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碳产业园
icon
搜索文档
安科瑞(300286) - 300286安科瑞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27
2025-10-27 16:32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8.37亿元,同比增长2.59%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21.31% [1] - 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20.67% [1]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4.56% [1]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667万元,同比增长15.2% [1] - 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6295万元,同比增长17.47% [1] - 前三季度毛利率47.73%,同比上升1.49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净利率22.96%,较上年同期上升3.55% [1] - 三季度期间费用2.2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26.47万元 [1] 业务结构与发展 - EMS 2.0、3.0及虚拟电厂平台业务占比提升,是增长核心 [1] - 传统EMS 1.0所属的传统产品与子系统业务有一定下滑 [1] - 国内业务聚焦轨道交通、石化等行业及零碳产业园,增长明确 [1] - 海外业务同比增长,重点布局东南亚、欧洲、巴西等市场 [1] - 数据中心领域提供电力监控、能耗管理等服务,典型项目单套体量通常为百万以上 [2] - 零碳产业园市场需求旺盛,公司提供虚拟电厂、光储充调度等服务 [2] 增长驱动与挑战 - 收入增长未达预期核心原因在于业务处于转型期,传统业务下滑拖累整体收入增速 [2] - 新业务相关项目有一定周期,部分订单处于推进阶段,尚未完全转化为收入 [2] - 大客户业务以EMS 3.0为核心抓手,后期复购率高,可带动硬件设备、系统等多产品销售 [2] - 大客户客户粘性强,可形成标准化方案复制到更多客户 [2]
探密远景零碳产业园
中国化工报· 2025-09-29 10:37
零碳产业园建设进展 - 远景科技集团与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合作打造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 利用当地风光资源实现可再生能源就地转化 园区80%能源由本地风电 光伏及储能直接供应 剩余20%通过电网交易实现100%绿色零碳能源供给 [2] -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形成"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条 2024年新能源产值达200.9亿元 实现翻倍增长 入园企业用电电价低于内蒙古自治区工商业标准电价 吸引华景 隆基等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落户 [3] - 在赤峰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项目 首期32万吨工程已投产 总规划152万吨 通过100%绿电直连技术解决新能源波动性与化工生产稳定性耦合难题 产品获得国际可再生氨认证并出口日本等亚太市场 [4][5] 技术创新与运营体系 - 构建由新型能源系统 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组成的创新体系 采用智能物联网源荷互动控制系统和能源岛技术 为园区提供稳定绿色能源 [2] - 应用AI驱动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 实现风光储与绿氢绿氨生产的动态耦合 将波动性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稳定易储运的绿氨 [5] - 通过绿电-绿氢-绿氨零碳工业链条 彻底摆脱传统合成氨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成为全球成本最低的绿色氢氨项目 [4] 全球业务拓展 - 在西班牙布局零碳氢能产业园 建设氢能装备工厂和完整绿氢产业链 拓展合成生物 绿色甲醇 可持续生物航油等前沿领域 [7] - 在江苏盐城建设百万吨级国家级绿色氢氨醇油示范基地 打造全球绿色合成产业集聚标杆 在巴西建设拉美首个零碳产业园 以生物航油为核心发展绿色燃料价值链 [7] - 零碳产业园模式已覆盖内蒙古 江苏 西班牙等多地 形成跨洲际的绿色产业生态网络 [7][8] 产业协同与经济效益 - 鄂尔多斯园区形成新能源产业集聚效应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3] - 赤峰项目吸引慕帆动力等企业形成属地化绿电制氢产业链 推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升级 [5] - 绿色氢氨产品获得国际市场需求 日本丸红商社签署长期供应协议 产品出口亚太市场 [5] 未来发展规划 - 赤峰产业园计划通过绿氢生产绿色甲醇和可持续航空燃料 推动清洁能源大规模产业化 [6] - 西班牙项目将为欧洲碳中和转型提供双引擎支持 拓展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 [7] - 全球多形态零碳产业园建设持续加速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零碳转型解决方案 [8]
观察·从贸易投资到高质量发展 中国与东盟合作不断向世界展示新型区域合作典范
央视网· 2025-09-21 10:23
中国-东盟博览会盛况 - 截至9月20日16时,参观人数已超26万 [1] - 东盟10国工商会领袖聚首,45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超3000家企业参展 [4] - 7个东盟国家设立国家馆,百余个重大投资项目和贸易订单签约,展馆面积达16万平方米 [4] - 马来西亚参展商表示已与南宁、杭州、东北等多地签署合作协议,认为中国市场巨大 [4] 双边贸易与投资 - 截至2024年,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6] - 2025年前8个月,中国东盟贸易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6] - 中国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与产能优势,与东盟的自然资源、年轻劳动力及制造能力形成强力互补 [6] 新兴领域合作 -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展示中心设立,清洁能源合作中心建设推进,多个新能源合作项目建成投产 [10] - 围绕零碳产业园、智能工厂、数字供应链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全面提速 [10] - 本届博览会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首次创设人工智能专馆 [10] - 柬埔寨参展商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推动其他国家的发展进步 [12] 制度框架与区域融合 - 2025年5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完成3.0版升级谈判,高质量实施RCEP进入第4年 [12] - 中国同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实现全面互免签证,人员交流往来日益频繁 [15] - 中老铁路客货运输量连续3年增长率超两位数,雅万高铁投入运营,印尼迈入高铁时代 [13] - 东盟水果丰富中国市场,中国蔬菜及温带水果亦受东盟市场欢迎 [13] 应对全球挑战与未来展望 - 面对美国关税政策冲击,中国与东盟通过产供链协同配合,成为彼此的“避风港”和“机遇地” [8] - 在数字、人工智能及绿色科技等前沿领域合作深化 [8] - 东盟国家在2025年5月的峰会上呼吁强化东盟中心地位,以包容和非歧视性准则深化与各方合作 [15] - 2026年将迎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5周年,新的五年行动计划已发布,旨在加强合作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 [17]
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电力行业是目前改革最活跃,市场机遇最突出的领域之一
证券时报网· 2025-09-13 11:10
电力行业改革与市场机遇 - 电力行业是目前改革最活跃且市场机遇最突出的领域之一 [1] - 电力行业已进入融合发展阶段 [1] 区域差异化发展策略 - 我国北方地区可主要发展车网互动 [1] - 南方地区因风光条件不够突出可主要发展零碳产业园 [1]
按下“加速键” 鲁西新区多措并举推动项目建设“提档加速”
齐鲁晚报网· 2025-09-10 16:28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鲁西新区通过优化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以强化保障推进项目,以项目加速度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势能 [1] 储能与绿色能源产业 - 零碳产业园项目专为长时储能电池和系统生产而建,旨在打造全球首个长时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 [6][7] - 模组厂房建设已实现所有单体全面封顶,正同步开展安装工程与地坪施工,为设备进场与投产做准备 [8] - 瑞特装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成为全国一流的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区 [11] - 办公楼1层混凝土浇灌已完成,2层正进行搭架与支模板作业 [12] - 海希储能项目拟建2条2.5GWh储能专用电芯生产线等,年产储能专用电芯5GWh、模组pack及储能系统装备3000套,将形成特色储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16] - 海希储能项目主体建筑已完成,排水设施准备施工,等待设备进厂 [17] 高端制造业项目 - 麦帝尔汽车紧固件项目着力打造汽车零配件研发、生产、销售基地,产品匹配福特、大众、特斯拉、奔驰、宝马等品牌中高端车型需求,服务于底盘悬挂、涡轮动力增强、精密变速传动等核心系统 [20] - 麦帝尔项目11号、12号车间已全面完工,10号车间内部施工完成80%以上 [21] - 1号线、3号线、5号线持续推进设备安装与调试,4号线已成功实现中试,2号线正式投入生产 [3] 生物医药与新材料产业 - 合泽药业年产30亿支高端注射剂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产能最大、技术领先的高端注射剂生产基地 [30] - 合泽药业项目各楼栋施工高效推进,多项工程接近收尾 [31] - 电场硅藻生态版面项目致力于建设4条第四代板材硅藻无机矿物板生产与深加工线,以及三深设施材料院士工作站和国家级防火材料区域检测中心 [24][25] - 电场硅藻生态版面项目配套工作有序开展,整体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 [26]
吞吐量突破1900万吨!盐城滨海港:江苏沿海经济带崛起的“蓝色增长极”
扬子晚报网· 2025-08-29 15:42
核心观点 - 盐城市滨海县通过发展海洋经济、建设LNG冷能交换中心、打造零碳产业园和海上风电母港等举措 推动蓝色新动能发展 实现产业规模和历史性跨越 [1][2][5][8] 港口与基础设施建设 - 滨海港通用码头三期工程总投资8亿元 建设10万吨级通用泊位1个 泊位总长310米 设计通过能力415万吨/年 其中散货270万吨/年 件杂货120万吨/年 [6] - 港区已建成10万吨级航道和8个码头泊位 综合货物通过能力4800万吨 20万吨级航道工程等项目正推进 目标形成以20万吨级航道和30万吨级泊位为龙头的格局 [6] - 2024年滨海港区货物吞吐量突破1900万吨 同比增长6.8% 煤炭、矿石、风电设备等重点货种贡献率显著提升 [5] - 新开通至阿联酋、约旦2条汽车滚装航线 着力打造区域重要物流枢纽 [5][8] LNG冷能利用 - 全国首家LNG冷能交换中心在滨海县建成 拥有年处理200万吨LNG、制冷功率38兆瓦的冷能供应装置 配套2.3公里冷能综合管廊 [2] - 冷能用于冻干果蔬、冷水养殖、冰雪乐园、海洋智算中心等项目 推动冷能梯级利用和国家级示范区建设 [2][7] - LNG冷能可通过技术有效捕获、储存与转化 提供大量冷能资源 [1] 海洋经济与产业项目 - 采用"陆海接力"养殖模式 在陆基培育鱼苗后转移至海洋牧场生态养殖 首批投放5万斤岱衢族大黄鱼苗 [2][3] - 打造休闲渔业运营体系和滨海渔旅创新业态 目标建设全国首个县级全域现代化海洋牧场 [3] - 集聚远景、上海电气、海力、立洋海上运维等产业链项目 快速形成海上风电产业链生态圈 [5] - 依托海洋智算中心 聚焦大模型、数据安全等领域 加强数字经济企业引育 [8] 新能源与零碳产业 - 远景风储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满产后可实现年产200台海上风机发电机组和2GWh磷酸铁锂储能产品 [4] - 一体推进电网改造和绿电直连线路建设 绿电全时段覆盖率提高到82% 探索发展离网型新能源体系 [7] - 探索"火电+CCUS"试点示范应用 发挥火电灵活调节和兜底保供作用 [7] - 加快创建绿色工厂、零碳工厂 招引有绿电绿证需求的企业 争创国家级零碳园区 [7] 战略布局与发展模式 - 构建"港口+产业+能源"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与国家电投煤电一体化、中国海油LNG等重大能源项目深度协同 [5] - 打造集绿能装备研发、制造、测试、认证、安装、运维于一体的海上风电母港 [5] - 高水平编制滨海港片区国土空间"1+6"详细规划 实现开发边界内外和陆海发展统筹 [8] - 促进对外贸易稳量提质 提升LNG保税罐周转效率 扩大保税进口和转口贸易业务量 推动设立保税仓 [8]
以项目之“速” 提发展之“效” 鲁西新区聚力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齐鲁晚报网· 2025-08-21 14:17
鲁西新区项目建设进展 - 鲁西新区以抓项目为关键抓手 紧扣经济发展主线 精准破解建设难题 全力畅通保障渠道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为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 海辰长时储能一体化项目 - 模组厂房已完成外墙安装与墙体抹灰 正进行门窗安装及消防施工 [5] - 宿舍楼处于墙体砌筑与消防施工阶段 [5] - 电极厂房已完成钢柱 钢梁及檩条安装 [6] - 项目专为长时储能电池和系统的生产制造而建 旨在打造长时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 [6] 年产10亿瓶大健康饮品项目 - 1/3/5线继续安装调试 4线实现中试 2线正式生产 [8] - 功能研发西侧新车间厂房主体完工 正在硬化地面 东侧新车间正在封顶 [8] - 产品覆盖功能水 果蔬汁 茶饮 苏打水等全品类饮品 争创全国大健康饮品标杆 [8] 富瑞特装绿色能源储存装备项目 - 办公楼推进基础回填与脚手架搭设 D1车间屋面顶板和行车梁安装 D2进行地面养护 [9] - D3 D7分别开展屋面钢丝网安装 D7同步喷防火涂料 [9] - 全部投产后将成为全国一流的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区 [9] 储能专用电芯项目 - 主体建筑完成 排水设施准备施工 等待设备 [11] - 建设2条2.5GWh储能专用电芯生产线 4条模组pack线 2条储能集装箱装配产线 [11] - 年产储能专用电芯50Wh 模组pack及储能系统装备3000套 形成储能设备制造研发与中试集群 [11] 汽车紧固件项目 - 10号车间正进行内部装修 计划9月底交付 11号12号车间已具备交付条件 设备计划10月初进场 [14] - 着力打造汽车零配件研发生产基地 满足高端车型需求 服务制动系统 转向系统 动力系统及底盘系统 [14] 碓演生态板项目 - 项目配套工作有序开展 整体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 [17] - 建设第四代板材硅模真空矿物板生产线4条 三深线特种材料院士工作站 国家级防火材料区域检测中心 [17] 沈药合泽药业高端注射剂项目 - 各楼层施工高效推进 多项工程接近收尾 [19] - 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产能最大 技术领先的高端注射剂产品基地 年产30亿支高端注射剂 [19]
东营开建绿电直连零碳产业园
人民日报· 2025-08-07 13:03
项目概况 - 山东东营市垦利区开建100%绿电直连的零碳产业园,建成后将实现清洁能源自给自足[1] - 产业园核心项目包括投资80亿元开工建设的40吉瓦时锂电池绿色智造基地[1] - 产业园涵盖锂电池材料、制造、储能及应用等锂电全产业链条上的其他项目[1] 技术模式 - 绿电直连模式为风电、光伏发电不进公共电网,直接通过专线点对点送进工厂[1] - 发电、布网、用能、储能在园区内一体化解决[1] - 通过风光耦合及构网型技术智能调节储存风光电力,可满足全年8000小时以上企业用能需求[1] 战略意义 - 东营市将推动高碳产业全链条降耗增效[1] - 项目旨在推进重工业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打造示范标杆[1]
山东东营开建绿电直连零碳产业园
人民日报· 2025-08-04 05:52
项目概况 - 山东东营市垦利区开建100%绿电直连的零碳产业园,建成后将实现清洁能源自给自足[1] - 项目核心为绿电直连模式,即风电、光伏发电不进入公共电网,直接通过专线点对点送入工厂,发电、布网、用能、储能在园区内解决[1] - 产业园包括投资80亿元开工建设的40吉瓦时锂电池绿色智造基地项目,以及锂电池材料、制造、储能及应用等锂电全产业链条上的其他项目[1] 技术模式与效益 - 产业园通过风光耦合及构网型技术,智能调节储存风光电力,可满足全年8000小时以上的企业用能需求[1] - 项目旨在推动高碳产业全链条降耗增效,为重工业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打造示范标杆[1]
全球首个全绿电直连零碳产业园开建
中国化工报· 2025-07-30 08:50
项目概况 - 全国首个100%绿电直连的零碳产业园在东营开建 [1] - 项目由宁德时代投资,一期核心为40GWh锂电池绿色智造基地 [1] - 一期项目预计明年建成投用,年产值可达260亿元,税收12亿元 [1] 项目影响与意义 - 项目将提升垦利区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 [1] - 项目能强力吸引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落地,推动产业转型 [1] - 项目旨在改变东营能源城市产业结构,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1] 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将以锂电池基地为核心,瞄准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储能装备制造等产业 [1] - 东营市将打造"一对一保姆式"服务体系 [1] - 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千亿级绿色锂电池上下游全产业链园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