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器人产业

搜索文档
国金证券:生态搭建是养老机器人行业关键 市场展现出广阔发展前景
智通财经网· 2025-06-11 16:00
养老机器人市场前景 - 随着老龄化进程深化,养老机器人市场短期内规模预计突破150亿元 [1] - 产业链与人形机器人高度协同,将催化高精度传感器、减速器、丝杠等核心部件升级 [1] - 养老机器人融合医疗康复、日常照护及情感陪伴功能,发展关键在于产业链协同与多业态融合 [1] 政策与行业现状 - 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0亿,面临护理员短缺(仅约2万持证)和从业人员结构失衡(40-60岁女性占比超80%)问题 [1] - 国家政策推动产业发展,25年2月牵头制定《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国际标准 [1] 市场需求与细分领域 - 老年群体失能化、多病化和空巢化特征催生康复、护理、陪伴机器人需求 [2] - 未来五年B端(养老院及医院)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元,C端(家庭)市场达50亿元 [2] - 本土企业如傅利叶在康复机器人领域具备成本与技术优势,ZUOWEI、越疆领跑护理机器人赛道,陪伴机器人市场缺乏统一标准 [2] 技术架构与核心部件 - 养老机器人由感知(数据采集)、决策(智能分析)、执行(操作)、交互(沟通)四部分构成 [3] - 感知层核心壁垒包括六维力传感器、IMU、视觉传感器等行为传感器 [3] - 执行层对丝杠、减速器等零部件要求高,交互层采用机器人端与移动应用端双模块架构 [3] 行业参与者与生态布局 - 康复机器人标的包括傅利叶、新松机器人、埃斯顿、程天科技、伟思医疗、翔宇医疗 [4] - 护理机器人标的包括新松机器人、麦迪科技、欧圣电气、荣科科技 [4] - 陪伴机器人标的包括优必选、新松机器人、重庆百货 [4] - 华为、小米、腾讯等科技企业跨界布局,美的、萤石网络推出适老化智能家居体系与养老机器人协同 [4]
养老机器人守护“夕阳红”
经济日报· 2025-06-05 06:04
养老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养老机器人正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新思路[1] - 养老机器人按功能可分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大类,应用场景覆盖社区、养老院及家庭[3] - 亚太地区需求呈现两大趋势:居家养老场景的精细化服务(如语音交互)和机构场景的高效自动化(如物资管理)[3] 典型应用案例 - 深圳作为科技智能助行机器人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和步态训练算法,帮助腿脚无力老人恢复行走能力[2] - 深圳养老院使用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实现全自动清洁护理,尿片使用量从每天5片降至1片[2] - 成都养老社区的"小丽"机器人具备监护功能,可检测跌倒并一键呼叫救援[3] - 宠物形象机器人通过仿真触感互动,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陪护中展现独特价值[3] 技术挑战与成本瓶颈 - 智能化不足是主要技术痛点,需优化算法实现老年人意图的主动识别[4] - 高质量养老数据采集成本高昂,核心零部件(如精密舵机、高精度传感器)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4] - 高端产品价格达50万-100万元,基础功能产品2万-3万元,最便宜护理机器人超1万元[5] 市场推广与商业模式创新 - 广州视鹏科技和上海傲鲨智能通过"以租代售"模式降低使用门槛,已在多地养老机构落地[6] - 租赁模式可缓解高价设备采购压力,尤其适合康复机器人和情感陪护机器人[5] - 行业正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高认知度,并通过示范应用积累经验[5] 政策与产业协同发展 - 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提升产业话语权[8] -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推动智慧养老科技应用[7] - 建议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支持核心技术研发,促进产学研用融合[7] 数据安全与责任界定 - 需通过加密传输、隐私计算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9] - 建议完善法律配套细则明确数据使用边界,并引入责任保险机制[9] - 跨学科审查委员会可对应用场景进行前瞻性风险评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