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体系

搜索文档
从一颗荔枝看现代物流体系(市场漫步)
人民日报· 2025-07-02 06:08
从枝头到舌尖,一颗荔枝的现代旅程,是快递企业整合陆运、航空冷链、仓储等全链条资源进行高效运 输的一个缩影,也成为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成就的生动注脚 眼下,正是南方荔枝丰收时节。前不久,本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岭南荔枝北行记》的体验式报道,讲的 是广东茂名的荔枝通过现代物流体系,运到新疆乌鲁木齐消费者家里,只花了33小时。"鲜!甜! 美!"消费者赞不绝口。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如今,新鲜采摘的荔枝从岭南的荔枝果园出发,通过高速公路、高铁快运、航空冷链等多种运输方式, 能在短时间内运往全国各地,让曾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历经多日才能完成的运输变得高效、便捷。 流通一头连着消费,一头连着生产。冷链物流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半径,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 优质选择,让老百姓的"果盘子"更加丰富多样,也延长了农产品的销售周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 劲动力。一些偏远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由"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几乎无人不知",实现了从"产得 出"到"卖得好"的良性循环,给农民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 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加快应用,流通体系将得到持续优化,相信会有更多优质农产品,像荔枝一样跨 越山海,走进千家万户,为人们带来舌尖上的 ...
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落地珠海斗门
中国新闻网· 2025-06-23 23:43
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 - 项目定位为集大宗食材交易、分销、加工、集配等功能于一体,以科技、物流、金融、电商为支撑的全品类一站式采购中心、港澳农产品保供核心基地及珠西农海产品流通加工高地 [3] - 项目总投资超26亿元,占地面积约523亩,按"海吉星3 0"标准打造 [3] - 建成后预计年交易量超400万吨、交易额超200亿元 [3] - 将填补珠西区域综合性农产品流通枢纽空白,提升区域农产品集散与冷链保障能力 [3]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 斗门区人民政府、深圳市农产品集团、珠海农控集团签署《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珠海市国资委和深农投集团签署《建设珠西农产品流通体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 - 省农业基金、深农投集团、珠海农控集团、运通资本签署《共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流通保供环网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 - 多家涉农国企共同签署《珠西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 项目意义与目标 - 项目将打造成为"百千万工程"的"珠海样板"、国家农产品商贸流通领域的"广东典范" [3] - 系列协议旨在整合资源,通过多元合作模式提升珠西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与现代化水平 [4] - 项目将保障区域农产品供应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4]
珠海强枢纽:珠西城市“抱团”打造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21:39
珠西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战略合作 - 珠海市国资委与深农投集团签署《建设珠西农产品流通体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东省农业基金、深农投集团、珠海农控集团、运通资本签署《共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流通保供环网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斗门区政府、深农集团、珠海农控集团签署《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农投集团等9家涉农国企签署《珠西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 - 协议旨在整合资源,通过多元合作模式提升珠西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与现代化水平,保障区域农产品供应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1] 珠海城市功能与产业协同升级 - 珠海从"生产基地"升级为"流通枢纽",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2] - 流通体系建设将促进珠海农业与食品加工、物流、电商等产业融合,形成更完整产业链条,向农业高端价值链攀升[2] 区域协同发展重塑流通格局 - 区域协同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优势互补,珠海提出打造协同港澳、辐射粤西珠西、联动大西南的生产性服务业新高地[4] - 珠西农产品流通保供体系将联动深圳、珠海、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云浮等地国资国企和农业产业资源[4] 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架构 - 构建"(1+N+x)×A1×A2×A3×……"模式,包括核心枢纽市场、产地集配中心、次终端集群及多服务支持平台[4][5][6] - "1"指在珠海建设国际领先的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N"指珠西各城市建设特色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x"指多样化农产品销售次终端集群[4][5][6] - 多服务支持平台包括基金及融资平台、产业资本运作平台、进出口贸易服务体系、离岸现货交易体系、数字化基座等[6] 金融创新与项目投资 - 广东省农业基金联合深农投集团、珠海农控集团及运通资本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流通保供环网基金,重点投资省内农产品流通保供项目[8] - 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总投资超26亿元,占地面积约523亩,按"海吉星3.0"标准打造,预计年交易量超400万吨、交易额超200亿元[9] 项目定位与预期效益 - 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定位为全品类一站式采购中心、港澳农产品保供核心基地及珠西农海产品流通加工高地[8] - 项目建成后将填补珠西区域综合性农产品流通枢纽空白,提升区域农产品集散与冷链保障能力,服务大湾区优质农产品需求[9]
河北高碑店打造北方农产品流通枢纽
中国经济网· 2025-05-16 15:13
公司运营规模与网络 - 首衡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占地240万平方米,日均吞吐量达5万吨,拥有近万名板车工和8700余家商户,形成北方最大农产品集散网络[1] - 公司构建覆盖北方13省区、服务4亿人口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其"环首都一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日均调运量占据京津一半以上份额[1] - 市场接入全国数百个主产区的400余类农产品,形成全链条数字化追溯能力[1] 物流与基础设施 - 依托京西南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构建"五纵三横"绿色通道网络,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与百万吨级冷库协同运作,实现半径100公里内1小时精准送达[1] - 公司规划推进河北保定高碑店铁路物流基地一级工程、智慧冷链物流园二期、京津冀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国际食品贸易港等重大项目[2] 创新保供体系 - 创新构建三级保供体系: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保障7天生鲜需求)、城郊大仓基地、城区二级分拨网点(涵盖商超、社区菜店等终端)[2] - 2024年12月启动的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运营半年来,确保了京津冀地区元旦、春节期间保供物资供应充足和价格稳定[2] 产业生态与电商发展 - 市场周边聚集众多全国知名农业龙头企业,依托七大直播基地吸引135家大型电商企业入驻[2] - 形成涵盖种植、加工、物流、金融的完整产业生态圈[2]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示范工程,公司经过9年多深耕已建立成熟流通体系[1] - 计划加大投资力度构建北方农产品流通"超级枢纽",提升区域农产品流通效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