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价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刘强东要干拼多多的活儿,没想到和抖音掐起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1-06 07:33
悬赏百万全网比价,刘强东开始死磕低价。 近日,京东直播间直接发钱引发全网关注,京东发钱的前提条件是网友得提供全网比价的线索,也就是只要网友发现同样产品在别的平台销售的价格低于 京东,京东就直接奖励100万京豆。这京豆是可以直接消费的(约等于1万元人民币),更狠的是,一旦实锤京东买贵了,直播间当场就把那款商品价格调 成5折或9折,还会发放限量福利,完全是一场"我砍我自己"的直播版。 据界面等媒体报道,核实网友提供的证据是京东采销部门,证据可以是订单截图或商品链接,经过采销人员现场核实后,将直接发放100万京豆。京东用 户都知道,京豆和现金的比例是100:1,这些价值1万元的京豆可以直接在京东商城消费。前几日一位网友在京东家电家居采销直播间连麦,说某款破壁机 在别的平台官方店售价比京东官方旗舰店便宜了7毛钱,京东采销人员核实后,100万京豆当场到账,直接激发起网友的全网比价的热潮,也直接带动了直 播间的人气。 此前一直以优质价高比拼服务的京东,为何开始死磕价格?是开始卷向低价,还是为双十一铺路?亦或者是刘强东有别的战略规划? "最卷"的双十一策略 金融分析师许艺认为京东的全网比价是京东的双十一策略。"如今,双十一 ...
鸣鸣很忙更新招股书 门店数量突破1.6万家
搜狐财经· 2025-10-29 17:12
公司业绩与运营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GMV 411亿元,同比增长86.9%,实现营收281.24亿元,同比增长86.5% [2] - 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约为10.35亿元,同比增长265.5% [2] - 2022至2024年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速达203%,经调整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达234.6% [3] -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门店总数达16783家,其中99.9%为加盟店,约58%的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 [1][2] - 公司产品平均价格比线下超市渠道同类产品便宜约25% [3] - 2022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5%、7.5%、7.6%,净利率分别为1.7%、2.1%、2.1% [3] 产品与供应链 -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在库SKU共3605个,其中约25%为与厂商合作定制产品 [2] - 公司要求每家门店保持最少1800个SKU,每月平均上新超百款SKU [2] 行业竞争与挑战 - 零食量贩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精耕细作转变的关键时期,存在门店扩张速度与盈利能力脱节的问题 [6] - 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面临未能成功竞争则可能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 [6] - 公司盈利依赖规模化,必须达到足够的门店规模和采购量才能通过供应链盈利 [5] - 行业下半场企业制胜关键在于产业链整合、从渠道品牌向商品品牌转化、有序扩品 [6]
把童颜针从万元打到2999元,是否真的能搅动医美市场?
齐鲁晚报· 2025-10-24 17:49
核心观点 - 医美平台新氧以2999元的行业颠覆性价格推出童颜针,旨在打破行业高价壁垒并推动普及,但面临质量质疑与供应链博弈的巨大挑战 [1][5][12] 产品定价策略 - 新氧将童颜针价格拉至2999元/支,仅为国内行业均价12800元的四分之一左右 [1] - 此前1.0和2.0版本定价分别为4999元/支和5999元/支,也远低于厂商16800元/支和18800元/支的控价 [5] - 低价策略主要通过规模效应、低毛利策略、去除中间商环节及平台补贴实现 [4][11] - 公司连锁诊所毛利率为24.3%,远低于医美行业普遍50%以上的毛利率水平 [4] 市场潜力与规模 - 童颜针是增长最快的医美赛道之一,其B端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的5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42亿元 [1] - 未来随着价格下探,童颜针有望达到或超过水光针的普及程度 [1] - 国内获批上市的童颜针已达九款,形成“3款进口+6款国产”的竞争格局,市场已从“蓝海”变为“红海” [13] 成本结构与行业痛点 - 传统万元级童颜针的成本中,品牌溢价和渠道利润可能占比达70%以上 [3] - 原料成本仅占10%-20%,而营销和渠道费用却占30%-40% [3] - 行业陷入恶性循环:上游成本高企导致售价高昂,消费者转向“黑医美”或海外就医,行业信任度下降、获客成本攀升 [13] 供应链博弈与挑战 - 新氧的低价策略引发上游厂商强烈反对,普丽妍和圣博玛曾因定价过低向新氧发函并断货 [5] - 为摆脱供应链依赖,新氧最终与西宏生物合作定制专用于水光打法的“奇迹童颜3.0” [7] - 合作厂商西宏生物在2025年5月曾因未按规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被药监局立案处罚,引发质量担忧 [8] 公司业务转型与财务表现 - 新氧线下连锁业务成为新增长点,“新氧青春诊所”已有40家门店开业,预计年内开至50家 [15] - 今年二季度,新氧线下业务收入同比猛增426.1%至1.44亿元,首次超越线上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15] - 由于传统平台信息服务业务收缩,公司二季度整体营收同比下降7%至3.79亿元,净亏损3600万元 [15]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低价策略可能重塑利润分配格局,头部医美机构凭借规模优势承接更多流量,大量中小型诊所可能被迫卷入价格战 [10] - 有观点认为,当市场充分竞争后,童颜针会变成消费品,消费者将享受到真正的红利 [13] - 产品成功的关键不仅取决于价格,更取决于消费者对质量的信任与市场的接受度 [13]
新氧童颜针跌破3000元,“青春诊所”距离盈利还要多久
北京商报· 2025-09-24 21:17
产品定价与市场策略 - 新氧发布新品奇迹童颜3.0,定价为2999元/支,击穿行业底价,创下童颜针史上最低价[1][4] - 当前市场主流童颜针产品价格均在万元以上,例如艾维岚12800元/支、丽真然13800元/支、斯弗妍14800元/支[4] - 公司采取持续的低价策略,此前童颜1.0定价4999元/支,童颜2.0定价5999元/支,均远低于厂商控价(分别为16800元/支和18800元/支)[4] - 低价策略旨在通过高质低价模式挖掘新消费用户,推动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并将行业从卖方市场转向大众消费[5][7] 定价权与供应链合作 - 新品低价的关键原因是公司与上游厂商合作中拿到了定价权,此次产品是与江苏西宏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定制的产品,西宏生物不干涉下游定价[6] - 公司与西宏生物签订了为期十年的独家代理协议,为其做定制生产[6] - 此前因1.0和2.0版本定价远低于厂商控价,公司曾与上游厂商普丽妍公司和圣博玛发生摩擦,并被要求下架产品[7] - 法律意见认为,公司基于自身成本和市场需求自主定价,若成本核算合理且不涉及不正当竞争,其定价策略具有合规性[8] 财务表现与盈利前景 - 公司轻医美连锁业务增长迅猛,2025年一季度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1.4%至9880万元,营收占比达33.3%[10] - 2025年二季度,公司美容治疗服务营收为1.444亿元,同比增长426.1%[10] - 公司创始人表示,若不考虑中后台成本,门店端已实现单月盈利,但公司整体因需覆盖中台成本目前仍亏损,预计距离整体盈利不会太久[9] - 公司门店扩张迅速,从2023年5月首店开业至2025年9月已开业37家,计划2025年底超50家,远期规划为百城千店[9] 产品技术与行业背景 - 奇迹童颜3.0是一款基于聚乳酸微球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的童颜针,专为水光打法研发,其特点包括微球粒径25-35微米且表面光滑,采用微流控技术生产[4] - 童颜针主要成分为聚左旋乳酸(PLLA),通过刺激自体胶原蛋白再生起到抗衰效果[9] - 国内获批的童颜针产品竞争激烈,被称为“九子夺嫡”,包括艾维岚、濡白天使、艾塑菲等多款产品[9]
低价尝试曾遭厂商断货!新氧开打2999元“童颜针”,低价策略能否打破医美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9-24 17:59
公司核心战略与产品发布 - 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于9月23日正式推出新一代产品“奇迹童颜3.0”,将童颜针价格拉至2999元/支,创下行业历史新低,此前中国内地该产品市场均价普遍在万元以上 [1] - 公司采用低价策略旨在打破医美行业长期存在的高价“恶性循环”,通过自营连锁诊所与供应链定制,推动行业从“卖方市场”转向“大众消费” [1] - 为摆脱对上游厂商的供应链依赖,新氧与西宏生物合作定制专用于水光打法的“奇迹童颜3.0” [5] 公司财务表现与业务转型 - 公司今年第二季度整体营收同比下降7%至3.79亿元,净亏损3600万元,由盈转亏,业绩下滑主要原因是订阅平台信息服务的医疗服务提供商数量减少 [1][8] - 线下连锁诊所业务成为新业绩引擎,第二季度线下业务收入同比猛增426.1%至1.44亿元,首次超越线上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8] - 公司新推出的轻医美连锁品牌“新氧青春诊所”截至今年9月已有37家门店开业,15家正在筹备中,预计年底门店数量将超过50家,覆盖16个城市 [7] - 连锁业务因需承担中后台成本,整体仍处于亏损阶段,但门店端已实现单月盈利,预计规模扩大后将迎来整体盈利拐点 [8] 行业背景与市场潜力 - 童颜针作为再生抗衰类医美项目,是中国医美市场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其B端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的5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42亿元 [4] - 医美消费群体呈现“年轻主导、中高年龄层协同跟进”趋势,以微创、恢复快为特点的“轻医美”占比预计将从2020年的50%提升至2030年的64% [7] - 目前医美市场高端消费人群占比为10%,贡献了一半销售金额;另一半金额由占比90%的职场女性、中产女性贡献,后者是增长最快的市场 [7] 供应链挑战与应对 - 新氧此前推出的“奇迹童颜”1.0和2.0版本因定价远低于厂商控价(公司定价4999元/支和5999元/支,厂商控价16800元/支和18800元/支),曾遭厂商普丽妍和圣博玛断货并要求下架产品 [4] - 公司第二季度连锁诊所毛利率为24.3%,远低于医美行业普遍的50%以上毛利率,其低价通过规模效应和低毛利策略实现 [5] - 为掌握主动权,公司已在供应链层面展开布局,包括通过收购和代理掌握关键设备与产品资源,并计划发展自有品牌医美产品,一方面自用,同时也会向其他机构销售 [9]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观点 - 公司创始人认为,中国医美行业陷入“恶性循环”:上游成本高、机构售价高、消费者转向“黑医美”或海外就医,导致行业信任度下降、获客成本攀升 [5][6] - 推动行业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通过产业规模效应降低价格,从而提升渗透率,扩大消费者规模,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使终端价格进一步下降 [6] - 今年以来,京东健康、美团等互联网大厂加码医美业务,新氧认为消费者面对的是传统医美和新型轻医美连锁之间的迭代,并乐于看到更多同行进入以发展扩大新业态 [7]
4元1杯的雪王柠檬水断货,其他茶饮凭啥躲过一劫?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24 11:50
事件概述 - 蜜雪冰城多个门店出现柠檬水断供或限量供应的情况 [2] - 柠檬水是公司的核心产品,年销量超10亿杯,年销售额达40亿元,占公司2025年上半年148.7亿元收入的13% [6] 供应短缺的直接原因 - 全国柠檬平均批发价在2025年9月17日达到15元/公斤,较去年同期近乎翻倍 [4] - 中国柠檬主产区四川安岳县因2024年持续干旱影响2025年供应,夏花期高温干旱导致部分种植户预计减产50%-60% [9] - 全球供应链波动加剧矛盾,南欧、南美等主产区遭遇灾害,全球柠檬供应量预计减少6%,进口柠檬延期到货 [9] 公司供应链模式的潜在风险 - 公司供应链模式为“重资产+长周期”,通过全资子公司“雪王农业”深度介入种植,曾直接控制四川安岳当地50%以上的优质鲜果资源 [9] - 公司70%以上的柠檬采购自四川安岳和重庆潼南,原料来源和产地高度集中,形成“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格局 [12] - 极致的低价策略压缩了利润空间,毛利润为31.6%,略低于行业水平,成本急剧上涨时难以通过提价有效转嫁压力 [14][18] 柠檬市场的金融化现象 - 2025年渤海商品交易所柠檬电子盘日成交量突破10亿元,价格波动率远超传统农产品 [11] - 私募基金推出“柠檬指数”关联茶饮企业股价,吸引超20亿元投机资金入场,存在较高的投机泡沫 [11] 同业公司的风险规避策略 - 部分品牌如喜茶采用品种替代,使用种植周期短、抗灾能力更强的香水柠檬,且用于高端产品,成本敏感度较低 [16] - 国际品牌如星巴克、CoCo采用“全球采购+本地分装”模式,从南非、阿根廷进口柠檬原汁,分散产地波动风险 [18] - 部分品牌通过与供应商签订“浮动价格协议”预设价格上限,将成本压力分摊给上游 [18] - 喜茶、奈雪等品牌柠檬茶毛利率维持在60%以上,成本承压时可通过优化配方维持盈利,抗风险能力更强 [18] 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 事件揭示了单一资本模式和供应链集中化的脆弱性 [21] - 茶饮行业的竞争重点可能从“门店扩张”转向“产业链控制权”的争夺 [21]
罗永浩宣布将测评市面在售预制菜 强调不会直播带货;新石器宣布第1万台无人车交付|未来商业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7:17
新石器无人车交付突破 - 新石器无人车实现全球首个万台规模无人配送车队交付 标志着行业从技术验证迈向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1] - 规模化生产显著降低成本 单车成本达7万元级别 为行业盈利提供范本 [1] - 公司凭借覆盖百城的路权优势和成本领先地位 在即时物流与冷链等多场景加速布局 [1] 无人配送行业竞争态势 - 行业竞争焦点集中于路权获取与成本控制 毫末和九识等竞争对手已实现更低定价水平 [1] - 竞争维度正从单一配送服务向场景生态构建全面扩展 [1] 罗永浩预制菜测评行动 - 罗永浩宣布对市面在售预制菜进行详细测试 明确表示不涉及直播带货以保持中立性 [2] - 该行动发生在行业信任建设与增长关键期 可能推动企业加强品控管理 [2] 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竞争重点预计将从价格竞争转向以信任为核心的品牌力竞争 [2] - 第三方中立测评有望为行业标准化发展提供外部推动力 [2] 新氧医美产品策略 - 新氧推出奇迹童颜3.0产品 基于聚乳酸微球技术刺激胶原蛋白再生 定价2999元创行业最低记录 [3] - 公司直击医美行业价格虚高痛点 通过合理定价策略推动服务普及化 [3] 医美行业市场影响 - 低价策略可能引发行业价格战 加剧市场竞争强度 [3] - 行业需要平衡服务质量与商业模式可持续性 [3] 阿里速卖通品牌出海计划 - 速卖通启动超级品牌出海计划 以亚马逊一半成本帮助品牌实现更高成交转化 [4] - 计划针对中高端品牌市场 上半年平台新增品牌数量同比增长70% [4] 跨境电商竞争格局 - 超500个品牌在速卖通实现销售额翻倍 2000多个品牌通过平台开拓海外新市场 [4] - 竞争从流量争夺转向精细化运营与成本控制综合能力比拼 [4]
晚点独家丨阿里速卖通转移战略重心,要和亚马逊在全球抢夺头部品牌
晚点LatePost· 2025-09-23 21:58
出海四小龙竞争策略 - 出海四小龙包括Shein、Temu、TikTok Shop和阿里海外电商(速卖通和Lazada)[4] - 四家平台重新聚焦各自优势主轴:速卖通学习亚马逊做品牌化、Temu夯实低价、Shein做深时尚、TikTok Shop坚持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心智[4] 速卖通品牌化战略 - 速卖通计划与亚马逊全球抢夺头部品牌 邀请亚马逊上的中国头部品牌加入或转移重心[4] - 9月底上线Brand+专区 为2000多个品牌商品提供专属标识 平台提供流量曝光和运营工具 在核心国家实现包邮[4] - 第一阶段目标在西班牙、拉美、欧洲等重点市场使头部品牌成交额超过亚马逊 但未设置明确时间线[5] - 策略是用亚马逊一半运营成本做到80%服务体验 商品价格保证比亚马逊低[7] - 2025年上半年入驻品牌数量增长70% 超过500个品牌实现翻倍增长[8] 全球关税影响与低价策略反思 - 全球关税加收导致Temu和Shein在商品价格中明确标注进口费用[6] - 美国在Shein全球GMV中占比不及30% Temu为35%[6] - Temu为2025年定下超过30%的GMV增长目标 以本对本半托管模式为主[6] - 速卖通内部反思低价路线天花板太低 认为只有中国品牌商品还有溢价空间[6] 各平台本地化与差异化策略 - Shein深耕利润空间更大的时尚品类[7] - 速卖通在韩国推出K-venue本地频道 品类从美妆扩展到汽车配件等 最快三日送达 6月上线旅行业务[7] - Temu试图以半托管模式招揽亚马逊大卖家 希望给用户留下和亚马逊一样货但价格更低的印象[8] - 速卖通定位为商家提供运营自己品牌的阵地 Temu则为商家提供清库存渠道[8] 速卖通品牌案例与增长 - Laresar吸尘器一年累计销量25万件 波兰每10个家庭中有1台[9] - 平价家用投影仪Magcubic年出货量超200万台 覆盖市场超过200个国家[9] - 智能骑行品牌Thinkrider全部在本地备货 成交量翻3倍 获得多个国家线上市场占有率第一[9]
济南多家“好想来”闭店,“万店神话”能否继续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22:33
公司经营动态 - 济南连续关闭3家门店 包括文化西路店 二七南路店和县东巷店 [1][2][4] - 闭店原因为店铺密度过高 部分门店选择搬迁至烟台和章丘 [5] - 母公司万辰集团2025年上半年闭店259家 超过去年全年 [5] - 新增门店数从2024年全年的9776家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468家 [5] - 公司推出搬迁扶持政策 为亏损门店加盟商提供装修补贴 [5] - 采取0加盟费+0管理费+0配送费的低门槛加盟政策 [8]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陷入同质化内卷 供应链趋同且商品品类部分重合 [6] - 量贩零食店通过去中间商模式压缩供应链 采用工厂-仓库-门店三层结构 [6] - 低价策略对传统零食巨头造成冲击 良品铺子2023年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 [6] - 三只松鼠2025年中期净利润同比下滑52.22% 陷入增收不增利境地 [7] - 2025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已达到4.5万家 [12] - 好想来门店总数达1.5万家 零食很忙突破万家门店 [12] 战略转型方向 - 行业竞争从价格比拼转向供应链深度与产品差异化较量 [13] - 鸣鸣很忙集团推出行业首个自有品牌金标/红标系列 [13] - 赵一鸣零食铺开双品牌3.0店型 新增百货日化和鲜食专区 [13] - 万辰集团布局多元化业态 开设来优品省钱超市和好想来全食优选店 [13] - 来优品省钱超市新增1200余个新产品 零食有鸣批发超市新增3000余个新产品 [13] - 行业核心竞争力从低价转向高质价比 [13]
多家好想来闭店,“万店神话”能否继续
齐鲁晚报· 2025-09-22 19:51
公司运营动态 - 知名量贩零食品牌“好想来”在济南连续关闭3家门店,包括文化西路店、二七南路店和县东巷店 [2][3] - 公司济南片区负责人表示闭店原因为济南店铺密度过高,部分门店选择搬迁,目的地可能为烟台和济南章丘 [3] - “好想来”母公司万辰集团2025年中报显示,上半年闭店数量达到259家,已超去年全年 [3] - 万辰集团开店速度大幅降低,新增门店数从2024年全年的9776家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468家 [3] - 公司总部表示近期无统一闭店或开店计划,但为亏损门店加盟商推出搬迁扶持政策,包括提供装修补贴和选址协助 [4] - 公司采取“0加盟费+0管理费+0配送费”的低门槛加盟政策,并提供装修补贴等支持 [8] - 截至报道时,“好想来”已开设1.5万家门店 [8] 行业竞争格局 - 量贩零食店核心竞争力为低价,通过“去中间商”模式简化流通环节至“工厂—仓库—门店”三层,以降低运营成本 [6] - 行业存在同质化内卷问题,因供应链趋同、商品品类部分重合、定价与装修风格相似,且行业门槛低 [6] - 量贩零食的崛起对传统零食品牌巨头造成冲击,倒逼其卷入低价竞争,例如良品铺子2023年起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三只松鼠提出“高端性价比”策略 [6] - 三只松鼠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品牌实现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同比下滑52.22%,陷入“增收不增利”境地 [7] - 行业采用“规模换市场”策略以维持低价优势并提升利润,2025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已达到4.5万家 [8] 财务与资本动向 - 在成功收购南京万优49%股权后,万辰集团2025年1-5月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可能升至90.97% [9] - 万辰集团计划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试图争夺“港股量贩零食第一股”称号,业内分析此举意在拓宽融资渠道、快速“输血”,降低对单一A股融资的依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