陆港交所 [11] - 欣旺达/亿纬锂能/南都电源/海辰储能等企业相继宣布赴港上市计划 [11] - 赴港上市可满足产能扩张资金需求 助力国际化业务布局 [11]
募资预计破1000亿,2025储能赴港IPO爆发
行家说储能· 2025-07-15 19:32
港股储能企业上市热潮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储能企业IPO数量显著增加,18家储能相关企业申请上市,其中宁德时代和正力新能源已成功上市[1] - 港交所上半年完成44宗上市,总集资额1070亿港元,同比增长22%,暂列全球第一[1] - 储能企业上市进程加速,纳泉能源科技2020年率先登陆,中创新航2022年上市,瑞浦兰钧2023年上市,2025年宁德时代和正力新能完成IPO[3]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表现 - 宁德时代港股二次上市募资353亿港元,创2025年上半年全球最大IPO,占港股总融资额33%[4] - 从递交申请到完成上市仅用3个月,创中资企业境外上市最快纪录[5] - 募资主要用于匈牙利电池工厂建设,总投资额49亿欧元[22] 正力新能上市特点 - 正力新能4月14日港股上市,募资净额10亿港元,市盈率约260,为2025年上半年港股上市企业最高[6][7] - 公司创始人曹芳为"玻璃大王"曹德旺胞妹,曹德旺通过三益发展间接持股2.52%[8] 储能企业IPO申请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收到约200份IPO申请,同比增长7倍[10] - 11家储能企业透露募资金额,总额约1000亿元人民币,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预计300亿港元)领先,7家企业募资在50亿港元内[12][15] - 储能电池相关企业占比超4成,系统集成环节企业占近6成[13] 募资用途分析 - 主要用途包括产能扩张和全球化布局,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明确用于海外生产基地建设[16] - 欣旺达、南都电源等强调海外市场拓展,海辰储能、双登集团等兼顾产能扩张和海外网络建设[16] 储能企业赴港上市动因 - A股盈利门槛高、审核周期长,港股政策更灵活,对高增长行业容忍度高[19][20] - 港股募资为离岸资金(港元/美元),可直接用于海外投资,避免外汇管制限制[21] - 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头部企业加速全球市场卡位,国际储能市场预计2030年达8000亿美元投资规模[24][25] 行业竞争格局 - 资本向头部企业集中,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通过港股融资扩大领先优势,加速行业分化[26] - 港股上市可能带动A股核心资产定价权向香港市场转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