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者文化

搜索文档
安克CEO跟我们聊了聊,特朗普阴影前业绩“爆表”的底层逻辑
虎嗅APP· 2025-04-29 22:04
核心观点 - 安克创新2024年营收247.1亿元同比增长41.14%,归母净利润21.14亿元同比增长30.93%,2025年一季度营收59.93亿元同比增长36.91%,归母净利润4.96亿元同比增长59.57% [6][7] - 公司采取多品类拓展及多领域创新策略,充电储能业务占比51%,智能创新业务占比25%,智能影音板块占比23% [10][13] - 公司注重人才育留和创新组织构建,研发投入21.08亿元占营收8.53%,研发人员占比53% [18] - 公司战略从"事大于人"转向"先人后事",强调一号位和核心团队的重要性 [34][40] - 公司价值观升级为"第一性、求极致、共成长",打造创造者文化 [43][47] - 公司通过价值链支持和价值分配机制吸引人才,2024年2000人分8亿奖金 [55][5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47.1亿元同比增长41.14%,归母净利润21.14亿元同比增长30.93%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9.93亿元同比增长36.91%,归母净利润4.96亿元同比增长59.57% [7] - 充电储能业务营收126.67亿元同比增长47%,智能创新业务营收63.36亿元同比增长39%,智能影音板块营收56.92亿元同比增长33% [13] - 研发投入21.08亿元同比增长49%,占营收8.53% [18] 业务战略 - 多品类拓展策略,从充电宝扩展到智能创新和智能影音领域 [10][13] - "浅海战略"定义年销售规模小于500亿美元的品类,如充电宝、扫地机器人、安防摄像头 [23] - 新赛道选择标准:有能力做到全球前三,与现有主航道有底层技术协同 [24] - 客户价值导向,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挖掘用户痛点 [26] - 利用1000万中高端家庭用户基础跨赛道发展 [29] 组织管理 - 从27个品类砍掉10个,转向"先人后事"策略 [17][34] - 强调一号位重要性,举例扫地机器人业务更换负责人后市场份额进入全球前三 [38] - 储能业务更换一号位后三年营收增长21倍 [39] - 人才评价标准从背景经验转向"第一性、求极致、共成长" [43] - 通过人才委员会机制评估人才,注重日常观察而非量化指标 [48] 创新文化 - 打造创造者文化,追求极致产品 [47] - 智能音频领域对标Bose、索尼、苹果,追求声学架构与算法双重优势 [50] - 通过内部"看见"机制激发创新动力,不同品类团队相互激励 [53] - 吸引5%-10%天生极致人才,培养中间人才向价值观靠拢 [52] 全球化布局 - 境外市场占营收比例约96% [18] - 应对关税策略:全球化生产布局,在中国、越南等多地切换 [60] - 产品平均涨价约18%,部分充电宝价格从70美元上涨至109美元 [60] - 长期目标成为宝洁、德州仪器式的多品类持续成功公司 [61]
安克CEO阳萌:想撕掉“充电宝”这个标签了
虎嗅· 2025-04-29 20:3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47.1亿元,同比增长41.14%,归母净利润21.14亿元,同比增长30.93%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9.93亿元,同比增长36.91%,归母净利润4.96亿元,同比增长59.57% [1] 业务结构 - 充电储能业务2024年营收126.67亿元,同比增长47%,占营收比重51% [5] - 智能创新业务营收63.36亿元,同比增长39%,占营收比重25% [5] - 智能影音板块营收56.92亿元,同比增长33%,占营收比重23% [5] - 充电宝收入占比已不到12%,非主力品类 [12] 战略方向 - 多品类拓展及多领域创新为核心策略,曾扩张至27个品类后砍掉10个 [4][7][8] - "浅海战略"定义:年销售规模小于500亿美元的品类,可饱和投入(三五百人团队、三五亿资金) [12][13] - 新赛道选择标准:全球前三潜力、与现有主航道(安防/储能/智能家居)有底层技术协同 [14] 研发与人才 - 2024年研发投入21.08亿元,同比增长49%,占营收8.53% [11] - 研发人员占比53%(2672人),员工总数5034人 [11] - 人才价值观升级:第一性(打破常规)、求极致(顶着风险创新)、共成长(长期主义) [29][30] - 高绩效高价值观员工离职率低于2% [41] 组织管理 - "先人后事"理念:储能业务更换一号位后三年营收增长21倍,扫地机器人业务换负责人后市场份额进入全球前三 [25][26] - 价值分配机制:2024年2000名员工分8亿奖金,数百人年薪百万 [41] - 内部创新氛围:通过跨品类团队相互"看见"激发竞争动力 [38] 市场与渠道 - 境外市场占营收比例约96% [11] - 积累近1000万欧美中高端家庭用户,支撑跨赛道需求洞察 [18][19] - 渠道网络复用优势:与纯技术公司相比商业化落地能力更强 [19] 产品与竞争 - 智能音频领域对标Bose/索尼/苹果,追求声学架构与算法双重突破 [34] - 安防产品创新:通过机器人替代传统摄像头应对突发风险 [19] 长期目标 - 对标宝洁、德州仪器,成为多品类持续成功的公司 [44] - 构建系统性能力与组织机制,追求长期领先而非短期爆发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