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可持续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巴斯夫分拆业务冲击全球前三,拟于德国法兰克福上市
新浪财经· 2025-11-14 12:20
2025年11月11日——巴斯夫集团旗下农业解决方案业务正式宣布,将以欧洲公司(Societas Europaea, SE)形式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SE。 此举是巴斯夫″制胜之道″战略中的关键一步, 旨在推动该业务于2027年前完成独立上市。 管理架构与股权安排 新成立的农业解决方案公司管理委员会将由利维奥·特德斯基博士(Livio Tedeschi)领导,负责推进业 务转型并筹备首次公开募股(IPO)。巴斯夫预计在本次IPO后仍将保留控股权,持续从该业务的增长 与成功中获益,并实施符合市场惯例的公司治理结构。 战略意义与领导层任命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兴园化工园区研究院) 萨沙·比贝尔(Sascha Bieber, 50岁),现任瓦卢瑞克公司高管,将加入并担任首席财务官。 马克西米利安·贝克尔(Maximilian Becker, 39岁),现任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蔬菜种子高级副总裁,将 负责业务运营。 梅兰妮·鲍森-维恩斯博士(Dr. Melanie Pausten-Wiens, 50岁),现任监管、管理与公共事务高级副总 裁,将负责技术事务。 业务愿景与转型规划 特德斯基博士表示:″一 ...
辽宁营口打造产业援疆新模式
中国新闻网· 2025-11-11 10:42
项目成果与效益 - PBST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新疆乌苏市万亩棉田试验成功,实现铺膜后60~90天启动降解并被自然环境完全分解,从源头阻断白色污染[1] - 该地膜技术使农民告别秋后回收残膜繁重劳动,节省可观回收成本,实现收完棉花即可翻地的轻简化作业,深受棉农欢迎[2] - 2025年乌苏市整体推广全生物降解膜2.3万亩,项目成果显示技术成功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高效统一,有效减少残膜污染并保护耕地[2] 产业合作与投资 - 辽宁东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石化向乌苏市捐赠可覆盖1万亩棉田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及配套硅藻肥[1] - 营口市全额援建投资8846万元的乌苏市新丝路铁路专用线于2025年1月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到发货物总量已突破21万吨[2] - 计划二期投资约1.5亿元建设集装箱堆场、仓库与集散分拨中心,实现仓-场-线无缝衔接,提升对乌苏周边客户的服务能力[3] 援疆工作规模与影响 - 自2010年对口援疆启动以来,营口市累计投入援疆资金8.88亿元,实施项目72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疆工作体系[3] - 营口市将逾80%的援疆资金投入民生领域,建成了乌苏市第十幼儿园等一批标杆性民生项目[3] - 十余年来营口市已先后选派139名干部与专业技术人才支援乌苏,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3]
2025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召开
陕西日报· 2025-10-26 13:26
会议核心观点 - 会议旨在落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精神 将加强农业和粮食安全合作列为重要内容 并特别提出发挥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作用 [1] - 各方同意强化农业科技协同创新 深化农业领域贸易合作 推广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共同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1] - 需要抓住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农业产业加速变革的重大机遇 加强对话协商与创新协作 以支撑上合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1] 合作方向与重点领域 - 合作重点包括强化农业科技协同创新 深化农业领域贸易合作 大力推广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1] - 农业机械化 数字化以及生态友好型技术的推广被视为构建可持续农业体系 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2] - 中国政府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引领 持续推进农业科技水平提升 农业绿色发展和科技成果集成推广 [1] 会议成果与后续行动 - 会议发布了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成果清单(2024—2025年)及相关技术成果 [2] - 举行了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基地培训学院揭牌活动 [2] - 陕西省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 与上合组织各国携手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1]
科特迪瓦开展国内首个粪污转肥料试验工作
商务部网站· 2025-10-24 14:06
据科特迪瓦INFODROME网站10月23日报道,科政府与瑞士科学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将库马西污水 处理厂作为试点,以生物处理技术将粪污转化为肥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由盖茨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已在塞内加尔、布基纳法索、喀麦隆等非洲国家实施,目前在 科处于试验阶段。科农业专家表示试验非常成功,接受转化后肥料的农作物产量是其他农作物产量的4- 5倍。此外,使用粪污作为有机肥料能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 拥有巨大潜力。非洲开发银行表示愿支持该项目的投资推广,以扩大规模。 (原标题:科特迪瓦开展国内首个粪污转肥料试验工作) ...
农技推广助力南非农业提质增效
人民日报· 2025-10-13 06:10
今年是南非农业推广服务正式建立100周年。在不久前召开的南非首届农业推广周暨南非农业推广协会 第五十八届年会上,南非农业部部长斯廷黑森表示,农业在南非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现代化进 程关系到众多农户的生计。南非政府始终致力于将农业技术推广置于农村包容性发展、粮食安全和知识 技术转移的核心位置。"为农户提供实用、个性化的建议,帮助其提高产量、推广可持续种植模式、规 避风险并拓展市场。特别是对依赖技术指导与政策支持的小农户而言意义重大。"斯廷黑森说。 本届会议以"借助创新与技术提升农业推广与咨询服务,发展可持续农业、改善生计及保障粮食安全"为 主题,旨在通过促进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从业者之间的沟通、合作和知识共享,推动南非农业可持续发 展。近年来,南非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无人机、遥感技术和智能灌溉系统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市 场研究机构艾力森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5年,南非小型无人机市场年均增长率达22.35%,预计 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8亿美元。在农技人才建设方面,南非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支持下开展"农民田 间学校"项目,计划2025年新增260名助理农技人员,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户将先进 ...
微生物如何在植物根系“安家”?中外科学家绘制“定居地图”
央视新闻· 2025-10-03 06:51
研究核心发现 - 首次精准揭示植物根系引导微生物在根系表面规律性“安家”的机制,并绘制出根系微生物的“定居地图” [1] - 研究成果于10月3日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 [1] 微生物定居机制 - 微生物在根系的“定居”呈现有规律的空间分布,与根系内部凯氏带屏障的完整性密切相关 [6] - 凯氏带作为“智能闸门”,通过稳定根系内部营养物质防止泄漏,以维持根际微生物群健康平衡 [6] - 凯氏带屏障出现“缺口”会导致根系内部营养物质向外泄漏,且缺口越大微生物定植越多 [6] - 泄漏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其中谷氨酰胺的泄漏量最多 [6] 微生物行为与调控 - 谷氨酰胺泄漏影响微生物的“趋化”和“定居”行为活动 [8] - 侧根从主根长出时会造成凯氏带屏障出现“缺口”,导致谷氨酰胺局部泄漏,如同根系定点发出的“信号弹”吸引微生物聚集 [8] - 微生物若丧失感知氨基酸的“嗅觉”能力,则无法准确找到“定居点” [8] 应用前景与行业影响 - 该研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未来或可通过设计氨基酸类微生物肥料精准引导有益菌群定植 [8] - 该应用有望提高作物养分吸收效率和抗逆能力,为绿色农业和土壤碳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8]
对话先正达: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利润并不矛盾 绿色产品可更盈利
新浪财经· 2025-09-28 07:08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植保业务全球第一 种子业务全球第三[1] - 公司目标将环境友好型产品比例从30%提升到60%[5]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框架 - 公司于2024年推出PSF(产品线可持续框架) 用于评估全线植保产品 生物制剂和种子品种的可持续性表现[4] - PSF综合评估产品的经济效益 碳足迹和环境影响 并给予1至3级评级[4] - 可持续评级为1级的产品毛利率显著高于评级为3级的产品 目前集团毛利最高的产品都是环境友好度最高的[4] 研发投入与创新特点 - 农业投入品创新周期漫长 从发现新化合物到完成测试需要10至15年 投入动辄高达2至3亿美元[1] - 研发需前瞻性布局 如7年前已开始关注土壤健康问题 当时该概念几乎未被重视[1] - 研发战略需展望未来10-15年 思考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及市场法规演变[3] 技术成果与产品优势 - TYMIRIUM技术历时10年研发而成 极低剂量即可发挥杀菌 杀线虫效果[4] - 该技术在中国上市的制剂产品"克来傲®"用量仅为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4] - 微生物研究可改善土壤健康 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约三成通过根系释放到土壤形成化学信号[3] 财务与融资表现 - 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好融资条件 2024年发行亚洲最大规模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定期贷款达45亿美元[5] - 绿色产品不仅环境友好 也是利润更高的业务 实现低碳与盈利双赢[4] 行业挑战与机遇 - 农业生产与减少碳排放存在天然矛盾 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1] - 行业需在不断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碳足迹 这是农业科技公司的机遇和挑战[1] - 可持续发展已是行业共识 但如何量化衡量仍缺乏统一标准[4]
全球农创客齐聚杭州:数字技术赋能小农户 智慧方案破解农业痛点
搜狐财经· 2025-09-11 07:13
全球农创客大赛获奖项目 - 坦桑尼亚SafeSip团队凭借五级仿生超滤系统结合太阳能IoT监测技术获得金奖 其方案针对东非七国禽类养殖水生病原体问题 可使家禽死亡率从58%大幅降低[3] - 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开发AI视觉识别与多传感器融合装备获得银奖 系统通过识别猪咳嗽类型可提前7天预警呼吸道疾病 已处理20多万条养殖数据[3] - 美国PlanPulse Patch团队采用纳米材料VOC传感器获得铜奖 通过捕捉植物染病前释放的微量气体 可在病害症状出现前2-3天发出警报[5] 其他参赛创新方案 - 匈牙利团队利用高空智能气球搭建低成本农田监测系统 实时观测灌溉和病虫害情况[5] - 乌干达团队通过太阳能技术支持农田灌溉与冷链仓储解决方案[5] - 泰国团队结合卫星遥感与AI技术 精准预测秸秆焚烧风险[5] 农业创新技术特点 - 所有获奖方案均采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监测预警[3][5] - 创新方案注重包容性设计 特别关注资源有限的小农户需求 太阳能技术确保无电网地区可用性[3][5] - 解决方案呈现小型化精准化特征 能针对特定农业痛点提供定制化解决路径[3][5] 行业支持与发展趋势 - 拼多多宣布未来三年依托千亿扶持计划 支持全球农业创业者和工作者[6] - 公司将持续加码农研创新最初一公里 将农业作为长期核心战略[6] - 数字化创新方案正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气候变暖和资源减少等挑战提供新路径[5][6]
新农人代表石嫣现场观礼阅兵:我热泪盈眶
南方农村报· 2025-09-04 11:31
农业行业发展趋势 - 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成为当代核心议题 [15][16] - 科研与实践结合在社会科学领域尤为重要 理论指导实践并建立理论自信 [16][17][18] - 生态农业实践已持续17年 未来计划将中国农业文化传统和天人合一价值观国际化输出 [19][20][21] 新农人角色定位 - 新农人代表认为使命超越企业经济利益 聚焦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荣辱结合 [9][10][11] - 博士扎根乡村实践体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务实理念 [11][12] - 反对为金钱地位内卷 强调避免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 [13][14] 农业文化价值 - 农业传统文化和天人合一价值观被视为和平内涵的终极阐释 [20][21] -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三农问题曾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 [15]
多国专家齐聚新疆共商盐碱地治理
新华社· 2025-08-25 22:49
会议概况 - 中国-中亚盐碱地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新疆昌吉市举行 近200名来自中国 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科研院所 高校 企事业单位专家和代表参会[1] - 会议聚焦盐碱地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合作议题[1] - 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主办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承办[2] 盐碱地资源现状 - 中国盐碱地面积约5亿亩 其中新疆盐碱地面积占全国盐渍化土壤总面积的36.8%[1] - 新疆与中亚国家地理相邻 生态相似 在盐碱地改良 耐盐作物育种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1] 国际合作与科技创新 -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壤科学与农业化学研究所 哈萨克斯坦土壤科学与农业化学研究所签署谅解备忘录[2] - 中外科学家将在盐碱地治理 畜牧养殖 食品安全和国际教育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2] - 中国农业科学院未来将立足昌吉 辐射全疆和中亚 聚焦盐碱地改良 生物育种 智能灌溉等关键技术[1] 战略目标 - 会议旨在促进中国-中亚盐碱地资源科学高效利用 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2] - 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2] - 以更低的治理成本获得更高的产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