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区
搜索文档
华金资本:股东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约1034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20:18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约2729万股 约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7 92% [1] - 该股东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约1034万股 约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3% [1]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 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进行 [1] 公司财务与业务构成 - 公司市值为49亿元 [2] - 2025年1至6月份 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为电子器件制造业占比41 99% 投资与管理占比33 88% 公共设施服务业占比18 11% 科技园区占比4 14% 其他非主营业务占比1 88% [1]
东湖高新股价涨5.19%,南方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986.04万股浮盈赚取473.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12:01
公司股价表现 - 10月9日公司股价上涨5.19%,报收9.73元/股,成交金额3.12亿元,换手率3.10%,总市值103.75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3月19日,于1998年2月12日上市 [1]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科技园区、环保科技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运营维护,以及垃圾焚烧发电领域 [1]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环保科技板块占比53.88%,园区运营板块占比46.08%,数字科技板块占比0.05% [1] 主要流通股东动态 - 南方基金旗下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位列公司十大流通股东,该基金在二季度增持公司股票188万股 [2] - 截至二季度末,南方中证1000ETF持有公司股票986.04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0.92% [2] - 基于10月9日股价涨幅测算,该基金当日浮盈约473.3万元 [2] 相关基金产品表现 - 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成立于2016年9月29日,最新规模为649.53亿元 [2] - 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为28.58%,近一年收益率为34.04%,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3.79% [2] - 该基金基金经理崔蕾累计任职时间6年338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949.76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率为164.18% [3]
IASP2025年世界大会在京闭幕 签约42项中外合作项目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21:36
大会概况 - 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2025年世界大会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追求卓越——创新集群助力高质量发展” [1][3] - 大会搭建全球科技园区开放对话与务实合作的高端平台 促成一批实质性合作项目 [1] - 大会举办4场全体会议和15场平行论坛 围绕开放创新生态系统、城市与园区协同等关键议题展开讨论 [3] 与会规模与影响 - 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27个国家的演讲嘉宾参与 分享创新集群发展路径与合作机制 [3] - 大会发布《IASP2025北京中关村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倡议》即“中关村倡议” [1][3] - IASP首席执行官艾巴·伦德评价该倡议凝聚全球共识 代表科技园区未来发展方向 [4] 合作成果 - 大会现场签约促成42对中外科技园区及创新主体合作项目落地 [4] - 合作项目覆盖园区、孵化器、企业、高校等多类主体 涉及园区共建、技术转移、人才交流等多个领域 [4] - 合作项目涉及德国、意大利、新加坡、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4] 倡议内容与未来展望 - “中关村倡议”提出创新、绿色、智慧、人文、开放的“五个园区”理念 推动科技园区向“新质生产力策源地”跃升 [3] - IASP首次设置“地平线项目B2B链接中国” 助力中外企业跨领域跨国界合作加速落地 [5] - 下一届IASP世界大会将于2026年在法国索菲亚科技园举行 [5]
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世界大会闭幕,签约42项中外合作项目
新京报· 2025-09-19 17:41
大会核心成果 - 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2025年世界大会于9月19日在北京落幕,促成42项中外合作项目[1] - 大会搭建了全球科技园区开放对话与务实合作的高端平台,发布了《IASP2025北京中关村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倡议》和《中关村指数2025》[1] 合作项目详情 - 42项中外合作项目覆盖园区、孵化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类主体,涵盖园区共建、技术转移、人才交流、联合研发等多个领域[1] - 合作涉及德国、意大利、新加坡、韩国、匈牙利、沙特、古巴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1] - 具体合作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与古巴哈瓦那科技园、意大利千米红墙科技园、沙特达兰科技谷、德国波茨坦科技园签署合作备忘录[2] - 中关村科学城与新加坡榜鹅科技园、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科技园共建科创合作平台[2]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埃塞俄比亚农业研究院等机构达成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跨境产业化[2] 核心理念与未来规划 - 《中关村倡议》提出“五个园区”理念,即创新、绿色、智慧、人文、开放,旨在推动科技园区向“新质生产力策源地”跃升[1] - IASP首席执行官评价该倡议凝聚了全球共识,代表了科技园区未来发展的方向[1] - 下一届第43届IASP世界大会将于2026年在法国索菲亚科技园举行[2] - IASP主席高度评价本次大会,认为北京和中关村展示了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并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2]
IASP2025年世界大会闭幕 42项中外合作项目签约
北京商报· 2025-09-19 14:57
大会概况与核心成果 - 会议主题为“追求卓越——创新集群助力高质量发展”,历时五天,成功搭建全球科技园区开放对话与合作的高端平台 [1] - 大会促成42项中外合作项目,并发布《IASP2025北京中关村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倡议》 [1] - 会议安排7条科技参访路线,向国际嘉宾展示中关村软件园、生命科学园等多个科技园区 [1] 中关村发展指数表现 - 《中关村指数2025》正式发布,中关村综合指数提升至362.1,比上年增长32.7点 [1] - 中关村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达12.4%,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1] 会议议题与交流 - 大会围绕“开放创新生态系统”“城市与园区协同”等关键议题,举办了4场全体会议和15场平行论坛 [1] - 来自27个国家的嘉宾在会议上分享创新集群发展经验 [1] - 发布的“中关村倡议”提出构建“创新、绿色、智慧、人文、开放”五位一体的科技园区 [1] 国际合作项目细节 - 现场签约的42项中外合作项目覆盖园区共建、技术转移、联合研发等领域,涉及德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十余国 [2] - 中关村昌平园与古巴哈瓦那科技园、意大利千米红墙科技园等签署合作备忘录 [2] - 中关村科学城与新加坡榜鹅科技园等共建科创平台 [2] - IASP首次设置B2B对接环节,推动中外企业精准合作 [2]
除了头脑风暴,还有长城晚宴,全球科技园区领域顶级盛会走进昌平
新京报· 2025-09-19 13:19
活动概况 - 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2025年世界大会在昌平举行,吸引600余名全球科技园区代表、专家学者与企业领袖参与 [1] - 活动设置4场平行论坛,共同聚焦科技园区的多元角色与发展路径 [1] - 活动为与会嘉宾设置了6条科技与文化参访路线,以展示昌平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 [1] 科技展示与互动 - 驻昌企业松延动力带来的机器人互动展区吸引了众多目光 [2] - 科技路线增强了与参观者的互动性和参与感,促进跨界交流与资源共享 [1] - 现场设有科技狗互动等“沉浸式”活动,促进全球专家学者在古今交汇中共话创新未来 [2] 文化交流与融合 - 活动安排1条文化参访线路,引领嘉宾登临居庸关长城,感受中华文明与现代科技交融的氛围 [1] - 非正式晚宴在居庸关长城举行,呈现鼓乐表演《鼓动山河·礼迎四方》、《水袖舞》、《只此青绿》、川剧变脸、鱼灯舞巡游等精彩演出 [1] - 现场设有大明服饰秀、帝后巡关演出、古乐演奏、茶艺体验、非遗展示、文创市集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2]
科技园的进化论
北京商报· 2025-09-19 00:40
全球科技园区协作趋势 - 全球科技园区正打破物理与地域边界,从孤立发展转向开放协同,国际企业入驻比例自2012年以来已增长3倍,体现出强烈的全球化联动趋势 [3] - 开放协作已成为园区发展的核心方法论,技术突破与理念革新正在重塑协作逻辑,IASP构建的网络已将世界各地的创新力量编织成有机共生的全球生态 [1][3] - 创新协作的进化轨迹清晰可辨,从区域协同到全球共生,从线下对接至智能联动 [1] 创新实践与模式探索 - 澳大利亚墨尔本创新区代表分享了以社区场景为核心的创新路径,将市集变成创新互动平台,推动居民、创业者与研究者并肩协作,以激活城市社区的创新潜力 [1][3] - 哥伦比亚麦德林通过Ruta N机构串联政府、企业、大学与国际网络,形成了以信息技术、健康科技和能源环保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模式 [3] - 合规适配、文化融合与本地化运营是全球园区开放协作的核心课题,墨尔本方案注重文化融合,麦德林案例则应对合规挑战 [4] 数字化与技术驱动转型 - 数字化浪潮正在改写园区间的协作规则,超过42%的园区将AI用于运营管理,数字化成为提升协作效率、拓展创新空间的关键工具 [5][7] - 未来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将从政策与空间优势转向创新服务能力、生态构建能力和人文吸引力,需重点推动“园区—城区—社区”三区融合 [5] - 中关村通过搭建数字化资源整合平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创新资源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匹配与共享 [5] 中关村的角色与创新生态 - 以中关村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园区探索出“产业、城市、人”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发起“中关村倡议”等行动,成为连接全球科技园的重要纽带,推动创新协作从松散交流迈向制度性共生 [1][10] - 中关村在原始创新领域成果亮眼,如540比特超导量子芯片、全球首款全尺寸拟人奔跑人形机器人“天工”,其背后是“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完整链条 [8] - 中关村探索“耐心资本”支撑硬科技项目,针对脑机接口、量子芯片等长周期项目探索政府投资基金的容错机制,为科技创新托底 [9][10]
IASP的世界之窗 | 科技园朋友圈的进化论
北京商报· 2025-09-18 21:32
全球创新协作趋势 - 全球科技园区正打破物理与地域边界,从孤立发展转向开放协同,国际企业入驻比例自2012年以来已增长3倍[4][5] - 开放协作成为园区发展核心方法论,墨尔本创新区通过将市集变为创新互动平台激活社区潜力,麦德林通过串联政府、企业、大学形成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4] - 合规适配、文化融合与本地化运营是全球园区开放协作的核心课题,中关村搭建的全球创新纽带可为跨地域协作提供本地化经验共享支撑[5] 技术驱动园区转型 - 数字化浪潮正改写协作规则,超过42%的园区将AI用于运营管理,数字化成为提升协作效率、拓展创新空间的关键工具[6] - 未来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从政策与空间优势转向创新服务能力、生态构建能力和人文吸引力,需推动园区—城区—社区三区融合[6] - 中关村通过搭建数字化资源整合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创新资源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实现资源高效匹配与共享[6] - 5G、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正通过全球园区网络加速落地,技术标准国际化适配和数据合规等挑战可依托园区间制度性协作破解[7] 中关村的创新模式与全球角色 - 中关村探索出产业、城市、人融合发展路径,并涌现出540比特超导量子芯片、全尺寸拟人奔跑人形机器人天工等顶尖成果[8][9] - 其创新依托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完整链条,通过有组织科研攻关机制快速推出世界领先的北脑一号、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11] - 中关村探索耐心资本支撑模式,针对脑机接口、量子芯片等长周期硬科技项目,探索政府投资基金的容错机制和早期投资[11] - 中关村在IASP2025世界大会上牵头发布IASP历史上首个中关村倡议,将有组织科研、耐心资本等经验分享给全球同行,从中国样本成长为连接全球创新网络的纽带[1][12]
2024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近10万亿元
新京报· 2025-09-17 21:24
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贡献 - 2024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近10万亿元 约占中国国家高新区总收入的六分之一 [1][2] - 以不到北京市3%的土地贡献约三分之一的GDP [1][2] - 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始终排名第一 [2] 创新资源与研发投入 - 2024年中关村企业研发投入4785亿元 [1] - 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174.7件 [1] -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465亿元 [1] 产业生态与企业集聚 - 集聚上市公司532家 跨国公司总部116家 独角兽企业93家 [2] - 平均每天诞生科技型企业近130家 [2] - 建设25家标杆孵化器 26家概念验证平台 [2] 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 施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等地方法规 [1] - 近5年推出1500余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1] - 制定实施40余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 [1] 投资布局与资本运作 - 新设机器人等8只政府投资基金 [2] - 累计投决金额235亿元 带动社会资本近730亿元 [2] - 支持领军企业组建27个创新联合体 [2] 全球合作与战略倡议 - 发布《IASP2025北京中关村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倡议》 [2] - 呼吁全球科技园区共同构建协同创新网络 [2] - 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3]
IASP2025年世界大会在北京开幕 首次发布中关村倡议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6:47
大会基本信息 - 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2025年世界大会在北京开幕 这是该大会第四次在北京举办[1][3] - 大会主题为"追求卓越——创新集群助力高质量发展" 由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3] - 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约800名科技园区代表 专家学者 企业家参会[3] 中关村倡议核心内容 - 首次发布《IASP2025北京中关村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倡议》呼吁全球科技园区构建协同创新网络[1] - 提出建设创新园区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 - 倡导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 科技园区发展方向 - 建设智慧园区 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深度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3] - 建设开放园区 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 促进知识技术全球流动和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3] - 通过构建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共同体引领全球经济发展 增进人类共同福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