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技术

搜索文档
数亿元融资!内镜技术创新企业完成A+轮
思宇MedTech· 2025-07-08 17:42
公司融资动态 - 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由知名产业机构领投 雅惠投资跟投 老股东IDG资本持续加码 熙桥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资金用途聚焦软式内窥镜系列产品的品牌建设 国内外商业投入 以及加速多管线研发进程 [1] - 2023年1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同创伟业领投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跟投 [5] - 2023年12月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 IDG资本领投 老股东同创伟业和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超额跟投 [5] 公司背景与业务 - 成立于2022年9月9日 总部位于深圳市龙华区 专注消化科软式电子内窥镜研发与生产 [2] - 核心团队参与首台国产高清内镜和首套国产超声内镜的研发 量产与全球营销 [2] - 一体化软镜技术平台已覆盖全国近千家医院 包括头部教学三甲医院及县域市场 [3] - 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3] 核心产品与技术 - AI+V1000系统+光学放大内镜全链路解决方案为全球首创 具备一键自动调焦功能 提升诊疗效率 [5] - V1000系统支持多种光学成像模式 覆盖从临床筛查到诊疗全场景需求 [5] - 自主研发国内首套一体化软镜平台 配套创新型胃镜 肠镜产品 [5] - 产品管线覆盖消化 呼吸 五官 妇科 泌尿等临床领域 [5]
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金标准”但仍会漏诊,国产技术寻找突破口
第一财经· 2025-06-27 12:55
结直肠癌筛查技术现状 - 结直肠癌是中国发病率第二高、死亡率第四高的癌种 [1] - 约90%结直肠癌由腺瘤恶变而来,早期切除可使5年生存率提升至90%以上 [3] - 当前白光内窥镜技术面临漏诊挑战,腺瘤检出率(ADR)质控标准为30%但仍存在漏诊 [3][4] - 扁平状息肉和无蒂锯齿状病变因颜色接近黏膜更易漏诊,后者癌变风险高且速度快 [1][3] 聚谱成像技术研究突破 - 国内首次针对国产聚谱成像技术(SFI)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覆盖698例患者 [1][4] - 聚谱成像技术通过数字光谱处理提升微血管吸收峰值波段信号,增强组织结构对比度 [4] - 腺瘤检出率达38.29%显著高于白光内镜的30.46%,息肉检出率56.29% vs 47.99% [4] - 无蒂锯齿状病变检出率3.14% vs 1.15%,进展期腺瘤检出率6.57% vs 3.16% [4] 技术应用优势 - 聚谱成像技术无需喷洒染色剂,一键切换成像模式降低操作难度 [5] - 提升病变与正常黏膜区别度,特别有助于发现扁平病变和无蒂锯齿状病变 [4] - 功能集成于内镜手柄,降低对临床经验的依赖,适合基层医院普及 [5] 行业影响 - 研究由上海仁济医院牵头联合10余家医疗机构完成,为国产内镜技术提供临床数据支撑 [1][4] - 开立医疗自主研发的聚谱成像技术实现光学技术创新 [4] - 技术突破有望改善偏远地区内镜诊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5]
淳厚基金调研澳华内镜,旗下淳厚欣颐(010551)近一年回报率超过同期混合型基金收益均值
新浪财经· 2025-05-22 13:42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收入为7.495亿元,同比增长10.5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10.22万元,同比下降63.68%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28.61万元,同比下降114.13% [2] - 全年销售费用为2.50亿元,研发费用为1.64亿元 [2] 毛利率变动因素 - 2024年起采用新会计准则,影响销售费用、营业成本及毛利率核算方式 [2] - 海外业务毛利率普遍低于国内业务,境外收入占比提升拉低整体毛利率 [2] - 境外业务处于拓展初期,产品组合多元化且中低价位产品占比较高 [2] 中长期发展策略 - 全球软镜市场外资企业仍占据大部分份额,公司将持续深耕该赛道 [2] - 目标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镜品牌,通过提升产品性能及品牌知名度增强竞争力 [2] 内镜技术特点 - 软镜设备研发需融合光学、电子、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及算法等多学科技术 [2] - 需实现图像清晰度与操作体验的协同优化,形成全方位技术优势 [2] 消化内镜诊疗重要性 - 消化道早筛可显著提升患者生存率并改善生活质量 [2] - 政府及医疗机构积极宣传内镜诊疗益处,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 [2]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业务规模较小仍属培育期,AQ-300等产品在多个国家或地区获批 [2] - 国际营销团队积极参与行业会议,当前主要市场为欧洲及性价比市场 [2] 收入结构 - 呼吸科收入占比远低于消化科,但临床需求逐步显现 [2] - 长期来看呼吸内镜市场潜力显著,公司将持续跟踪其发展动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