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靶向发力整治突出问题 构建“三资”防线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系统性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等方面突出问题治理。黑龙江省齐齐 哈尔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全会精神,在全市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靶向发力,一体贯通监督、办 案、整改、治理,切实守好村集体"家底子",扎紧惠农"钱袋子",全力打通乡村振兴发展"中梗阻"。 压实各方责任,摸清问题底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纪委监委组织力量下沉一线,开展靶向监督,助推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图为近日,该市泰来县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了解涉 农部门履职情况。单良 摄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纪委监委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推动职能部门开展"拉网式"清查,全面摸清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底数。图为近日,该市依安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太东乡沿江村向村干部了解有关情况。高琪越 摄 全面深入推进资源"智慧核验"各项工作,努力实现"颗粒归仓",全力绘制全市村集体资源"全景图",做到集体资源"一本清账、一图可视",切实维护农民合 法权益……今年7月,黑龙江省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暨农村集体资源"智慧核验"业务培训 ...
【兴平】 “查改治”协同 守好村集体“钱袋子”
陕西日报· 2025-10-28 06:53
此前,西吴街道马村拆迁后遗留的近2万平方米商业用房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本是村集体经济发展 的重要资源,却未能有效利用。关注到这一问题后,西吴街道纪工委督促街道主动作为,对闲置资产进 行科学合理盘活。 "村里拆迁后,那么大一片商业用房一直空着,我们看着都心疼。如今,商业用房改建成集贸市场 了,我们不仅买东西方便了,还能在市场里经营摊位增加收入。"10月20日,兴平市西吴街道马村村民 冯展宁在同记者交流时说。 西吴街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与马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专业的商业运营管理公司, 于今年5月将商业用房建成兴隆里集贸市场,打造生鲜蔬果区、日用百货区、特色餐饮区、便民服务 区,实现了"一站式购物、多样化服务"的多业态经营模式。建设过程中,西吴街道纪工委全程跟进监 督,确保项目规划合理、建设规范、资金使用透明。 兴平市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让农村资产发挥更大效益,更好惠及群众。 大到土地、门面房,小到桌子、电脑,只有村集体"家底"摸清了,"三资"管理才能更规范。在兴平 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兴平市农业农村局定期开展全市农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掌握集 体资产的存量、价值与实际使用状况。 在农村 ...
业务聚焦丨靶向施治督促守好农村集体家底
核心观点 - 河南省卢氏县通过系统整治和监督机制创新 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盘活集体资产并提升集体经济收入 [1][2][3] 资产清查与责任落实 - 卢氏县推动全县19个乡镇271个村(社区)对集体资金 资产 资源进行全面清查 盘清39.89亿元集体资产 [1] - 压实主体责任 通过工作调度 下发提醒函 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及实地督导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履行监管责任 [1] - 督促各村(社区)通过公开栏 微信群等及时公开公示“三资”管理使用情况 保障群众知情权 参与权和监督权 [1] 监督整合与问题查处 - 强化纪检监察监督与巡察监督 审计监督贯通协同 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196个 [2] - 采取县 乡 村三级联动及多种核查方式 全面梳理突出问题并建立台账动态销号 [2] - 2024年以来查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风腐问题136个 批评教育和处理167人 立案93人 党纪政务处分87人 追缴资金400余万元 [2] 智慧监管与制度建设 - 联合开发农村集体“三资”智慧化监督管理平台 应用九大系统实现实时公开 规范流程和智能预警 平台已推送预警信息524条 [3] - 加强类案分析 查找制度薄弱点与风险点 建立完善规范化管理办法及实施意见等制度机制69项 [3] 治理成效与经济收益 - 监管机制创新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截至目前共盘活集体资产资源71处 实现年增收305.1万元 [3] - 47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 [3]
四川资阳:联动监督守护农村集体“三资”
监督检查行动 - 资阳市纪委监委统筹开展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突出问题监督检查,采取"纪巡财审"联动监督方式,整合多部门力量组建监督组直插基层一线 [1] - 监督组通过座谈交流、查阅资料、数据比对、个别访谈等方式排查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突出问题 [1] - 截至目前,监督发现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突出问题1400余个,党纪政务处分23人,清退资金45.78万元 [2] 财务管理问题排查重点 - 重点排查财务制度执行不规范、财务收支管理混乱、截留私分、虚报套取集体资金等问题 [1] - 特别关注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及"账外账"、虚假列支等行为 [1] - 排查以借款、垫资、合作经营等名义故意长期拖欠或变相占用集体资金,违规出借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套利等行为 [1] - 推动整治财务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完整等问题 [1] 资产资源与工程项目问题排查 - 围绕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集体债权债务管控、农村工程项目建设等进行排查 [2] - 排查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拍卖及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垄断包""人情包""权力包"问题 [2] - 排查以虚假债务核销不合理开支、个人债务转嫁村集体等问题 [2] - 排查村级建制调整、合村并居、村改居过程中资产管理和处置不规范等问题 [2] - 排查超期发包、低价发包、违规占地用地以及在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问题 [2] 制度建设与系统治理 - 针对监督发现的问题,资阳市纪委监委向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6份 [2] - 督促健全完善《资阳市村级财务管理办法》等制度机制15项 [2] - 推动行业部门深化系统治理、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2]
群众工作札记 | “糊涂账”终变“明白账”
事件概述 - 河南省禹州市高庙董村第三村民小组原组长董某因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被查处,涉案资金包括违规领取耕地地力补贴17505.04元、不按规定发放个人工资20100元以及未上交村集体的土地流转金等20余万元 [1][2] - 事件起因于村民集体上访,反映董某任职期间账目从未公开,其辞职后公示的账目混乱不清,引发群众不满 [1] - 镇纪委成立核查组进行调查,最终董某及其他3名村干部受到处理,涉案资金被全部追回 [1][2] 行业普遍问题分析 - 高庙董村案例反映的集体资金“坐收坐支”问题在其他村(社区)也普遍存在 [2] - 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以及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2] 监管措施与整改机制 - 公司推动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督机制,整合纪检、组织、民政、财政和农业农村等部门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线索互移、联合核查、整改共促” [2] - 优化“民生监督平台”运行管理,强化群众监督,确保村集体资金流向、资产处置、资源发包等关键环节公开透明 [3] - 推动建立“反映—核查—整改—公示”闭环机制,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有效整改 [3] 整治成效 - 今年以来,通过深化突出问题整治,公司共查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43件 [3] - 批评教育和处理72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38人,组织处理34人,留置1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 [3] - 举措有效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3]
严管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哨)
人民日报· 2025-09-16 07:05
事件概述 - 广西梧州市蒙山县某村村民小组组长钟某某因挪用集体资金被查处 最终因挪用资金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被责令退赔全部挪用款项57.72万元 [1] - 事件源于2018年该村民小组将一笔集体征地补偿款及土地租金暂存于钟某某个人账户 后钟某某在已办好对公账户的情况下未将资金转存 [1] - 钟某某擅自将资金转借他人收取利息 并挪用于购置车辆及首饰、生活开支、偿还个人债务等 后在村民小组确定资金使用方案时因无法凑齐款项而失联 [1] 管理与制度启示 - 本案暴露了村级“小微权力”因监督和公开不到位而可能滋生挪用侵占等行为的问题 警示不能以信任代替监督 [2] - 基层干部应以案为鉴 纪检监察机关需以精准监督促进村集体“三资”管理更规范有序 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 - 蒙山县纪委监委在案件处理后推动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相关制度 强化以案促改促治 [1]
河北邯郸邯山区:监督守护村集体“三资”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与整改 - 河北省邯山区纪委监委联合多部门排查发现农村集体“三资”领域存在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格、资产处置不规范、资产运营效益不佳、发包程序不规范等突出问题[1] - 对查摆出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已累计整改问题215个[1] - 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和村集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以解决问题[1] 制度建设与数字化监管 - 邯山区纪委监委督促健全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签订、“三资”监督管理等16项制度,以织密制度笼子并规范权力运行[1] - 将持续发挥联动监督作用,督促使用全国农村财务管理系统,借助数字化手段加强全流程线上监管,为管理注入智慧动能[1]
在创新中狠抓落实丨黑龙江牡丹江强化集体“三资”监管 系统施治看住家底
核心观点 - 牡丹江市纪委监委通过强化监督和专项整治 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 提升透明度和使用效率 助力乡村振兴 [1][2][3][4] 监督整治措施 - 将突出问题纳入监督重点 开展集中整治 围绕资金管理 权力运行 问题整改等关键环节制定任务清单 [2] - 组成监督检查组深入59个乡镇街道 通过数据比对和拉网式排查 查处损害群众利益和侵占集体资产等违纪违法问题 [2] - 开展经济合同排查和债权债务清理行动 累计起底农村集体资源登记地块128.31万块 收回村级债权5146.42万元 化解村级债务1252.77万元 整改问题合同162份 [2] 制度建设与培训 - 通过纪检监察建议书和工作提示 推动完善"三资"规范化管理机制 补齐管理短板 [3] - 督促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 强化对村级财会人员和产权交易相关人员的政策法规解读及操作流程培训 [3] - 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将全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机动地及新增地源上线入库 避免暗箱操作和监管问题 [3] 成果与成效 - 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今年以来完成近4000笔交易 交易总额近1.1亿元 [3] - 盘活闲置资产 通过类案分析和问题剖析 推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4] - 村民可便捷了解村里闲置机动地发包和村厂房维修资金使用等情况 管理透明度显著提升 [1]
得意之笔丨破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难题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南省通过纪检监察机关主导、科技赋能和制度创新 构建了“查改治”一体贯通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新机制 有效破解了管理难题并提升了村集体资产价值 [5][6][14] 监管机制与工作格局 - 构建了省纪委监委履行监督专责 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协同监督 市县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的多方联动工作格局 [7] - 建立市县纪委监委协调推动、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乡镇党委政府具体实施、村组党员干部全程参与的工作机制以摸清土地“家底” [9] - 推动全省18个市县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制定集体产权“应上尽上”平台交易规定 实现集体土地流转线上竞价交易 [11] 科技赋能与平台建设 - 推进“机器管‘三资’”改革 建成全省统一监管平台 实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一网统管 [5][6] - 平台整合土地、合同、资金等数据 打造“以图管地”、“以网管账”、“以码管物”、“以平台管交易”的“四管”模式 [10][11] - 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识别超期合同、低价租赁等异常情况并发送预警 平台已向县级“监督一张网”自动推送办件信息13条 [10][12] - 将全省农村集体土地数据化 自动生成“土地电子身份证” 形成集体土地“一张图”实现动态监管 [10] 清查核实与数据整合 - 选取屯昌县先行试点 利用现有土地数据通过套图分析呈现未确权宗地 仅用1个月完成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清查核实工作 [7] - 通过“机器管‘三资’”平台 已核清农村集体所有权土地2280.75万亩 规范农村集体资金115.09亿元 [9] - 打破数据壁垒 汇集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林木权属、房地一体化等登记确权图以及行政村空间规划等图表形成详实资料 [8] 案件查处与警示教育 - 加大查办力度 对虚报冒领、侵占挪用、违规处置集体资产等违纪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并严肃追责 [13] - 通过组织旁听庭审、编发警示教育读本等方式 对近3000名村“两委”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以发挥震慑作用 [13] 制度完善与长效机制 - 坚持“查改治”一体贯通 通过通报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和推动建章立制来做深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 [14] - 督促相关部门印发文件 在全省开展超低价、超长期、不规范问题合同清理 持续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 [14] - 针对管理漏洞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 推动出台制度规定、成立产权交易中心和制定土地流转指导价以健全市场体系 [15] 实践成效与价值体现 - 三亚市吉阳区临春社区174.47亩农用地20年使用权以总价2632.1万元成交 租金同比溢价366.69% 较挂牌价溢价66.68% 创下“单价、总价、溢价”最高交易纪录 [5]
湖北房县:整治“三资”管理突出问题 守牢村集体资产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整治行动 -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纪委监委以“三资”信息化平台问题整改为抓手,全面排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风险隐患 [1] - 建立纪委统筹、部门联动、乡镇主责的整改责任体系,将账目登记不规范、平台操作不严谨等突出问题作为整治重点 [1] - 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强化警示教育、拓宽监督渠道等举措,将整治工作与规范基层权力运行、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结合 [2] 监督检查与整改成效 - 房县纪委监委已开展4轮监督检查,累计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87条 [1] - 通过监督检查督促整改70条问题,立行立改14条问题 [1] - 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对整改不力、进展迟缓的单位及时约谈提醒,对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坚持快查快处 [1] 规范化管理措施 - 各乡镇对照问题清单逐项剖析根源、细化整改措施,同步开展“三资”管理问题全域自查自纠 [1] - 严格规范平台报账流程,确保集体资产交易、资金使用等全流程在线留痕、规范透明 [1] - 以点带面深化基层“微腐败”治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末梢延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