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助行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养老机器人守护“夕阳红”
经济日报· 2025-06-05 06:04
养老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养老机器人正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新思路[1] - 养老机器人按功能可分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大类,应用场景覆盖社区、养老院及家庭[3] - 亚太地区需求呈现两大趋势:居家养老场景的精细化服务(如语音交互)和机构场景的高效自动化(如物资管理)[3] 典型应用案例 - 深圳作为科技智能助行机器人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和步态训练算法,帮助腿脚无力老人恢复行走能力[2] - 深圳养老院使用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实现全自动清洁护理,尿片使用量从每天5片降至1片[2] - 成都养老社区的"小丽"机器人具备监护功能,可检测跌倒并一键呼叫救援[3] - 宠物形象机器人通过仿真触感互动,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陪护中展现独特价值[3] 技术挑战与成本瓶颈 - 智能化不足是主要技术痛点,需优化算法实现老年人意图的主动识别[4] - 高质量养老数据采集成本高昂,核心零部件(如精密舵机、高精度传感器)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4] - 高端产品价格达50万-100万元,基础功能产品2万-3万元,最便宜护理机器人超1万元[5] 市场推广与商业模式创新 - 广州视鹏科技和上海傲鲨智能通过"以租代售"模式降低使用门槛,已在多地养老机构落地[6] - 租赁模式可缓解高价设备采购压力,尤其适合康复机器人和情感陪护机器人[5] - 行业正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高认知度,并通过示范应用积累经验[5] 政策与产业协同发展 - 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提升产业话语权[8] -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推动智慧养老科技应用[7] - 建议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支持核心技术研发,促进产学研用融合[7] 数据安全与责任界定 - 需通过加密传输、隐私计算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9] - 建议完善法律配套细则明确数据使用边界,并引入责任保险机制[9] - 跨学科审查委员会可对应用场景进行前瞻性风险评估[9]
养老机器人逐浪“夕阳红”新蓝海
证券日报· 2025-06-05 00:29
行业现状与市场前景 -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 [1] - 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达550万专业护工尤其匮乏 [2] - 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6%2035年有望达30万亿元占GDP10% [9] - 养老机器人按功能分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 [4] - 亚太地区需求呈现居家场景精细化服务和机构场景高效自动化两大趋势 [4] 技术应用与产品创新 - 智能助行机器人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和步态训练算法实现康复训练 [2] - 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实现全自动处理排泄物使用后尿片消耗量从5片/天降至1片/天 [3] - 陪伴机器人具备监护功能可提醒关火吃药并支持一键呼叫救援 [3] - 宠物机器人通过仿真触感辅助阿尔茨海默病康复人形机器人可执行做饼泡茶等任务 [4] - 绳驱传动和刚柔混合动力学模型确保家庭场景下的安全性 [4] 技术瓶颈与市场挑战 - 智能化不足需优化算法构建需求预判系统 [5] - 高质量养老数据集稀缺数据采集和标注成本高昂 [5] - 核心零部件如精密舵机高精度传感器依赖进口 [5] - 高端产品价格达50万-100万元基础款约2万-3万元 [6] - 市场认知不足多数用户仅了解摄像头或手环类设备 [5] 解决方案与发展路径 - 政府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推动养老机构示范应用 [7] - 企业联合高校建立学科培养智能化护理人才 [7] - 租赁模式缓解采购压力外骨骼机器人已在广州多家机构落地 [7] - 社区共享租赁模式探索有效触达多场景 [7] - 预计2030年养老机器人将普及至千家万户 [8]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政府设立专项基金资助核心技术研发给予税收优惠 [9] - 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加速关键技术成果转化 [9] - 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63310 [10]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加快养老科技应用 [9]
用青春定义“智能+”:创新浪潮中的青年力量
新华社· 2025-05-03 21:47
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 - 人形机器人"N2"在20天内通过模拟仿真训练和算法优化成功实现连续7个后空翻,研发团队由"95后"组成,将人类动作分解为100多个具体动作进行教学[1] -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60多种工业机器人,应用于焊接、喷涂、搬运等领域,显著提升效率并降低人工作业风险,研发团队成功实现工业机器人远程实时操控[2]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创新 - 工业机器人具备精准辨别多作业场景能力,实现多手臂协同作业,研发方向聚焦提升拟人化作业程度以支持制造业智慧转型[2]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开发20余款智能化适老化产品,包括智能助行机器人和医疗康复机器人,产品通过机构试用反馈持续优化重量和材质[3] 医疗康复机器人进展 - 下肢外骨骼训练器帮助脑梗患者逐步恢复行走能力,从基础动作训练到复杂动作如上下楼梯,产品通过社区试用反馈持续改进[3] - 医疗康复机器人研发周期缩短至以天为单位,以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企业加速创新推出更多适老化产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