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白蕉海鲈
icon
搜索文档
向海图强 “媒体+”赋能 珠海丰收节绘就乡村全域振兴新图景
南方农村报· 2025-10-11 21:05
活动概况 - 珠海市于10月11日在万山区桂山岛举办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和珠海市人民政府指导,多个市级部门联合主办[1][2][3][4][5][6][7][8] - 活动深度融合海洋牧场、海岛旅游与农耕文化,打造集成果展示、文化展演、美食品鉴、港澳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全民丰收嘉年华[12][13][14] -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东、珠海市副市长黄振球及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区镇领导、"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代表、企业代表、媒体代表及市民游客参与共庆[8][9][10] 政策与战略部署 - 珠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3"思路举措,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24][25] - 截至目前,珠海累计培育建设95个典型村、11个典型镇、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统种同种"、"陆海接力"、"绿美经济"、"多户联建"等特色"珠海经验"[26][27] - 活动与"年鱼"产业发展大会结合,邀请港澳流动渔民参与,展示现代农业与渔业融合发展成果,是发展海洋经济、展现乡村振兴成果的生动实践[28][29]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 发布《珠海市典型村建设十大案例》,涵盖万山区桂山村、高新区会同村、斗门井岸镇草朗村等示范点[32][33][34][35] - 案例展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的创新做法与成效,为全省全国乡村振兴提供"珠海样板"[36][37][38][39][40][41][42][43] - 桂山村石屋群改造为美丽庭院,发展"营地+团建+研学"新业态;会同村保留岭南古村风貌,提升餐饮活力;草朗村实施11项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提升村民幸福感[32][33][34][35] 科技与人才创新 - 三位"乡村振兴"追梦人代表分享良种鱼苗培育、粤港农业合作、海水鱼高原养殖等科技兴渔故事,展现新农人多元奋进的时代精神[44][45][46][47] - 十位港澳青年创业代表分享"农业+文旅"、"农业+科技"等领域创新理念,珠海市农业农村局赠送"创业金钥匙",鼓励港澳青年扎根珠海乡村[50][51][52][53] - 港澳青年实地考察港珠澳农业示范园新技术,登上"格盛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体验"耕海牧渔",感受渔业发展动能[54][55] 产业合作与经贸通道 - 活动现场集中签约乡村振兴及现代农业项目,总投资超亿元,覆盖"珠海年鱼鲜活速运合作"、"香港-珠海有机农业合作"、"年鱼购销与科技合作"等领域[117][118][119] - 港珠澳大桥生鲜冷链通道开通后,越南龙虾、新西兰海鲜等全球生鲜产品可在48小时内经港澳机场入境,直达大湾区餐桌,强化珠海作为珠江西岸冷链产品集散中心的地位[96][97][98][101][102][103] - 香港九龙冰室现场签下20吨采购意向,品珍科技联合东方甄选直播两天售出超30万条海鲈,销售额突破800万元[86][87]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珠海将"珠海年鱼"和"白蕉海鲈"列为重点品牌,通过联合羊城晚报推出"粤味明珠"专题、举办美食分享会与大型直播等举措提升品牌年轻化形象[84][85] - 发布"流渔"品牌Logo,推动港澳流动渔民渔获品牌化、数字化,从"粗放销售"转向"文化营销",提升产品附加值[111][112][113] - 集元水产新工业园引入首条智能自动化生产线,效率提升300%,配套冷库储量超21万吨,助推白蕉海鲈全产业链产值达186亿元[107][108] 海洋经济发展 - 珠海在全国首创"标准海"模式,打造"拿海即开工、完工即投产"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样板区,2024年全市海域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6%[89][90][91] - 深海养殖水体、产量、产值预计实现"三个倍增","格盛1号"等智能化养殖平台构成"蓝色粮仓",海洋牧场"珠海范式"加速成型[89][90][92][93] - 五款融合珠海元素的2026年年鱼礼盒亮相,涵盖万山金鲳、金湾黄立鱼、斗门鳗鱼等品类,"年鱼经济"已成为珠海农业支柱产业[105][106][108]
广东“海”挺好,解锁蓝色经济新丰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8:03
行业核心观点 - 行业正经历从传统捕捞向现代化“耕海牧渔”的深刻变革,科技赋能、海洋牧场和智能监测是核心驱动力 [1] - 行业在海水种业和现代化养殖装备领域取得全国领先地位,支撑海洋经济持续增长 [2] 行业技术革新 - 行业通过科技赋能、海洋牧场、智能监测和生态养护实现生产方式革新 [1] - 行业在抗风浪网箱等技术上全国领先,已累计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6396个,数量居全国第一 [2] 行业生产规模 - 行业海水鱼类苗种产量和虾苗产量连续7年稳居全国首位 [2] - 2024年行业海水鱼苗产量达67.96亿尾,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 [2] 行业经济表现 - 行业海洋生产总值率先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 [2] - 行业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达19% [2]
广东培育“千百十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3 15:19
蜜柚产业丰收 - 梅州大埔蜜柚种植基地预计总产量突破35万吨,产量再创新高 [1] - 单个柚园案例显示,800多亩柚园预计总产量达200万斤 [1] 千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 广东省重点培育10个千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粮食为其中之一 [2] - 2024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55.1万亩,比上年增加10.9万亩,增长0.3% [2] - 2024年全省粮食单产391.5公斤/亩,比上年增加7.2公斤/亩,增长1.9% [2] - 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313.4万吨,比上年增产28.2万吨,增长2.2%,达2006年以来历史高位 [2] - 荔枝产业被列为千亿级集群,全省荔枝栽培面积约423万亩,产量超160万吨 [3] - 荔枝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180万人 [3] - 海洋渔业作为千亿级集群,2024年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增长5.47%,增速创10年新高 [4] - 深水网箱养殖产量和工厂化养殖产量实现3年翻一番 [4] - 阳西县海水鱼苗年产量占全省市场份额超60%,种苗生产场增至202个,面积约2万亩 [4] 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 广州市花卉产业年交易额已超过150亿元 [6] - 白云区蝴蝶兰产业园亩产值高达50万元 [6] - 黄埔区立达尔公司从万寿菊提取叶黄素,年产值超4亿元 [6] - 茂名化州化橘红产业建成2个万亩高标准种植基地,良种覆盖率达98% [6] - 化橘红开发出200多种产品,加工转化率达100%,2024年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 [6] - 珠海“白蕉海鲈”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86亿元 [6] - 东方甄选生鲜号白蕉海鲈溯源专场创下单日销售额650万元 [6] - 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总投资超26亿元 [6] 十亿级特色农业产业 - 潮州凤凰单丛茶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89亿元,带动超20万人就业 [8] - 当地投入近200万元资金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宣传 [8] - 肇庆高要区2025年肉桂种植面积达70.05万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52.5亿元 [8] - 通过加工小规格桂枝带动桂农亩增收约4000元 [8] - 阳春市春砂仁2024年种植面积9.51万亩,鲜果产量3631吨,农业产值14.38亿元 [9] - 当地成功打造21个春砂仁品牌,其中8个获评省级品牌 [9] - 河源连平鹰嘴蜜桃种植面积达8.8万亩,年产值突破21亿元,带动8100余户桃农增收 [9] - 产业培育出古坑、小水等4个“亿元村” [9]
谁是火锅赛道的“流量王”?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臻品来了
南方农村报· 2025-09-20 12:05
活动概述 - 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区域公用品牌“广东鲜品”携金鲳鱼、海鲈鱼等核心产品亮相第21届中国火锅产业大会 [15][16][17] - 活动于9月21日在重庆市两江新区高科希尔顿举行,并在珮姐重庆火锅店开展品鉴活动 [20][21][22] - 活动旨在推动广东海鲜产品在火锅行业的推广,助力其成为火锅赛道的“流量王” [44][45][46] 活动内容与亮点 - 活动特邀重庆火锅名厨演绎金鲳鱼、海鲈鱼的多种创新涮煮方式,如麻辣金鲳鱼片、鲜椒海鲈鱼卷、双味鱼滑等 [26][27][28] - 在珮姐火锅店打造渝粤风味融合品鉴区,推出“粤鲜金鲳鱼麻辣锅”和“海鲈鱼菌汤锅”双锅底定制 [30][31][32] - 活动采用“权威推介+深度场景品鉴”的组合形式,让嘉宾体验“粤鲜入渝”带来的味蕾新体验 [17][31][32] 核心产品优势 - 湛江金鲳鱼被誉为“海鲜中的黄金”,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仅一根主刺的特点,全国每3条金鲳鱼中就有1条来自湛江 [7][8][36] - 珠海白蕉海鲈生长在咸淡水交汇的珠江口海域,肉质紧实弹嫩,年产量占全国60%以上 [9][10][36] - 产品依托成熟的冷链物流运输,能从广东海域快速送达重庆市场 [37][38][39] 品牌战略与行业意义 - 2024年广东省率先打造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区域公用品牌“广东鲜品”,建立了品牌全域联动、资源全域协同的新模式 [41][42] - 此次活动是“广东鲜品”品牌推广的系列行动之一,上一站曾进入上海市场,此次旨在拉近广东鲜品企业与重庆市场的距离 [23][43][44] - 活动契合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喜悦氛围和秋分节气,是丰收季里的鲜味共享和味觉献礼 [24][25]
珠海打造“年鱼经济”城市IP,“媒体+”助力鱼经济破圈
搜狐财经· 2025-09-16 11:21
政策背景与战略规划 - 广东省印发《"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媒体传播力和连接力推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1][3] - 珠海市配套发布《珠海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要点》,重点推进"珠海年鱼"及预制菜节庆经济活动 [1][3] - 方案涵盖市场开拓、品牌塑造、科技赋能和智库支持等全方位布局 [3] 白蕉海鲈产业基础与规模 - 斗门区海鲈养殖面积超3.9万亩,年产量占全国60%以上 [6] - 形成"龙头企业+基地+渔户"产业模式,实现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全产业链条 [6] - 白蕉海鲈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提升至186亿元 [12] 媒体+品牌传播实践 - 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通过短视频、直播、条漫、小程序游戏等形式提升品牌曝光度 [8][9] - 全网话题曝光量累计超7亿人次,包括"白蕉海鲈一桌宴""主播带你吃年鱼"等热门内容 [9] - 广东广播电视台《从农场到餐桌》栏目促成集元水产与九龙冰室茶餐厅达成年采购20吨合作意向 [1] 直播与销售成效 - 品珍科技联合东方甄选生鲜号开展白蕉海鲈溯源直播,两天销量超30万条,全渠道销售额破800万元 [3] - 白蕉海鲈销售区域从粤港澳大湾区扩展至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城市群及陕西、黑龙江等地 [12] 年鱼经济与文化赋能 - 广东首倡"年鱼经济",通过场景化营销创新水产品消费形式,结合"年年有余"传统文化符号 [4][8] - 珠海举办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将白蕉海鲈升维为区域文化IP [8] - 2025年珠海创新融合丰收节与年鱼大会"双IP",打造全国首个"丰收+年鱼"主题品牌 [10] 产业升级与区域拓展 - 珠海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深远海养殖转型,2024年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深海养殖水体实现翻倍 [10] - 借鉴白蕉海鲈模式,推动金湾黄立鱼、万山金鲳鱼、乾务鳗鱼等本土水产品牌全国化 [10] - 开渔季活动升级为城市级IP,通过开渔宴、美食市集等活动提升海鲜饮食文化影响力 [11] 跨领域合作案例 - 联合南方都市报举办"国鲈食尚"美食分享会及直播带货活动 [11] - 联合羊城晚报开展"粤味明珠"推广活动,深度挖掘饮食文化与品牌价值 [11] - 珠海市商务局联合传媒集团开展"绿美集市"系列活动,带动农产品销售 [12]
媒体+年鱼!白蕉海鲈游进东方甄选,单日卖了650万元!
南方农村报· 2025-09-06 14:05
直播销售表现 - 东方甄选生鲜号白蕉海鲈鱼溯源专场单日斩获6.5万订单[7][33] 销售额达650万元[8][9][34] 开播两小时销售额突破200万元[24][25] - 活动由广东品珍鲜活科技与东方甄选联合举办[27] 采用塘头直销模式实现从捕捞到发货全程无缝衔接[18][19][20] 产品均为9月新鲜捕捞的海鲈[28] 产品与产地优势 - 白蕉海鲈是珠海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0] 斗门地区养殖面积超3.9万亩[42] 年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43] 白蕉镇为全国最大海鲈产区[43] - 产品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特点[30] 企业基于营养价值与市场潜力提前五六年布局当地合作[31][32] 产业升级与支持 - 产业采用"龙头企业+基地+渔户"模式带动近半数农户增收[45] 珠海市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47] - 2024年2月获批"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48][49] 实现种苗本地化突破(首批300万尾本土研发苗种交付)[51][52] - 格力定制智能自动化生产线投产[54][55] 覆盖去鳞/去鳃/去内脏及分拣包装全流程自动化[58][59][60][61] 物流与市场拓展 - 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总投资超26亿元[63] 规划用地523亩[63] 预计年交易量400万吨、年交易额200亿元[64] - 项目依"海吉星3.0"标准建设[64] 将填补珠西区域农产品流通枢纽空白[65] 提升大湾区农产品集散与冷链物流能力[65][66]
白蕉海鲈溯源直播拓销路 2小时销售额破200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5:22
直播活动与销售业绩 - 公司与东方甄选生鲜号联合举办白蕉海鲈鱼溯源专场直播活动,为期两天并获得白蕉镇渔业协会支持 [1] - 直播开播2小时销售额已突破200万元,产品均为9月捕捞生产 [1] - 直播模式包括现场捕捞、分拣、下单和发货无缝衔接,实现48小时发货的新鲜保障 [1][2] 白蕉海鲈产业规模与地位 - 斗门鲈鱼养殖面积超3.9万亩,年产量占全国60%以上,白蕉镇是全国最大的海鲈产区 [1] - 白蕉海鲈是珠海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采用“龙头企业+基地+渔户”模式带动半数农民致富 [1] - 珠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海鲈产业化发展扶持资金400万元,产业示范园已晋级国家级平台支持 [1] 生鲜电商新模式与产业升级 - 生鲜电商通过直播溯源、实时捕捞等新型营销模式推动广东渔业加速升级 [2] - “鱼从水中到家中”的模式展现出广东水产在全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2] - 公司旗下品牌已依托“粤菜师傅”工程成功研发多款海鲈鱼预制菜产品,推动农产品食品化转型 [2]
打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广东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南方农村报· 2025-07-30 17:31
核心观点 - 广东推进"百千万工程" 着力培育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多个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1][3][7][8] 规划引领 - 启动农业强省规划、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五五"规划及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编制 完善金融、科技、用地、人才等扶持政策体系 [11][12][13] 稳产保供 - 压实粮食安全责任 推进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和甘薯产量提升 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管护机制 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 [14][15][16][17][18][19] 海洋牧场建设 - 以抗风浪重力式网箱为主攻方向推进深远海养殖基地建设 打造海水种业"南繁硅谷" 创建全国首个渔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区 建设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认证中心 [20][21][22][23][24][25][26] 经营主体培育 - 分级培育1500家农业骨干企业 争创全国"链主"企业 构建农业科技企业库 开展标杆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培育 加强现代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 [27][28][29][30][31] 乡村新业态发展 - 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和产地准出 补强冷链物流短板 开展"媒体+"赋能行动和"千名网红带货行动" 探索农文旅整村运营和返乡创客定制开发 [32][33][34][35][36][37][38][39] 产业支撑体系 - 推进"粤强种芯"和"粤强农装"工程 创建国家"农高区" 构建"政银保担基企"金融支农格局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重点项目库建设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计划 [40][41][42][43][44][45]
珠海强枢纽:珠西城市“抱团”打造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21:39
珠西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战略合作 - 珠海市国资委与深农投集团签署《建设珠西农产品流通体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东省农业基金、深农投集团、珠海农控集团、运通资本签署《共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流通保供环网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斗门区政府、深农集团、珠海农控集团签署《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农投集团等9家涉农国企签署《珠西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 - 协议旨在整合资源,通过多元合作模式提升珠西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与现代化水平,保障区域农产品供应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1] 珠海城市功能与产业协同升级 - 珠海从"生产基地"升级为"流通枢纽",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2] - 流通体系建设将促进珠海农业与食品加工、物流、电商等产业融合,形成更完整产业链条,向农业高端价值链攀升[2] 区域协同发展重塑流通格局 - 区域协同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优势互补,珠海提出打造协同港澳、辐射粤西珠西、联动大西南的生产性服务业新高地[4] - 珠西农产品流通保供体系将联动深圳、珠海、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云浮等地国资国企和农业产业资源[4] 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架构 - 构建"(1+N+x)×A1×A2×A3×……"模式,包括核心枢纽市场、产地集配中心、次终端集群及多服务支持平台[4][5][6] - "1"指在珠海建设国际领先的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N"指珠西各城市建设特色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x"指多样化农产品销售次终端集群[4][5][6] - 多服务支持平台包括基金及融资平台、产业资本运作平台、进出口贸易服务体系、离岸现货交易体系、数字化基座等[6] 金融创新与项目投资 - 广东省农业基金联合深农投集团、珠海农控集团及运通资本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流通保供环网基金,重点投资省内农产品流通保供项目[8] - 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总投资超26亿元,占地面积约523亩,按"海吉星3.0"标准打造,预计年交易量超400万吨、交易额超200亿元[9] 项目定位与预期效益 - 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定位为全品类一站式采购中心、港澳农产品保供核心基地及珠西农海产品流通加工高地[8] - 项目建成后将填补珠西区域综合性农产品流通枢纽空白,提升区域农产品集散与冷链保障能力,服务大湾区优质农产品需求[9]
珠海海洋经济突破千亿大关,耕海牧渔打造“蓝色粮仓”
搜狐财经· 2025-05-15 17:45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珠海海洋生产总值达千亿元,占全市GDP的22.3%,贡献率26.4%,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 [1] - 海洋经济呈现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占比分别为2.4%、40.4%和57.2% [1] - 珠海围绕"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目标,推进海洋管理改革、空间布局优化及新质生产力培育 [1] 细分产业数据 渔业养殖 - 2024年海域养殖产量4.97万吨,同比增长97% [1] - 2025年一季度水产品总产量10.22万吨,同比增长6.4%,增速居全省前3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海水养殖水体规模达116.5万立方米 [1] 滨海旅游 - 2024年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19.2%),旅游收入640亿元(+21.4%),横琴长隆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 - 2025年"五一"期间海岛旅游数据创历史新高 [2] 其他海洋产业 - 海洋交通运输业:2024年珠海港货物吞吐量1.26亿吨(+5.7%) [2] - 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2024年规上企业产值163亿元(+4.1%) [2] - 海洋新能源:2024年海上风电发电量13.6亿度(+18.3%) [2] 区域发展动态 - 香洲区:推进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入驻企业包括朗诚科技等"小巨人"企业 [3] - 金湾区:谋划2.7万亩海域养殖及悦禾海洋综合体等项目 [3] - 斗门区:发展河口渔业经济,"斗门鳗鱼""斗门笋壳鱼"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3] - 高新区:南方海洋实验室(珠海)科研任务稳步推进 [3] - 万山区:渔业产值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 [3] - 经开区:聚焦临港石化和海工装备制造产业 [3] 金融与政策支持 - 珠海挂牌珠三角首家海洋支行,2024年涉海企业贷款金额665.62亿元(+4.96%) [3] - 2025年一季度涉海企业贷款投放超200亿元 [3] - 推广"标准海供应"模式,2024-2025Q1获批用海项目48宗,面积4142.69公顷 [4] 战略规划与平台建设 - 珠海提出"12345"海洋工作思路,推动陆海联动及"三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 [4][5] - 依托南方海洋实验室、国家海洋试验场等4大平台发展新质生产力 [4][5] - 目标打造产业海洋、科技海洋、丰收海洋、美丽海洋、平安海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