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小便护理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助攻养老机器人!前五月企业注册量涨48%,做母婴的做养老
齐鲁晚报· 2025-06-13 18:08
政策与市场背景 - 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2025年至2027年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工作,重点提升产品在失能照护、情感陪护、日常辅助等场景的应用能力[1][2]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65岁及以上占比15.6%,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占11.6%),预计2050年失能人口达5800万[3] - 南京成立"机器人攻坚办",各地将机器人产业视为与新能源汽车同等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国内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达57.79万家,近十年注册量逐年上升:2020年5.43万家(同比+120.51%),2023年超10万家,2024年13.46万家(同比+8.68%)[5] - 2024年前五月注册量7.42万家(同比+48.61%),延续增长趋势[6] - 企业区域分布:华东39.44%、华南23.42%,山东以4.13万家排名全国第四,济南/青岛均超9000家[9] 技术应用案例 - 深圳养老社区应用智能护理臂实现语音控制床位调整,情感交互机器人提供定制陪伴[10] - 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实现1秒感应、自动清洁烘干,降低尿片使用率;智能洗浴机器人20分钟完成全身清洁[12][14] - 上海社区使用腰部外骨骼机器人辅助搬运脑瘫患者,康复训练机器人覆盖全周期康复[14] - 杭州机器狗"小西"承担送药陪散步,成都"小丽"机器人具备用药提醒功能[16] 产业链与商业化 - 企业行业分布:科研技术服务业18.75万家(超30%),批发零售14.76万家,信息技术11.6万家,制造业4.36万家[17] - 全球38%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在中国,北京/上海/广东成立创新中心,技术从"炫技"转向"服务"[17] - 上海老博会规模创历史(近500家展商),上汽/丰田/宜家/华为/海尔等展示适老化产品,部分母婴企业转型银发经济[17][19] 企业动态 - 海尔布局康养产业,改造智能卫浴产品,与星动纪元合作开发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定价80-128万元[19] - 傅利叶智能康复机器人在上海数十家社区应用,中科源码研发陪伴机器人[14][16] - 深圳作为科技研发大小便护理/洗浴机器人系列产品[12][14]
养老机器人守护“夕阳红”
经济日报· 2025-06-05 06:04
养老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养老机器人正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新思路[1] - 养老机器人按功能可分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大类,应用场景覆盖社区、养老院及家庭[3] - 亚太地区需求呈现两大趋势:居家养老场景的精细化服务(如语音交互)和机构场景的高效自动化(如物资管理)[3] 典型应用案例 - 深圳作为科技智能助行机器人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和步态训练算法,帮助腿脚无力老人恢复行走能力[2] - 深圳养老院使用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实现全自动清洁护理,尿片使用量从每天5片降至1片[2] - 成都养老社区的"小丽"机器人具备监护功能,可检测跌倒并一键呼叫救援[3] - 宠物形象机器人通过仿真触感互动,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陪护中展现独特价值[3] 技术挑战与成本瓶颈 - 智能化不足是主要技术痛点,需优化算法实现老年人意图的主动识别[4] - 高质量养老数据采集成本高昂,核心零部件(如精密舵机、高精度传感器)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4] - 高端产品价格达50万-100万元,基础功能产品2万-3万元,最便宜护理机器人超1万元[5] 市场推广与商业模式创新 - 广州视鹏科技和上海傲鲨智能通过"以租代售"模式降低使用门槛,已在多地养老机构落地[6] - 租赁模式可缓解高价设备采购压力,尤其适合康复机器人和情感陪护机器人[5] - 行业正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高认知度,并通过示范应用积累经验[5] 政策与产业协同发展 - 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提升产业话语权[8] -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推动智慧养老科技应用[7] - 建议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支持核心技术研发,促进产学研用融合[7] 数据安全与责任界定 - 需通过加密传输、隐私计算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9] - 建议完善法律配套细则明确数据使用边界,并引入责任保险机制[9] - 跨学科审查委员会可对应用场景进行前瞻性风险评估[9]
养老机器人逐浪“夕阳红”新蓝海
证券日报· 2025-06-05 00:29
行业现状与市场前景 -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 [1] - 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达550万专业护工尤其匮乏 [2] - 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6%2035年有望达30万亿元占GDP10% [9] - 养老机器人按功能分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 [4] - 亚太地区需求呈现居家场景精细化服务和机构场景高效自动化两大趋势 [4] 技术应用与产品创新 - 智能助行机器人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和步态训练算法实现康复训练 [2] - 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实现全自动处理排泄物使用后尿片消耗量从5片/天降至1片/天 [3] - 陪伴机器人具备监护功能可提醒关火吃药并支持一键呼叫救援 [3] - 宠物机器人通过仿真触感辅助阿尔茨海默病康复人形机器人可执行做饼泡茶等任务 [4] - 绳驱传动和刚柔混合动力学模型确保家庭场景下的安全性 [4] 技术瓶颈与市场挑战 - 智能化不足需优化算法构建需求预判系统 [5] - 高质量养老数据集稀缺数据采集和标注成本高昂 [5] - 核心零部件如精密舵机高精度传感器依赖进口 [5] - 高端产品价格达50万-100万元基础款约2万-3万元 [6] - 市场认知不足多数用户仅了解摄像头或手环类设备 [5] 解决方案与发展路径 - 政府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推动养老机构示范应用 [7] - 企业联合高校建立学科培养智能化护理人才 [7] - 租赁模式缓解采购压力外骨骼机器人已在广州多家机构落地 [7] - 社区共享租赁模式探索有效触达多场景 [7] - 预计2030年养老机器人将普及至千家万户 [8]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政府设立专项基金资助核心技术研发给予税收优惠 [9] - 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加速关键技术成果转化 [9] - 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63310 [10]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加快养老科技应用 [9]
养老机器人温暖幸福晚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6 06:52
养老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3亿占比22%,65岁以上超2亿占比15%,养老需求巨大[10] - 2024年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预计2025年达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18] - 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由中国牵头制定的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63310,确立产品设计制造基准[8] 技术应用场景 - 生活辅助:涵盖洗浴/大小便护理/辅助行走机器人,实现远程呼叫/智能监测/紧急响应[8][10] - 情感陪伴:具备聊天/娱乐/健康提醒功能,如"大头阿亮"管理服药、"小丽"提供紧急呼叫[8][11] - 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帮助肢体功能障碍者训练,AI艾灸机器人实现穴位精准理疗[14][15] - 智慧健身:配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心率,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确保运动安全[12] - 智能送餐:乌镇社区食堂采用机器人送餐,系统自动识别餐品并给出饮食建议[12] 产业链布局 - 硬件制造:形成康复/护理/陪伴三大类产品,包括下肢助行器/电动护理床等[19] - 服务运营:京东健康平台聚集超3万家养老品牌,覆盖上千细分类目[19] - 医疗科技:AI辅助诊疗系统对接国家核心知识库,提升诊断准确率40%[16] 企业动态 - 科大讯飞预测陪伴型机器人3年内进入家庭,护理机器人5年内普及[12] - 遨博智能等企业加速护理机器人研发调试,推动产品迭代[4] - 深圳机器人协会指出助浴/助餐/助行类机器人将成为近期市场热点[18] 政策支持 - 《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加快养老科技应用[18] - 上海/重庆/江苏等多地开展智能养老试点,形成物联康养产品体系[8][10] - 建议建立机器人租赁制度降低使用门槛,推动普惠型产品开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