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交互机器人

搜索文档
政策助攻养老机器人!前五月企业注册量涨48%,做母婴的做养老
齐鲁晚报· 2025-06-13 18:08
政策与市场背景 - 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2025年至2027年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工作,重点提升产品在失能照护、情感陪护、日常辅助等场景的应用能力[1][2]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65岁及以上占比15.6%,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占11.6%),预计2050年失能人口达5800万[3] - 南京成立"机器人攻坚办",各地将机器人产业视为与新能源汽车同等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国内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达57.79万家,近十年注册量逐年上升:2020年5.43万家(同比+120.51%),2023年超10万家,2024年13.46万家(同比+8.68%)[5] - 2024年前五月注册量7.42万家(同比+48.61%),延续增长趋势[6] - 企业区域分布:华东39.44%、华南23.42%,山东以4.13万家排名全国第四,济南/青岛均超9000家[9] 技术应用案例 - 深圳养老社区应用智能护理臂实现语音控制床位调整,情感交互机器人提供定制陪伴[10] - 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实现1秒感应、自动清洁烘干,降低尿片使用率;智能洗浴机器人20分钟完成全身清洁[12][14] - 上海社区使用腰部外骨骼机器人辅助搬运脑瘫患者,康复训练机器人覆盖全周期康复[14] - 杭州机器狗"小西"承担送药陪散步,成都"小丽"机器人具备用药提醒功能[16] 产业链与商业化 - 企业行业分布:科研技术服务业18.75万家(超30%),批发零售14.76万家,信息技术11.6万家,制造业4.36万家[17] - 全球38%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在中国,北京/上海/广东成立创新中心,技术从"炫技"转向"服务"[17] - 上海老博会规模创历史(近500家展商),上汽/丰田/宜家/华为/海尔等展示适老化产品,部分母婴企业转型银发经济[17][19] 企业动态 - 海尔布局康养产业,改造智能卫浴产品,与星动纪元合作开发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定价80-128万元[19] - 傅利叶智能康复机器人在上海数十家社区应用,中科源码研发陪伴机器人[14][16] - 深圳作为科技研发大小便护理/洗浴机器人系列产品[12][14]
养老机器人守护“夕阳红”
经济日报· 2025-06-05 06:04
养老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养老机器人正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新思路[1] - 养老机器人按功能可分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大类,应用场景覆盖社区、养老院及家庭[3] - 亚太地区需求呈现两大趋势:居家养老场景的精细化服务(如语音交互)和机构场景的高效自动化(如物资管理)[3] 典型应用案例 - 深圳作为科技智能助行机器人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和步态训练算法,帮助腿脚无力老人恢复行走能力[2] - 深圳养老院使用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实现全自动清洁护理,尿片使用量从每天5片降至1片[2] - 成都养老社区的"小丽"机器人具备监护功能,可检测跌倒并一键呼叫救援[3] - 宠物形象机器人通过仿真触感互动,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陪护中展现独特价值[3] 技术挑战与成本瓶颈 - 智能化不足是主要技术痛点,需优化算法实现老年人意图的主动识别[4] - 高质量养老数据采集成本高昂,核心零部件(如精密舵机、高精度传感器)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4] - 高端产品价格达50万-100万元,基础功能产品2万-3万元,最便宜护理机器人超1万元[5] 市场推广与商业模式创新 - 广州视鹏科技和上海傲鲨智能通过"以租代售"模式降低使用门槛,已在多地养老机构落地[6] - 租赁模式可缓解高价设备采购压力,尤其适合康复机器人和情感陪护机器人[5] - 行业正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高认知度,并通过示范应用积累经验[5] 政策与产业协同发展 - 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提升产业话语权[8] -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推动智慧养老科技应用[7] - 建议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支持核心技术研发,促进产学研用融合[7] 数据安全与责任界定 - 需通过加密传输、隐私计算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9] - 建议完善法律配套细则明确数据使用边界,并引入责任保险机制[9] - 跨学科审查委员会可对应用场景进行前瞻性风险评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