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主导型经济体系

搜索文档
因地制宜出台具体措施加快培育新动能新场景 各地提振消费政策持续加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0 08:11
提振消费政策核心观点 - 多地出台提振消费政策组合拳,通过收入增长、环境优化、特色场景培育等多维度措施激活消费市场 [1][2][4] - 政策聚焦解决"钱包不够鼓"和"没时间消费"两大痛点,形成增量与存量政策协同发力格局 [1][4][7] -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政策布局既着眼短期稳增长,更注重构建内需主导型经济体系的长远目标 [7] 地方政策具体举措 广州方案 - 推出33项行动覆盖八大领域,重点突破住房消费限制(取消限购/限价/限售)和存量房改造 [2] - 实施公积金政策优化、收购存量房作安置房等住房消费刺激措施 [2] 其他地区方案 - 广西提出30项举措包含七大行动,2025年目标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 [2][3] - 河北设定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目标,推出24条举措 [2] - 江苏聚焦首发经济出台专项措施,上海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2][6] 收入增长措施 - 浙江计划2025年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帮扶重点群体80万人,维持省外劳动力2300万人规模 [3] - 湖北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返乡创业支持、农村信用贷款改革等渠道挖掘经营性/财产性收入 [3] - 广西延续失业保险返还政策,2025年计划举办招聘活动5000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目标80%-90% [3] 消费场景创新 北京特色 - 以时尚消费为突破口,规划建设四片国际消费体验区 [5] - 实施五大行动包括:全球首发中心建设、国潮品牌培育、智能出行产品迭代 [5][6] 全国创新 - 上海推出首发经济3.0版政策,提供展会/通关/财政多维支持 [6] - 福建发展低空旅游(观光/无人机表演)和"直播+产业带"电商模式 [6] - 浙江培育国漫/二次元等青年消费热点,吸引品牌商设立区域总部 [6] 政策战略意义 - 通过提振内需应对外部冲击,消费政策成为稳固经济基本盘的关键抓手 [7] - 新业态新模式涌现背景下,政策布局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 [7]
多地发布提振消费行动方案 加快形成消费增长新动能新场景
证券日报· 2025-06-10 00:26
政策动向 -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包含5大专项行动和4项保障措施共21项任务 重点包括建设国际消费体验区、"博物馆之城"、全球首发中心等 [1] - 河北省提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围绕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目标 推出5大行动24条举措 [1] - 江苏省印发《加快推动首发经济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首发经济为发力点 [1] - 上海市围绕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部署《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1] 政策背景 - 2023年3月以来 多地密集出台提振消费政策 响应中央《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1] - 政策旨在通过提振内需稳固经济基本盘 应对外部冲击 同时构建内需主导型经济体系 [2] - 各地政策聚焦消费能力提升、消费环境优化、新型消费培育三大方向 [2] 消费能力提升措施 - 河北省实施"城镇居民增收减负行动" 包含稳定就业/促进增收/生育保障等6条举措 [2] - 河南省提出2025年最低工资标准增幅不低于5% 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 - 浙江省计划2025年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 帮扶80万重点群体就业 [2] 新型消费培育 - 福建省重点发展电商直播产业 举办2025中国电商主播大赛 推广"直播+产业带"模式 [3] - 浙江省打造国漫影视/数字内容/二次元等青年消费热点 吸引品牌设立区域总部 [3] - 福建省推动低空旅游/无人机表演/海岛旅游等新兴业态发展 [3] 政策影响 - 短期将刺激居民消费意愿 带动市场需求回暖 [3] - 长期有助于形成消费新动能 通过数字化转型/绿色消费等路径优化消费结构 [3] - 预计可实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等既定经济目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