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强省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赵一德在调研文化建设工作时强调坚持守正创新 狠抓工作落实 奋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陕西日报· 2025-08-19 08:40
文化建设与公共文化空间 - 强调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1] - 长安书院作为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开展"阅读+"服务模式 [1] - 优化文化基础设施布局,通过整合资源打造更多"城乡书房""文化客厅",提供多样化、精准化、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1] - 省非遗体验中心注重非遗保护与传承,鼓励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1] 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 - 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依托工业遗址改造,注重保持原有格局和风貌,进行商品化开发、年轻态植入、数字化表达 [2] - 积极引入新业态、创造新动能,推动工业遗产焕发新活力 [2] - 西南城角餐饮休闲街区通过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依托文旅资源打造特色消费新场景,将"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2] 文旅产业发展与规划 - 健全文旅产业工作推进格局,项目化、节点化落实文化强省建设目标任务 [3] - 结合"十五五"规划调整完善文旅发展布局,培育招引文旅头部企业和中小微企业 [3] - 强化文旅市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保障和本质安全水平,做大做强文旅万亿级产业集群 [3] - 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贯彻党的领导,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3]
陕西各部门认真传达学习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
陕西日报· 2025-08-18 08:21
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 民政领域 - 深化"三个年"活动并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服务水平 [2] - 重点服务"一老一小"群体,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及"十四五"圆满收官 [2] - 高水平编制民政"十五五"规划,谋划重大举措和重点项目 [2] 退役军人事务领域 - 健全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老兵永远跟党走"宣讲及"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活动 [3] - 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文化建设,鼓励在文化创意、非遗传承、乡村旅游等领域创新创业 [3] - 开展拥军优属专项活动及"高质量服务基层行"示范活动,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 [3] 机关事务管理领域 - 推进《陕西省机关运行保障条例》宣传贯彻、存量资产盘活利用及"十五五"规划编制 [4] -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强化数字赋能和创新保障方式,优化集中统一管理体制 [4] - 聚焦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领域风险管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4] 社科与文化领域 -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研究,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5][6] - 深化秦岭文化、黄河文化等研究宣传,推出理论深度与学术厚度并重的精品成果 [5][6] - 发挥社科联组织协调作用,推动学术交流、社科普及等工作,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6]
担起文化强省建设共同责任——论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
陕西日报· 2025-08-16 09:16
文化强省建设战略 - 陕西将文化建设作为战略性资源和标志性名片,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1] - 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进行专题部署[1] - 战略定位包括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三大维度[1] 政治引领方向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历次来陕考察讲话作为文化建设总纲领[2] - 要求将文化强省建设纳入治陕兴秦全局,对照"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总目标[2] - 强调政策制定需优先考虑政治影响,确保文化建设正确方向[2] 民生导向措施 - 重点推进群众可感知的文化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3] - 聚焦优质文化资源共享、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等民生关切领域[3] - 鼓励文化工作者创作贴近人民生活的作品,提供精神食粮[3] 创新驱动路径 - 运用新技术赋能文化领域,抢占文化竞争制高点[4] - 突破文化资源转化、人才培养、品牌出海等瓶颈问题[4] - 完善文化领域制度体系,涵盖铸魂、传脉、育人等六大功能[4] 实施保障机制 - 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细化任务清单[5] - 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强调务实作风[5] - 通过系统谋划文化强省建设任务,为现代化陕西建设提供文化支撑[5]
胸怀国之大者 建设文化强省
陕西日报· 2025-08-14 06:35
文化建设总体部署 - 党中央将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并推动历史性成就[1] - 陕西省委通过《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明确2030年和2035年阶段性目标及发力重点[1] - 提出以文化自信为根基,通过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大方向推进任务[1]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系统性保护文化遗产,保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2] - 构建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等文明标识体系,挖掘哲学思想与人文价值[2] - 加强考古研究、非遗活态传承,打造中华文明展示主轴[2] 红色文化教育与传播 - 深化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3] -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从党史中汲取智慧[3] - 强化革命文物保护,结合"两个结合"加强红色文化解读[3] 文化产业发展与融合 - 推动"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跨界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4] - 建设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与主体培育[4] - 实施"文艺赋美乡村"计划,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乡土文化扶持[4] 文化品牌与传播体系 - 打造"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等特色文化品牌[4] - 推进主流媒体变革,构建海内外联动融媒体矩阵[4] -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讲好陕西与中国故事[4]
中共陕西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在西安举行
陕西日报· 2025-08-12 06:54
文化强省建设 -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任务 [1] - 强调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锚定2030年和2035年阶段性目标系统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3] - 提出坚持以文铸魂、以文传脉、以文育人、以文润心、以文兴业、以文传声六大实施路径 [4] 文化产业发展 - 明确要推动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再上新台阶 [4] - 要求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5] - 提出擦亮"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西戏剧"等特色文化品牌 [4] 经济工作部署 - 强调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8] - 提出紧盯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工业稳定增长,加快服务业扩容升级 [9] - 要求完善"四个一批"项目管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9]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强调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抓好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9] - 提出一体深化秦创原建设和"三项改革",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9] - 要求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9] 区域协调发展 - 提出统筹抓好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和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9] - 强调推动关中陕北陕南联动发展,持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9] - 要求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提升协调发展水平 [9]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不断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陕西日报· 2025-08-12 06:54
文化强省建设战略部署 - 审议通过《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并部署重点任务 [1] - 锚定2030年和2035年阶段性目标系统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2] - 坚持以文铸魂、以文传脉等六大方向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3] 文化领域改革措施 -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强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3] - 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完善文艺院团建设发展机制 [3] - 培育文化人才队伍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3] 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协同 - 通过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支撑文化建设 [1] - 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1] - 以文化项目建设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4] 规划与实施保障 - 高水平编制"十五五"规划发挥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作用 [5] - 完善文化建设领导管理体制机制 落实党管宣传等原则 [3][4] - 通过细化任务清单和完善推进机制确保建设成效 [4]
赵一德在省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7-11 08:22
文化强省建设 -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2] - 聚力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 [3]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 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3] - 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力度,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 - 健全文艺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激发文艺创作生产活力 [3] 主流思想舆论 -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强信心为重点强化经济宣传和预期引导 [3] - 以媒体融合为方向提升传播质效,改进对外宣传工作 [3] 精神文明建设 -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3] - 大力选树先进典型,进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3] 意识形态工作 - 落实落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各类阵地管理 [3] - 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3]
赵一德在基层文化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陕西日报· 2025-07-01 06:5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 旨在坚定文化自信 服务群众美好生活 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需持续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机制 完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增强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1] -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包括图书馆 文化馆 博物馆 美术馆 非遗馆等改造提升 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2] 文化产业发展措施 -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推进内部运行机制和经营管理创新 提升综合发展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 [2] - 培壮文化经营主体 完善文化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支持企业融入文娱演艺 文化创意 会展经济等产业链 [2] -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支持群众文艺精品创作 增强城乡基层文化建设自我服务功能 [2] 文化产品创新方向 - 坚持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推出展现时代风采的文化产品 [2] - 健全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激励机制 关心基层文化工作者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2]
文化引领江苏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走在前
新华日报· 2025-06-24 14:40
文化强省建设成效 - 江苏依托吴越、金陵、淮扬、楚汉等地域特色文化,通过固本强基、品牌打造和文脉赓续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成为长三角文化一体化的关键力量 [2] - 以"书香江苏""文明江苏"为抓手,通过博物馆、文化馆等载体打造优质文化空间,开展"家门口看大展""家门口赏好戏"等活动,增强文化自信 [2] - 通过立体文化建设,始于保护传承、融于城乡发展、落于民生福祉,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文基础 [2] 文化产业发展 - 打造"千年运河""江南水乡"等文化品牌,以无锡清名桥、苏州太湖等为载体推行"旅游+"模式,促进旅游与工艺美术、演艺娱乐融合 [3] - 以凤凰集团、江苏有线(600959)等企业为主体,以苏州元和塘等文化园区为载体推行"数字+"模式,促进文化产业业态创新 [3] - 实施苏州平江路、徐州"彭城七里"等"微更新",推动"文化+"跨界融合,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转型 [3] 生态文化融合 - 实施"生态文化+"战略,以长江、太湖、沿海、运河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3] - 以兴化里下河、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等为载体,深挖生态资源打造"水韵江苏"品牌,建设生态旅游廊道 [3] - 依托江河湖海沿岸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生态化、绿色化,形成生态经济廊道 [3] 长三角文化协同 - 统筹江苏寺墩、浙江良渚、上海福泉山、安徽凌家滩等考古遗址发掘保护,推进长三角地域文明探源协作 [5] - 由苏州牵头协同浙江嘉兴、湖州统筹江南水乡古镇建设,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5] - 联动沪浙皖推进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完善快捷旅游网络促进文旅发展 [5] 文化产业集群 - 以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东区域中心为平台推进长三角文化数据贯通,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高地 [6] - 建设虹桥—昆山—相城文化创意设计走廊、上海—南通跨江融合文化产业试验区 [6] - 以南京国家文化科技创新中心、苏州全球文化创意设计之都等平台共建千亿级跨区域文化产业集群 [7] 文化生态保护 - 以长江、淮河、大运河等水系生态廊道为纽带联动沪浙皖推动河湖跨界共治 [7] - 共建沿江、滨海、环湖生态文化旅游带实现水韵江苏、诗画浙江、美好安徽相得益彰 [7] - 协同推进江苏"1+3"重点功能区、安徽"一圈两屏三带五区"、浙江"一湾引领"等联动发展 [7]
赵一德在省决咨委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加强调查研究 汇聚各方智慧 高质量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6-20 06:54
政策规划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高质量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1] - 编制"十五五"规划对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1] - 围绕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战略使命,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 [1] - 深入研究"十五五"发展的重大问题,包括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 [1] 文化发展 - 建设文化强省是"十五五"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2] - 围绕文物保护、文明传承、文化繁荣科学谋划文化发展 [2] - 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融合发展 [2] - 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 [2] 决策咨询 - 省决咨委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 - 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智库,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咨政献言 [2] - 省委省政府将重视和支持决策咨询工作,为委员专家履职创造良好条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