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学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联合光电定增收购背后:上市公司盈利大降直到亏损 标的公司依赖单一大客户
新浪证券· 2025-06-09 11:42
并购交易概况 - 联合光电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长益光电100%股份 交易价格尚未确定 审计评估工作未完成[1] - 同步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配套募资金额未公布[1][2] - 交易完成后长益光电将成为全资子公司 双方产品形成"高端变焦+中低端定焦"矩阵[1] 财务表现分析 - 联合光电2024年营收18 8亿元同比增长14% 但净利润同比下滑40%至3856万元 扣非净利润2820万元同比下降46 9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3年1 93亿元骤降至2024年1567万元 降幅达91 87% 2025年一季度继续亏损2398万元[1] - 长益光电2023年营收2 44亿元净亏损5093万元 2024年营收5 6亿元净利润609万元 净利率仅1 09%[1] 业务风险与依赖 - 长益光电存在单一大客户依赖风险 舜宇光学贡献超50%营收[1] - 联合光电2021年定增募资4 67亿元建设智能穿戴项目 原计划2023年完工但实际进度仅18 94% 被迫延期至2024年底[2] 行业竞争与战略观察 - 收购成败关乎战略布局与资源整合能力 需避免"融资-并购-减值"循环[2] - 关键观察指标包括:2025Q3长益光电单季净利润 AR/VR产品月度出货量是否达20万套 车载镜头毛利率提升[2] - 光学行业面临技术迭代加速 需与舜宇光学 宇瞳光学等巨头竞争[2]
联创电子(002036) - 联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5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6 17:14
公司基本信息 - 2006 年成立,2015 年 12 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借壳上市,证券简称联创电子,代码 002036 [2] - 高新技术企业,深耕多领域光电子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是江西电子信息重点企业等 [2] - 重点发展光学光电产业,布局培育车载显示等领域,融入多元化应用领域 [2] 财务业绩 - 2025 年第一季度净利润 326.26 万元,同比增长 104.73%,营业收入 21.77 亿元,同比下降 11.71% [3] - 核心光学业务收入 11.22 亿元,车载光学收入 7.70 亿元,同比增长 43.18% [3] 发展战略 - 2025 年实施“集中资源加快发展光学产业;多种方式稳健发展显示产业;投资培育新业务新产业”战略 [4] 投资者问答 工厂布局 - 在印度、墨西哥、越南等国家建立工厂 [5] 关税影响 - 美国加征关税对业绩影响有限,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并积极应对 [6] 扭亏措施 - 立足光学主业,开拓市场,优化结构,多维度改善业绩,提升盈利能力 [7] 订单情况 - 运营状况良好,车载镜头新增订单持续增加 [9] 产品应用 - 镜头及模组产品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9]
东田微(301183) - 2025年4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7 15:22
公司业务与发展历程 - 公司聚焦光学赛道,从事精密光学元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构建了丰富产品矩阵,积累多项核心技术 [1] - 产品分为成像类和通信类,成像类含红外截止滤光片、棱镜等,通信类含 GPON 滤光片、TO 管帽等 [1] - 公司依靠光学镀膜技术起家,从红外截止滤光片拓展业务,切入通信光学领域,形成“技术引领、产品驱动”发展模式 [2] 2024 年经营情况 - 2024 年营业收入 59,700.65 万元,同比增长 69.20%;净利润 5,581.94 万元,同比增长 271.02% [3] - 成像类光学元器件收入 45,947.35 万元,同比增长 65.10%,因智能手机出货量回暖及国产品牌市占率提升 [3] - 通信类光学元器件收入 12,399.37 万元,同比增长 101.65%,得益于客户开发和新产品销售 [3] 2025 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15,600.72 万元,同比增长 26.88%;净利润 2,009.80 万元,同比增长 155.43%,环比增长 28.47% [5] - 净利润增长得益于国产品牌手机市占率提升和数通市场增长 [5] 2025 年二季度订单情况 - 摄像头模组类客户提供的 FCST 显示,成像类滤光片光学元件订单充足,产能利用率将保持较高水平 [6] 微棱镜业务进展 - 手机微棱镜是重点产品线,用于潜望式镜头,公司围绕“研发—量产—交付”全周期推进项目 [7] 行业前景与公司规划 - 光学产业是高成长性行业,下游市场空间巨大 [7] - 公司将以“技术纵深突破 + 下游横向拓展”双轮驱动发展,升级智能制造,整合垂直产业链 [7][8] - 技术上突破复杂光学元件量产工艺,布局半导体光学加工技术;应用领域巩固消费电子成像光学,优化通信光学,拓展 AR/VR、车载光电市场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