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协作
搜索文档
中美日领跑!《全球企业创新指数2025》发布
科技日报· 2025-10-15 16:45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企业创新指数2025》报告在2025东湖论坛发布,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创新协作三个维度评估全球及中国领先企业在五大未来产业领域的创新格局 [1] - 全球未来产业创新呈现“东亚—北美—欧洲”三极格局,日本和美国构成第一梯队,中国与德国组成第二梯队 [2] - 中国未来产业创新资源高度集聚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三大区域,湖北位列全国第七 [3] 全球未来产业创新格局 - 日本与美国构成第一梯队,上榜企业总频次分别为143次和140次 [2] - 美国企业在未来信息与未来健康产业表现突出,在全球前50强中分别占据15席和25席 [2] - 中国以67次的上榜总频次位列全球第三,德国以45次位列第四 [2] - 全球前二十强企业格局整体稳定,各产业领军企业地位稳固 [2] 中国未来产业创新表现 - 中国在未来信息产业表现亮眼,共有3家企业跻身全球前十,14家企业进入全球前五十 [2] - 创新资源高度地理集聚,形成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三大区域为引领的发展格局 [3] - 湖北凭借工业底蕴与科教资源,以累计上榜6次的成绩位列全国第七 [3] 创新评估维度与产业发展路径 - 报告从知识创新(产出、影响与扩散)、技术创新(产出、质量与影响)与创新协作(主体规模、地位与协作水平)三个维度评估企业创新 [1] - 全球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沿两条路径推进:跨领域技术的系统融合与生态构建,以及专业方向的持续深耕 [2]
科技园的进化论
北京商报· 2025-09-19 00:40
全球科技园区协作趋势 - 全球科技园区正打破物理与地域边界,从孤立发展转向开放协同,国际企业入驻比例自2012年以来已增长3倍,体现出强烈的全球化联动趋势 [3] - 开放协作已成为园区发展的核心方法论,技术突破与理念革新正在重塑协作逻辑,IASP构建的网络已将世界各地的创新力量编织成有机共生的全球生态 [1][3] - 创新协作的进化轨迹清晰可辨,从区域协同到全球共生,从线下对接至智能联动 [1] 创新实践与模式探索 - 澳大利亚墨尔本创新区代表分享了以社区场景为核心的创新路径,将市集变成创新互动平台,推动居民、创业者与研究者并肩协作,以激活城市社区的创新潜力 [1][3] - 哥伦比亚麦德林通过Ruta N机构串联政府、企业、大学与国际网络,形成了以信息技术、健康科技和能源环保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模式 [3] - 合规适配、文化融合与本地化运营是全球园区开放协作的核心课题,墨尔本方案注重文化融合,麦德林案例则应对合规挑战 [4] 数字化与技术驱动转型 - 数字化浪潮正在改写园区间的协作规则,超过42%的园区将AI用于运营管理,数字化成为提升协作效率、拓展创新空间的关键工具 [5][7] - 未来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将从政策与空间优势转向创新服务能力、生态构建能力和人文吸引力,需重点推动“园区—城区—社区”三区融合 [5] - 中关村通过搭建数字化资源整合平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创新资源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匹配与共享 [5] 中关村的角色与创新生态 - 以中关村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园区探索出“产业、城市、人”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发起“中关村倡议”等行动,成为连接全球科技园的重要纽带,推动创新协作从松散交流迈向制度性共生 [1][10] - 中关村在原始创新领域成果亮眼,如540比特超导量子芯片、全球首款全尺寸拟人奔跑人形机器人“天工”,其背后是“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完整链条 [8] - 中关村探索“耐心资本”支撑硬科技项目,针对脑机接口、量子芯片等长周期项目探索政府投资基金的容错机制,为科技创新托底 [9][10]
IASP的世界之窗 | 科技园朋友圈的进化论
北京商报· 2025-09-18 21:32
全球创新协作趋势 - 全球科技园区正打破物理与地域边界,从孤立发展转向开放协同,国际企业入驻比例自2012年以来已增长3倍[4][5] - 开放协作成为园区发展核心方法论,墨尔本创新区通过将市集变为创新互动平台激活社区潜力,麦德林通过串联政府、企业、大学形成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4] - 合规适配、文化融合与本地化运营是全球园区开放协作的核心课题,中关村搭建的全球创新纽带可为跨地域协作提供本地化经验共享支撑[5] 技术驱动园区转型 - 数字化浪潮正改写协作规则,超过42%的园区将AI用于运营管理,数字化成为提升协作效率、拓展创新空间的关键工具[6] - 未来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从政策与空间优势转向创新服务能力、生态构建能力和人文吸引力,需推动园区—城区—社区三区融合[6] - 中关村通过搭建数字化资源整合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创新资源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实现资源高效匹配与共享[6] - 5G、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正通过全球园区网络加速落地,技术标准国际化适配和数据合规等挑战可依托园区间制度性协作破解[7] 中关村的创新模式与全球角色 - 中关村探索出产业、城市、人融合发展路径,并涌现出540比特超导量子芯片、全尺寸拟人奔跑人形机器人天工等顶尖成果[8][9] - 其创新依托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完整链条,通过有组织科研攻关机制快速推出世界领先的北脑一号、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11] - 中关村探索耐心资本支撑模式,针对脑机接口、量子芯片等长周期硬科技项目,探索政府投资基金的容错机制和早期投资[11] - 中关村在IASP2025世界大会上牵头发布IASP历史上首个中关村倡议,将有组织科研、耐心资本等经验分享给全球同行,从中国样本成长为连接全球创新网络的纽带[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