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便护理机器人
搜索文档
90后攒的养老金,三十年后怎么花?
36氪· 2025-11-17 06:05
中国老龄化人口规模与趋势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2%,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5.6%,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1] - 到2035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人,未来10年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每年净增超过1000万人[1] -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已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人口总量,正经历规模大、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的老龄化进程[1] 养老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两会委员建议将发展养老机器人纳入新战略规划,重点推动社区和家庭养老机器人发展行动计划,预计日常使用在未来3-5年内逐步变成现实[4] - 养老机器人应用场景已逐步拓展,包括深圳养老院的洗浴机器人、大小便护理机器人,重庆的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江苏的"大头阿亮"养老机器人,以及北京的长者陪伴型机器人"小丽"[5] - 业内人士认为养老机器人在整个智能机器人产业中可能最后落地,10年内更务实的方法是设计协助护理员的工具,完全让机器人接手全部护理工作目前不现实[10] 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与特点 - 中国银发经济年产值高达7万亿元,但在整体GDP中占比仅为6%,老年人的消费力相对较低[14] - 2021年中国老年人年人均收入为32027.4元,其中城镇老年人47270.8元,农村老年人14105.4元,老年人整体并不富裕[16] - 新银发人群(50-65岁)经济宽裕,自有房产率高,每天超过10小时个人可支配时间,催生出社交、出行、自娱等丰富需求[11] 银发经济消费趋势与风险 - 60后、70后新老人受教育程度较高,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提升,带入老年期的消费习惯多样化,推动旅游、老年用品、智能设备等行业利好[14] - 银发经济中存在低端下沉市场的"坑老"套路,包括99元超低价旅行团、保健品营销、收藏品理财和电信诈骗等[16] - 互联网平台改变了银发人群接收信息的方式和消费行为,重新建构他们的生活[11] 养老观念与产业转型 - 新银发人群养老观念转变,传统"奉献式""养儿防老"理念逐步瓦解,更关注自我需求,提出品质人生的养老升级理念[11] - 银发经济涵盖一、二、三产业,产业链长、业态多元,将催生更多新产业和新赛道[14] - 长寿时代打破传统"学习—工作—养老"人生逻辑,老年期成为继续学习、创造、发展的"第二人生"[20]
财经聚焦|养老机器人如何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浪财经· 2025-10-30 03:28
行业市场潜力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3.1亿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1] - 养老机器人需求集中在生活辅助、健康监测、情感陪护和康复训练,以弥补护工缺口、降低家庭照护压力 [2] - 庞大的市场需求催化养老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3] 产品应用现状 - 人形机器人“夸父”在养老院应用,可带领老人打太极、讲故事、互动对话、担任讲解员和引导员 [1] - 洗浴机器人、大小便护理机器人、辅助行走机器人等在养老院“上岗” [2] - 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帮助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进行智能化、个性化康复训练,有老人使用后从离不开护工到可独立行走10分钟 [2] - 陪伴机器人集日程提醒、陪聊解闷、紧急呼叫等功能于一身 [2] 技术与成本挑战 - 养老机器人交互设计是核心问题,存在操作复杂、反馈机制不友好导致交互困难 [3] - 技术发展受数据匮乏掣肘,存在准入机会少、收集成本高等问题 [3] - 技术水平距离完全替代人类员工还有很大差距,需在模型、硬件、场景、安全等多维度突破 [5] - 情感陪护类机器人自然语言理解生硬,助浴机器人成本高、难以普及 [5] - 助力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价格超过1万元,高端康复机器人单价大多超过10万元,超出普通家庭承受能力 [5] - 养老机器人与社区、养老机构衔接是难题,需嵌入式养老机构支持 [5] 政策与产业支持 - 中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于今年2月正式发布 [5] - 工信部和民政部于5月联合部署,分阶段实施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攻关和应用试点项目 [5] - 北京提出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养老机构示范应用 [6] - 江苏省方案提出在养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机器人广泛应用 [6] - 广东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鼓励挖掘开放养老服务等应用场景 [6] - 建议加强风险投资,加快养老机器人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6]
财经聚焦|养老机器人如何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华社· 2025-10-29 21:17
养老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养老机器人技术正持续迭代,应用场景逐渐丰富,例如洗浴机器人、大小便护理机器人、辅助行走机器人已在养老院"上岗",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用于康复训练,陪伴机器人集日程提醒、陪聊解闷、紧急呼叫等功能于一身 [4] - 乐聚机器人公司专注开发人形机器人,明确目标为进入家庭和养老院服务于老年人护理,其"夸父"人形机器人可化身太极教练、讲故事、互动对话及担任讲解员 [1] - 当前对养老机器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辅助、健康监测、情感陪护和康复训练等方面,以弥补护工缺口、降低家庭照护压力、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2] 市场规模与需求驱动 -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3.1亿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是养老机器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 - 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对如厕、洗澡、进食、穿脱衣物和出行需求较大,情感陪伴需求突出,催生庞大市场需求 [2] - 庞大的市场需求正催化养老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5] 技术与应用挑战 - 养老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受限于技术成熟度较低、交互能力弱、价格高等因素 [5] - 许多机器人操作复杂、反馈机制不友好,导致老人与设备交互困难,加剧"数字鸿沟" [5] - 技术突破面临数据匮乏问题,具身智能所需数据存在准入机会少、收集成本高等挑战 [5] - 目前技术水平距离完全替代人类员工还有很大差距,需在模型、硬件、场景、安全等多维度创新突破,例如情感陪护机器人自然语言理解生硬,助浴机器人成本高难普及 [6] - 一些助力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价格超过1万元,高端康复机器人单价大多超过10万元,超出普通家庭承受能力 [7] - 养老机器人与社区、养老机构衔接是难题,例如跌倒求救、送餐出行等功能需嵌入式养老机构及专业人员支持 [7]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政策持续加力,2024年2月中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5月工信部和民政部联合部署分阶段实施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攻关和应用试点项目 [7] - 各地密集出台措施,如北京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养老机构示范应用,江苏提出在养老助残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广东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鼓励开放养老应用场景 [8] - 未来需从技术攻关、场景适配、生态构建等方面发力,技术突破重点在硬件端如灵巧手性能提升,并需加强风险投资以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11] - 研发方向应更贴近家庭使用场景,关注空间限制、操作便捷性和护理配合等细节,以真正在养老一线"用得上""用得好" [11]
财经聚焦丨养老机器人如何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华网· 2025-10-29 21:16
行业市场潜力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3.1亿人,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2] - 庞大的市场需求正在催化养老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5] - 政策持续加力,例如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发布及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攻关和应用试点项目的部署 [6] 产品应用与功能 - 养老机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辅助、健康监测、情感陪护和康复训练等领域 [2] - 具体产品包括化身“太极教练”的“夸父”人形机器人、助力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洗浴机器人、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及陪伴机器人等 [1][2][4] - 技术正持续迭代,应用场景逐渐丰富 [4] 技术发展与挑战 - 当前技术水平距离完全替代人类员工还有很大差距,需在模型、硬件、场景、安全等多个维度突破 [5] - 交互设计是核心问题,存在操作复杂、反馈机制不友好等问题,加剧了“数字鸿沟” [5] - 数据匮乏是研发升级的一大掣肘,存在准入机会少、收集成本高等问题 [5] - 技术突破重点在硬件端,尤其是灵巧手性能等方面的提升 [10] 成本与普及障碍 - 一些助力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价格超过万元,高端康复机器人单价大多超过10万元,超出普通家庭承受能力 [6] - 养老机器人与社区、养老机构的衔接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嵌入式养老机构的支持 [6] - 一些产品如助浴机器人因成本高而难以普及 [5]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各地密集出台措施,如北京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养老机构示范应用,江苏提升服务机器人应用深度,广东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等 [7] - 未来需从技术攻关、场景适配、生态构建等方面发力,并加强风险投资以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9][10] - 研发方向应更贴近家庭使用场景,关注空间限制、操作便捷性和护理配合等细节 [10]
“银发浪潮”遇见AI革命 机器人成老年人“贴心伙伴”
央视新闻· 2025-10-21 13:52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展 - 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大关[1] - "十四五"期间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加速构建 人均预期寿命增至79岁[2] - 老旧小区新装12.9万部电梯 224万户老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 建设5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2] - 4945万老年人领取高龄津贴等各类津补贴 5358万银发志愿者累计服务16.4亿个小时[2] 科技赋能养老产业 - 陪伴型机器人可聊天、唱歌、跳舞 成为养老院老人的日常伙伴[2] - 科技助力康复训练变身闯关游戏 使枯燥复健更具趣味性[4] - 纳米助浴机解决失能老人洗澡难题 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守护老人尊严[6] - 巡检机器人化身安全卫士帮助查房 发现异常立即向医护人员发送预警[6] - 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老年人行走 脑机接口技术帮助失能老人重获行动能力 艾灸机器人模拟专业医师手法进行理疗[7] 适老化环境改造 - "十四五"期间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注重环境安全适老和出行设施完善[9] - 5.6万个小区完成适老化改造 社区建设平缓坡道解决上下楼难题[9] - 社区老年餐桌、服务站、超市、银行等进行适老化改造[9] - 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2800多万平方米 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纳入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10]
科技+养老风正劲,投资“黑马”企业浮出水面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3 12:05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尖端科技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如助力外骨骼机器人、AI外卖助手、智能手语翻译系统等 [1]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展出超3000项创新技术,智慧养老成为焦点领域 [1] 智慧养老行业现状 - 中国老龄化加速,2025年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2050年预计达5亿 [4] - 中国仅用21年完成从老龄化社会到深度老龄化社会的跨越,速度快于美国(72年)、德国(40年) [4] - 2022年末中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4400万,护工配置比例1:100远低于国际1:3标准 [5] 作为科技解决方案 - 公司发布AI⁺智慧养老健康平台(aiAging),整合智能硬件与AI平台解决养老服务三大鸿沟:陪伴鸿沟、效率鸿沟、信息鸿沟 [7] - 硬件产品包括行走机器人、大小便护理机器人等,软件平台实现"监测-预警-干预-服务"闭环 [7] - 平台功能覆盖远程关爱、实时监护、资源整合等,提升机构运营效率85% [9][12] 技术优势与市场表现 - 公司拥有300余项技术专利,通过ISO13485等九大国际认证,产品获FDA/CE/UKCA准入 [12] - AI数智中心多模态数据整合准确率超行业均值,情感识别模型特定场景准确率超90% [12] - AIoT智联中心设备停机时间压缩85%,边缘决策能力达50毫秒级 [12] - 服务网络覆盖全球50余国,客户包括政府、社区、养老机构等 [13] 银发经济投资趋势 - 中国银发经济企业超36.7万家,2025年上半年新增注册2.2万家 [10] - 资本偏好软硬件结合的智慧养老企业,作为科技商业模式已实现五年内营收持续扩大 [14][18] - 公司构建"智能硬件+AI平台"全生命周期照护生态,形成数据价值指数增长和技术壁垒 [18]
银发经济新变量逐步清晰,投资“黑马标的”花落谁家?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01 11:57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智慧养老趋势 - 本届WAIC大会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展出超3000项创新技术,智慧养老领域成为焦点[3] - 科技创新从"高精尖"领域下沉至日常生活应用,如助力外骨骼机器人、AI外卖助手、智能手语翻译系统等[3] - 深圳作为科技发布AI⁺智慧养老健康平台(aiAging),整合智能硬件与AI技术解决养老服务效率与安全问题[5][6]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挑战 - 202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3.1亿(占总人口22%),2050年预计增至5亿[9] - 中国仅用21年完成从老龄化社会到深度老龄化社会的过渡,速度快于美国(72年)、德国(40年)[9] - 2022年中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4400万,护工配置比例1:100,远低于国际1:3标准[9] - 养老服务存在三大鸿沟:代际陪伴鸿沟、护理效率鸿沟、资源信息鸿沟[11] 作为科技的解决方案 - 构建"智能硬件+AI平台"全场景方案:硬件包括行走机器人、大小便护理机器人,软件以aiAging平台为核心[13] - aiAging平台实现三大功能突破: - 情感数字化穿透:通过AI+物联网实现远程关爱、健康评估,缓解陪伴鸿沟[13] - 服务智能化提效:机构端实现全链路可追溯管理,降低人力成本85%[18] - 资源系统化整合:政府/社区可实时监测老人健康,联动医疗资源并提供一站式服务[13] 智慧养老产业投资逻辑 - 中国银发经济企业超36.7万家,2025年上半年新增注册2.2万家,行业商业化转型加速[17] - 投资核心维度:技术创新突破性(如作为科技专利300余项)、市场需求洞察力、解决方案可行性[22] - 软硬件结合企业更受资本青睐,作为科技通过硬件终端+AI平台构建护城河,五年内实现商业模式落地与生态升级[23] 作为科技的技术与市场优势 - 技术壁垒: - AI数智中心多模态数据整合准确率超行业均值,情感识别特定场景准确率>90%[18] - AIoT智联中心设备停机时间减少85%,兼容超千类设备,边缘决策延迟50毫秒[18] - 大数据资产中心响应速度200毫秒,模型训练数据准备周期压缩至48小时[20] - 市场心智:服务覆盖50余国,客户含政府/社区/养老机构,品牌认知度领先[20]
政策助攻养老机器人!前五月企业注册量涨48%,做母婴的做养老
齐鲁晚报· 2025-06-13 18:08
政策与市场背景 - 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2025年至2027年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工作,重点提升产品在失能照护、情感陪护、日常辅助等场景的应用能力[1][2]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65岁及以上占比15.6%,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占11.6%),预计2050年失能人口达5800万[3] - 南京成立"机器人攻坚办",各地将机器人产业视为与新能源汽车同等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国内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达57.79万家,近十年注册量逐年上升:2020年5.43万家(同比+120.51%),2023年超10万家,2024年13.46万家(同比+8.68%)[5] - 2024年前五月注册量7.42万家(同比+48.61%),延续增长趋势[6] - 企业区域分布:华东39.44%、华南23.42%,山东以4.13万家排名全国第四,济南/青岛均超9000家[9] 技术应用案例 - 深圳养老社区应用智能护理臂实现语音控制床位调整,情感交互机器人提供定制陪伴[10] - 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实现1秒感应、自动清洁烘干,降低尿片使用率;智能洗浴机器人20分钟完成全身清洁[12][14] - 上海社区使用腰部外骨骼机器人辅助搬运脑瘫患者,康复训练机器人覆盖全周期康复[14] - 杭州机器狗"小西"承担送药陪散步,成都"小丽"机器人具备用药提醒功能[16] 产业链与商业化 - 企业行业分布:科研技术服务业18.75万家(超30%),批发零售14.76万家,信息技术11.6万家,制造业4.36万家[17] - 全球38%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在中国,北京/上海/广东成立创新中心,技术从"炫技"转向"服务"[17] - 上海老博会规模创历史(近500家展商),上汽/丰田/宜家/华为/海尔等展示适老化产品,部分母婴企业转型银发经济[17][19] 企业动态 - 海尔布局康养产业,改造智能卫浴产品,与星动纪元合作开发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定价80-128万元[19] - 傅利叶智能康复机器人在上海数十家社区应用,中科源码研发陪伴机器人[14][16] - 深圳作为科技研发大小便护理/洗浴机器人系列产品[12][14]
养老机器人守护“夕阳红”
经济日报· 2025-06-05 06:04
养老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养老机器人正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新思路[1] - 养老机器人按功能可分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大类,应用场景覆盖社区、养老院及家庭[3] - 亚太地区需求呈现两大趋势:居家养老场景的精细化服务(如语音交互)和机构场景的高效自动化(如物资管理)[3] 典型应用案例 - 深圳作为科技智能助行机器人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和步态训练算法,帮助腿脚无力老人恢复行走能力[2] - 深圳养老院使用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实现全自动清洁护理,尿片使用量从每天5片降至1片[2] - 成都养老社区的"小丽"机器人具备监护功能,可检测跌倒并一键呼叫救援[3] - 宠物形象机器人通过仿真触感互动,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陪护中展现独特价值[3] 技术挑战与成本瓶颈 - 智能化不足是主要技术痛点,需优化算法实现老年人意图的主动识别[4] - 高质量养老数据采集成本高昂,核心零部件(如精密舵机、高精度传感器)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4] - 高端产品价格达50万-100万元,基础功能产品2万-3万元,最便宜护理机器人超1万元[5] 市场推广与商业模式创新 - 广州视鹏科技和上海傲鲨智能通过"以租代售"模式降低使用门槛,已在多地养老机构落地[6] - 租赁模式可缓解高价设备采购压力,尤其适合康复机器人和情感陪护机器人[5] - 行业正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高认知度,并通过示范应用积累经验[5] 政策与产业协同发展 - 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提升产业话语权[8] -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推动智慧养老科技应用[7] - 建议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支持核心技术研发,促进产学研用融合[7] 数据安全与责任界定 - 需通过加密传输、隐私计算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9] - 建议完善法律配套细则明确数据使用边界,并引入责任保险机制[9] - 跨学科审查委员会可对应用场景进行前瞻性风险评估[9]
养老机器人逐浪“夕阳红”新蓝海
证券日报· 2025-06-05 00:29
行业现状与市场前景 -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 [1] - 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达550万专业护工尤其匮乏 [2] - 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6%2035年有望达30万亿元占GDP10% [9] - 养老机器人按功能分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 [4] - 亚太地区需求呈现居家场景精细化服务和机构场景高效自动化两大趋势 [4] 技术应用与产品创新 - 智能助行机器人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和步态训练算法实现康复训练 [2] - 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实现全自动处理排泄物使用后尿片消耗量从5片/天降至1片/天 [3] - 陪伴机器人具备监护功能可提醒关火吃药并支持一键呼叫救援 [3] - 宠物机器人通过仿真触感辅助阿尔茨海默病康复人形机器人可执行做饼泡茶等任务 [4] - 绳驱传动和刚柔混合动力学模型确保家庭场景下的安全性 [4] 技术瓶颈与市场挑战 - 智能化不足需优化算法构建需求预判系统 [5] - 高质量养老数据集稀缺数据采集和标注成本高昂 [5] - 核心零部件如精密舵机高精度传感器依赖进口 [5] - 高端产品价格达50万-100万元基础款约2万-3万元 [6] - 市场认知不足多数用户仅了解摄像头或手环类设备 [5] 解决方案与发展路径 - 政府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推动养老机构示范应用 [7] - 企业联合高校建立学科培养智能化护理人才 [7] - 租赁模式缓解采购压力外骨骼机器人已在广州多家机构落地 [7] - 社区共享租赁模式探索有效触达多场景 [7] - 预计2030年养老机器人将普及至千家万户 [8]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政府设立专项基金资助核心技术研发给予税收优惠 [9] - 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加速关键技术成果转化 [9] - 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63310 [10]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加快养老科技应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