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元数据
icon
搜索文档
AI时代,重做ERP
钛媒体APP· 2025-10-13 10:37
AI对ERP行业的冲击与变革必要性 - AI浪潮正对ERP行业构成颠覆性冲击,若不改变,传统ERP的坚固内核将被各种AI Agent蚕食[2] - ERP厂商面临核心抉择:是对现有系统修修补补,还是进行推倒重来的根本性变革[2] - 当AI技术代差缩小后,行业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竞争优势来源[2] 传统ERP系统的核心痛点 - 传统ERP基于关系型数据库,预设高度标准化业务数据模型和流程逻辑,导致系统刚性太强、敏捷性不足[3] - 系统存在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弱的固有缺陷,数据录入繁琐导致用户体验僵化[3] - 基于历史结构化数据的需求预测模块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容易失灵,难以有效支撑决策[3] AI赋能ERP的具体技术路径 - AI智能预测分析通过融合历史数据与实时信息,实现更精准的需求预测与库存优化[4] - 自动化流程优化基于AI学习自动识别流程瓶颈并推荐最优方案[4] - 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OCR自动处理票据等非结构化信息,减轻人工录入负担[5] -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客服录音、社交评论等文本,进行情感分析与需求挖掘[5] ERP厂商的AI转型路径差异 - AI原生路径强调"AI-first ERP",以多智能体架构构建覆盖全流程的AI顾问矩阵,工作流从"人操作系统"变为"系统指挥人"[6][7] - 平台赋能型路径以SAP和Oracle为代表,将AI作为企业级增强层注入整个云平台,实现渐进式智能化升级[8] - 场景嵌入型路径以金蝶、用友为代表,聚焦开箱即用的AI功能,瞄准具体业务场景高频痛点[9] - 垂直领域型路径以鼎捷、Infor为代表,将AI深度融合于制造业知识图谱与核心业务流[9] 未来ERP竞争的核心要素 - 数据治理能力成为关键价值体现,特别是元数据的系统性管理能力[12] - 管理思想的深度将成为区分厂商的关键壁垒,需要将管理洞察转化为AI可执行的决策链[13] - 系统需要从解决What、Who、How升级到能够基于管理理论和实践评估风险并生成行动建议[14] - 国产替代机遇下,服务中大型及快速成长企业的能力成为检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14]
元数据:提升新闻可发现性
Refinitiv路孚特· 2025-09-05 14:03
Alan Francis LSEG 新闻内容与元数据管理总监 比尔·盖茨1996年提出的"内容为王"的预言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得到了惊人的验证。在数字时代,内容 已成为价值的主要驱动力,塑造着各个行业,并催生了新的增长和创新机会。然而,随着新闻和信息 量的爆炸式增长,内容的真正价值不仅取决于其质量,还取决于在海量数据中高效定位内容的能力。 这就是元数据变得至关重要的地方。元数据,即"关于数据的数据",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使用户能够 过滤、搜索并精准定位到与他们最相关的特定新闻和洞察。如果没有强大、一致的元数据,即使是最 有价值的内容也有可能被埋没和忽视。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使用不断提升新闻的复杂性 和数量,元数据的准确性、透明度和一致性变得愈发关键,以便让用户能够在需要时准确找到他们所 需的内容。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对元数据的持续投资: 实际价值 = 覆盖率 + 可发现性 LSEG的金融新闻服务通过我们的旗舰平台LSEG Workspace和新闻推送解决方案,为金融专业人士 提供来自路透社可信新闻以及10,000多个相关新闻源的报道。我们的新闻推送解决方案提供多种延迟 级别和多种格式,以满足各 ...
漫话以治理优先的思维方式设计数据体系
36氪· 2025-08-04 09:35
治理理念的转变 - 治理从被视为阻碍创新的障碍转变为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要从项目第一天就开始认真、系统地思考 [2] - 早期将治理等同于访问控制的片面认知,在承担架构师角色后转变为对信任、可追溯性和长期可维护性的全面考量 [5][6] - 治理的缺失会导致团队采用变通方法,如创建本地副本和非官方管道,这些方法在孤立实验中有效,但在需要扩展和协作的系统中会引发问题 [1] DAMA治理框架的应用 - DAMA框架将数据治理视为协调层,其涵盖11个数据管理领域,包括数据架构、元数据管理、数据安全和数据质量等 [12] - 数据管理权关乎执行任务,如维护数据质量和可用性;数据所有权关乎责任和对结果负责;决策权则明确了谁有权对数据变更做出决策 [8][9] - 数据架构师的工作会涉及DAMA的多个领域,包括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数据集成和安全,不了解这些组成部分可能导致设计缺陷或生产故障 [13] 元数据与数据血缘的重要性 - 元数据是系统的记忆,使数据集能够自我解释,其内容涵盖所有权、字段定义、分类、关系和使用模式,是设计时就必须考虑的结构性元素 [14][16][17] - 数据血缘记录了数据从源系统到最终消费的完整流程,能将不可见的逻辑转化为可见的流程,是调试问题和建立信心的关键工具 [18][20] - 设计时考虑治理意味着要确保未来团队成员能够找到、理解并信任系统中的数据,而元数据和血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18] 数据质量的主动设计 - 数据质量应被视为治理的实际行动,需要将期望融入系统结构,而非被动地进行事后测量和问题报告 [22] - 质量设计包括模式强制执行、声明必需字段、拒绝未知列,以及确保数据集成过程中的键对齐和关系合理 [25] - 现代架构通过将约束编码到模型、创建数据验证层和定义数据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明确合约,将质量控制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预防 [26] 安全与分类的设计整合 - 数据安全不再仅仅是边界防护,而是通过数据分类在系统内部标记数据的敏感度,从而动态触发如屏蔽、访问限制等治理行为 [27][28][30] - 分类和策略是根植于架构的设计决策,标记为敏感的数据会在整个数据流中携带该标记,并由系统自动执行相应的访问规则 [28][30] - 治理优先的架构实现了从控制数据访问到编码数据含义的转变,使系统能够安静、精确且一致地执行安全策略 [30] 机器学习治理的延伸 - 机器学习系统带来了新的治理挑战,包括模型版本控制、可解释性、可重复性和可审计性,这些是真实的治理问题而不仅是技术难题 [31][32][34] - 模型应被视为受管控的对象,其治理模式包括将预测追溯到模型版本、训练数据和代码,即模型的血缘管理 [34] - 受管控的特征存储、感知沿袭的ML注册表和部署审批工作流等模式是适用于机器学习系统的治理实践 [34] 治理优先设计清单 - 治理设计清单涵盖访问与控制、元数据与可发现性、分类与策略意识、传承与变革意识、质量与期望、AI与ML治理以及架构连贯性等多个维度 [38] - 清单中的关键问题包括系统是否根据目的和敏感度实施访问控制,元数据是否被视为第一类对象,以及数据预期是否在设计时声明和执行 [38] - 治理原则应直接反映在架构图中,确保即使原始设计者离开,其他人也能满怀信心地信任、使用和扩展系统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