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利用和封存(CCUS)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上市前夕遭控股子公司小股东提起诉讼,首钢朗泽方面人士称对方为诬告 目前已推迟上市时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5 00:42
上市推迟事件 - 首钢朗泽原定于7月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HK02553),但因涉诉推迟上市时间 [1] - 公司在一家主要经营子公司的股东提起的民事诉讼中被列为被告,导致全球发售及上市延迟 [1] - 诉讼由控股子公司宁夏首朗第二大股东海南吉元君熠生物科技在平罗县人民法院提起 [2] - 公司称诉讼是因股东有不合理诉求,属于"诬告"和"恶意诽谤、敲诈行为"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从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行业(CCUS),通过技术将工业尾气转化为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等低碳产品 [4] - 四大生产设施合计年产能为21万吨乙醇、2.32万吨微生物蛋白 [4] - 是CCUS行业中首家实现低碳产品生产商业化及规模化的公司 [4] - 每生产一吨乙醇可减排约4.36吨二氧化碳 [4]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2385.5万元、1.1亿元和2.46亿元 [4] - 亏损主要由于2023-2024年乙醇平均售价大幅下降 [4] - 四大生产设施投资回报期在8-11年之间 [4] - 一套设施已在2022年实现盈亏平衡,其余三套预计分别在2026年、2026年和2027年达到盈亏平衡 [4][5] 子公司情况 - 在宁夏平罗县设有宁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和宁夏滨泽新能源科技两家控股子公司 [2] - 宁夏首朗股权结构为首钢朗泽持股58%,海南吉元持股42% [2] - 海南吉元由宁夏吉元循环发展全资控股,后者注册资本2.6亿元,员工1400人 [3]
首钢朗泽拟全球发售2015.98万股H股 7月9日上市
智通财经· 2025-06-30 07:31
公司招股信息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7月4日招股 拟全球发售2015 98万股H股 其中香港发售占10% 国际发售占90% [1] - 发售价不超过每股18 88港元 预期不低于每股14 50港元 每手200股H股 预期H股将于2025年7月9日开始在联交所买卖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碳捕集 利用和封存行业(CCUS) 通过碳捕集技术生产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等低碳产品 并提供低碳综合性解决方案 [1] - 公司是CCUS行业中首家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实现低碳产品生产商业化及规模化的企业 完成全球首套利用工业尾气生产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的工业化装置 [1] - 公司开发了以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的二代负碳技术 截至最后可行日期在中国成功运营四套规模化生产设施 [1]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3 895亿元增至2023年5 93亿元 增幅52 1% 2024年收入降至5 64亿元 降幅4 9% [2] - 2022年 2023年及2024年分别亏损2390万元 1 10亿元及2 46亿元 同期EBITDA分别为3310万元 1420万元及-8250万元 [2] 募集资金用途 - 预计募集资金净额2 84亿港元(假设发售价中位数16 69港元) [3] - 37 9%用于内蒙古包头SAF生产设施建设 21 2%用于河北首朗二期生产设施 [3] - 11 4%用于菌株 生产设备及工艺研发 14 1%用于四个生产设施技术升级 5 3%用于新产品开发 10 0%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3]
新股消息 | 首钢朗泽通过港交所聆讯 深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行业提供低碳产品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07:53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6月27日披露,北京首钢朗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钢朗泽)通过港交所主板上 市聆讯,国泰君安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未来发展机遇上,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全球CCUS行业的年投资额预计将从2023年的126亿美元增至2028 年的768亿美元,预计同期以43.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作为碳排放量大国,中国CCUS行业的年投资额预计将 从2023年的人民币216亿元增至2028年的人民币993亿元,预计同期以35.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公司对客户依赖度较高。于往绩记录期间各年,公司自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各年度总收入的82.1%、86.0% 及78.9%。于往绩记录期间各年,公司自最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各年度总收入的37.5%、 46.5%及26.3%。 招股书显示,首钢朗泽是一家从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行业(亦称为CCUS行业)的公司,主要专注于通过碳捕集和 利用技术生产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等低碳产品,并提供低碳综合性解决方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公司是全球CCUS行业中唯一一家利用经过验证的合成生物技术实现低碳产品生产 商业化及规模化的公司。公司实现了多个突破性创 ...
天然气:为能源转型“架桥铺路”
中国化工报· 2025-06-10 10:44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角色 - 天然气因其低碳特性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桥梁",在所有化石燃料中增长潜力最大 [1][2] - 天然气可减少约50%的二氧化碳排放(相比燃煤发电),并作为调峰电源支持可再生能源整合 [2] - 全球"煤改气"措施累计减少5亿吨碳排放(相当于2亿辆汽车年排放量),东盟半数成员国电力40%依赖天然气 [3] 全球天然气需求与市场动态 - 壳牌预测2040年全球LNG需求将激增60%,主要由亚太地区驱动(中国、日本等五国占亚洲90%需求) [3] - 2023-2030年工业部门天然气应用比例增长率达3%(电力行业为1%),化工、水泥等行业为主要应用领域 [3] - 2030年全球LNG在建产能约2亿吨,但可能面临3000万吨供应过剩,价格竞争将影响中国"煤改气"进程 [7] 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天然气产量2465亿立方米(全球第四),四大气区贡献80%以上产量,非常规气产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 [4] -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天然气管道网络之一,发电用气占比不足30%(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需求预计从2023年4220亿立方米增至2030年5700亿立方米 [4][5]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年输气能力达380亿立方米(历史最高),LNG终端产能提升将巩固亚洲市场主导地位 [9][10] 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中国天然气产业面临对外依存度高、价格市场化改革滞后、新能源技术竞争三大挑战 [6] - 页岩气开采深度超3500米导致成本压力显著,需通过数智化转型和技术创新提升效率 [6][7] - 专家建议强化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如跨境管道)、推动储能/氢能技术合作、建立能源应急机制 [8] 供应链韧性构建 - 多元化供应是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的关键,中国通过中俄管道、LNG进口多元化提升韧性 [8][9] - 新加坡计划2028年前建成第二座LNG接收站(总吞吐能力1500万吨/年),采用集中采购模式增强稳定性 [9] - 亚洲能源合作将促进长期LNG供应协议签署,稳定价格并提升区域贸易活跃度 [10]