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策略

搜索文档
营收吊打星巴克!瑞幸翻身了
格隆汇· 2025-08-03 18:02
瑞幸咖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123 59亿元 同比增长47 1% 为过去四个季度最高增速 [1] - 营业利润同比暴涨61 8% 达到17亿元 [1] - 股价从20年最低点算起已暴涨30倍 过去一年翻倍 [1] - GMV同比增长46%至142亿元 其中自营门店收入91 4亿元 同比增长45 6% 占总净收入74% [5] - 联营门店收入同比增长55%至28 7亿元 占总净收入23% [6] - 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3 4% [8] - 单季度净增长2109家门店 上半年新开近4000家 截至二季度门店总数达26206家 [8][9] 行业竞争格局 - 星巴克中国区2025财年第三季度净收入7 9亿美元(约56 8亿元) 仅为瑞幸同期一半 [10] - 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同比仅增长2% 同店交易量增长6%但平均店单价下降4% [10] - 瑞幸2023年全年营收首次超越星巴克中国 登顶中国咖啡市场 [19] - 2023年全国超4万家咖啡门店关闭 连锁化率从2019年12%提升至2023年28% [19] - 咖啡与茶饮行业边界模糊 瑞幸推出果咖 茶咖等产品 茶饮品牌加码咖啡市场 [20][21] 商业模式与成本 - 通过低价吸引客户 规模扩张摊薄成本 维持持续低价策略 [22] - 9 9元咖啡策略完成消费者初步培育 推动国内咖啡市场增长 [22] - 2024年店面租金等经营成本同比大涨65%至85 41亿元 增速超过门店扩张带来的营收增长 [23] - 外卖订单单杯实收价格高于自取订单 外卖单量占比提升对单杯价格产生正面推动 [8]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从增量扩张期转向存量竞争期 品牌开始注重形象焕新和差异化价值 [27][29] - 单纯依赖低价和规模驱动的增长模式边际效益急剧递减 [27] - 未来需平衡规模与效能 建立差异化品牌价值 优化成本结构 [29] - 外卖大战带来订单激增 帮助完成消费者培育 但需应对配送成本上升问题 [30]
瑞幸美国首店在纽约开业,美媒惊呼“反攻星巴克”
华尔街见闻· 2025-07-28 11:45
瑞幸咖啡进军美国市场 - 中国咖啡连锁巨头瑞幸咖啡正式登陆美国市场 在曼哈顿开设两家首店 其中一家门店距离星巴克不到200英尺 [1] - 瑞幸在中国市场已超越星巴克成为最大咖啡连锁品牌 正将其移动应用驱动 价格低廉的商业模式带入美国市场 [1] - 瑞幸目前在中国大陆 香港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拥有超过24000家门店 是星巴克中国门店数的三倍多 [4] 瑞幸的商业模式 - 瑞幸强制顾客通过App下单 并在App内发放大量优惠券 纽约新用户仅需支付1.99美元就能买到特惠饮品 [2] - 应用程序内置游戏化元素 提供取餐时间通知 最近的订单等待时间仅为3-5分钟 [2] - 冰拿铁价格仅售2美元 相比其他品牌约6美元的价格具有明显优势 [2] - 店铺规模比星巴克小 但提供更大幅度的折扣 [4] - 菜单包括冰生椰拿铁 菠萝冷萃等特色饮品 允许顾客定制饮品但选项相对较少 [5] 星巴克的现状与应对 - 星巴克陷入连续五个季度同店销售下滑的困境 [1] - 仅有超过30%的取餐订单通过数字渠道完成 约一半店内订单等待时间超过四分钟 [3] - 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从2017年的超40%下滑至2024年的14% [5] - 在中国市场下调20多类饮料价格 平均每杯大杯饮品降价0.70美元 [6] - 推出新饮品款式如无糖选项 扩大客户群并增加销售额 [6] - 2024财年录得362亿美元收入 公司市值约为1060亿美元 [7] 瑞幸的发展历程 - 2017年由神州租车创始人陆正耀等人创立 成为中国科技融资热潮中的一员 [4] - 2020年因会计丑闻从纳斯达克退市 支付1.8亿美元和解金 [4] - 在郭谨一接任CEO后重整旗鼓 在大钲资本支持下修复声誉 [4] - 2023年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咖啡连锁品牌 [4] - 目前公司市值约为100亿美元 2024年收入47亿美元 [7] 市场前景分析 - 分析师认为如果销售量增加且折扣逐渐减少 瑞幸将能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实现美国店铺层面的盈利能力 [5] - 第二家美国门店编号为00002 被视为瑞幸在美国有更大野心的暗示 [5]
蔚来盈利,还得靠低价爆款?
美股研究社· 2025-07-21 20:33
核心观点 - 蔚来汽车面临严峻的财务和销量压力,乐道L90被视为扭转局面的关键产品 [3][5][6] - 公司上半年累计交付11.4万辆,仅完成全年44万辆目标的25.9%,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5][24] - 乐道L90采取低价策略,整车预售价27.99万元起,电池租用版19.39万元起,较竞品理想L8便宜3万元 [8][22] - 资本市场反应积极,发布会后港股股价累计涨幅一度超过27% [11] - 公司计划通过乐道L90实现月销2.8万辆,目标四季度盈利 [31] 产品策略 - 乐道L90定位大型家庭SUV,主打"座座都是VIP"的空间体验和家庭出行需求 [18] - 产品设计更接地气,包括240L前备箱、可调第三排座椅、静音电吸门等配置 [21] - 采取"发布即交付"策略,打破蔚来传统"期货交付"模式 [18] - 乐道与蔚来品牌在研发、服务、营销领域进一步整合,实现资源复用 [18] 市场竞争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小米、理想、零跑、小鹏月销量稳定在2.5-4万辆,蔚来仅1-2万辆 [14] - 低价策略成为行业趋势,零跑采取"对标优衣库"的成本定价策略,小鹏通过"智驾平权"降维打击 [25][26] - 乐道L60因定价不够亲民、渠道建设滞后、交付瓶颈等问题未能成为爆款 [13][14] - 理想汽车面临乐道和零跑等对手冲击,家庭定位优势被削弱 [34][35] 内部改革 - 公司推进"基本经营单元CBU"组织变革,优化协同效率并降低成本 [17] - CEO李斌亲自参与供应链采购和核心零部件价格谈判 [17] - 重构销售与交付体系,乐道区域销售融入蔚来主品牌架构 [18] - 目标将毛利率提升至15%左右,销售管理费用率控制在10%,研发费用率6%-7% [31][32] 财务目标 - 2025年一季度收入120.35亿元,同比增长21.5%,净亏损67.5亿元,同比扩大30.2% [29] - 累计亏损已达千亿元,投资者对持续亏损态度谨慎 [31] - 计划通过乐道L90实现月销2.8万辆,贡献下半年50%销量目标 [31] - 公司称四季度盈利是必须实现的目标,否则意义将完全不同 [35]
奥克斯冲刺港交所 低价高增长存隐忧
BambooWorks· 2025-07-21 18:00
公司背景与上市进展 - 奥克斯创始人郑坚江将公司命名为"奥克斯",寓意秉承牛的特质:坚韧果敢、笃行致远 [2] - 公司近期向港交所递交更新版上市文件并获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书,标志赴港上市实现双里程碑 [2] - 公司曾于2016年登陆新三板后摘牌,2018年转战A股主板,2023年6月完成上市辅导后转向港股,今年1月首次递表,近期更新材料重新申请 [4] - 聘请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预示募资规模或超1亿美元 [4] 低价策略与市场表现 - 奥克斯以激进低价策略闻名,2002年发布白皮书拆解竞品成本并宣布40余款产品降价逾30%,奠定高性价比市场认知 [5] - 2024年中国空调线上均价2,775元,线下均价4,306元,奥克斯线上均价仅2,207元(前五大厂商最低),线下均价2,982元 [5] - 2023年营收298亿元(41.5亿美元),同比增长20%,超越海尔(8%)、美的(9.4%),格力同期下滑7% [6] - 2024年一季度营收93.5亿元(同比增27%),净利润9.25亿元(同比增23%) [6] 业务结构与盈利挑战 - 低价策略导致毛利率显著低于同业:空调毛利率19.2%,低于海尔(23.87%)、美的智慧家居业务(29.97%)、格力制造业板块(32.55%) [6] - 2023年海外营收占比57.1%(同比增41%),但多为代工贴牌模式,利润微薄 [6] - 家用空调占营收超87%,中央空调毛利率达30.4%(显著高于家用机型19.25%),但占比有限 [7] 战略转型方向 - 2023年推出高端品牌ShinFlow,尝试向品质竞争转型 [7] - 需加码中央空调领域以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7] - 海外业务需从代工向自主品牌建设转型,平衡增长、盈利与品质 [7]
蔚来盈利,还得靠低价爆款?
新浪财经· 2025-07-18 21:21
蔚来汽车现状与挑战 - 公司上半年累计交付11.4万辆,距离全年44万辆目标差距显著,乐道L60未能实现预期"爆单" [1][4]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蔚来销量在新势力中落后,月销量徘徊在1-2万辆,而小米、理想等对手月销达2.5-4万辆 [4][12] - 公司一季度净亏损67.5亿元,同比扩大30.2%,累计亏损已超千亿元 [13][14] 乐道L90的战略定位 - 乐道L90定位大型家庭SUV,整车预售价27.99万元起,电池租用版19.39万元起,低于市场预期30-35万元区间 [1][11] - 产品聚焦家庭出行痛点,强调三排座空间体验,新增前备箱、静音电吸门等实用配置 [7][11] - 定价较理想L8便宜3万元,较预期理想i8便宜约7万元,但部分用户认为溢价空间仍存 [11][12] 销售与交付体系改革 - 乐道L90实现"发布即交付",供应链和产能准备充分,打破蔚来"期货交付"传统 [8] - 乐道销售体系融入蔚来主品牌架构,价格策略和促销活动统一管理,中后台资源复用 [8] - 公司推进"基本经营单元CBU"组织变革,CEO李斌亲自参与供应链谈判以优化成本 [7][14] 市场竞争与盈利目标 - 低价策略成为行业主流,零跑和小鹏通过成本定价或智驾平权实现销量突破 [12] - 蔚来计划四季度盈利,目标乐道L90月销2.5万辆,整体月销5万辆,毛利率提升至15% [14][16] - 若乐道L90成功,可能冲击理想的市场地位,并推动行业格局洗牌 [16] 品牌与渠道问题 - 乐道L60因交付瓶颈和渠道建设滞后导致订单流失,三四线城市覆盖不足 [3][4] - 蔚来与乐道品牌协同性导致乐道独立定位模糊,曝光度低于竞争对手 [3][4] - 资本市场对乐道L90反应积极,港股股价累计涨幅一度超27% [3]
罗马仕5个老板全跑路!
国芯网· 2025-07-14 22:12
公司治理与财务问题 - 罗马仕五名核心老板在出事後失联并逃往马来西亚 同时多次完成法人变更 [1] - 公司被指当作提款机 高层在香港购置房产和车辆但未处理危机 [2] - 每月销售额约2亿元 但账面现金不足 因需支付货款 渠道商费用和员工工资等成本 [2] - 年度利润被老板直接提走 风险资金仅保留一个月 目前公司资金链断裂 [3] - 6月初支付头部供应商数千万款项後 因召回事件导致资金链彻底断裂 [3] - 股东结构显示仅有两名股东雷桂斌和雷灿伙各持50%股份 法人曾为雷杏容和雷社杏 [3]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2012年3月成立 注册资本600万元 创始人为雷桂斌 [3] - 创始人早年从事电脑配件销售 2000年成立笔记本电池代工企业为三星联想等品牌服务 [3] - 2012年转型创立罗马仕 推出首款1万毫安充电宝 以99-69元低价策略打开市场 [3] - 采用线上直销模式避开传统经销商 通过天猫京东等平台销售 [4] - 2013年双11单日销售30万台 销售额破2000万元 登顶天猫3C类目榜首 [4] - 连续11年保持天猫充电宝品类销量冠军地位 [4] - 巅峰期年出货量超5000万台 营收超两亿元 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 [5] 经营策略与危机 - 长期采用低价策略压缩成本 使用低价电芯导致品控问题 [6] - 2025年6月因电芯原材料问题召回49万台充电宝 3C认证被撤销 工厂停工停产 [6]
30秒一杯,咖啡师的效率困局
经济观察网· 2025-07-04 19:51
行业扩张与门店增长 - 连锁咖啡品牌2024年新增7000多家门店,门店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阵营 [2] - 行业竞争加剧,公司通过快速扩张抢占市场份额 [2][10] 数字化管理与效率要求 - 采用AI排班系统,根据单量自动生成工时表,总工时由系统算定不可更改 [9] - 饮品制作时效严格规定,单杯操作时间压缩至30-40秒 [6][10] - 监控系统升级,实时记录制作时长并纳入绩效考核 [8][13] 成本控制与人力优化 - 推行"1个全职+N个兼职"模式,全职承担核心时段及额外管理任务 [10] - 部分门店高峰期咖啡师从5人减至3人,单人员工作量激增 [11] - 低价策略下(如9.9元/杯),利润压力传导至门店成本管控 [10] 标准化与员工困境 - 培训周期仅1-3天,内容聚焦配方记忆和流程操作 [14] - 月度评级制度直接挂钩绩效奖金,扣分项涵盖操作规范与投诉 [13] - 员工留存率显示大型连锁店为55%,低于独立咖啡馆的65% [15] 行业竞争趋势 - 行业"内卷"体现在产品、规模、速度三维度 [6] - 自动化与标准化成为头部品牌核心竞争手段 [14]
环球产业观丨单价低至1元,东方甄选的卫生巾如何挣钱?
环球网· 2025-07-02 11:50
东方甄选进军卫生巾市场 - 东方甄选近期上线自营卫生巾产品"甄选安心卫生巾",首次切入女性护理市场,会员售价每片低至1元 [1] - 该产品宣传点围绕舒适度、透气性等,最大卖点是单片价格低至1元,部分规格低至0.8元/片 [3] - 产品由天津倍舒特代工生产,该公司专注于高品质生活用纸及女性经期舒适产品 [4] 低价策略分析 - 东方甄选通过省去明星代言和分销代理费用,在低售价下仍可保证一定毛利 [3] - 行业近期出现多个低价品牌:黄子韬朵薇套装平均0.8元/片,辛选"棉密码"低至0.6元/片 [3] - 代工模式优势在于削减投入成本、降低试错风险,但存在产品质量把控难题 [5] 行业影响与潜在问题 - 低价策略短期可能引发价格战,但1元级超低价难成市场常态,更可能作为促销或引流工具 [6] - 长期低价可能导致消费者对产品合理价值产生误判,影响行业在品质提升、技术创新上的投入 [6] - 行业普遍跟进低价可能引发品质问题,如吸收芯缩水、材料降级、隐性添加剂增多等 [6] 产品质量与监管 - 东方甄选强调"安全"和"健康"为产品底线,去年自营产品检测费用超过4000万元 [4] - 竞品朵薇曾被投诉"黑点问题",棉密码被投诉含不明污染物和硫脲含量超标 [7] - 2024年7月1日起将实施新版卫生用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强卫生巾等产品的监管 [7]
618消费新观察:“分钟级”配送与“确定性”服务,如何重塑我们的消费选择?
搜狐财经· 2025-06-20 11:10
即时零售崛起 - 美团闪购618期间下单用户数突破1亿,"95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 [3] - 即时零售消费场景从"应急"扩展至节日礼赠、家庭聚餐等"计划性"需求 [3] - 高价值商品成交额显著增长:手机、白酒、家电等20余类商品整体增长2倍,其中大家电增长11倍、白酒增长10倍 [3] - 高效履约体系支撑:高价值商品平均配送时效28分钟,配套"安心送"、"假一赔十"等服务 [3] - 线下实体受益:近百万本地商户和850个零售品牌参与,1919酒类直供成交额增长5倍、小天才增长8倍 [3] 供应链电商竞争力 - 京东618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00%,3C家电品类规模与增速保持行业第一 [4] - 服饰美妆、日百品类增速领跑行业,近七成消费者倾向在京东购买服饰 [4] - 履约网络覆盖偏远地区:拉萨、乌鲁木齐实现游戏机首发当日达,香格里拉完成百吋电视"送装一体" [4] - 新业态表现亮眼:京东外卖日订单突破2500万单,采销直播成交额同比增长285% [4] 品牌生态高质量增长 - 天猫618期间453个品牌成交破亿,同比增长24%,苹果、美的、耐克等进入"10亿俱乐部" [5] - 用户质量提升:88VIP会员规模突破5000万,品牌会员客单价达行业整体的1.93倍 [5] - 趋势品类爆发:羽毛球/网球成交增长超50%,匹克球增长1100%,美妆中国际大牌与国货品牌均实现超100%增长 [5] - 新品驱动增长:整体新品成交增长153%,诞生12个成交破亿的新品 [5] 低价策略深化 - 拼多多618期间新质商家/品牌报名数量同比增长173%,中小及农货商家参与百亿补贴活动数量翻倍 [7] - 补贴手段直接:"跨店每200减30"、"百亿补贴消费券"叠加家电国补最高千元优惠 [7] 行业格局演变 - 零售模式分化:即时零售强调速度与本地化,供应链电商突出确定性与服务,品牌生态注重品质与粘性,补贴策略聚焦价格与下沉 [7] - 行业成熟度提升:平台竞争从流量争夺转向差异化价值提供 [7]
海伦司市值缩水9成,为何难成“酒馆界蜜雪冰城”?
经济观察网· 2025-06-18 18:40
海伦司经营困境分析 - 市值从2021年的302亿港元暴跌至18亿港元,跌幅超94% [2] - 2024年营收仅7.52亿元,同比大降37.8%,净亏损7797.6万元 [2] - 同店单店日均销售额从1.21万元下滑至0.95万元,降幅21.5% [4] - 自有啤酒收入暴跌70%,门店总数从782家锐减至579家 [4] - 客群中仅34%愿意带朋友前往,远低于同业68%的水平 [5] 扩张与收缩历程 - 门店数量从2018年84家猛增至2021年末782家 [3] - 2022年净亏损达16亿元,两年内关闭500多家直营店 [4] - 2023年短暂盈利1.8亿元后,2024年再现亏损 [4] - 加盟店日均销售额从7100元降至5000元,同比下降近三成 [10] 商业模式困境 - 前期加盟店投入需60万元以上,远高于蜜雪冰城21万元 [6] - 人力成本大涨72.5%达10.04亿元 [7] - 消费时段集中在晚上8点后,需极高客流量和翻台率 [7] - 高端市场被精酿酒吧占据,低端市场被便利店侵蚀 [7] - 露营酒馆、居家微醺等新场景分流传统客流 [8] 蜜雪冰城对比分析 - 2024年营收增长22.29%至248.3亿元,净利润增长41.41%至44.37亿元 [2] - 锁定三四线城市商业街区,采用"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8] - 通过2元冰淇淋爆品引流,带动6-9元高利润产品 [9] - 精简产品提升供应链效率,后端盈利模式成熟 [9] 转型尝试与挑战 - 2023年推出"嗨啤合伙人"加盟计划,门店增至424家 [10] - 加盟政策调整为原材料加价模式,延长回本周期 [10] - 社区店模式发展9个月未在财报体现 [10] - 酒水渠道面临1919、盒马等强大竞争对手 [10] 行业本质洞察 - 酒吧生意核心在于酒以外的内容如音乐、氛围、社交 [11] - 低价策略在社交空间场景可能削弱核心价值 [11] - Z世代社交方式多元化,传统小酒馆替代性增强 [11] - 特色小酒馆如"大冰的小屋"凭借IP文化站稳细分市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