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产品扩张战略

搜索文档
上市后光环褪去,布鲁可业绩变脸
36氪· 2025-08-26 10:5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38亿元,同比增长27.9%,经调整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较2024年同期(营收156%、净利润702%)及同行泡泡玛特(营收204%、净利润363%)显著放缓,未达市场预期 [1] - 业绩发布后股价单日下跌超10%,市值从年内高点近500亿港元回落至约250亿港元 [1] - 业绩失速主因低价策略导致增量不增收,叠加存货周转恶化、折旧摊销费用攀升及国内增长乏力,但海外业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2][3][4][5][6][7] 财务表现 - 营收13.38亿元(同比+27.9%),经调整净利润3.2亿元(同比+9.6%) [1] - 毛利率较2024年下滑超4个百分点,主因低价产品占比提升及折旧摊销费用增加 [3][5] - 折旧费用0.53亿元(同比+140%),模具相关折旧同比增200%;无形资产摊销0.33亿元(同比+120%),合计占营收比例达6.43%(2024年同期为3.54%) [4][5] 业务策略与风险 - 核心产品拼搭角色类玩具销量1.11亿件(同比+96.8%),但营收增速仅27.9%,因9.9元"星辰版"系列销量达0.49亿件 [2] - 剔除低价产品后,原有价格带产品销量增速约11% [2][7]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最低28天升至75天,反映经销商层面流转速度不及预期 [3] - SKU数量从2024年底682个增至2025年上半年新增273个,模具折旧压力加剧 [4][5] 海外业务 - 海外营收1.1亿元(同比+9倍),占比提升至8% [6] - 北美市场营收0.43亿元(同比+20倍),美国与印尼为前两大市场 [6] - 海外产品定位高端(80-300元区间),与国内低价策略形成互补 [6][7] 同业对比与估值 - 动态市盈率约35-40倍,与泡泡玛特估值水平相近 [8] - 泡泡玛特需验证增长可持续性,布鲁可需证明短期增速放缓不影响长期战略(全人群、全价位、全球化) [9] - 布鲁可2025年下半年业绩表现将直接影响估值修复空间 [9]
智氪|上市后光环褪去,布鲁可业绩变脸
36氪· 2025-08-25 18:3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增速显著放缓 营收同比增长27.9%至13.38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9.6%至3.2亿元 远低于2024年同期156%的营收增速和702%的净利润增速 且落后于同行泡泡玛特204%的营收增速和363%的净利润增速 [1] - 业绩未达预期引发股价下跌超10% 市值从年内高点500亿港元回落至约250亿港元 [1] - 业绩失速主因是低价策略导致增量不增收 叠加SKU扩容带来的折旧摊销压力侵蚀利润 [2][6][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38亿元(人民币 下同) 同比增长27.9% [1] - 经调整净利润3.2亿元 同比增长9.6% [1] - 毛利率较2024年下滑超4个百分点 主因低价产品毛利率偏低及折旧摊销费用上升 [6]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最低28天攀升至75天 反映终端销售承压 [3] 产品与销售策略 - 拼搭角色类玩具销量同比增长96.8%至1.11亿件 但营收增速仅27.9% 因低价产品占比提升 [2] - 零售价9.9元的"星辰版"系列销量达0.49亿件 贡献主要销量增长 若剔除该系列 原有价格带产品销量增速仅11% [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增13个IP及273个SKU 总SKU达955个(2024年底为682个) [6] 成本结构变化 - 折旧费用0.53亿元 同比增长140% 其中模具相关折旧增200% [6] - 无形资产摊销(主要为IP)0.33亿元 同比增长120% [6] - 折旧与摊销合计占总营收比例达6.43%(2024年同期为3.54%) [6] 海外业务亮点 - 海外营收1.1亿元 同比增长9倍 占总营收8% [9] - 北美市场营收0.43亿元 同比增长超20倍 美国与印尼为收入最高海外市场 [9][10] - 海外产品定位差异化:欧美市场主打80-300元高价产品(如变形金刚) 东南亚市场定位19.9-50元(如宝可梦) [11][12] 估值与市场预期 - 年化经调整净利润约6.4亿元 对应动态市盈率35-40倍 与泡泡玛特估值水平相近 [12] - 市场期待公司证明增长放缓为短期现象 需下半年业绩改善以支撑估值 [12][13] - 泡泡玛特需验证IP增长可持续性 公司则面临更紧迫的业绩验证压力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