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海外权益授权
icon
搜索文档
恒瑞医药(01276):公司创新药管线海外权益授权给GSK,将显著增厚利润
群益证券· 2025-07-28 10: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恒瑞医药(01276.HK)评级为“Buy 买进”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创新药管线海外权益授权给 GSK,将显著增厚利润 [6] - 上调 2025 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年净利润 101 亿元、87.5 亿元、104 亿元,YOY +59.3%、 -13.3%、 +18.9%,EPS 分别为 1.52 元、1.32 元、1.56 元,H 估值分别为 41X/47X/40X,估值合理,维持“买进”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产业别为医药生物,2025 年 7 月 27 日 H 股价 68.05 港元,恒生指数 25388.4,股价 12 个月高/低为 74.65/0,总发行股数 6637.20 百万,H 股数 258.20 百万,H 市值 0.00 亿元,主要股东为江苏恒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23.29%),每股净值 7.37 元,股价/账面净值 9.24,一个月股价涨跌 22.39% [1] 产品组合 - 抗肿瘤产品占比 52.1%,神经科学产品占比 15.3%,造影剂产品占比 9.8% [2] 机构投资者占比 - 基金占流通 A 股比例 9.1%,一般法人占比 68.1% [3] 事件情况 - 7 月 28 日早间公司公告与 GSK 达成协议,将 HRS - 9821 项目全球独家权利(不包括中国大陆等地区)和至多 11 个项目全球独家许可的独家选择权(不包括中国大陆等地区)有偿许可给 GSK,GSK 支付 5 亿美元首付款,若所有项目行使选择权且里程碑实现,恒瑞有望获约 120 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还有销售提成 [6] 点评情况 - 快速收回资金,HRS - 9821 有望成大单品,该产品是潜在同类最佳 PDE3/4 抑制剂,处于临床一期,用于治疗 COPD,相关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 3843 万元,5 亿美元首付款可回流资金支持其余管线开发,增厚 2025 年业绩,国内上市后有望成大单品 [8] - 对外 BD 交易加速,管线价值将重估,今年已达成 3 笔交易,显示跨国药企对公司创新研发能力再认识,公司将融入全球药物创新网络,在研创新管线有望价值重估 [8]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 年纯利分别为 43.02 亿元、63.37 亿元、100.96 亿元、87.52 亿元、104.07 亿元,同比增减分别为 10.14%、47.28%、59.33%、 -13.32%、18.91% [11] - 2023 - 2027 年每股盈余分别为 0.68 元、1.00 元、1.52 元、1.32 元、1.57 元,同比增减分别为 11.48%、47.06%、52.11%、 -13.32%、18.91% [11] - 2023 - 2027 年 A 市盈率分别为 82.94X、56.40X、37.08X、42.77X、35.97X,H 市盈率 2025 - 2027 年分别为 40.85X、47.13X、39.63X [11] - 2023 - 2027 年股利分别为 0.20 元、0.20 元、0.30 元、0.26 元、0.31 元,股息率分别为 0.35%、0.35%、0.54%、0.47%、0.56% [11] - 报告还给出 2023 - 2027 年合并损益表、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 [14]
私募机构: 优质创新药资产成“非卖品”
中国证券报· 2025-06-13 04:42
行业趋势 - 创新药板块在港股和A股市场表现突出,私募机构投资情绪乐观并采取长线做多策略 [1] - 中国创新药行业经历深度调整后估值吸引力凸显,行业基本面与估值见底后对外授权(BD)交易井喷 [2] - 2024年跨国药企引入的创新药候选分子中31%来自中国企业,美国大型药企超5000万美元预付款交易中涉及中国研发资产的比例达30% [2] 商业模式 - 中国创新药企形成"产品上市销售"与"海外权益授权"双轮驱动商业模式,享受双重红利 [3] - "本土盈利+授权出海"的增长闭环推动中国创新药资产在全球交易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3] - 创新药领域打破新兴产业高位融资后产能过剩的循环,成为创造股东价值的前沿科技领域 [3] 市场表现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从历史低点反弹逾一倍,私募机构认为行情仍处于"市场价值再认识"初始阶段 [4] - 优质创新药资产价值重估远未结束,公私募机构修复医药资产配置权重的潜在加仓资金规模可观 [4] - 市场做多资金向"具备明确业绩兑现能力的标的"集中,形成估值修复、政策支持与机构长线做多的三重共振 [4] 投资策略 - 私募机构持续加仓创新药公司,重点布局细分领域龙头及有潜在BD项目的公司 [4][7] - 投资脉络包括细分领域龙头、具备强大营销能力的企业以及特色小型研发公司中的隐形冠军 [7] - 创新药投资策略分为"上半场顺势而为,下半场做情绪对手盘",短期情绪过热时逆势操作提升性价比 [7] 研发与估值 - 中国创新药企前期研发精准布局迎来收获期,某港股药企60亿美元BD交易创下纪录 [2] - 部分商业模式已验证的中大市值龙头企业仍处合理估值区间,估值中枢有望随双逻辑兑现持续上移 [7] - CXO行业可能是中国创新药产业爆发的最大受益者,具有全球竞争力的CXO龙头有望成为下阶段领涨品种 [8] 长期前景 - 私募机构推出医药主题基金,锁定拥有良好研发记录及全球优势的医药企业,严控估值与基本面匹配度 [5]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相较四年前高点仍处低位,中长期前景广阔 [7] - 研发红利陆续兑现为经营成果,A股和港股生物医药板块修复只是开始,后续空间值得期待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