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冥想
icon
搜索文档
正念投资公式:投资业绩=专业认知*情绪管理,乘号是关键秘诀︱重阳Talk Vol.15
重阳投资· 2025-07-07 15:25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一位特别的嘉宾,他是一位金融家,同时还是斯坦福大学正念减压认证导师,跨 界力度非常大。他将正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床,先阅读写作两个小时, 然后冥想一个小时,之后进入到一天忙碌的工作之中。长期正念冥想的习惯让他找到了更好的生命状 态,工作高效,充满活力。他就是百年保险资管董事长杨峻先生,最近他将自己的跨界体会写成了一本 书,书名叫《定力》,副标题是"正念投资,正念人生"。 本期播客由重阳投资合伙人舒泰峰主持,请杨总讲讲他的独特跨界故事以及正念对投资和生活的启发。 参与今天话题讨论的还有重阳投资基金经理谭伟。 【全文14070字,干货很多,但也很长。欢迎下载"小宇宙"APP,找到"重阳Talk"收听音频版。】 (一)为什么科技界和投资界的不少大佬都喜欢正念冥想? 舒泰峰: 在科技界和投资界很多知名大佬修习正念冥想,比如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桥水基金 的达里奥,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大佬都来修习正念冥想? 杨峻: 正念是麻省理工一位叫卡巴金的医学博士,在上世纪70 年代(1979年)创立正念减压中的一个疗 法。一开始是为抑郁症或长 ...
恢复能量最快的方式:冥想
洞见· 2025-06-17 19:36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 延伸阅读。 作者:yy 来源:每晚一卷书 (ID: JYXZ89896) 冥想,是坏情绪的终结者。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素年锦时朗读音频 心理学家黄仕明年轻时,是出了名的工作狂。 其他同事每周咨询时长在20~30个小时,可他却坚持每周40个小时以上,以至于消耗了大量心力。 年轻时还不觉什么,等35岁以后,他突然感到力不从心。 每次咨询结束,他只觉得心神疲惫。 为此,他尝试了很多方法来缓解,可效果都不如意。 直到他开始打坐静思,头疼脑热立刻得到减轻,精力也随着饱满起来。 也正是通过冥想,他拥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至工作,并一步步成为心理学家。 黄仕明说, 冥想,不仅可以让人保持内心安定,还能恢复精神能量。 现实中,每个人都置身于喧闹嘈杂的环境中,为了生计脚步匆忙。 时间久了,你就会疲于奔命,并为之透支能量,深陷烦恼和痛苦。 很多时候,只有静下来,才能感受到生命能量。 对任何人而言,冥想,都是恢复能量最快的方式。 01 冥想,治愈情绪 ...
心理学|如何重建心理边界,摆脱讨好型人格的束缚
经济观察报· 2025-06-09 08:40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探讨心理学领域关于心理边界的问题,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完成公司和行业分析的任务。 建议提供与公司经营、行业发展、市场动态或财务数据相关的文档内容,以便进行专业的投资分析。如需调整分析方向或获取其他类型的摘要,请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一个人内心强大的标志:情绪松弛
洞见· 2025-05-31 02:27
作者:瑾山月 来源: 每晚一卷书 (ID: JYXZ89896)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 延伸阅读。 把自己活成一条河。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亚楠 朗读音频 这两年网上有个梗:"一生都很关键的中国人"。 每到一个阶段,我们总被告知:关键时刻,千万别放松! 上学很关键,一懈怠就输在起跑线;工作很关键,一不小心就完蛋。 且不说一些人生大事,就连日常的吃喝拉撒,都不敢掉以轻心。 如此小心翼翼地活,压抑久了,碰上点事儿就容易崩溃。 其实,不止咱中国人。 美国心灵导师迈克尔·辛格,就在著作《清醒地活》中写道: " 人的情绪,由一定程度的焦虑、恐惧、爱以及不安全感构成。 " 你越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越容易紧张,越紧张就越容易痛苦迷茫。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拿"注意力"去喂养它。 只要不回应,所有的紧张、难过、悲伤、愤怒……都会慢慢枯萎。 迈克尔将毕生探索的经验,浓缩进了《清醒地活》这本书。 如果你也常常紧绷焦虑,这本书或许是你的救赎。 太紧绷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
冥想班正在收割白领
投资界· 2025-05-12 17:17
行业概况 - 中国疗愈经济规模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约60%的城市青年人有焦虑情绪,其中18%为中度或重度焦虑 [4] - 国内疗愈产业近两年出现爆发性增长,各类颂钵冥想班异常火爆 [4] - 行业处于井喷式发展期,从寺庙禅修到商业冥想馆的异化背后是人们对"停下来"的迫切需求 [3][15] 商业模式 - 网红瑜伽疗愈中心标配"洞穴式空间设计+有机素食套餐+心理学硕士导师"一站式服务,并在课程中提供朋友圈打卡拍照服务 [5] - 疗愈机构通过包装心理学/哲学/宗教概念、虚构导师头衔、自媒体矩阵传播、阶梯定价产品等商业手段吸引消费者 [12] - 衍生品市场活跃,包括瑜伽垫、沉香、蜡烛、香氛、能量水晶等商品,部分单品销量达"100+" [12] 用户画像 - 典型用户为36岁广告总监,每周花费699元参加高端冥想课程,但实际无法脱离工作思维 [8][9] - 28岁网红博主将冥想作为内容创作素材,携带专业拍摄设备参与课程,商品转化率是核心考量 [11][12] - 北上广深职场人群开始将冥想纳入KPI考核,例如"每周必须完成2次深度冥想" [7] 市场教育 - 硅谷精英文化影响显著,乔布斯1982年冥想照片仍具示范效应,扎克伯格每日30分钟冥想成为标杆案例 [6][7] - 正念冥想课程对心理困扰的缓解效果可持续6个月,但需专注投入而非流于形式 [14] - 专业瑜伽教师指出冥想需要长期练习以建立"观察者心态",与商业机构宣传的即时效果存在差异 [15] 行业争议 - 消费主义催生"伪休息"产业链,部分课程设计强化社交展示属性而非实际疗愈效果 [10][12] - 市场存在过度简化和盲目应用问题,忽略冥想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15] - 免费自然疗法(如20分钟公园散步)与付费冥想可能效果趋同,但商业包装显著提升溢价空间 [15]
4000元的冥想班,白领花钱买自我安慰
虎嗅· 2025-05-10 13:52
疗愈经济市场规模 - 中国疗愈经济规模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 [1] - 约60%的城市青年人有焦虑情绪 其中18%为中度或重度焦虑 [1] - 近两年国内疗愈产业出现爆发性增长 [1] 冥想行业现状 - 北上广深职场流行冥想和禅修风潮 部分公司将冥想纳入KPI考核 [3] - 网红瑜伽疗愈中心标配"洞穴式空间设计+有机素食套餐+心理学硕士导师"一站式服务 [1] - 冥想课程中安排摄影师为学员拍照 提供朋友圈打卡素材 [1] 用户画像与消费行为 - 典型用户为36岁广告总监 每周花费3999元参加高端冥想课程 [4][6] - 28岁时尚博主将冥想作为内容创作素材 相册存有32317张未发布废片 [7] - 消费者购买能量水晶 瑜伽垫等衍生品 单品销量达"100+" [9] 行业商业模式 - 机构套用心理学 哲学概念编造疗愈理论 包装导师人设 [9] - 通过自媒体矩阵传播 设计阶梯定价产品吸引消费者 [9] - 疗愈产业本质是提供情绪价值 心理疏导 帮助实现"心安" [12] 行业问题与争议 - 部分课程存在过度简化和盲目应用问题 忽略冥想原理 [11] - 商业空间付费冥想与免费"20分钟公园效应"效果可能无差异 [12] - 消费者购买"被规划好的放空"反而挤压真正休息时间 [12]
冥想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善良吗?
36氪· 2025-05-01 10:02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 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冥想往往意味着更加平和、安静和幸福。但是,这能推断出来冥想能提升人的道德感吗?直觉 上或许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却不是。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正念甚至会对冥想者的道德产生负面影 响。比如在伤害朋友后,一个人通过冥想可能会减少对朋友的愧疚感。因此,冥想有时候能提升道德 感,有时候会降低道德感。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决定如何冥想。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 有所启发。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冥想可以提升道德感。但在这个问题上,答案并不是统一的。 人们开始冥想的原因有很多:增加幸福感,减轻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很少一开始就是为了提升道德 感。但是,千百年来,从宗教角度看,冥想与道德提升是相辅相成的。 传统的说法是,冥想的人会对有害思想或行为所产生的痛苦更加敏感。这种观点认为,一个人越能减少 这种内部和外部的躁动,就越容易通过冥想来平静心灵。因此,基本假设是,你越冥想,就越有道德 感,你越有道德感,冥想就越好。冥想界的许多知名人士都相信,如果有更多的人冥想,世界就会变得 更美好。 但是,很多人也听说过精神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