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再平衡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镀锌板行业产业链、销售量及价格分析:2025年镀锌板供需失衡,价格下滑产能利用率稳定[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11 09:36
行业概述 - 镀锌板是表面镀锌的钢板 通过牺牲阳极保护基体钢材 显著提升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 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电、电力等行业[2] - 按镀锌工艺可分为热浸镀锌板、电镀锌板、合金化镀锌板等[2]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包括钢材、锌等原材料 以及高炉、电炉、转炉、熔锌锅、热浸镀锌机组、退火炉等生产设备[4] - 产业链中游为镀锌板生产制造环节[4]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建筑、家电、汽车、光伏支架、储能设备等领域[4] 行业运行状况 - 2025年1-5月全国镀锌板(带)销售量达1100万吨 同比下滑2.77%[1][8] - 2025年6月底中国镀锌板价格为4082.5元/吨 同比下降16.17%[10] - 生产企业上半年产能利用率基本维持在60%左右 供应量较为稳定[10] - 房地产与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直接削弱建筑领域用钢需求 2024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3%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4% 但2025年政策收紧导致项目落地延迟[1][8] - 家电行业受消费信心不足影响 进一步压缩镀锌板需求空间[1][8] 原材料成本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锌精矿供应量持续攀升 冶炼厂原料采购成本下降 加工费空间扩大[6] - 能源价格回落带来综合成本优化 推动行业利润水平显著修复[6] - 2025年6月底中国锌现货价格为2.20元/吨 同比下降6.75%[6] - 锌价下行有效缓解下游镀锌板、压铸合金等行业成本压力 企业利润空间得到边际改善[6] 竞争格局 - 企业竞争格局呈现金字塔特征 头部企业主导高端市场 中小企业差异化突围 区域集聚效应显著[12] - 头部企业包括宝钢股份、鞍钢集团、首钢集团等 凭借技术积累与产能布局占据高端市场[12] - 宝钢湛江基地建成全球首个镀锌板全流程AI质检系统 产品良品率提升至99.7% 在汽车轻量化、光伏支架等新兴领域中标率超60%[12] 重点企业经营 - 宝钢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3221.16亿元 同比下降6.50% 研发投入250.44亿元 同比增长27.95%[13] - 鞍钢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1051.01亿元 同比下降9.06% 研发投入39.72亿元 同比增长39.22%[15] - 鞍钢股份热镀锌低密度汽车钢为全球首发 为汽车减重提供全新材料方案[15] - 马钢集团主攻汽车轻量化用镀锌板 合肥工厂32万吨专供蔚来、比亚迪 并出口至欧洲新能源车企[13] - 本钢集团与韩国浦项合资80万吨汽车板 产品覆盖德系、韩系整车厂 东北区域市占率第一 2025年启动超薄高强钢镀锌项目[13] 发展趋势:产品高端化 - 需求结构将发生质变 600MPa级以上高强镀锌板、锌铝镁镀层板、合金化板三大高端品类将得到发展[17] - 宝钢、鞍钢已批量供应980MPa级镀锌板 单车用板减重8%-12% 直接推动汽车续航里程提升4%-6%[17] - 锌铝镁镀层在盐雾试验中突破2000小时 已替代热镀锌成为光伏支架首选[17] - 功能化镀层方兴未艾 无铬钝化、抗菌涂层、自润滑膜正加速商业化 家电龙头企业海尔、美的已在新一代冰箱侧板全面导入抗菌镀锌板[17] 发展趋势:绿色智能制造 - 2025年起生态环境部将镀锌板列入重点碳排放监测名单 吨钢碳排放基准值1.35 tCO₂ 高于标杆企业20%的产线面临强制技改或退出[18] - 宝钢湛江基地上线全球首套全流程AI质检系统 缺陷识别率99.7% 单线人工成本下降40% 综合能耗降低12%[18] - 河钢唐钢氢还原+电炉短流程镀锌示范线将于2026年投产 吨钢碳排放可降至0.5 tCO₂ 较传统高炉-转炉路径减排63%[18] - 无铬钝化、低氮燃烧、废酸再生三大技术2025年行业渗透率将分别达65%、45%、70% 使VOCs排放总量较2020年下降35%[19] -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能源-质量-订单一体化调度系统已在30%以上产线应用 生产周期缩短20%-30% 库存资金占用下降15%[19] 发展趋势:全球产业链 - 中国镀锌板将步入以内需升级为主、国际布局为辅的新阶段[20] - 国内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交通强国促进新增镀锌板需求[20] - 新能源汽车产量2030年有望突破2000万辆 对应高强镀锌板需求720万吨 成为最大增量来源[20] - RCEP零关税红利持续释放 东南亚、中东基建投资加速 为中国中高端镀锌板打开空间[20] - 宝钢、鞍钢、烨辉等龙头已在越南、马来西亚、沙特设立剪切配送中心 实现中国卷+海外涂镀的轻资产模式 规避贸易壁垒并贴近终端客户[20]
立讯精密(002475):预告1H25净利润同增20-25%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3
2024年及1Q25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2687.9亿元(同比+16%),归母净利润133.7亿元(同比+22%),扣非归母净利润116.9亿元(同比+15%)[1] - 4Q24收入916.2亿元(同比+21%,环比+24.5%),归母净利润42.9亿元(同比+20%,环比+16.6%),扣非归母净利润35.8亿元(同比+13%,环比+13.3%)[1] - 1Q25营收617.9亿元(同比+18%,环比-33%),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23%,环比-29%),扣非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10%,环比-33%)[1] - 1H25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长20-25%,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15.2%[1][3] 分业务表现 - 电脑/汽车/通讯/消费电子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0%/+49%/+26%/+14%,毛利率分别为18.9%/16.1%/16.4%/9.1%(同比-1.9/+0.2/+0.6/-1.5个百分点)[2] - 子公司立铠盐城收入同比增长15%,净利润同比下滑23%,主因Vision Pro业务拖累[2] - 组装类业务(联营业务利润从23年20亿增至24年33亿)是净利润核心增长驱动[2] 2025年业务展望 - 非A消费电子业务结合闻泰ODM资产收购后的整合,汽车电子业务莱尼资产盈利能力改善,通讯业务光电高速互联、热管理、模块电源等核心领域布局驱动增长[3] - 建议关注关税波动下公司全球化布局及客户创新业务配合进展[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5/26/27年归母净利润169.5/214.1/250.6亿元(25/26年前值:177/239亿元)[4] - 基于A股可比公司25年18x PE均值,给予公司20倍2025年PE估值,目标价46.8元(前值49元)[4] - 维持买入评级,因公司龙头地位及非A消费电子、汽车、通讯业务持续高速增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