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援助

搜索文档
记者手记丨飘过印度洋的稻花香
新华网· 2025-05-19 13:51
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推广成效 - 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累计推广面积达9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7.5吨,是当地常规品种的2-3倍 [3] - 杂交水稻种植使农民从难以温饱转变为有余粮可卖,部分农户通过增收扩大种植规模 [1] - 中国专家选育出5个适应本地气候的杂交稻品种,具备高产、抗旱、耐淹等优势 [2] 技术推广与本地化模式 - 中国专家通过"田间课堂"手把手教授育苗、插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并系统培训本地技术骨干 [1] - 采用对比示范田方式验证杂交稻产量优势,使本地农民接受度显著提升 [2] - 本地技术员通过赴华培训成为推广中坚力量,形成技术传播链条 [1][2] 项目实施背景与主体 - 项目为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的10个援非农业示范中心之一,2007年由中国湖南省农科院与袁氏种业联合启动 [2] - 专家团队为筛选适种品种踏遍全岛主要稻区,克服艰苦条件开展推广工作 [2][3] 社会经济效益 - 农户案例显示3亩杂交稻田首次种植即实现丰收,改变传统"靠天吃饭"模式 [1] - 杂交稻被本地称为"擦拉贝"(最好的东西),成为非洲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2][3] - 项目直接提升农民收入并推动粮食安全目标,本地期望实现全岛覆盖种植 [3]
“看见土地的回馈,让人满心喜悦”(中拉是天然合作伙伴)
人民日报· 2025-05-18 05:52
中国援苏里南农业技术合作中心项目进展 - 项目位于苏里南首都帕拉马里博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处,一期项目由蔬菜引种专家刘德军带领团队开展果蔬种植技术指导 [6] - 中方团队设立果蔬、食用菌、农机等多个专业组,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引种试验示范和培训工作 [7] - 创新引进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等新品种和新技术,培养了一批有种植基础的示范户 [7] 技术培训与推广成果 - 累计开展入户技术指导200余次,培训学员近350名,学员来自苏里南各地 [8] - 培训内容涵盖病虫害识别与绿色防控、科学施肥、精量播种育苗、节水灌溉、高产栽培、品种选择等 [7] - 重点指导的果蔬农场规模已达100多公顷,推广作物32种,惠及农户逾6500人次 [8][9] 当地农业转型成效 - 改变了苏里南农民传统种植观念,从依赖自然到掌握现代种植技术 [7] - 当地农业产量与质量显著提升,农民开始尝试种植以前未接触过的蔬菜品种 [8] - 苏里南政府计划借助该项目推动农业现代化,打造有机蔬果品牌并走向国际市场 [8] 项目战略意义 - 这是中苏两国建交以来首个农业援助项目 [9] - 项目目标是通过技术转移实现苏里南农业自给自足和可持续发展 [8] - 项目不仅带来水肥一体化、营养诊断等现代技术,还系统性提升了当地农业"造血"能力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