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

搜索文档
复旦大学郑长忠:稳定币,影响数字时代全球金融格局的新棋子
观察者网· 2025-07-07 15:13
稳定币的本质与信用维度 - 货币本质体现市场信用与国家信用的双轨张力 稳定币是两者博弈的产物 市场信用依赖自发共识 国家信用依赖政权强制力 [5][6] - 数字时代货币形态新增技术 管理 职能三个维度 技术维度从纸币进化到代码 管理维度呈现去中心化加密货币与中心化央行数字货币博弈 职能维度从全能性转向碎片化 [7][8][9] - 稳定币发展经历算法稳定 加密资产质押等阶段 最终形成法币锚定主流模式 美国 香港等地已从法律层面认可此类稳定币 [10][11] 稳定币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 - 货币职能层面 稳定币基于场景细分聚焦特定职能 如跨境小额交易 推动全球货币体系向职能分工化演进 [12] - 金融权力分配层面 美国试图通过稳定币将市场信用转化为货币权力 其他国家跟进可能形成主权货币+场景化稳定币多元体系 动摇单一货币霸权 [13] - 数字文明转型层面 稳定币预示国家-市场-技术新型关系 货币权力通过技术中介在多方博弈中形成新平衡 挑战工业时代金融秩序 [14] 美国推动稳定币的战略意图 - 维护美元霸权 美债规模达34万亿美元 国家信用背书能力弱化 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可将全球加密经济变为美元外围市场 渣打预测2027年稳定币规模2万亿美元 若1.6万亿购买美债 将消化7%国债存量 [15] - 市场逻辑主导 稳定币的市场信用+技术赋能模式契合美国金融基因 形成市场信用对国家信用的反哺 [16][17] - 抢占元宇宙货币先机 稳定币可能成为元宇宙通用货币 将美元霸权从现实世界延伸至数字世界 [18] 中国发展稳定币的路径 - 锚定供应链优势 以跨境贸易 大宗商品交易为切入点 形成产业驱动型稳定币模式 服务实体经济 [19] - 推动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协同 数字人民币提供价值锚定与清算基础 稳定币拓展应用边界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20] - 创新包容策略 在香港等离岸市场试点差异化模式 构建安全可控的稳定币发展框架 [21]
守护孩子的记忆力(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11
青少年记忆力减退现象 - 青少年群体出现记忆力减退现象,表现为提笔忘字、转身忘事等,这与传统认知中衰老导致的记忆力减退不同 [1] - 青少年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具有高度可塑性,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数字失忆"现象是数字场景深度嵌入社会生活、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不良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1] 记忆力减退的原因 - 信息过载与碎片化阅读是第一诱因,短时间内应对海量网络信息导致"注意力轰炸",使青少年陷入"浅阅读、浅思考"的困境 [1] - 不良生活习惯是重要原因,包括睡眠不足、不均衡膳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这些因素从生理基础层面削弱大脑记忆功能 [1] - 对技术工具的过度依赖导致大脑缺乏反复调用和刺激,影响其强度和效率,青少年过度依赖技术工具替代心智劳动易误入认知荒原 [1] 改善记忆力的方法 - 重塑信息驾驭力,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辨别信息真伪与价值的能力,减少无效信息干扰,倡导深度阅读和系统学习 [2] - 科学管理数字生活,智慧驾驭科技工具使其成为认知能力的"助推器",在日常生活中多创造"健脑"机会 [2] - 夯实健康生活基石,通过高质量睡眠、均衡膳食、规律体育锻炼增强记忆力,鼓励青少年走向户外、拥抱自然以激发大脑潜能 [2] 社会意义 - 守护青少年记忆力是守护其探索未知、锐意创新的能力,这不仅是对孩子负责,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2]
短视频:解码数字时代的财富密码与认知革命
搜狐财经· 2025-06-07 11:12
短视频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突破10.4亿,日均使用时长达到151分钟,占据网民95.1%的覆盖率 [1] - 短视频内容生产量达到每秒120万条,成为重构社会经济形态的基础设施 [1] - 短视频平台70%的爆款内容来自粉丝量低于10万的素人账号,流量分配机制呈现去中心化特征 [2] 短视频商业变革 - 5G和AI技术推动短视频传播效率提升300%,智能终端普及降低内容生产门槛 [2] - 直播电商GMV预计2025年突破3万亿元,美妆博主单场直播销售额达2000万元案例涌现 [3] - 短视频带动相关产业规模2025年将超1.2万亿元,三一重工产品咨询量增长400% [4] 短视频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 职场博主通过算法优化将内容完播率提升至60%,粉丝量三个月增长50万 [6] - 抖音平台67%的10万粉以上创作者实现商业变现,律师咨询费提升5倍案例出现 [6] - 90%用户通过短视频学习技能,40%用户因此开启新职业赛道 [7] 短视频未来技术趋势 - AI剪辑工具使短视频生产效率提升10倍,某MCN月产能达3000条且成本降60% [9] - VR/AR技术应用使汽车品牌AR短视频转化率提升200%,实现沉浸式购物体验 [9] - 短视频平台将形成创作者-MCN-品牌方的生态闭环,推动农产品全链条数字化 [9] 短视频教育领域应用 - 乐柠教育构建"教育+产业"生态,聚焦AIGC短视频等前沿领域实训 [11] - 通过企业工程师实战教学实现技术人才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11]
撕拉片出圈:火的是情怀,烧的是钱包
36氪· 2025-05-26 18:18
行业现象分析 - 撕拉片相纸价格从停产前的70元/盒飙升至1500-4000元/盒 单张最低150元 涨幅达20倍以上 [7] - 配套相机价格翻倍 宝丽来Bigshot从3000元涨至7000元 部分二手相机被炒至万元 [3][9] - 照相馆单次拍摄体验收费400元 显影失败等瑕疵被包装成"命运感"营销点 [3][7] 市场供需动态 - 富士FP-100C和宝丽来撕拉片分别于2016年/2008年停产 现存相纸90%已过期 [5][7] - 闲鱼平台未拆封富士FP-100C标价1500-4000元 闪泡magicube闪光灯12盒捆绑售价3300元 [7][9] - 小红书撕拉片话题浏览量超20亿 衍生出仿拍/姿势/滤镜等子话题 [12] 消费行为特征 - 消费者为"等待显影的不确定性"买单 将泛黄/颗粒感等缺陷美化为复古滤镜 [5][7] - 明星效应显著 张凌赫/鞠婧祎等艺人作品推动撕拉片社交传播裂变 [10][12] - 用户分层明显:普通用户玩社交传播 硬核玩家研究显影技术 收藏家囤积相纸 [14] 商业模式演变 - 商家通过"绝版""停产"标签制造稀缺性 但市场投放量受控形成"濒危未灭绝"状态 [13] - 技术流玩家用CCD滤镜模拟撕拉片效果 海底捞免费打印成零成本平替方案 [17] - 边际效应递减风险显现 消费者开始自嘲"存款拍一次少一点" [16] 文化符号价值 - 撕拉片实体性/不可逆性构成对抗数字时代的象征 但存在被资本收编风险 [14] - 与黑胶唱片复兴类比 需完成从网红单品到文化符号的蜕变才能持续 [14][19] - 价格泡沫破裂后 核心价值在于守住"实体记忆"的情感连接 [19]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图书馆?(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人民日报· 2025-05-11 05:30
图书馆行业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达3248个 全年总流通人次超13亿 [2] - 图书馆已成为文化地标 社交平台常见排队打卡现象 [2] - 现代图书馆功能扩展为城市文化客厅 年轻人追捧的"免费度假村"和"充电桩" [7] 图书馆核心价值 - 坚持"知识严选" 提供权威资源和专业馆员服务 在信息爆炸时代具有不可替代性 [4] - 作为"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 承担守护文化根脉和赓续中华文明的使命 [6] - 国家版本馆永久保藏重要历史文化版本资源 国家图书馆保存多模态文化遗产资源 [6] 数字化转型 - AI技术应用于文献整理和知识服务 如国图采用AI进行前期处理 [7] - "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实现穿越千年的历史对话体验 [7] -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结合 形成相辅相成的新型阅读生态 [8] 创新发展模式 - 从15分钟阅读圈到24小时城市书房 构建新型阅读空间 [7] - 研发文创新产品 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 [7] - 功能从以藏为重发展为藏用并重 实现观念跃迁 [7] 历史文化传承 - 宁波天一阁作为现存最古老藏书楼 历经400多年文脉不断 [5] - 藏书事业从书院藏书、私人藏书发展为现代公共图书馆网络 [5] - 保存甲骨、简牍帛书等珍贵文献 让现代人触摸文明演进脉络 [6]
放不下手机并非不自律,而是你的大脑被劫持了|书摘
第一财经· 2025-05-01 14:20
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对大脑的影响 - 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正在改变大脑结构和功能,影响注意力、情绪和记忆,并改变交流方式 [1] - 数字时代的生活方式使神经奖励中枢受到过度刺激,给大脑中与注意力、情绪和记忆有关的关键部位带来巨大压力 [1] - 长期使用会导致人们忽略现实关系,转而关注更微弱短促的关联 [1] 青少年媒体消费现状 - 美国13-19岁青少年平均每天有7小时以上出于非课业目的使用媒体,8-12岁孩子接近5小时 [2] - 11岁前拥有智能手机的美国人超过50%,95%的美国青少年能使用智能手机 [2] - 青少年是短信和即时通信的最大用户,平均每天发送上百条信息,是55岁以上成年人的十多倍 [3] 青少年数字交流特点 - 青少年的交流高度碎片化,通过短信、聊天应用和视频分享平台等多渠道同时进行 [4] - 青少年同时使用多个应用和大量社交媒体,许多平台是父母不熟悉的 [4] - 他们上网时约一半时间在进行多任务处理,如看视频、听音乐或做作业时同时交流 [4] 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依恋关系的影响 - 媒体消费水平越高,父母与青春期子女之间的依恋程度越低 [6] - 花在数字媒体上的时间更多与跟父母和同龄人之间的依恋程度较低相关联 [6] - 读书和写作业时间越多,与父母之间的依恋程度越高 [6] 数字媒体行为的负面影响 - 强迫性短信行为会对家务和家庭作业形成干扰,禁止发短信会导致极度焦虑 [7] - 强迫性短信与学习成绩下降密切相关,能控制少发短信的人能保持成绩稳定 [7] - 青少年前额皮质发育不完全,科技公司可能利用其冲动和不自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