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策略

搜索文档
低价尝试曾遭厂商断货!新氧开打2999元“童颜针”,低价策略能否打破医美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9-24 17:59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注意到,在这一策略推出之际,新氧正面临业绩压力。今年二季度,公司整体营收同比下降7%,净 亏损3600万元,由盈转亏。新氧CFO(首席财务官)赵晖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订阅平台信息服务的医疗服务提供商数量减少。 医美市场"价格战"开打。 9月23日,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Nasdaq:SY,股价3.72美元,市值3.69亿美元)正式推出全新一代"奇迹童颜3.0",将童颜针价格直接拉至2999元,创下行 业历史新低。而此前,中国内地"童颜针"的市场均价普遍在万元以上。 此次价格大幅下调的背后,是新氧试图以低价策略打破医美行业长期存在的高价"恶性循环",通过自营连锁诊所与供应链定制,推动行业从"卖方市场"转 向"大众消费"。 在新氧创始人兼CEO(首席执行官)金星看来,低价策略也是医美困境的破局关键。他直言:"如果想把中国市场里的黑医美彻底打掉,那只有让整个合规 医美的价格变得能让消费者触手可及。" 新氧创始人兼CEO金星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宇彤 摄 新氧尚在投入阶段的线下连锁业务,能否承担起转型后的业绩重任?低价策略又是否能支撑其颠覆行业格局的 ...
4元1杯的雪王柠檬水断货,其他茶饮凭啥躲过一劫?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24 11:50
上周起,多位网友发帖称,蜜雪冰城多个门店已无法买到柠檬水。店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柠檬水没货了,预计这两天这款产品都没有货。" 在部分地区的 门店,柠檬水还成了限量供应产品。 图源:网络 有媒体分析,柠檬水断档实则源于近期柠檬价格的持续上涨。截至 2025 年 9 月 17 日,全国柠檬平均批发价为 15 元 / 公斤,较去年同期近乎翻倍。 有意思的是,2024 年,蜜雪冰城还在高调展现其供应链领域的突出优势 —— 除了在农产品原产地 "包下山头"、自建工厂,还自主生产部分核心包装材料与门店设 备,例如自产的糖蜜和果蜜包装瓶,采购价就比外部采购低约50%。 图源:蜜雪冰城 更深层来看,这波柠檬危机源于两点: 这一次,柠檬水为何让蜜雪冰城突然 "翻车"?其他茶饮品牌又为何未遭遇类似的柠檬断供危机呢? 爆款单品的原料都在"一个篮子"里? 据蜜雪冰城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其冰鲜柠檬水一年销量超 10 亿杯,被称为 "镇店之宝"。按 4 元1杯的售价计算,这款产品年销售额达 40 亿元,占蜜雪集团 2025 年上半年 148.7 亿元收入的 13%。 中国柠檬主产区集中在四川安岳县,种植面积达 48 万亩,年产量超 ...
晚点独家丨阿里速卖通转移战略重心,要和亚马逊在全球抢夺头部品牌
晚点LatePost· 2025-09-23 21:58
出海四小龙竞争策略 - 出海四小龙包括Shein、Temu、TikTok Shop和阿里海外电商(速卖通和Lazada)[4] - 四家平台重新聚焦各自优势主轴:速卖通学习亚马逊做品牌化、Temu夯实低价、Shein做深时尚、TikTok Shop坚持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心智[4] 速卖通品牌化战略 - 速卖通计划与亚马逊全球抢夺头部品牌 邀请亚马逊上的中国头部品牌加入或转移重心[4] - 9月底上线Brand+专区 为2000多个品牌商品提供专属标识 平台提供流量曝光和运营工具 在核心国家实现包邮[4] - 第一阶段目标在西班牙、拉美、欧洲等重点市场使头部品牌成交额超过亚马逊 但未设置明确时间线[5] - 策略是用亚马逊一半运营成本做到80%服务体验 商品价格保证比亚马逊低[7] - 2025年上半年入驻品牌数量增长70% 超过500个品牌实现翻倍增长[8] 全球关税影响与低价策略反思 - 全球关税加收导致Temu和Shein在商品价格中明确标注进口费用[6] - 美国在Shein全球GMV中占比不及30% Temu为35%[6] - Temu为2025年定下超过30%的GMV增长目标 以本对本半托管模式为主[6] - 速卖通内部反思低价路线天花板太低 认为只有中国品牌商品还有溢价空间[6] 各平台本地化与差异化策略 - Shein深耕利润空间更大的时尚品类[7] - 速卖通在韩国推出K-venue本地频道 品类从美妆扩展到汽车配件等 最快三日送达 6月上线旅行业务[7] - Temu试图以半托管模式招揽亚马逊大卖家 希望给用户留下和亚马逊一样货但价格更低的印象[8] - 速卖通定位为商家提供运营自己品牌的阵地 Temu则为商家提供清库存渠道[8] 速卖通品牌案例与增长 - Laresar吸尘器一年累计销量25万件 波兰每10个家庭中有1台[9] - 平价家用投影仪Magcubic年出货量超200万台 覆盖市场超过200个国家[9] - 智能骑行品牌Thinkrider全部在本地备货 成交量翻3倍 获得多个国家线上市场占有率第一[9]
济南多家“好想来”闭店,“万店神话”能否继续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22:33
公司经营动态 - 济南连续关闭3家门店 包括文化西路店 二七南路店和县东巷店 [1][2][4] - 闭店原因为店铺密度过高 部分门店选择搬迁至烟台和章丘 [5] - 母公司万辰集团2025年上半年闭店259家 超过去年全年 [5] - 新增门店数从2024年全年的9776家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468家 [5] - 公司推出搬迁扶持政策 为亏损门店加盟商提供装修补贴 [5] - 采取0加盟费+0管理费+0配送费的低门槛加盟政策 [8]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陷入同质化内卷 供应链趋同且商品品类部分重合 [6] - 量贩零食店通过去中间商模式压缩供应链 采用工厂-仓库-门店三层结构 [6] - 低价策略对传统零食巨头造成冲击 良品铺子2023年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 [6] - 三只松鼠2025年中期净利润同比下滑52.22% 陷入增收不增利境地 [7] - 2025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已达到4.5万家 [12] - 好想来门店总数达1.5万家 零食很忙突破万家门店 [12] 战略转型方向 - 行业竞争从价格比拼转向供应链深度与产品差异化较量 [13] - 鸣鸣很忙集团推出行业首个自有品牌金标/红标系列 [13] - 赵一鸣零食铺开双品牌3.0店型 新增百货日化和鲜食专区 [13] - 万辰集团布局多元化业态 开设来优品省钱超市和好想来全食优选店 [13] - 来优品省钱超市新增1200余个新产品 零食有鸣批发超市新增3000余个新产品 [13] - 行业核心竞争力从低价转向高质价比 [13]
多家好想来闭店,“万店神话”能否继续
齐鲁晚报· 2025-09-22 19:51
最近一段时间,知名量贩零食品牌"好想来",在济南连续关闭3家门店。据其母公司万辰集团财报显示,这 个曾经创造一年开店近万家"神话"的量贩零食超市,今年开店速度已大幅度放缓。而这并不是个例,量贩 类零食品牌是否要度过高速发展期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文/片 记者 李梦瑶 见习记者 冯子芯 济南报道 半年闭店259家 扩张速度已放缓 以低价低利润模式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济南多家"好想来"零食门店已暂停营业。位于文化西路的好想来(大润发店)大 门紧锁,店内设备尽数撤走,门上贴有"装修升级,暂停营业"的告示,但在其官方小程序中已无法查询到该店 信息。 据周边商家透露,该店早在8月28日便已撤出,"听说这里房租太高,打算搬到其他地方去。" 无独有偶,二七南路的"好想来"门店目前处于停业状态;县东巷店招牌已经摘了下来,只剩下标志性的红 色门框。 针对闭店情况,济南片区负责人表示,济南店铺密度过高,部分门店选择搬迁,并称搬迁目的地可能为烟台和 济南章丘。 实际上这并不是个例。"好想来"母公司万辰集团2025年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闭店数量已经超过了去 年全年,达到259家。 不仅如此,万辰集团的 ...
太突然!知名连锁济南多家门店闭店,最新回应!很多人一买一大兜
环球网· 2025-09-22 14:23
公司经营动态 - 济南连续关闭3家门店 包括文化西路店 二七南路店和县东巷店[1][2][4] - 闭店原因为店铺密度过高 部分门店选择搬迁至烟台和章丘[6] - 母公司万辰集团2025年上半年闭店259家 超去年全年闭店数量[6] - 新增门店数从2024年全年9776家骤降至2025年上半年1468家 开店速度大幅放缓[6] - 公司推出搬迁扶持政策 为亏损门店加盟商提供装修补贴[7] 行业竞争格局 - 量贩零食店采取低价策略 通过"工厂—仓库—门店"模式压缩供应链[7] - 行业陷入同质化内卷 各品牌供应链趋同 商品品类重合 定价与装修风格相似[7] - 2025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已达到4.5万家[16] - 好想来已开1.5万家门店 零食很忙开店数量突破万家[16] - 济南联四路不到800米开了4家零食店铺 包括两家好想来[11] 企业战略转型 - 行业从价格比拼转向供应链深度与产品差异化较量[17] - 鸣鸣很忙集团推出自有品牌"金标/红标"系列 开设"赵一鸣省钱超市"新增百货日化专区[17] - 万辰集团布局多元化业态 开设来优品省钱超市和好想来全食优选店 引入生鲜水果和日化产品[19] - 来优品省钱超市新增1200余个新产品 零食有鸣批发超市新增3000余个新产品[19] - 行业核心竞争力从低价转向高质价比[17] 财务表现 - 三只松鼠2025年中期净利润同比下滑52.22% 陷入增收不增利境地[9] - 良品铺子2023年起实施大规模降价 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 最高降幅45%[9] 专家观点 - 企业具有最优边界 撤店和放缓开店速度是动态试错过程[16] - 优胜劣汰是市场规范发展的必然 不意味着行业红利期结束[16] - 当开店密度超过合理范围时 对资金周转和供应链响应要求更高 系统性风险放大[17] - 品牌化可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 在产品设计定价和品控方面拥有更强话语权[17]
萨莉亚生怕你不知道他们有预制菜
半佛仙人· 2025-09-20 11:54
公司定位与商业模式 - 萨莉亚定位为极致性价比的西式快餐品牌 人均价格仅20-30元人民币 远低于传统西餐厅[3][5] - 公司公开承认使用预制菜模式 并将此作为成本控制的核心卖点进行宣传[3] - 品牌起源日本而非意大利 采用"日式意大利菜"定位 在全球输出廉价西餐概念[7] 创始历史与发展历程 - 创始人正垣泰彦1973年在日本千叶县菜市场二楼开设首家门店 初始定位高端西餐但经营失败[9] - 因经营不善将菜品价格降至三折后迎来转机 单日客流量从不足20人暴增至800人[19] - 目前在日本拥有超过1000家门店 并扩展至中国大陆 港澳台 韩国及新加坡等市场[37][39] 成本控制策略 - 通过大幅缩减SKU数量 将相似菜品合并 减少原材料采购种类以降低供应链成本[28] - 发明高效运营工具如喷水拖把 优化出餐流程 服务员需同时执行上菜与撤盘任务[29] - 彻底取消非必要服务(如美甲 表演) 采用按铃服务模式 最大限度减少人力投入[24][29] 价格战略与市场定位 - 坚持"廉价但不降价"原则 在经济下行期拒绝参与价格战 避免消费者形成低价预期[20][22] - 在中国市场初期采用日本定价遭遇冷遇 后延续三折策略使单店日客流量突破3000人[38] - 通过极致价格管理消费者预期 人均30元定价使消费者自动降低对口味的预期标准[26][35] 运营管理模式 - 不设门店营业额考核指标 认为业绩问题源于总部选址而非店长能力[21] - 提供餐饮行业较高薪资水平 旨在通过高薪酬激励员工提升运营效率[40][41] - 采用高度标准化流程 包括使用大型微波炉加热 沙拉由顾客自行搅拌等效率优化措施[29] 市场表现与扩张策略 - 专注东亚市场(日本 中国 韩国等) 未进入欧美市场[39] - 在日本经济泡沫时期坚持低价策略 在经济衰退期成为消费者首选餐饮品牌[32] - 中国成为首家外资独资餐饮连锁企业 通过价格优势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立足[38] 消费者心理把握 - 利用"价格锚定效应" 通过对比周边高价餐厅营造超高性价比感知[32][35] - 主动承认预制菜模式降低消费者预期 实际体验反而形成正向反差[3][26] - 将廉价与物超所值转化为硬币两面 根据消费者经济状况动态调整心理定位[32]
宜家中国“谋变”新财年 投资1.6亿元推出超150款低价产品
中国经营报· 2025-09-14 08:36
中经记者 杨让晨 石英婧 上海报道 (图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宜家上海徐汇商场,也是宜家中国在中国大陆开设的第一家宜家商场。杨让 晨/摄影) 低价正成为宜家中国推行的主要价格策略之一。记者日前在宜家上海徐汇商场实地探访发现,从商场入 口两侧到门店内部的各区域陈设,均在醒目位置打出了"超值低价"宣传语。该商场是宜家中国在中国大 陆开设的第一家宜家商场,并在2021年和2025年先后进行了两次升级改造。 受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和线上消费兴起等因素影响,宜家中国也面临着一定的业绩压力。2024财年相关 数据显示,宜家中国市场销售额从上一财年的120.7亿元下滑到111.5亿元,同比减少近10亿元,较2019 年巅峰期的157.7亿元缩水近三成。 不过,宜家中国方面表示,未来,宜家在中国市场仍将坚持低价策略。宜家中国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 官庞安泽在采访中表示:"这是公司长期坚持的方向,希望能够为大众创造美好的日常生活,公司将通 过产品与服务来呈现,包括全渠道拓展。" 续打"低价牌" 低价,正成为宜家在中国市场突围的关键词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个财年,宜家中国已累计投资6.73亿元,推出了更多低价产品。其中,20 ...
宜家持续向低价“低头”|消费现场
虎嗅APP· 2025-09-07 17:00
品牌战略调整 - 公司推出新品牌定位"家,给生活更多",聚焦完整睡眠和厨房生活两大核心场景[2][22] - 2026财年计划投资1.6亿元人民币推出超150款低价产品、1600件新品、23个新品系列及50余种新美食[2][17] - 价格策略从广撒网转向精准打击,资源集中投放核心产品[17] 财务表现与价格策略 - 2024财年中国市场销售额从120.7亿元降至111.5亿元,同比减少近10亿元,较2019年157.7亿元缩水近30%[3] - 2023年对300余款产品降价,2024年初扩大降价范围,2025年将热狗从7.99元降至5元[2][10] - 低价策略使插座、收纳等产品销量实现同比70%以上增长[12] 渠道与门店转型 - 2024年8月入驻京东平台,完善全渠道生态系统[3][17][29] - 2025年4月启动中国首店徐汇商场二次改造,优化购物动线并增设咖啡厅[6] - 推出300平方米小型门店(如深圳罗湖店),提供一对一设计服务[14] 消费者趋势与产品策略 - 消费者更注重高性价比及家居情感价值,公司提炼出"陪伴、灵感、性价比"三大品牌竞争力关键词[21][24][26] - 产品设计转向解决现实问题,如小户型厨房效率提升、宠物与家具共处方案[12] - 2026年将延续完整睡眠解决方案,新增厨房生活重点方向[26][27] 投资与本土化举措 - 2025财年投资2.73亿元打造500款低价产品,2026财年聚焦1.6亿元投资150款核心低价产品[17][28] - 投资塑料循环企业睿莫环保,推动可持续发展[28] - 利用中国市场经验开发本土化产品(如床垫),并计划将成功产品推广至全球[31][32] 高层表态与市场信心 - 高管强调中国市场仍是全球战略重点,将持续投资实体门店与数字渠道[31][32] - 11月CEO变更不影响中国战略连续性,新任副首席执行官已有7年任职经验[32]
奥克斯上市首日破发:业绩增长背后的低价策略,红利和风险并存
36氪· 2025-09-03 07:26
公司上市表现 - 奥克斯于9月2日在港交所上市 首日开盘即破发 收盘报16.48港元/股 较发行价下跌5.40% 总市值约262亿港元 [1] - 公司曾于2016年在新三板短暂挂牌一年 后于2018年10月启动上交所上市辅导 2023年6月完成辅导但未进一步推进 最终于2025年1月转战港交所并递交申请 [2][3][4] 市场地位与业务构成 - 2024年按销量计 奥克斯是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 市场份额7.1% 中国第四大空调公司 市场份额7.3% 中国第一大空调公司市场份额31.5% [5]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297.59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23.4% 净利润分别为14.42亿元、24.87亿元、29.10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42.1% [5] - 家用空调收入占比近九成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72.84亿元、216.83亿元、259.04亿元 占比88.5%、87.3%、87.1% 中央空调收入分别为18.85亿元、27.50亿元、32.24亿元 占比9.7%、11.1%、10.8% [6] - 中国仍为主要销售市场 2022-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57.1%、58.1%、50.7% 海外市场高速发展 收入分别为83.86亿元、104.12亿元、146.81亿元 占比42.9%、41.9%、49.3% [5] 盈利能力分析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1.3%、21.8%、21.0% 其中中央空调毛利率分别为27.5%、28.9%、30.4% 家用空调毛利率分别为20%、20.5%、19.2% [7] - 毛利率水平低于同行 格力集团消费电器毛利率分别为32.46%、37.00%、34.91% 海尔智家空调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8.61%、29.37%、23.87% [7] - 低价策略是毛利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2002年公司发起价格战 但2023年以来国补政策使空调价格进一步下降 低价优势被抹平 [8][9][10] 海外业务模式 - 海外采取OBM和ODM并行模式 2022-2024年OBM收入分别为15.05亿元、19.09亿元、27.44亿元 占比7.7%、7.7%、9.2% ODM收入分别为68.81亿元、85.03亿元、119.37亿元 占比35.2%、34.2%、40.1% [11] - 2024年整体毛利率下降部分源于毛利率较低的ODM销售增加 ODM模式对海外品牌建设存在局限性 [11] 研发与知识产权 -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3.98亿元、5.67亿元、7.10亿元 占比2.0%、2.3%、2.4% [12] - 2024年格力电器研发费用69.04亿元 是奥克斯的9.72倍 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海尔智家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63%、3.97%、3.95% [12] - 曾卷入多宗知识产权诉讼 2015年被判赔偿格力230万元 2020年被判赔偿格力4000万元 [12] - 核心部件压缩机长期依赖外购 2023年与松下合作研发 2025年6月才开始投产 [12] 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 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奥克斯的投诉量达6564条 其中空调相关投诉2708条 主要问题包括空调漏水、制冷差、出水管风化等 [13][14] - 售后问题包括空调无人安装、安装人员乱加价、客服推诿等 尽管公司宣称24小时安装及维修响应率超过90% [14] - 国内经销网络庞大 截至2024年末有线上经销商153家 线下经销商7493家 经销商不当使用可能损害品牌声誉 [15]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截至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9.08亿元 短期计息银行借款6.58亿元 长期计息银行借款8.95亿元 [16]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净额呈下滑趋势 分别为40.04亿元、46.31亿元、25.18亿元 [16]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增长迅猛 2022-2024年分别为54.36亿元、64.36亿元、103.95亿元 年复合增速38.28% 是资产负债率持续超80%的主要原因 [16] - 2024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45.21亿元 大幅减少由派付股息导致 公司在递表前夕突击分红37.94亿元 超过当年29.10亿元净利润 [16] - 37.94亿元分红中约36.56亿元进入实际控制人郑坚江家族 控股股东奥克斯控股持有96.36%股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