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权治理

搜索文档
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圣保罗举办
新华社· 2025-07-26 14:16
中拉人权圆桌会核心内容 - 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圣保罗举办 主题为"中拉命运共同体与人权事业发展" 来自中国与拉美加勒比地区130余位代表参会 [1] - 会议聚焦数智时代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人权发展合作 探讨中拉对全球人权治理的贡献 [1] - 会议发布《中拉人权交流合作圣保罗共识》并宣布启动"中拉人权研究合作网络" [2] 与会代表主要观点 -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秘书长指出国际人权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强调数智技术向善和环境治理对全球人权治理的重要性 [1] -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提出中拉应通过文明互鉴 经验共享等方式发展人权 贡献中拉智慧 [1] -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副校长认为中拉人权领域合作可为世界树立跨文化合作榜样 [1] - 中国驻圣保罗总领事强调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对应对人权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1] - 尼加拉瓜议员表示将与中拉国家共同捍卫主权和平与人民尊严 [2] - 格林纳达官员赞赏中国在消除贫困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成就 愿深化人权领域合作 [2] 会议组织架构 - 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 中国人民大学和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共同主办 [2] -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公共政策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共同承办 [2]
为完善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大使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51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通过 - 中国代表全球南方国家主提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五十九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1] - 这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第五次提出该决议 也是首次未经投票协商一致通过[1] - 决议重申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重要贡献 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积极意义[1] 中国在全球人权治理中的角色 - 中国在人权理事会倡导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建设性对话合作 反对将人权政治化、工具化[2] - 中国提出多项人权相关决议和倡议 包括"消除不平等背景下促进和保护经社文权利"决议、"无障碍建设促进所有人享有人权"决议等[2] - 中国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2]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 过去4年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年均5.5%的增长速度 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幅跃升[3] - 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都在95%以上[3] - 中国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人权发展道路影响力和感召力持续提升[3] 国际人权事业展望 - "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获近60国共提并协商一致通过 推动各方重温人权理事会初心[3] - 中国将继续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取得更大进步[3]
中方深入参与、积极引领全球人权治理
人民日报· 2025-07-19 05:54
中国特色人权理念与实践 - 中国代表通过国家发言、共同发言、主提倡议、主办展览等多种形式,积极阐释中国特色人权理念主张,全面宣介中国全国两会精神与中国人权发展成就 [1] - 中国坚持将人权普遍性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2] - 中国代表李笑梅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妇女权利主题年度研讨会上,代表近90国作"北京+30"共同发言,呼吁各国携手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 [2] 国际人权合作与倡议 - 中国代表团团长陈旭在"人人享有无障碍:构建包容未来"主题展览开幕式上致辞,强调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3] - 陈旭代表70余国作"人工智能促进无障碍建设"共同发言,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普惠包容、合作共赢三点主张 [4]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五十九届会议通过中国主提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首次未经投票以协商一致方式获得通过 [4][5] 全球人权治理改革 - 中国代表呼吁国际人权机制遵循普遍、公正、客观、非政治化、非选择性原则,强调任何国家都不应将自身模式强加于人 [6] - 中国代表出席"捍卫《联合国宪章》之友小组"主办的纪念《联合国宪章》80周年主题边会,强调支持多边主义、维护公平正义 [7] - 中国代表在涉萨尔瓦多、冈比亚等多国问题上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呼吁尊重各国自主解决国内问题的努力 [7] 中国参与全球人权治理 - 中国以负责任态度深度参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各项议题讨论,全面宣介中国人权发展成就 [8] - 中国为改革完善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坚持公道正义、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8]
“古典文明中的人权智慧”研讨会在雅典举行
新华网· 2025-06-27 16:26
研讨会背景 - 国际研讨会"古典文明中的人权智慧"在雅典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举行 [1] -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希中协会共同主办 [3] - 来自中希两国人权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50余人参会 [1] 研讨会主题 - 聚焦古典文明中的人权理念 [3] - 从文明互鉴视角探讨古典文明中蕴含的人权智慧 [3] - 为当今世界人权保障提供启示与借鉴 [3] 主要发言内容 - 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白玛赤林强调不同文明对人权理解的共通目标 [3] - 希腊前总统普罗科皮斯·帕夫洛普洛斯指出人权议题是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内容 [3] - 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赖波表示中方愿同希方共同推动人权对话合作 [3] 会议成果 - 举办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新办公场所交接仪式 [4] - 开展"开启东西文明互鉴之门"主题展览及同名研讨会 [4] - 发布中国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 [4] 会议共识 - 人权是全球文明的重要内容 [4] - 捍卫人权需要不同文明、国家共同参与 [4] - 推动全球人权治理向更公平公正方向发展 [4]
东西问|毛俊响:中欧如何携手推进全球人权治理?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11:11
中欧携手推进全球人权治理 核心观点 - 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双方应和衷共济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以应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全球性挑战 [3] - 中欧在人权事业发展上有共同价值追求(如生命尊严、多边主义),且面临共同外部需求(如全球治理困境、地区冲突) [6][7] 中欧人权合作的内在基础 - 中国的人权发展道路特征包括弘扬多边主义和参与全球治理,欧盟则通过《欧盟基本权利宪章》及贸易协定条款推进人权价值观 [6] - 双方均将人性尊严、自由、民主等作为核心价值目标,但实现路径存在文化差异性 [6][10] 合作原则与路径 1. **公平公正合理包容原则** - 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人权治理中的代表权与话语权,促进治理体系民主化 [9] - 尊重各国人权发展模式的差异性,反对强加单一标准 [10] 2. **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 主张国际事务由各国共同协商,维护联合国权威及国际法准则 [11] - 欧盟作为区域多边主义先行者,与中国在联合国等多边组织中有共同实践基础 [11] 3. **规则导向与国际法基础** - 反对实力导向的单边主义,坚持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12] - 中国通过行为示范参与国际人权合作,欧盟则以"规范性力量"推动国际法发展 [12] 4. **增强国际人权机制实效性** - 推动人权机制从对立对抗转向对话合作,改革运行程序 [15] - 通过制度互动解决人权规范"碎片化"问题,提升规范协调性 [15] 背景与活动 - 2025年4月中欧举办建交50周年主题创意大赛,2023年12月北京举行《世界人权宣言》75周年国际研讨会 [5][14]
“国际人权共识”研讨会在匈牙利举行
新华社· 2025-06-24 22:39
会议概况 - 国际人权研讨会"国际人权共识:80年的回溯与未来展望"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 [1] - 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和匈牙利欧亚中心共同主办 [3] - 参会人员包括中匈两国人权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政党与媒体代表等20余人 [1] 核心观点 - 国际社会应尊重文明多样性,践行多边主义,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 [1] - 中匈两国认同坚守《世界人权宣言》精神,同时立足各国历史传统,坚持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原则 [1] - 中匈两国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和搞双重标准 [1] - 各国有权自主选择人权发展道路,不同文明和国家应相互尊重、包容、交流、借鉴 [2] 中国立场 - 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强调在全球人权治理中推动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发展方向 [1] - 中国驻匈牙利大使表示需在多元挑战中凝聚新共识,共同勾勒全球人权治理新图景 [1] - 中国消除极端贫困为人权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获得匈牙利工人党赞同 [1] 匈牙利立场 - 匈牙利工人党主席完全赞同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1] - 匈牙利媒体代表强调中匈拥有共同信念:彼此欣赏尊重,坚信爱与团结的力量 [2]
外交部:愿继续同各方深化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的国际合作
快讯· 2025-06-17 16:41
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国际合作 - 中国与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共同举办"人人享有无障碍:构建包容未来"主题展览,展示中国在信息无障碍、文化无障碍、建筑无障碍三个方面的立法理念和实践 [1] - 2024年10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7届会议通过中国代表30个国家提交的无障碍建设促进人权决议,本次展览是落实该决议的重要举措 [1] - 联合国人权高专图尔克及各国代表等300余人出席展览开幕式 [1] - 中方愿继续深化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